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2月25日星期六

徐高樂: 林書豪 以弱勝強的個人與家國想像



說真的,談及林書豪時,甚為討厭那些什麼「要相信自己」、「努力總有出頭天」之類的所謂啟示,球場上比林書豪努力一萬倍、更「相信自己」的大有人在,但成功的只是萬中無一。球場是英雄地,成王敗寇,跟紅頂白才是常態,把事情煞有介事的說成什麼成功的要訣,廉價得很。

林書豪跟香港幾乎沒有什麼交集,但此事不單引來籃球迷的瘋狂,引來強國支持者無厘頭高呼「中國人站起來」,還引來大批向來不愛國不懂籃球甚至媚外反共人士的青睞,或許是因為林書豪的故事,在個人、球隊、純運動體育,以至家國民族,都有一個共通的「以弱勝強」、矮子挑戰巨人的想像。

沒錯,是想像,跟林書豪本身可能丁點關係都沒有。說到底,你認識他又有多深?

可能,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熱愛籃球的年輕人,在花旗之國追尋夢想,懶理我和你在胡扯什麼。

無可否認,對那些迷戀煽情個人勵志的人而言,這是一個美麗童話故事。一個熱愛籃球的小子,經歷選秀落第、坐冷板、被懷疑、被歧視的種種屈辱,仍然努力不懈,因為一次後備上陣的機會,熬出頭來,難怪被美國傳媒稱為Cinderella Man。一顆超新星,橫空出世。

鋤強扶弱,是虛偽的世人最愛的故事之一。弱者挑戰巨人,經歷苦困終於修成正果,把強者擊倒,此情此景,任誰都會激動落淚,更何,這個「弱勝強」想像還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

超新星經歷苦困修成正果

以弱勝強的,還有球隊,以及其他一眾後備替補。林書豪其中一點令人瘋狂的,是他無私的打法,愛傳球,不自私,總愛為隊友製造機會,結果令一眾平時表現一般的替補在兩大主力因傷缺陣的情下均有好表現,為這傳奇補上更傳奇的一筆。

以弱勝強,小子戰勝巨人,在球員身形的比併上,更是真實的一環。籃球場上矮子戰勝巨人,永遠是最好看的戲碼,Steve NashJason Kidd等矮小控球後衛,把巨人對手玩弄於股掌之中,叫人津津樂道。林書豪就有這種本錢,以矮小的身形加上高速引來七呎巨漢的夾擊,再及時以瀟灑的手法把球傳到站在空位上的隊友,輕鬆上籃。這是真正技術的表現,是貨真價實的技術性擊倒。

籃球場內場外都戰勝了巨人

籃球場上巨人雖然佔有先天優勢,但巨人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傷,認為自己即使獲勝,只是勝在身形與體力,並非勝在靈巧技術。更痛苦的是,不太靈活的巨人則被恥笑得更慘,而矮小靈活的球員,最愛捉弄這種滿臉怒火但無力反抗的巨人。

對的,你沒有估錯,這種說不出的感傷,陪伴我很久了。我不是巨人,只是相對我從小到大面對的籃球對手,稍稍高大了一點點。自小就是坐在班中最後一行,長得高可以望得遠,但「大衰」的感傷卻在運動生涯中揮之不去。有一次在辦公室被某同事戲稱為「大」,我幾乎想上前跟他開大片。

中國籃球近年盛產高大中鋒前鋒,姚明已屬世界明星級數,在高大中鋒之中也算身手靈活技術出眾,但中國卻總是無法出產像樣的後衛。中國近年千方百計想把後衛球員送進NBA,但成功登陸的孫悅只落得投閒置散的下場。只出產高大球員,贏波只因身高佔優,後衛技術仍待改進,成了中國籃球近年最大的傷痛。

林書豪在NBA的成就,狠狠刺中了中國籃球的這種傷痛。中鋒第一人是姚明,內地千方百計想打造的靠控球技術闖蕩NBA的華裔後衛第一人,如今非林書豪莫屬。內地做不到的,一個台灣人後裔做到了。

這是一個弱勝強、以小勝大的故事。台灣在國際舞台上也是小個子,大陸卻是徹頭徹尾的巨人,這次的林瘋,卻把巨人玩弄於股掌之中。小個子在籃球場內場外,都戰勝了巨人。

習近平訪美,為表親民也要入場觀看NBA,有人建議他應入場看看林書豪的比賽。真的可以嗎?林書豪的比賽,場邊觀眾席滿佈手持青天白日旗的瘋狂粉絲,每次入球高聲吶喊,旗海飄揚,電視鏡頭躲也躲不了。片段在YouTube瘋傳,這一刻,兩岸之間,是矮子還是巨人登上了國際舞台?

種種相關與不相關的想像

強國的崛起,不少人只得活在無奈與感嘆之中,眼看香港那個慘不忍睹所謂特首選舉,全民普選又只是空談,那邊廂,台灣直選叫港人羨慕不已,不少港人既憤怒又心死,戲言高呼要移民台灣。就在此時,林書豪的台裔身分、場上技術擊倒巨人的表現,以及其帶來的瘋狂旗海,一時間為現實找來了一個出氣閥,一個期待以久的出氣閥。「林瘋」不單引來籃球迷的瘋狂,還引來大批向來不懂籃球、連Michael JordanKobe Bryant是誰也搞不清,籃球入球有一分兩分三分之別也不懂的人,天天追看這個名叫Jeremy的美國人在球場上左穿右插,甚至連他無厘頭製作名為How to Get into Harvard的短片也引來百萬點擊。

一個哈佛小子的故事,就是如此這般,被各式人等冠上了種種相關與不相關的想像。一個以弱勝強、矮子戰勝巨人的家國想像。

好了,由個人拉到球隊拉到中鋒後衛個人感傷再到家國民族,對林書豪本人而言,會否沉重了一點。把林書豪消費一番後,但願賽場上的他毋須理會太多這等胡言亂語,專心把球傳到隊友手中或投進籃框之內,繼續他的夢想之旅吧。

 
安裕: 六呎三吋的巨人

六呎三吋的林書豪受到亞洲尤其中港台熱捧的原因有二﹕一、華裔,二、哈佛。美國人看林書豪卻不一樣,華裔、哈佛不是賣點,美國人要的是打不死(come back kid)。哈佛屬長春藤大學聯盟,長春藤畢業打NBA林書豪不是第一個,一九六七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拿獎學金去牛津讀研究院的Bill Bradley加盟紐約人。至於華裔參加NBA首人也不是林書豪,但林與王治郅不同的是﹕林在此前一間球會是賣剩蔗,他沒有放棄,來到紐約一鳴驚人。這是美國人口中的「美國精神」。

趙永佳說得對,美國人看不起紈絝子弟,前半生順利,不代表後半生經得起考驗。林書豪會不會在NBA打到退休,沒有人敢在此刻寫包單,可就是今天他退隊從此離開籃球,至低限度,他打贏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場勝仗。

這個星期香港發生太多事,令人瞠目結舌。在人們透不過氣的日子裏,林書豪給我們一點點啟示﹕人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