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歐陽五﹕習近平出訪的「妙筆」與「伏筆」



剛剛看完NBA比賽,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又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綠茵地上一秀足球身手。

「運動出鏡」是習近平此次美國——愛爾蘭——土耳其出訪行程中的趣味一筆。不過與其將這位未來中國核心領導層人物描述為「體育發燒友」,倒不如用「入鄉隨俗」來看待更為準確。當習出現在美國NBA看台上的時候,人們很自然地聯想起鄧小平當年在中美關係破冰時戴上牛仔帽觀看馬術競技的情形。

這可能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儘管中國經濟大國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但它的西方伙伴並不像中國同階層人士了解他們一樣了解對方。就像在27年前習近平第一次訪美時說自己看過電影《教父》,讓他的房東小女兒大吃一驚一樣。

佈下「草蛇灰線」

這一代的中國政治精英,熟悉西方文化,並且知道如何用一種「柔軟的身段」展現出來。習近平在美國訪問的27場活動中,都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一點。他見老朋友、在演講中回憶溫馨的故事,在中美兩國省州長們開會的會場率眾大啖巧克力等,以東方式的「念舊」和西方式的即場幽默表達了對中美「朋友」關係的定位。

習近平此次展現的魅力外交,為未來中國與美、歐等關係佈下「草蛇灰線」,留下諸多「伏筆」。除了落案的協議,還可以這樣拆解來看:

——習慣。習近平此訪展現出的親切隨和,媒體讚賞頗多。海外對中國政治又僵又硬的刻板印象,需要水滴石穿的柔性方式加以改變。而所謂「人性化」,是對政治家的天然要求,何時評議能從「喜出望外」到「習慣」,就說明我們的外交交往能力更加進步了。

——走近。習近平出訪的重要目的是通過建設性對話,增信釋疑。從長遠看,欲和西方大國建立理性的溝通和利益交換機制,增強戰略互信,就需要兩國領導人更加頻密地走近。既有中國的「走出去」,還應該有西方領導人更多的「走進來」。「走近」也要講方式,從習出訪的內容側重看,民間交往,經貿發展,都是未來促雙邊關係走向合作共贏的重點。

——平常心。中國整體國力處於上升期,不可避免地將和現有大國發生利益摩擦,其中有許多問題還將繼續是結構性的、難以在短期內改善的。在建立成熟的大國關係的過程中,有各種反覆都是正常的。平常心,做好本國的事,同時積極有為,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