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丘亦生: 引火自焚的外判




和記港口的貨櫃碼頭工潮,令外界關注長和系近年連番把服務外判,藉以削減成本及免除責任的做法。從工潮越燒越烈來看,似乎和黃(013)不但無法置身事外,而且公眾形象也大失分,有賠了夫人又折兵之虞。本版專欄作者添馬男,早前已寫過外判並非出現勞資糾紛下的推搪理由,查實外判無極限這種說法,最近也備受挑戰,認為太多外判,對企業來說是過猶不及。

過去在全球化浪潮下,將自己沒有優勢的工序外判,以改善盈利能力,把管理資源集中提升自己的核心價值,幾乎已成想當然的競爭之道,這股外判的潮流浩浩蕩蕩,由製造業蔓延至服務業,再由企業蔓延至政府,甚至發展到連戰爭也外判的程度。十年前的美伊戰爭,可說是美軍外判程度最高的一場戰事。

壓榨成本 隨時爆煲

就像其他潮流一樣有潮汐漲退,管理界最近也開始反思外判的價值,去得最盡的,有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德勤去年發表的顧問報告《外判之死(The Death of Outsourcing)》,當然,它不是說外判已毫無價值,而是提醒在新的營商環境下要有新思維。

企業過去在決定外判時,過於注重成本考慮,往往忽略了凡事總有兩面。正如外判下勞資糾紛隨時不減反增,因公司以為可以肆無忌憚地壓榨外判商,但外判商都是生意人,自然盡量將被壓榨的成本轉嫁給員工或供應商,日積月累下工人反抗,自然會追到公司的頭上,不單止和記今次中招,之前鴻海向深圳廠房的員工狂加一倍人工,也會算到蘋果的賬上吧。故透過外判省成本,絕非一勞永逸。

勞方要求改善待遇,可能已非最惡劣的情況,若外判商當日為了取得合約,過份承諾,交貨時才發覺力有不逮,超支又超時,甚至可能偷工減料,則整個生產流程隨時會被拖累。

10 年前波音的 787「夢幻客機」投產時,曾經將大量工序外判,以為可以多快好省,卻演變成一場噩夢,嚴重超支不特止,更多次延誤付運,波音之後更要收購不少財困的外判商,即使到了最近,依然因為電池系統出事而被勒令全球停飛。

外判商接棒不成固然頭痕,若外判商太醒,也可能帶來威脅,好像三星過去為不少日本電子產品公司的外判商,因而得到一個寶貴練兵的機會,三星快高長大,成就遠勝昔日的客仔,但自己甚少把工序外判,便是深諳教識徒弟無師父的道理。

回應需求 致勝關鍵

就算不計外判的壞處,當前營商環境的轉變,也令外判看上去不再那麼吸引,尤其是鬥平不再是致勝的關鍵。

未來的競爭能力,可能更建基於能否快速地回應市場需求,又或透過分析客戶的數據,來提供更為貼心的服務。一些過去以為可以外判的服務或工序如 I.T. 部門,可能要重新置於同一屋簷下,企業如何重整其外判的比重及組合,才是打「進攻足球」。

與其要同一班基層勞工搞到劍拔弩張,靠擠壓低無可低的工資來製造盈利,如果我是和記港口的股東,我更加樂見嚴總裁,能花時間在更長遠更策略性的範疇,例如現有甚麼都外判甚麼都離身的安排,是否最有利公司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