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陳景祥: 劉夢熊專訪沒有說的




看劉夢熊專訪,奉勸大家四個字:少安毋躁。

泛民循例到廉署舉報指梁振英賄選,但從劉夢熊整個訪問內容看,他是以梁營功臣自居而向CY要官不遂翻臉,您可以說,這是醜陋的政治交易,但未必涉及賄賂,因為梁何須用錢或其他利益買票,去年3.25特首選舉,是北京為梁振英拉票,「阿爺吹雞」,比梁提供任何好處都更有效。

建制派中則有人說,讀到劉的專訪後覺得「不開心」,也許是看不慣個中的種種情節,然而小圈子選舉就是如此,候選人要當選,花在幕後交易、求見、拉攏等的時間,肯定比拉票、群眾活動和宣傳政綱等要多,因為梁營的人清楚,在小圈子選舉中要勝出,自有其遊戲規則。

讀劉夢熊專訪,最大得着是讓人了解到更多梁營當時的競選操作,以及當中牽涉到什麼勢力和人物。當然,劉夢熊在訪問中顯然仍有若干未吐的真情,例如梁振英有沒有答應過某些人提出的「特別要求」?中聯辦內除了曹二寶,劉夢熊還有沒有聯絡其他西環要員參與、出謀獻策?劉夢熊自編自導的江湖飯局到底是什麼回事?梁營有什麼人參與安排?董建華的角色有多大?董還有沒有「吩咐」劉夢熊在梁振英的選舉工程中做些什麼?

劉夢熊在專訪中還沒有說出的關鍵事實,也許就是他自稱的「後着」、準備隨後再爆的「勁料」,作為讀者,我相信不少人樂見劉繼續披露更多內情,一為八卦(滿足好奇心應不是罪吧),二為了解更多香港政局內情,認清大局形勢。

縱使廉署立案調查,但我認為劉夢熊專訪對梁振英的直接殺傷力有限,因為要證明政治交易內含利益輸送的難度甚高,二來劉夢熊手頭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梁的確說過某些話(如跟泛民關係是敵我矛盾),一輪對質只會是另一場羅生門而已。

更重要的是,劉夢熊本人的公信力也是「有限公司」,公眾形象欠佳,行事更多非議——劉夢熊控制的公司一度積極四出搜羅「開發」油田,信報有報道對他的「開發」工程提出質疑,結果收到劉夢熊寄來律師信,索償十億元!我向當時報館主事人解釋,索償巨款雖來勢洶洶,但沒有任何根據,純屬靠嚇,可以不理。結果,事件不了了之,但由此也可一窺劉夢熊的「辦事作風」。

然而,儘管劉的公信力和公眾形象不濟,然而一般人的印象仍然相信劉夢熊專訪披露的「事實」而不信梁振英的澄清,故此廉署調查梁賄選雖然作用有限,但劉爆料令梁「講大話」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對梁的形象進一步造成打擊,則是不爭事實。

劉夢熊專訪的最大「貢獻」,在於披露了梁營背後的若干人脈網絡,從中可以推斷梁振英為何可以在去年的特首選舉中跑出,以及他的施政方向到底會如何?

據「劉專訪」透露的人物,其中較重要的包括了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習近平的一名近身高層智囊、曾任曾慶紅的政治秘書;前特首董建華(文中說董陪習近平訪美後即致電劉夢熊,讚劉「幫了香港大忙,你支持梁振英,做得很好!有你幫梁振英,我就放心了);中聯辦的曹二寶(劉夢熊向他報告梁振英把泛民視為敵我矛盾的說法);另一也曾提及的重要人物是前港澳辦主任廖暉(文中指廖沒有出席去年3月的港澳人大政協宴會,反映了廖暉力挺的唐英年大勢已去)。

上述挺梁振英的人物(廖暉除外)都有共通點,就是對過去七年特區管治不滿,而且力主香港必須轉型、加強跟內地融合以走出另一條生路;這些想法對是錯,留待以後討論,然而從董建華97年上任伊始,他就致力於房屋、環保、教育,希望營造港人安居樂心,日子過得比英治時代要好的日子;長遠而言,則是在新舊對比之下,港人可以在特區政府治下人心「歸順」,真正達到回歸祖國的最高境界。

