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27日星期日

林天悟: 從梁振英引發的敵我矛盾




上周四(24日)出版的《陽光時務週刊》(下稱《陽時》)刊載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專訪,自白式透露他從挺梁到轟梁的心路歷程,內容極具爆炸性和娛樂性,頓時成為各個媒體的頭條新聞,翌日共有十一份報章以頭版跟進專訪內容,令這本小眾雜誌頓成斷市搶手貨,可謂一舉成名。

無論劉夢熊所說內容是否為真實之全部也好,正如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所言,須要拿出更多證據;傳媒亦必定繼續跟進,全港市民都在追看事態發展,期待朝更接近真相的方向邁進,而不是大耍偽術語言蒙混過關。

用人唯梁 路人皆見

對於傳媒行家來說,劉夢熊在《陽時》專訪中很「爆」,其「爆」不在於內容,而在於態度,因為許多「猛料」早就在政界和傳媒圈子裏瘋傳迴蕩,只是苦無有力人士挺身舉證;如今劉夢熊現身「爆大鑊」,意義在於他曾經是梁營中人,又是挺梁先鋒,加上造型搶鏡兼言行切合港人口味(姑且可解讀為「出位」),所以能夠得到社會廣泛注視。有網友形容爆料事件有如「特區政府的宮廷劇」,加上有不少笑位,比空洞的電視劇更好看,實屬中肯評論。

這齣「熊咬狼」戲精彩之處,大概可分為政治和傳媒層面,前者重點在於梁振英進行政治酬庸,並以「敵我矛盾」看待泛民主派;後者則在於拉攏傳媒,務求在有需要時為負面新聞漂白。

無論在哪個層面,觀乎梁振英政府的實質表現,已可從結論印證劉所說的話。且看政府的治港班子以至各個委員會人選,無論梁振英嘴巴上如何強調是「用人唯才」,但現實做法是不理民意都要任用親信,例如他破格聘用有共青團背景兼居港未滿七年的陳冉加入候任特首辦、讓民望低落的前朝官員羅范椒芬和李國章成為行會成員、立會敗選的劉江華「由輸變贏」當上副局長、政治智囊團由立場深紅的邵善波和張志剛等人壟斷……,一張張只求護主的臉孔,讓「用人唯梁」的無形準則統統現形,有心人都看得很清楚。

特首泛民 從沒蜜月

《明報》上周六報道,梁振英過去七個月的三百二十四項公職任命中,有九十八人是特首選舉委員會選委,其中三十人於提名期已表態挺梁。須知道,梁獲得的提名僅是二百九十二票,但競選後期形勢大好,投票前已由中央領導人篤定當選,最終所得票數為六百八十九票,較提名期多出三百九十七票,即有大量選委陣前「轉軚」,投向有權勢的一方。現時特首辦讓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向所有公職任命人選「提意見」,結果有大量選委當上公職,政治酬庸的色彩已然濃得洗不清。

至於梁振英與泛民之間的關係,從他參選到當選以來,雙方從沒出現過和諧蜜月期,早前《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上,民主黨劉慧卿向特首提問有關普選特首安排,「政府是否想拖到最後一刻?」梁振英只答了一句:「我哋係仲有時間。」令劉慧卿露出錯愕表情,指那句話是「史上最短的答案」。近年民主黨已變成「泛民溫和派」,結果梁仍然冷冷待之,事情到此,政府與泛民之間的敵我關係早已不言而喻;那種矛盾,相信在其任期內亦難以化解。

傳媒行家更關注的是,《陽時》專訪中提及梁振英與傳媒的關係。行內眾所周知的是,梁以前還在聲稱「沒想過參選特首」時,已開始積極拉攏傳媒,不時跟報館要員飯敍論政,席間「懇切聆聽、積極回應」,令部分傳媒高層心甘情願成為忠實「梁粉」,而其掌管的機構自然成為「梁心傳媒」,願意以珍貴版面為梁護航。

身為處心積慮要當特首的政治人物,刻意與傳媒建立良好關係只能說是高招而非罪過,因此《陽時》專訪中提及梁振英到壹傳媒大樓拜訪,以及趕到機場迎接《東方日報》老闆,只是反映他做事夠勤快,為政治利益能夠放下身段,也許正是其「成功之道」。

近年傳媒表態支持或反對某位政治人物已漸成常態,但傳媒處理報道時的最高原則仍是忠於事實,如果存在「放毒對消毒」、「抹黑對漂白」的心態,很容易變成另一種敵我矛盾,淪為政治反攻而非反映民意,容易偏離社會脈搏,甚至出現以偏概全、反黑為白的報道觀點,最終給群眾看穿,丟失公信力,是為失敗也。

隨着社交網絡的興起,網上充斥分析媒體觀點的文章,讀者已能看出傳媒機構屬於挺梁派抑或倒梁派,看見相關報道時會先作好心理準備;其潛台詞正好說明,現時正反雙方都未能從情理出發而令人全面信服,這點實在值得業界反思。事實上,在「為反而反」和「為挺而挺」之間,仍有很大空間可以立足,若為了小圈子政治而失 卻傳媒操守,最終只會被群眾離棄,得不償失。

聽話傳媒 才予餵料

香港享有相對的新聞自由,傳媒主要由民間資金營運,若無視公信力和認受性,各間機構的確可自由選擇政治立場,代價是受眾未必會全盤接受。但香港政府由納稅人公帑維持,政府部門處事必須中立、公平、公正,遺憾的是,梁振英上任以來,對待傳媒的態度就是親疏有別,絕不公正。

正如近日劉夢熊對梁振英的指控極其嚴重,全港傳媒都即時向特首辦查詢,結果官式回覆是「不予置評」,但梁振英卻選擇性地接受無綫和亞視個別節目訪問,並且只選擇性回答提問;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裏,梁被問到是否經得起測謊機考驗時,他不敢斷言回答,只稱:「呢個問題我會遲啲有需要嘅時候出嚟交代。」沒有人追問何謂「適當時候」、如市民不接受解釋他會否辭職等等,等同把他放生。

特首辦回應指梁振英是就《施政報告》接受訪問,但在此非常時期,特首何不稍作停留,讓門外守候多時的記者也能提問?若記者只能在官方認可的適當時候才聽取特首「公開講話」,那無疑是對香港傳媒作出侮辱。

上行下效,特首這種對待傳媒敵我分明的態度,似乎逐漸在政府部門擴散開去,其中經典例子有早前屋宇署署長區載佳只通知部分媒體發表「講話」,否認部門在調查僭建上有偏袒,講完後拒絕回答提問即行離去,一些批評政府的媒體因沒收到通知而趕不上。區載佳的態度,跟他的舊同學梁振英可謂同出一轍。

都說不要臉的人最無敵,如此歪風繼續吹,最終變成聽話的傳媒才有專訪或官方餵料,那等同「傳媒酬庸」,那時候香港的新聞自由可休矣。

作者為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