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邱立本: 對歷史真誠是改革動力




沒有歷史禁區的突破,就沒有中國的未來。這是二零一三年的時代精神;新年伊始,讓全國都在一個全新的歷史起點,邁向國家的建設。那些歷史上被扭曲與掩蓋的史實,都慢慢地浮現,從寒冷的權力冰山中溶解,也溫暖了千萬老百姓的心。

這都因為中國的權力當局越來越有自信,不再需要對歷史的真相感到恐懼。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曾經動搖共和國的根基。但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在千秋功罪、誰與評說的壓力下,毅然南巡,堅持改革,也客觀上加速中國進入了全球化的體系。史家認為:六四的鮮血,奇特地澆在市場開放經濟的沃土上,長出了經濟的奇葩,滿園春色關不住,為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成果,奠下了重要的基礎。

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之後,就依循鄧小平的南巡路線,釋放了開放改革的訊號。他在最新的講話中更強調,反腐打老虎,需要「制度的籠子」,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讓人對今年兩會後的新政府有更多的期望。

而新的期望,就從勇於面對歷史開始。美國學者傅高義的新書《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大陸版,就是第一次將六四的內容和鄧小平的角色交代清楚,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大陸的出版物中將這問題呈現。這是一次禁區的突破,也說出了中國的變化,正是從一本外國譯本開始,讓中國的讀者可以第一次合法地、正式地,閱讀那些被禁制了二十四年的歷史。

這也因為中國的開放,讓歷史真相不能被掩蓋。每年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出國,在香港、台灣和世界各地的書店,都可以買到六四的書籍。那些出國的留學生,面對沒有防火牆的世界,會飢渴地在youtube上看卡瑪.韓丁(Carma Hinton)拍的六四紀錄片《天安門》。這些文字與影像,都以各種巧妙的方式從互聯網上,進入了中國大陸的千家萬戶。

對歷史的真誠,正是一個國家的進步動力。 美國導演與公共知識分子史東(Oliver Stone),就推出《從未透露的美國史》(The Untol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紀錄片系列,並出版了書,暢銷一時,顛覆了學校教科書的寫法,揭開了一些被政府與主流媒體所掩蓋或忽視的事實,也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思。

正是一個社會對自己歷史的不斷發掘與反思,形成了一種智慧的氣場,推動社會不斷變革,也刺激國民努力參與公共事務。因為發達國家的公民大多曉得:儘管你不見得在乎政治,但政治卻永遠會在乎你。

這就像鄧麗君的情歌《我只在乎你》,永遠的蕩氣迴腸。而政治的變革,比起愛情更具強大的感染力,不僅改變了個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二零一三年的中國正面對改革的拐點,也必須回到政治改革的原點——昨日、今日、明日都需要透明度。認清自己的過去,才能走向理想的未來。沒有歷史禁區的中國,才是邁向理想中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