至於董建華要推動的經濟轉型,則是為了扭轉本地長期以來依賴地產金融的經濟格局,董力倡的科技創新、數碼港、中藥港、鮮花港等等,都是旨在令經濟多元化發展、開拓不同類別收益來源的方案,可惜事與願違,亞洲金融風暴及二千年的沙士令香港跌入谷底,一切改革計劃盡付東流。

董建華的治港思維,落實在政策上,就會抵觸了大地產商、金融企業,及傳統上深信政府應盡盡少干預經濟活動的港英公務員,還有一批在輿論上極具影響力的自由派意見領袖。隨着香港回歸後頭幾年經濟民生狀況不斷滑坡,上述幾股勢力終於合流成為倒董主力,借2003年二十三條立法把倒董推向頂峰,終於令董先生腳痛提早下台。

董建華的下場,令許多人覺得不忿,認為是既得利益集團抗拒改革、借二十三條發難「政變」,把香港「復辟」、拉回到港英年代的政經狀態──經濟上繼續以地產金融為主,政府繼續放任不作為;政治上則把權力重新收回在高級公務員手上,曾蔭權接任行政長官則極具象徵意義,猶如向港英招魂,由殖民地舊臣當特區首長,一切回復舊觀。

同情董建華的人,包括了傳統愛國陣營、思想上傾向政府干預、反對自由放任政策的學者,以及一批在回歸前即跟北京建立了良好關係的專業人士 (梁振英即為個中表表者),他們認為香港必須求變、轉型,放棄過去的一套,並利用中國內地的優勢找尋香港的新定位,重建實力。

從梁振英大搞房產、福利、環保 (今年施政報告最大手筆是斥一百憶元換柴油車),以及他經常倡導的要搞好「內交」,跟董建華的思路確是一脈相承、隔代呼應;由此得知,梁振英在競選時力倡 「穩中求變」,要點在「變」,「穩」只是為了安定人心,故此,今年的施政報告不應和曾蔭權的比,應該和董建華上任時的第一份比,從中找出有多少共通點。

重視房屋,是董和梁的共通點,但董的理念更明確,是要達到八成港人自置物業的目標,令大部份香港人家有恆產;梁振英的房策目標有四項,已無八成置業的雄 圖,相信是為迥避爭論,然而現在政府不斷四出搶地,如果優先解決二十三萬人上公屋,政府負擔房屋的資源、尤其房署的編制將愈益龐,而證諸歷史,官營房屋是一個沒有效率且容易產生貪腐的溫床,梁振英的房策故意避開了公屋的規模是否會無限膨脹的問題。

經濟發展方面,董先生致力開拓、擴闊本地經濟根基,推動經濟轉型;梁振英把「經濟發展」放在施政報告最前一章,然而內容空洞,流於泛泛之論,正如劉夢熊專訪中批評梁「在這三個中心 (指金融、貿易、航運) 吃老本」,我們更加要注意的,是怎樣定出經濟轉型的方向,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怎知他是完全缺乏。」不以人廢言,劉說得甚對。

在管治問題上,中聯辦研究部曹二寶發表的文章《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認為「內地從事香港工作的幹部隊伍也是香港一支重要管治力量」,要強化內地在香港管治上的參與權和話語權,梁振英加以配合調整,變成由中策組高靜芝把關,「過濾」政府委任的公職人員,確保權力不會落入「非我族類」手中。董建華 年代,是以問責制取代公務員負責政策制定,梁振英則進一步,見縫插針,把「自己友」擴大至進入各委員會、局和諮詢組織。

如果從「承傳關係」的角度剖析,董雖匆匆下台,然而要恢復他的治港理念的決心從未停止,董的治港藍圖也得到中央某一派的支持,這股力量終於在去年的特首競選中匯合,並成功重新上台,劉夢熊專訪中透露的人脈網絡,應可為此作一個註釋。我期待劉繼續爆料,讓香港人可從中知道更多「唐去梁上」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