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夢熊爆大鑊:CY虛構專業人士驗僭建


劉夢熊接受《陽光時務週刊》專訪,大爆梁振英僭建內幕。(圖片來源:《陽光時務週刊》facebook專頁)
劉夢熊接受《陽光時務週刊》專訪,大爆梁振英僭建內幕。(圖片來源:《陽光時務週刊》facebook專頁)

眾所周知,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是特首梁振英的頭號支持者,更由梁決定參選特首前,已默默支持他並為他拉線鋪路,不過,在梁當選後,劉卻處處批評梁振英的施政,劉夢熊更在今期《陽光時務週刊》的封面專訪中,大爆梁振英以大話掩飾大宅僭建事件,更踢爆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有份知情並協助掩飾。

劉夢熊爆料顯得胸有成竹,表示有證據證明梁振英說謊,又揚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從來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特首辦、張震遠不回應不否認

特首辦公室今早回應稱,梁振英就物業僭建事宜,過去已作出多次交代,沒有補充;而劉稱梁沒兌現承諾,特首辦則不作評論。曾擔任梁振英競選辦主席的張震遠接受傳媒查詢時稱,不會評論事件。

劉夢熊又大爆,梁振英視泛民主派為敵人,視之為「敵我矛盾」,是「左」的管治思維;並透露梁曾經答應,讓他加入行政會議,以及只推薦他做全國政協常委,卻全部未有兌現,更狠批,「我覺得這個人真是言而無信,不知誠信為何物!」又稱「這個人,難怪人們叫他做大話精!」


CY作故仔 百分百虛構

劉夢熊在專訪中指出,梁振英在其山頂大宅僭建事件中的要害是,梁振英根本沒找過專業人士來檢驗他的山頂大宅。他指梁買的是二手樓,加加減減只是違規,不涉誠信問題,最重要是「反對派不懂打他的要害」:
「要害是甚麼?要害是『交人』。因為梁曾在2011年5月說過,找過兩個專業人員、一個律師,來過他家檢查,說沒有僭建問題,真實情況是怎樣?那是作出來 的故事!絕對是子虛烏有!根本就沒有兩個專業人士和一個律師去過他家檢查,這事是百分百沒有的!是他虛構出來。」(第33頁)
劉亦引述梁振英前競選辦主席張震遠親證,沒有這三個專業人士存在,梁振英只在10年前收樓時,找了個專業人士朋友驗收,而那名朋友現已去世。

CY指與民主派是「敵我矛盾」
此外,他又大爆梁私下親口表示與泛民政黨為敵,事緣在梁當選後的去年5月21日,劉夢熊在梁家的私人晚宴上勸梁要實現大和解,包括與唐營人士和泛民主派,劉引述當時梁回應稱:
「夢熊,我告訴你,建制派唐、梁之爭,是人民內部矛盾,但是我們(建制派)跟泛民主派是敵我矛盾。」(第27頁)
《陽光時務週刊》記者就此事曾致電特首辦公室求證,惟特首辦只回應「不作評論」。
另外,劉又埋怨梁曾經在2011年12月答應他,讓他加入行政會議,「他就說:『這即是入行政會議?這個沒問題。』他還伸出手和我握手。」不過,梁在當選後即反口,劉憶述梁在去年5月下旬,在張震遠陪同下約他見面, 並開門見山指:
「夢熊,關於你入行會的事,因為你的筆厲害,口才又了得,但是行會有保密集體負責制,不適合你發展,發揮不到。」(第34頁)
入行會做政協常委落空  夢熊懷怨恨

梁當時準備辭去全國政協常委一職,並以「唯一推薦你出任全國政協常委」以作為給劉夢熊的補償。然而,劉的朋友及後拿出一封梁振英寫給時任中聯辦主任彭清華 推銷某人出任全國政協常委的信件副本,並稱「你聽他騙你啦!我估計他不止推薦一人」。劉及後找梁投訴,梁卻辯稱,是那人自己寫了信,「夾硬」要求他簽名 的,而梁最終也有寫信推薦劉夢熊。
可是,這都似乎未能令劉釋懷,在訪問的字裡行間可看出劉夢熊的暴跳如雷:
「他在去年7月21日對我講了兩次,不會過橋抽板,但半年過去了,現在十多個委員會,連徵諮我也沒有。他答應我入行會不兌現,我覺得這個人真是言而無信,不知誠信為何物!」(第34頁)
怪不得,在梁振英當選後即無奈地在博客上發表以「人在旅途灑淚時」為題的文章,盡顯當中的感慨和心酸。

