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晨,北韓不理會國際社會勸諭,按照原定計劃,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
不過,由於發射後不到數十秒,導彈便發生故障,並且消失在雷達上,北韓遂決定在導彈發射後不到兩分鐘,立即進行自行引爆,在群山前海大概離首爾一百六十分里外的海域墜毀,並分解成數十件碎片。
北韓國家電視台在「衛星」發射後數小時,才公報發射失敗的消息,而且未有公布失敗的主要原因。鑑於北韓於2006和2009年亦曾以發射「衛星」為名,測試 其彈道導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以失敗告終,所以今次發射失敗,大可視為北韓的導彈能力仍然只屬試驗性質階段,未有穩定的能力確保導彈能夠攜帶核彈頭按照
計劃進行發射。
發射失敗 影響輕微
今次北韓未能按照原定計劃把「衛星」送上太空,而且火箭早在第一階段後便已失去控制和聯絡,並要提早進行自行引爆;外間一直揣測,發射失敗對金正恩治下的國家面子將會造成負面影響,且會左右其接任當中最重要的「國防委員長」一職。
不過,金正恩的權力接班在國內一直都在多重保護下進行,挑戰力量早已在部署中給一一剷除,所以在接班的過程中,會按照「最高人民軍統帥—勞動黨第一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的模式下達成「黨、政、軍」的中央集權。
雖然導彈發射失敗對甚愛面子的北韓政權會構成威脅,且導彈發展局亦是金正恩首個接任的職位,但由於此段時間屬於北韓慶祝金日成誕辰一百周年的「太陽節」,以
及慶賀金正恩接任多個核心職位的節慶時期,「成功發射四小時後」才出現問題(按北韓官方報道所言),已成功為兩大重要任務製造國內一片歡騰氣氛,所以火箭 發射失敗,只會對金正恩管治帶來輕微的影響。
地點軌道 完全不同
更須考慮的是,北韓是次發射的地點和軌道,跟前兩次的導彈發射安排完全不同:
一、把導彈發射基地搬至全新由金正恩設計的「東倉里發射場」,所以第一次發射下出現變數是可以預期的。
二、由於北韓為免火箭被南韓或日本早已安排的導彈攔截,面對的是較為狹窄的軌道,導彈飛越附近地區國家的相距里程雖然減少,但受影響的國家數目卻因而大增,所以出現錯誤和要避免構成意外的風險便大大增加。
是以不難想像,北韓在發射後數十秒後發現火箭出現問題下,擔心會造成更大的軍事意外(尤其對中國),才決定提早進行火箭自行引爆。這是在多重顧慮下的選擇。
按照北韓一貫的軍事挑釁歷史,除了對南韓在邊界上的衝突之外,北韓一直只在不構成任何人命損失下進行對美日等國家的軍事挑釁,例如在一定的安全系數下進行飛
越日本海的導彈試射、進行國內地下核試等等,因為萬一造成真正的人命傷亡,將會推翻北韓一直推行「危崖政策」的核心價值:即把威脅存在於形式之上,毋須體 現出來(realize)。
因而在今次火箭發射的危機之中,不能否定的是,金正恩在背後突然決定叫停繼續「讓火箭飛」,因為早在發射火箭那刻起,威嚇便已成功形成——美、日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不斷部署如何把火箭擊落,南韓也因而陷入國家安全的危機之中。
提升威望 或再核試
此外,如果在控制火箭上軌道時萬一出現失誤,對盟友中國的影響反而更大。所以,既然鄰近各國的反應都按照預期般一一發生,國際社會(安理會)對北韓是次有節
制的試射,只會輕微譴責;北韓的導彈科學家和工程人員亦可測試其新導彈技術,在發射時間愈長,對北韓構成的危機亦相應增加的前提下,不難想像,北韓背後是 有理據支持她提早引爆火箭的。
當然,由於「衛星」發射失敗,對正在接任多個重要職位的金正恩的形像會構成影響,北韓亦不排除仿效2009年的經驗,在導彈發射後更變本加厲地進行地下核試,令周邊地區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
在今次發射失敗的陰霾下,金正恩大可考慮以北韓較有把握的「地下核試」,再一次提升自己的威望。
不過,與前次不同,今次北韓宣稱會進行「鈾濃縮」的地下核試,其軍事影響力將遠超前兩次的核試驗;而且按照北韓一貫的外交思維,即「導彈試射—安理會作有限度譴責—表示合作並重回談判—核試」,似乎北韓早已在兩手準備下,按下自我引爆的裝置。
作者為澳洲悉尼大學韓國研究系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