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6年來,香港歷經數以千計的遊行示威,更曾有激進的示威者於遊行之後佔領中環馬路,阻塞交通,但這類示威者人數不多,而且口碑不佳,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不大。不過,學者戴耀廷今年1月倡議公民抗命「佔領中環」卻一石激起千重浪,在香港有如星星之火,迅速燒起來,其光和熱令到遠在北京的官員及媒體都有所回應。我們應如何看待戴耀廷的倡議?
戴耀廷早在兩年前撰文已經提及「佔領中環」的想法,但有如在空無一人的教堂傳道,連一聲回應也沒有;到今年1月再在文章提出同一想法,社會反應強烈,醞釀至3月27日,更與另一名學者陳健民及朱耀明牧師召開記者會,公布《信念書》,並為運動命名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不少人擔心他們的做法會搞亂香港,然而,只要了解他們的倡議和過往的言行,就可知道他們苦口婆心,這3個人與搞亂香港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他們書生論政,令「佔中」易被騎劫是真實的風險;但更值得擔憂的是,2017年普選特首落空,香港將進一步激進化,政府更難有效管治,這才是搞亂香港的禍根。此外,還有3點特別值得注意:
(1)戴耀廷只是冰山一角,標誌溫和中產忍無可忍——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都不是堵路抗議的激進示威者,他們可謂典型的中產者:溫和,說理,雖然深信民主自由,但推崇和平理性,主張對話溝通;這些中產以香港為家,為社會的繁榮進步作出貢獻,也是社會非常重要的穩定力量。如今,這3名溫和中產發起佔領中環,並引來巨大迴響,恰恰反映他們只是冰山一角,代表覑更大的中產群體的躁動不安。
佔領中環引起社會共鳴,是因為港人爭取民主至少已有30年,3名倡議者亦早有參與其中,並且不同意激進行動,如今3人計劃公民抗命把民主運動推上新台階,反映溫和中產的無奈和忍無可忍。
中產者渴求社會穩定,非不得已也不會走向激進,可惜溫和路線在2010年做了好事卻無好報——當年的溫和民主派(以民主黨為主要代表)雖為香港爭取到政改往前行了一步,但其後遭到左右夾擊,付出慘痛代價,苦不堪言;現在,眼見中央承諾了的2017普選特首也變成政治篩選,縱使是最溫和的力量,耐性也有耗光的一天。
(2)港人爭取普選特首並非理念之爭,而是為了解決現實管治問題——香港回歸16年了,歷經商人出身的董建華、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與傳統左派關係密切的梁振英出任特首,都未能有效解決香港的管治問題,因為管治不善不完全是個人問題,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政治制度出了嚴重問題,普選特首是有效解決政制問題的重要一步,而且也是《基本法》所同意的。現在的爭議焦點在普選方法,但是若用一個非民主的選舉方法來普選,屆時選出來的特首同樣面對現時「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所面對的問題,於事無補。
(3)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進行,旨在建構真正和諧的社會——佔領中環《信念書》開宗明義:我們相信只有公義的政治制度,才能建構真正和諧的社會。事實上,管治者常把和諧二字掛在口邊,但在一個不公義的政治制度謀求社會和諧是緣木求魚。對症下藥當然是革除不公義,3名倡議者採用的手段不是暴力抗爭,而是和平非暴力抗爭,藉此「顯示選舉制度不公平、不公義的地方。我們以違法公民抗命,去顯露公義未能彰顯。我們以身試法,突顯背後藏在以為合法的框架裏制度的不公義」。參與者都要有犧牲個人自由的準備,甚至有被捕、入獄的思想準備。所以,這不是暴力抗爭,而是一場苦行式的道德感召運動,目標是爭取2017年普選特首,為建構和諧社會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