夢熊警告:「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該週刊記者問及劉,他有能力捧他上這個位置,有沒有途徑可以把梁振英拉下來,劉夢熊似有所指地表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從來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他又稱,反對派為反對而反對,怎樣吵也好,市民不會重視,「但如果我這個頭號支持者和功臣出來反對他,就不同了」:
「我暫時到這一刻為止不考慮這個做法,他過橋抽板對我是零的,但如果他膽敢恩將仇報的話,我就會基於維護一國兩制的事業,認定他這個人既沒有力量、能耐、 本領去堅持一國兩制,也不能消除別人他損害香港核心價值的不信任,再加上他居然把泛民主派看成敵人,『敵我矛盾』,這種『左』的管治思維。我覺得繼續由他 主政香港的話,不光會把一國兩制引上歧路,而且對兩岸和平統一帶來危害。」(第35頁)

張震遠反駁劉夢熊

行會成員張震遠發表聲明,指劉夢熊指控他親口承認在僭建一事上為梁振英圓謊,與事實不符。

張震遠在聲明中指,「(梁)買樓時有兩位律師協助樓宇買賣事宜」,兩名律師的身份早在梁振英交代僭建的聲明中披露;另一位測量師由於已逝世,故梁振英不公開其身份,而梁已就這一點說明。

劉夢熊接受《陽光時務週刊》訪問時指,梁振英一直稱曾有3名專業人士驗樓,檢查後說梁宅無僭建問題,事實上這三人根本不存在,是梁振英「作出來的故事」。 劉指,時任競選辦主席張震遠曾親證,沒有這三個專業人士存在,梁振英只在10年前收樓時,找了個專業人士朋友驗收,而那名朋友現已去世。

劉夢熊在訪問中說的,是「到過他家檢查」的專業人士,但張震遠聲明中說的,卻是「協助樓宇買賣事宜」的律師。《主場》翻查梁振英的聲明,發現當中提及過多 名涉及買賣的律師及律師樓,全部有名有姓;在「買入前請律師和建築測量師提供意見」一節中,梁振英言明,曾「在簽約前我多請另一位律師(即薛馮鄺岑的岑文 偉律師)……提供口頭意見」。

附︰梁振英14頁聲明中相關段落
買入前請律師和建築測量師提供意見
21由於該物業的最大賣點是獨家擁有大泳池和大花園,我非常關注物業有沒有侵佔鄰居的權益,泳池是否僭建,鄰居後花園通往泳池的樓梯被堵封,以及車位可否改作庭園等。因此除委託胡關造契外,在簽約前我多請另一位律師(即薛馮鄺岑的岑文偉律師)和一位建築測量師分別在兩方面提供口頭意見:(一)4 號和 5 號屋之間的車路、花園,其他空地和泳池是否歸 4、5 號屋業主所有;(二)4、5 號屋的結構和設施狀況,以及其他建築和改建上的問題。
張震遠聲明全文
就傳媒查詢有雜誌引述劉夢熊先生作出的指稱,本人特此嚴正聲明及澄清。
該雜誌引述劉先生原文為:「夢熊,交人方面很頭痛,因為兩個專業人士和一個律師,根本沒有的,有的只是十年前CY買房時,找了一個專業人士朋友去驗收,那時的驗收根本不涉及僭建,何況那個人已經去世了!怎樣交?」
梁振英先生在較早前交待其居所事件的文件已指出,他買樓時有兩位律師協助樓宇買賣事宜。他們的身份已在梁先生的詳盡文件中披露。
至於另一位測量師,曾協助梁先生視察其居所,由於該位測量師已逝世,為免對其家人造成困擾,梁先生決定不披露其身份,這一點梁先生亦已說明。
本人特此澄清,該雜誌引述劉先生的指稱與事實不符。

