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新興市場,國土面積近68萬平方公里,人口則稍稍超過6000萬人;根據今年3月的官方數據計算,去年緬甸人均產值約是830美元,在任何角度看,緬甸仍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緬甸政府預計,今年的產值增幅可達6.7%。
曾有亞洲米倉美譽
歷史上緬甸曾經被英國管治,所以國內到處仍可見到英治時期的一些遺風。經濟上,緬甸曾經是世界的主要大米出產地,也是「亞洲米倉」之一;可是,自二次大戰後
經濟受政治影響而停滯不前,直到最近緬甸實行經濟改革,積極的吸納外資,例如去年頒布了《經濟特區法》,在一連串的改變中,緬甸的經濟增長也有了動力。
今年較矚目的改變是改革滙率制度,上月緬甸政府實施了管理浮動滙率制度,在首個交易日裡,中央銀行訂定緬幣兌美元的參考滙率為818緬幣兌1美元,在此之 前,官方的固定滙率約為6.4緬幣兌1美元,但黑市行情滙率卻是逾800緬幣兌1美元,由此可見,緬甸政府已放棄「皇帝的新衣」,推行較實事求事的經濟政
策。
政治上緬甸遭受多年的戰亂和軍人干政,直到最近政治上才比較寬鬆,反對派的靈魂人物、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得以循選舉進入國會,英美也陸續和緬甸外交關係升級,緬甸也在這股開放的潮流下,政治和經濟上走上改革之路。
緬甸的天然資源豐富,商品如礦產、能源、玉石等是其重要資源。緬甸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鎢、鋅、鋁、銻、錳、金、銀等;緬甸的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的聲譽很高;在能源方面,緬甸內陸及沿海均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醞藏量。
除了商品資源外,森林和水資源本來亦很豐足,可是緬甸的官方管理不善,現在緬甸全國擁有林地3400萬公頃,據1975年的統計,緬甸的森林覆蓋率是60%,但到了2010年,卻已下降至40%,即在35年間森林資源消失了近半。
在水利資源方面,緬甸境內三大江流(伊洛瓦底江、欽敦江、薩爾溫江)縱橫該國南北,但水利的基礎設施不足,今該國豐富的水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農業貢獻四成產值
在產值結構方面,緬甸主要還是一個農業國家,四成產值由農業貢獻,主要農產品生產有稻米、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而緬甸的豆類出口更是位居世界前列。
農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約四成,可是農業聘用了1900萬的勞動力,佔緬甸就業人口幾近七成,可見緬甸的農業生產仍舊處於人手密集階段,科技上的投入嚴重不足。
由於該國的農業生產是人手密集,是以要使用大量耕地才可解決農民生計,在過去20年間,耕地面積上升了近一倍,達到了5670萬英畝,這也解釋了森林覆蓋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工業生產約佔GDP的二成,也可見該國的工業化程度嚴重不足,主要工業生產有小型機械製造、紡織、印染、木材加工、製糖、造紙、化肥和製藥等,都是以輕工業 為主,欠缺相關技術是重工業不興盛的原因。由於緬甸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醞藏,所以也有外資投資在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開採上。
緬甸工業化程度不足,所以仗賴旅遊業來解決就業問題。緬甸受外間繁囂影響較少,因而其自然風物、文化人情、名勝古迹很有賣點。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萬塔之城蒲甘等都是世界聞名的景點,可吸引較高端的旅客。
現在每年緬甸旅客超過30萬人次,以該國的旅遊資源來說是不相稱的低,主因也是旅遊設施的不足,不少外資也積極投入在新旅館的投資上。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