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

邵力競:建制民主重新定義 政黨分合還看今朝之六 (完)



什麼是建制?建制派是否一定不容於民主?民主派是否一定不能走進建制?這是今次選舉凸現、並將影響未來黨、派分合的一個重要問題。

長期以來,香港傳媒及政、學界中人,傾向把政黨政團二分為建制、民主兩大派:一邊廂是自由黨、民建聯、工聯會、一眾以功能組別為根據地的工商政團;另邊廂則是民主黨、公民黨、工黨、社民連、人民力量等等。

稱前者為建制派,似乎他們便是以捍衞建制為目標,所以抗拒任何改變,特別是民主化;稱後者為民主派,似乎是因為他們要追求的目標,必然會徹底改變目前的建制。

然而到底什麼是雙方要打倒或維護的建制?卻從無人說清楚。按字面解釋,可以理解為所有現存、已確立的制度,包括相關的行政、立法及司法機構,彼此的憲政關係,規範它們運作的規章制度及行事慣例等等。

賦予以上建制以形體的,按重要性分別是基本法、相關本地法例、政府各部的規例、通告等等。但更重要的卻是形而上的,那就是這些法律條文背後所蘊涵的價值、理 念,包括經濟及政治上的自由主義、個人權利、司法獨立及法治精神、有效率及政治中立的公共行政、程序上的理性及公平、廉潔奉公等等。這些是香港引以為傲的 現代管理文明,是兩制的核心。

明乎此,所謂民主派必然反建制,不但概念錯誤,且亦違背事實。以上每項價值都是泛民政黨會堅守維護的;同時, 即使最激進的人民力量,都一直參與建制立法機關的選舉,除了不滿主席裁決的某些必要政治秀外,完全服膺立法機關的憲政規定,而在街頭示威被捕後,也完全遵 守建制司法機關的判決!

以上的建制價值中,暫缺民主兩字。這是因為英國人在撤離前,尚未確立一套完全融於殖民地建制的民主制度,遑論文化,以至對民主的步伐和內涵人言言殊,基本法也只是以最終達致普選的說法含糊交代。

故此,所謂建制、民主派水火不容、理念不同,只是指其對民主兩字的看法而言,對於建制背後的核心價值,兩者根本沒有分歧。當中尤以法治、廉潔、自由為最,即 使大資產階級亦不能公開否定。早前李嘉誠在長和業績發布會中,強調香港最重要有自由、法治,而民主按基本法逐步落實,便是一例。

從這角度看,泛民與唐營在選舉後期呈現的某種合作,便不是單單的權宜,也不是某些人說得那麽莫名其妙,而是有堅實的意識形態基礎。

德先生未見蹤影 兩制夢快成追憶

展望未來,雙方尤其要正視香港面對的最大威脅,是其固有制度正日漸被侵蝕。本來過程是蠶食而非鯨吞,一般人不覺有即時危險,但是次特首選舉卻把問題集中地、尖銳地暴露出來。
除了我前文已提及公務員和公共機構可能會成為政治鬥爭工具外,具體須要警惕的還有以下三方面:

一、梁氏會委任什麼人進入日益擴大的政治委任團隊?唐營中人的政績雖乏善足陳,尚有一定經驗,尤其財金方面。在沒有公開公正的政黨輪替機制下,香港的政治委任制容易淪為醜陋的政治分贓而非用人唯才。

二、梁政府標榜求變;變是好,但也須用正大光明、合法合理的手段。公務員重視程序和規章制度,在過程中容易讓人覺得「阻手阻腳」。他們能否真的不亢不卑,是其是、非其非?急於求成的新政府,會否為了討好民眾,而在人事升遷上提拔幸進之徒?

三、香港數百個擁有法定權力或諮詢地位的委員會、半官方法定機構及公營機構,雖不是政府的一部分,但職責、權力和影響力無遠弗屆;事大至推薦法官,小至批出酒牌,都有它們的份兒。這些機構的委任權在於行政長官或其授權的官員,隨時變成政治委任制度的延伸。

以上三點,尤以最後一點過程緩慢,容易被人忽略。如果獲委任者偏離我們的核心價值,將慢慢形成對整個建制的滲透。

蘇錦樑曾任民建聯副主席而出任局長,開政黨酬庸之先河。當然,梁氏如有遠見胸襟,當不會單單委任左派政黨入閣。一者,梁氏很清楚左派政團在選舉中並非自始真 心支持;二者,如管治團隊完全受制於某派,將難收縱橫捭闔之效,凡事更須仗仰西環出手。冀望梁氏為己為港,不要重蹈曾蔭權的覆轍,來來去去那批人。

放棄教條枷鎖 落實建制民主

至於一眾泛民政黨,亦應反思其過去的教條主義路線,能否真正達到他們爭取的目標。何俊仁選後便表明和新政府理念不合,不會加入。這真有需要嗎?

既然梁氏自己表示新政府屬於七百萬市民,而民主黨又代表市民當中的一大部分,則為何要自絕於新政府外?此概念不通也。

自絕於新政府外,便等於把政府的資源拱手讓與跟自己政見南轅北轍的政黨,幫對手累積行政管理經驗,培育政治人才。彼等將來更有力挑戰特首寶座,豈非愚不可及?

所謂在建制外的反對派,我上面已清楚指出那是概念混亂。而且民主黨人應該很清楚,在目前憲法規定下,立法會權力有限,除了繼續反對外,更能為市民做些什麽?

相反,泛民如能有人加入行政機關,可累積執政經驗,也能擺脫一直以來凡事反對的形象,在未來特首普選時,才可凝聚大部分理性民眾的支持。須知道,所有實行民 主政治的國家,沒有一個政黨會甘心永遠做一個在野黨。而今次何俊仁在民調一直落後,民眾除了考慮到和大陸的關係外,也是因為他缺乏在行政機關磨練的實踐經 驗。

或曰:加入新政府不等於認同了小圈子選舉,接受了認受性不足的制度嗎?此說看似合理,實亦不必。泛民既然自己參加了特首選舉,也一直有參與他們自己反對的功能組別,則這種說法在邏輯上已說不通。再者,難道昂山素姬參加軍政府舉辦的選舉,就等於承認了軍政府的合法性?

總而言之,是次特首選舉的結果是有危有機:香港的固有制度和核心價值面臨衝擊,但卻可能是政黨政治發展的契機。建制不等於保皇,民主也不是革命。

寄語工商精英,放下身段,反思民主制度之意義,為何世界發達經濟地區盡皆採用?民主派人,也要把握機遇,以靈活手段,和所有願意捍衞核心制度及價值的黨派合作,甚至走入政府;切勿為一時一己之清名,死抱教條主義不放。

過去二十年的抗爭方式繼續走下去,將是一條不歸路;一國兩制的成功,或者說香港故事的延續,有賴本土精英及民主派放下成見,共同抵抗裏裏外外的圍攻。

特首選舉回顧與前瞻.之六.全文完

作者為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碩士課程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