范太哈哈笑 促夢熊提出證據

范太:「.我都係第一次見到咁嘅情況,haha。」(電視截圖)
范太:「.我都係第一次見到咁嘅情況,haha。」(電視截圖)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表示,由於未有實質證據,因此不評論劉夢熊對梁振英的指控是否真假。
「劉夢熊先生講的說話,我相信佢自己最清楚啦,我就對整件事都唔清楚,所以我其實係冇辦法去評論佢講嘅說話到底係咪真,因為我根本就唔知,佢亦都冇提出證 據,咁你必須......任何一件事你都係要有證據啦,人證、物證吖,你提出呢啲時,咁大家先可以去考慮信唔信佢。而家呢就,即係劉生知、天知、地知,我 就唔知道啦,嘻嘻。」
范徐麗泰今日出席活動後,被問到是否相信劉接受《陽光時務週刊》專訪時指,梁振英在山頂大宅僭建一事中,聲稱曾經請三名專業人士替他驗樓,是子虛烏有,又稱梁曾說會任劉為行會成員卻未有兌現,她促劉提供進一步的證據,並相信現不會影響梁的誠信:
「不過梁振英先生做嘢或講嘢一向好慎重,守得幾緊,唔會隨意承諾,所以而家話佢有啲咁嘅承諾(給留做行會成員),就要有進一步嘅證據啦!」
范太又稱,不能只聽一面之辭,又說「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然後又話對另一方很不公道。她表示,事件要「慢慢睇」,並不急於一時下定論:
「睇耐啲囉,時間耐咗,就會清楚啲.....真相只有劉夢熊先生會知,梁振英先生會....大家(傳媒)要繼續問下劉先生,又可以問梁先生,睇吓梁生有冇嘢講....我都係第一次見到咁嘅情況,haha。」

CY口中的兩位律師和一位測量師

政協委員劉夢熊接受《陽光時務週刊》專訪時爆料,特首梁振英在僭建問題上說謊,虛構出三名替他驗樓的專業人士,特首辦公室回應稱,梁振英就物業僭建事宜, 過去已作出多次交代,沒有補充;而劉稱梁沒兌現承諾,特首辦則不作評論。至於劉夢熊指,是由行會成員張震遠在電話中告訴他有關事宜的,曾擔任梁振英競選辦 主席的張震遠接受查詢時稱,不評論事件。
梁振英首次提到有關的「三名專業人士」,是在2011年5月,宴請傳媒到他位於山頂的大宅作客的時候。當時,他的僭建還未被傳媒揭發,但當時多名高官和議員被指住所有僭建,因此有傳媒問到有關問題時,他便提出收樓時曾經請過「兩位律師和一位建築師」檢查過。
據《星島日報》在2011年5月15日的報道:
「近來議員的村屋、丁屋僭建問題成為焦點,CY就話自己無有怕,因為他在買樓時已請過兩位律師和一位建築師反覆檢查過樓則,擔保獨立屋絕無僭建。
至於梁宅的多項僭建物一一被傳媒揭發後,梁振英在去年11月23日在特首辦公室網頁發放詳盡聲明,當中亦重申,「買樓時邀請兩家律師樓和一位建築測量師朋友查過」,但強調不會公開有關人士身份:
「5. 大約年半前,我請傳媒朋友到家中午飯,閒談間有人問,我家中有沒有僭建,我說沒有,因為買樓時邀請兩家律師樓和一位建築測量師朋友查過。我是根據當時的認知如實告知,沒有任何壓力、也沒有任何需要揑造。我想重申,買入物業的是我本人,我不想牽連任何其他人,包括有關的專業人士,這件事的責任由我本人一人承擔。因此,本文和所有附件,除已公開表達意見者外,全部不附個人姓名。」
「21. ......因此除委託胡關造契外,在簽約前我多請另一位律師(即薛馮鄺岑的岑文偉律師)和一位建築測量師分別在兩方面提供口頭意見:(一)4 號和 5 號屋之間的車路、花園,其他空地和泳池是否歸 4、5 號屋業主所有;(二)4、5 號屋的結構和設施狀況,以及其他建築和改建上的問題。」

放風反擊 傳ICAC曾拘劉夢熊

圖:劉夢熊(左);東方明珠主席黃坤(右)。
圖:劉夢熊(左);東方明珠主席黃坤(右)。

18:46更新:對於劉夢熊反目爆料,支持梁振英一方似乎已發動輿論反擊戰,但選擇躲在暗角放風。多家電子傳媒傍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劉夢熊曾於月初被廉政公署拘捕,獲准保釋。消息人士放風時機似是想引導輿論猜測劉夢熊的爆料動機。

