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

明報社評: 碼頭工潮影響浮現 政府介入調停合理




葵涌貨櫃碼頭工潮,今日第8日,事態趨向複雜化發展,而罷工對貨運影響逐漸浮現,若延宕下去,除了損害本港貨運中心的地位,民生必需品供應也可能受到影響。工潮演變迄今,已非單純的勞資糾紛,而是涉及公眾與香港利益的重大問題,政府應該擔當推動角色,以積極行動介入,促使勞資雙方盡早解決事件。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日透露親自跟進,日內啟動對話機制調停事件,這是積極正面發展,期望政府發揮職能,促成解決此事。

外判商神秘不交代  導致工潮惡化原因之一

今次工潮,外判商的角色從一開始就不清晰而備受爭議,昨日更有報道把外判商與碼頭公司高層扯在一起,經過公司高層澄清之後,再次確認罷工工人受僱於外判商,與碼頭公司無直接僱傭關係,不過,外判商的神秘面紗仍未揭開。工潮爆發之後,涉事外判商未公開交代過情,偌大的葵涌貨櫃碼頭,共有約3400人工作,參與罷工的約400名工人來自幾個外判商,所以,工潮是否因為幾個外判商的問題引致?到今日仍然是未解之謎。

工潮發展迄今,有一個奇怪現象,就是一直表示無身分與工人談判的碼頭公司管理層,多次公開發言,更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要求頒令工人不得在碼頭範圍罷工;不過,與工人有直接僱傭關係的外判商,從不公開交代,致使有關信息和情甚為混亂。碼頭公司應該責成外判商面對公,釐清事態,消除一些不必要誤會。例如,前日外判商「永豐」的人員接受電台訪問,表示已提出與「現創」同樣的加薪方案(即共加薪20%,今年和明年分期執行),惟工人拒絕復工云云。是耶非耶,由於外判商不在公開場合提出和交代,外界不能判斷有關說法是否真確。

其實,若外判商增加透明度,公開交代取得外判合約的成本,以多少薪酬聘請工人,數目清楚,有助公眾判斷工潮的孰是孰非。另外,碼頭公司自承是工潮受害者,每日損失約500萬元,理應有足夠誘因促使碼頭公司要求外判商面對公眾,交代情,爭取解決工潮,以減少損失。按碼頭公司的說法,唯外判商可以與工人解決工潮,但是外判商過去7日究竟做過什麼,公眾不知道;碼頭公司對外判商施加了多大壓力,要他們盡快解決問題,公眾也不知道。今次工潮,外判商角色神秘、混淆不清,行事隱蔽,有作為或不作為都諱莫如深,是導致工潮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態超越勞資糾紛  關乎公眾和香港利益

碼頭公司獲法庭頒臨時禁制令,罷工工人不能在碼頭範圍內聚集,一般認為此舉會挫損工人的士氣,但是罷工工人轉移陣地,在貨櫃碼頭外安營紮寨,繼續行動,人數沒有減少,而事態則朝覑複雜化方向發展。例如,有更多社會團體表態支持工人,罷工工人除了得到物資支援,更有人響應呼籲,捐錢給工人作罷工基金,工會得到民間籌款進行罷工,乃本港歷來首次,據工會透露,給罷工工人派發生活費之後,繼續收到民間捐款,若工人持續得到財政支援,則工潮就有延宕的條件。當這次工潮演變至並非單純的勞資糾紛,而是社會上一定力量參與角力,事態演變就很難預估了。

本周一,碼頭公司申請臨時禁制令時,代表律師在法庭披露「未來3日有80艘船會使用碼頭服務」,今日星期四,工潮未解決,即是80艘船的裝貨、卸貨服務正在受到影響。據業內人士,現在是淡季,旺季使用碼頭服務的船更多,若屆時工潮延續,影響更難以估計,他們認為,若情惡化,會損害市場對香港付貨人的信心及商譽。至於一些民生必需品,例如食米,由於本港有一定儲存量,暫時不受影響,若工潮未及時解決,事態就很難想像了。

葵涌貨櫃碼頭工人罷工,影響已非一間公司業務營運那麼簡單,而是涉及公眾利益以至香港利益的重大問題,政府不應該繼續採取觀望態度。過去幾日,政府對今次工潮,只由勞工處人員斡旋,沒有進展,據知與資方拒絕外間工會參與談判有關,而面對這個分歧,政府並未尋思化解。事實上,直到昨日張建宗露面談及這次工潮之前,政府官員並未就此事在公開場合發言,取態之疏離,若與復活節假期有關,還較「正常」,若攙雜其他因素和考慮,則是反映政府反應遲鈍或判斷錯誤。張建宗昨日的發言和表態,期望是政府正視和面對問題的開始,盡職盡責地發揮職能,居中調停,打破僵局,促成勞資雙方盡快解決這次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