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29日星期二

古德明: 穩中求變、九巴網站




問: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上電視談施政報告,背景有Seek ChangeMaintain Stability等口號,似是中文「穩中求變」的說法,是不是中式英文?

答:Seek changemaintain stability都是純正英文,不必質疑。最近美國發生恐怖校園槍擊案,總統奧巴馬誓言要改革槍械政策,美聯社報道的標題就是Obama pledges to seek change。至於maintain stabilitypreserve stability,更是「保持穩定」的習慣說法。我們學英文,最好多問「合不合文法或語法」,少問「是不是Chinglish(中式英文)」。Chinglish是香港近年時興的一個字,但什麼叫Chinglish,誰都說不準。

問:貴欄說,逐個字母讀出的縮寫(abbreviation),要不要冠以the,和全寫無別,例如Kowloon Motor Bus(九龍巴士)不用the,縮寫KMB也就不用the。但為什麼九巴網站有The KMB website provides...(九巴網站提供……)這樣用the的說法?

答:The KMB websitethe,是和website連用,KMB這裏幾乎可視作形容詞,不是the所指的事物。請看以下兩句:(1He graduated from Hong Kong University / HKU in 2011(他二零一一年畢業於香港大學)。(2He has not re-visited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 HKU campus since then(他從此沒有重臨香港大學校園)。HKUKMB一樣,不用thethe HKU campusthe是指campus,正如the KMB websitethe是指website。兩個寫法絕對沒有矛盾。
 

古德明: 中華正聲 - 恩公在哪裏?

二零零八年一月,臺灣《學前教育》雜誌有文字談家教:「要孩子懂得感恩。據牛津字典,『感恩』意思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回饋他人。』從前,窮家孩子多會惜福感恩。」中文字的意思,竟然要查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文字典)。《學前教育》教我再一次看到現代漢語人多麼自甘下流。

語言拾人涕唾,文化隨之。請看中國紡織出版社一本《學會感恩懂得愛》前言:「為求更多人學會感恩,懂得愛,我們精心打造了這本書。」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香港《新報》有一篇歌星陳奐仁訪問錄,其中陳奐仁談到事業順遂:「我認為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中華民族甚麼時候變成一個開口閉口都要「感恩」的民族?

傳統中國人不是不會感恩,但不會事事物物都視為恩賜,非「感」不可。李白《行路難》寫戰國燕昭王禮賢下士:「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寇二十韻》說,唐朝德被四方,唐室亂時,回紇就出兵來協助平亂:「此輩感恩至,羸俘何足操(捉拿亂臣賊子,不費吹灰之力)。」《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安學海見俠女何玉鳳救了他兒子,「一心感恩圖報」。安學海以至劇辛,都有恩人可以感謝;但《學前雜誌》說的窮家孩子以至《新報》介紹那位走運歌星,要感謝哪個恩人?

宋朝朱熹有《治家格言》,教子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楹聯叢話》卷八收錄了一副對聯,寫處世之道:「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中國文化講的是「惜福」,是「念物力維艱」。

「惜福感恩」則是西方宗教文化。美國基督教出版社Baker Publishing GroupAll That Jesus Asks (耶穌別無所求)一書,第十八章講得很清楚:「感恩是基督教會歷來崇尚的美德。改革家馬丁 . 路德曾說,感恩是『基督教的根本』。基督教義,簡而言之,在於『感恩』,在於『慈善』:對創造我們、大德普施的上帝,要感恩戴德;而對他人,則要慈善為懷。」所以,西方人一粥一飯以至事業順遂,都可以說I am grateful,這有「感謝神恩」含義。美國甚至有「感恩節」。現代漢語人硬學英文說「我很感恩」,卻是不知所云,畢竟他們十之八九不是基督教徒。改說「謝天謝地」,才是中國人話。

當然,中國人話,現代漢語人可不屑說。他們說話行文,以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為準。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