而劉夢熊也向now記者承認,他任副主席的上市公司東方明珠被廉署調查,是他決定公開爆料的原因之一。他警告梁振英,如果恩將仇報,必定會反擊。

被排除在梁振英施政團隊和新政府各委員會之外的劉夢熊,近日不時從不同渠道發言批評梁振英施政,現在向《陽光時務週刊》「爆大鑊」,為梁振英製造新的麻 煩,但他自己近日也面對一個大麻煩,後果難料。劉夢熊今日向傳媒表示,自己任副主席的東方明珠被廉署調查,是爆料的原因之一。無線、有線及港台新聞均援引消息指,劉夢熊曾於今個月初被廉署拘捕。
今午,劉夢熊向now記者承認,他任副主席的上市公司東方明珠被廉署調查,是導致他「發出最後的吼聲」的原因之一,因為認為自己被梁振英打壓。
突然大爆內幕,劉夢熊表示是因為對施政報告失望,未能兌現梁振英求變的競選承諾,又承認,月初他有份投資的公司東方明珠被廉署調查是原因之一,他表示曾去信梁振英,但對方無回應。
劉夢熊沒有回應,手上是否還有其他有關梁振英的材料。
但他強調,批評梁振英是希望敲響警鐘,令他反省改善,完成五年任期。
now電視新聞報道
係我自己嘅立場上,見有啲嘢呢,係做得太過份,踩到我自己做人嘅底線、損害到我嘅尊嚴,威脅到名聲上、政治上、經濟上對我,一種咁樣嘅打壓,正如國歌所講,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發出最後的吼聲。
now電視新聞片段
本月9號,多家媒體引述消息指劉夢熊的生意伙伴、出任上市公司東方明珠主席的黃坤,被廉署調查,懷疑涉及上市公司財務問題。今日夢熊爆料的雜誌出版,黃昏時份,即有消息人士反擊;今午6點多,無線、有線及港台新聞均援引消息指,劉夢熊曾被廉署拘捕。
消息指,劉夢熊是涉及一宗上市公司收購外國資產事件被廉署拘捕,他的生意拍檔、東方明珠石油主席黃坤於一月初亦被廉署拘捕。消息指,兩人被捕時間差不多,而廉署發言人回應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
有線電視新聞報道
東方明珠副主席的劉夢熊,自廉署調查公司的消息曝光後,回應記者提問時,只一直表示「我都唔知、乜都唔知」;公司停牌至今,尚未復牌,亦未有公佈停牌詳 情。1月16號的《東周刊》引述消息指,調查黃坤的,是負責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選舉案件調查的廉署「調查科一」,顯示案件或涉及政府機構。

劉夢熊是梁振英「棄將」。在梁振英決定參選2012年特首選舉前,劉夢熊已開始為梁振英鋪路,在不同群體中為梁拉票;唐英年約道7號大宅被揭僭建時,劉夢熊親自驅車到現場,派公開信要求唐退選。
但去年3月上旬《東週刊》揭發劉夢熊及羅范椒芬等梁營競選辦人士,參與流浮山黑金飯局,及後梁振英即時與劉劃清界線,使劉既失望又傷心,憤然寫下「人在旅 途灑淚時」一文,慨嘆自己是「第一位撐梁的全國政協委員」,卻遭受「來自同一陣線的妒忌、讒言、誤解、切割,甚至禍及家人」。自此,梁劉二人交惡,昔日的 聯盟,如今變成互相攻擊的陌路人。



 馬道立︰香港要延續普通法制

《南華早報》報道,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曾在律政司向終院申請就外傭案釋法前6星期,表示若港府再向人大提請釋法,有損香港司法部門的自主權。他更指,香港的普通法法制,應在2047年,即「五十年不變」期限後延續。

馬道立在律政司向終院申請就外傭案釋法前6星期,接受Hong Kong Student Law Gazette的訪問,談到釋法及香港法制是否50年不變。
c191da47b974b086b8fecc6ee8680d3d.jpg
Chief Justice Geoffrey Ma Tao-li
Common law should remain the basis of Hong Kong's legal system beyond 2047, the end of the 50-year guarantee stated in the Basic Law, the city's top judge says.

Chief Justice Geoffrey Ma Tao-li also warned that the judiciary's authority would be undermined if the government again sought a Basic Law interpretation from Beijing in the way it did in the 1999 right of abode case.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Basic Law that says, 'by 2047 there must be a convergence of legal systems'. It's difficult to see a convergence. At the moment, the way our law works and the way the law works in the mainland are quite different," Ma told the Hong Kong Student Law Gazette.

"Only by showing that a system works for the community ... and also demonstrating this to the wider world,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r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an we ensure its survival," he said. Ma was speaking in a rare interview in which he also said some lawyers have huge egos and that judges lacked a "human touch".

Hong Kong follows the English common law system where judgments and legislation together form the law. The mainland's civil law relies solely on statute.

"We're moving away now from 1997," Ma said. "People want to be assured that Hong Kong will carry on the way it is."

In the 1999 case,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ruled that the children of parents who have the right of abode in Hong Kong also have the right of abode.

But the government then asked Beijing for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Law that in effect overturned the court's decision.

Ma said: "If you use Article 158 [of the Basic Law] to seek an interpretation every time you don't like a court decision, it undermines the authority of the courts." Ma said it was legitimate for the top court to seek interpretations. "That is perfectly within [judges'] remit," he said. "What is not permissible is to ignore laws."

The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about six weeks before Secretary for Justice Rimsky Yuen Kwok-keung announced last month the government had asked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to consider seeking a "clarification" from Beijing over the 1999 interpretation.

The request was made in connection with a residency appeal by foreign domestic helpers due to be heard next month.

Constitutional law professor Michael Davis,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greed common law should be preserved after 2047, especially as the mainland had shown "little evidence" of advancing its rule of law.

"It would be almost catastrophic to take that away from Hong Kong," Davis said. "Our economy is built around the common-law legal system."

奶粉荒惡化 政府冇對策


面對臨近歲晚水貨客搶購奶粉造成供應短缺問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與奶粉供應商及零售商開會,除了獲供應商會於農曆年增加供應,零售商則會恪守每 人四罐的限購措施等口頭承諾外,沒有其他新對策。各傳媒記者偵查所見,水貨客會僱用本地老人排隊買粉,個別藥房亦會留貨予內地人。

加入媽媽會  每兩周配給三罐
《蘋果日報》報道,食物及衞生局昨與美贊臣、美素佳兒、美國雅培、惠氏、雀巢、牛欄牌、港九藥房總商會、屈臣氏集團及牛奶公司集團開會,商討奶粉短缺的對策。會上供應商稱,奶粉貨源充足,並會於農曆年期間增加供應。大型連鎖店則承諾,每人限購四罐的措施會嚴格執行。

本地媽媽可憑出世紙或針卡參與個別奶粉商的「媽媽會」,每兩星期可訂購3罐奶粉,確保有貨,但由於價錢較一般零售貴6-40元,本地媽媽寧願跨區撲粉。消委會將於下週與奶粉商開會,游說奶粉商調低「媽媽會」奶粉價格。

水貨客猖獗 藥房樂於配合
不過,多家傳媒報道,港九新界各區的零售店刻意托價、留貨,囤積居奇的情況嚴重;水貨客又大批僱用本地老人排隊買粉,以破解每人四罐的限制,使本地媽媽一罐奶粉難求。
其中內地遊客喜至的元朗大馬路昨嚴重缺貨,10 多間藥房及連鎖店中,僅一至兩間有出售美贊臣初生嬰兒奶粉,但索價比公價294 元貴40 至逾百元,最貴的售398 元一罐。銅鑼灣藥房雖貨量充足, 但普遍抬價,同款美贊臣奶粉索價380 至390元。
明報報道
從元朗、天水圍,到旺角、尖沙咀等多區,均有藥房刻意囤貨不賣予港人,待水貨客來入貨時抬價出售。《明報》引述來自深圳、剛輕鬆購得6罐奶粉的的朱先生指,他過往多次到元朗買粉,從未遇過斷貨,對有港人買不到奶粉,感到「不可思議」。
另外,將軍澳等區出現「婆婆黨」,有內地水貨客以每罐20-50元的酬勞,聘用一批本地老人排隊買貨,以應付大型連鎖店的限購令。有排隊者表示清楚各品牌奶粉的到貨時間,懷疑有零售店員工「通水」,方便水貨客安排人手到不同分店搶購。

CY上任後 政府銷毀七萬呎檔案

政府昨日向立法會披露,特首梁振英就任特首後銷毀的檔案數目,約為2.3萬直線米。前政府檔案處長朱福強接受《蘋果日報》查詢時指出,政府銷毀的2.3萬直線米檔案,相當於七萬呎檔案。他形容,數量多得「恐怖」。
朱福強指出:「2.3萬直線米即係約七萬呎檔案,咁龐大數量嘅檔案,以佢嘅人手量冇可能做得到。」又指在短時間內完成鑑定是否要保留屬匪夷所思,「我絕對有理由相信,係政府話銷乜就銷乜。」(蘋果日報)
政府檔案處前處長朱福強多年來力爭訂立檔案法,但特區政府一直冷處理,他批評政府虛怯不敢接受市民監察,至今仍未立法。朱福強接受《am730》訪問時指 出,現時政府僅以行政指令形式,規定政府部門若要銷毀任何檔案,需獲檔案處長同意。不過,現任處長周仲賢只是行政主任出身,並無專業知識鑑定檔案是否值得 保留。再者,當檔案處要求部門提供有關檔案作進一步鑑定時,「佢哋通常會話唔見咗,或者銷毀咗」,所以檔案處的鑑定程序仍同虛設。

政協轟港人眼紅同胞錢多 警告「冇共產黨香港水都冇」

廣東省港區政協委員李康
廣東省港區政協委員李康

廣東省政協會議今天進行分組討論,談及近日的中港矛盾,包括水貨客及雙非孕婦,有兩個港區政協委員表示,這都是由於香港人眼紅同胞人民幣多。
委員李康認為若香港没有共產黨,連水都没有:
「日日鬧共產黨,日日鬧中國。如果你地冇共產黨、没有中國,你連水都冇得食呀!你香港就多民主啦,又做到乜野呀,如果關咗門,冇國內同胞消費,你香港有乜野經濟來源!?」
委員吳惠權就認為香港人太小器:
「佢用錢嚟香港買野,大家就要趕走佢,又何必咁樣做呢?係咪眼紅國內同胞嚟香港洗錢、有錢,大家唔滿意呢?我個人認為這對香港有好處,你廣東道咁多名牌,邊個去消費呀,香港人多數去羅湖城啊!」

近年不斷有香港人高舉龍獅旗,港獨成為他們關心的議題,馬鼎盛認為不必太擔心,並以六四事件為例,若誇大情況只引發嚴重後果:
「89年那件事,因為虛報軍情,搞到越來越大,本來應該是風波,當時把它弄成暴亂,而且是要推翻黨,改變社會主義,要千百萬人頭落地,所以搞到要野戰軍,要動用到裝甲兵。」
李康和吳惠權分別是香港康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和香港福新國際集團董事長。
李康50年代在茂名市化州出生,84年來港,88年成立康盛。81年他在內地做營商致富,《文匯報》 的訪問形容當時他是「當地首屈一指的暴發戶」。89年六四,外資企業撤離中國,他便進軍內地成立惠華康盛塑膠電子(深圳)有限公司,對《文匯報》表示「我 是從內地過來的,沒有誰比我更了解內地,內地窮了幾十年,穩定壓倒一切,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在這個時候到內地開廠,不但安全,還可以得到更大的優惠和支 持」。

吳惠權是香港福新國際集團董事長,他在79年來港,從事毛織廠生意。他表示;初來港時曾受屈辱,被老闆奚落為「大陸仔」,嘗試追一個香港女生被拒絕。根據《廣東僑網》的介紹,他的宏偉發展藍圖是「立足香港、輻射內地,走向世界」。去年他出席活動時,對《大公報》表示中國現很強大,並說「我去紐約坐地鐵,地鐵標識上都有中文,是百年前清末受列強欺凌的中國人不敢想像的。」

南早:啟德郵輪碼頭效益 港府嚴重高估

旅遊事務處於2012年4月發表的設計圖片。
旅遊事務處於2012年4月發表的設計圖片。

《南華早報》報導,港府對啟德郵輪碼頭的經濟效益估算,可能誇大了75%。
港府在2008年估計,今年6月開幕的啟德郵輪碼頭,對GDP的附加值貢獻,單單今年便可達8.6億元至10.9億元, 但南早認為這估算大大樂觀。
港府估算的基礎,是今年6月開幕至明年4月,共有16艘郵輪停泊,並帶來3.7萬旅客,不過南早在研究了每艘船的日程後發現,有7成旅客是路經香港的,只有3成是在港展開行程或終止行程。
這兩類乘客的消費行為大為不同,在港展開行程或終止行程的旅客,消費可達4833元,但短暫留港者,消費只有2141元,綜合起來所有乘客將消費約1億 元。報導引述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即使有2.5至3倍乘數效應,也只是帶來3億元的額外GDP,只是官方估算的4分之1。

Government projections of the financial benefits of the Kai Tak terminal appear to be overestimated by as much as 75 per cent, 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investigation has found.

Official estimates reported in 2008 suggested the total value-added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would be HK$860 million to HK$1.09 billion this year alone.

But an analysis of the numbers expected when 37,000 passengers on 16 ships using the terminal between its opening in June and April next year suggest this is hugely optimistic.
An examination of each vessel's itinerary by the Post shows Hong Kong will be a port of call for seven out of 10 passengers; the rest will be joining or ending their cruise tours in the city.
Based on the 2012 per capita spending of the two types of cruise tourists - HK$4,833 for those starting or ending their tours in Hong Kong and HK$2,141 for those stopping in briefly on their tour - all passengers will spend about HK$100 million in that time. This figure will be boosted by the value-added approach of economic analysis, which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a "multiplier effect" of tourist expenditure, meaning the sum could go from one business to another and create bigger benefits.

The multiplier is 2.5 to 3 in Hong Kong, so HK$100 million of tourist spending would add HK$300 million to the city'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Chinese University Terence Chong Tai-leung said. This is just over a quarter of the official estimate.

Hang Seng Management College's dean of school of business Professor Raymond So Wai-man said the government tended to exaggerate the benefits of projects.
Delays in the terminal's construction may have dragged on its competitiveness, he said, but its opening w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HK to join the cruise race.
Chong agreed: "The building of a terminal can enhance the city's image and create long-term benefits."

Work on the long-awaited terminal started in 2009, after the site lay vacant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he government failed to find a suitable candidate to build the terminal, and eventually decided to build it itself at a cost of HK$7.2 billion.
Competitor Singapore opened its Marina Bay Cruise Centre last October. From this June to April it will handle 89 dockings.
Jeff Bent of Worldwide Flight Services, a partner in the consortium that will run the Kai Tak terminal, said he was disappointed in the number of ship calls.
Cruise companies were not confident the terminal would open on schedule and had not bothered to book ships into it.

撐買平保出事 國開行撤換香港行長


匯控(0005)向泰國首富謝國民出售平保(2318)股權的交易,早前傳出國家開發銀行擬叫停向謝國民提供的440億元貸款,而批淮該融資的國開行香港分行行長劉浩要接受調查。據內地《財新網》報導,有關調查已完成,而劉浩將調離現職,香港行長由52歲的韓寶興接任。
劉浩已被調至國開行規劃局任副局長,而韓寶興原任資金局副局長。

《財新網》指,此次人事變動,與匯控出售平保股權交易有關。國開行曾決定給予謝國民旗下的正大集團440億元貸款,但在去年12月中旬,國開行總行以內部 風險提示的方式,叫停了這筆貸款,力主此交易的劉浩被召回北京接受調查。調查顯示香港分行此項貸款的程序合規性上存在問題。
國開行有關人士表示,這項貸款金額巨大,程序上經過了總行有關部門,但香港分行的有關信貸系統未和總行聯網,可能存在漏洞,是造成不合規的原因。
-《財新網》
國開行於2009年7月將香港代表處升格成立香港分行。目前,該分行有貸款餘額近3000億港元,約佔國開行外幣貸款餘額的六分之一。
匯控出售平保的交易,第一階段涉及152億元的現金交易已完成,但由於傳出首批3.5%股權的真正買家其實並非謝國民,而是在內地極惹爭議的「明天系」掌 舵人肖建華,未幾有關國開行叫停貸款的消息便出現。第二階段的股份交易涉及575億元,仍有待中國保監於2月1 日前批淮才能落實,但已有說法指,保監不會批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