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

庫斯克: 山雨欲來的網絡輿論戰




中央政策組說要監察網上民意和主動打「輿論戰」,這是提醒大家要「lock and load」,準備好應付了。

根據筆者所見所聞,政府在所謂的網上輿論戰場一直都打得不太在行。由2009年有Facebook群組發動「倒曾」抗議,到2010年反高鐵運動和政改宣 傳,到201112年的反國教運動,政府及其友好力量在網上的聲勢都遠不及反對聲音。反國教一役,政府簡直是碰得一鼻子灰。

不過,在特首選舉期間,大量「生面口」的用戶在Facebook和各大討論區突然活躍起來,配合針對唐營的不利消息,一時間網上民情一面倒反唐,到了後 期,當梁營負面新聞陸續曝光,那些突然活躍的用戶會轉而落力在不同的地方反駁批評梁營的意見。這個例子說明了今屆管治團隊府不是完全不會打網上輿論戰的 (雖然打贏是因為對手太弱)。

方案一:控制平台

建制力量可以怎樣打網上輿論戰?第一個重點是對平台控制權的掌握,例如香港大部份討論區都容不下反對政府的政治討論,當版主不斷有傾向性地刪文,那些異見網民便會離開。
不過,不是所有網上平台都能夠由政府和建制力量掌握,例如FacebookYoutube,以及民間媒體(例如主場新聞、獨立媒體、輔仁媒體等)、網台和網誌等。
不能掌控平台的話,就要以大量資源去「影響」平台上的輿論。

方案二:培養力量影響輿論

如何可以「影響」輿論?其中一個方法是學習好些品牌的市場推廣策略,例如聘用職業打手公司,進行五毛策略,在不同平台上對進步力量及能凝聚民氣的運動不斷唱好/抹黑/挑釁/附和/小罵大幫忙,令討論失焦或被引導。

另一個方法是培養(或收買)意見領袖和社交媒體活躍用戶(power users),由他們發表意見、建立專頁及群組、引領討論,從而以影響輿論,這做法在市場推廣行業不是什麼秘密。根據美國佩尤研究中心早前的一份報 告,Facebook活躍用戶(指那些經常發佈和分享訊息的用戶)大約佔用戶總數約20%30%,而最活躍的則大約佔5%*,他們往往成為了 Facebook上的資訊推手。

現在我們見到的網上輿論,是數以十萬計網民在社交媒體上不斷互動而產生的訊息進化結果。社交媒體上不同的圈子的互動,是靠不同力度的弱連結(weak links,即是某程度上的互相認識和信任)來進行的。換句話說,說要在社交媒體上打輿論戰,就要有組織地建立或收買意見領袖及其弱連結,從而影響網上主 流意見形成。在香港這個開放社會,要做到這一點,雖然困難,但建制擁有的是資源,意味著這將會是一場在任何時間地點發生的持久戰。

退一萬步

現時反抗建制的力量,並沒有明顯被培養或收買的證據。為了持平討論,我們大可不先以陰謀論入手。不過,現在的趨勢是,就算是沒有受到培養或收賣的派系路線 之爭,打起輿論戰的時候通常比建制派那些窩囊廢更凶狠。輿論戰不一定要完全控制輿論,只需有少數強而有力的意見領袖,加上足夠的核心推手,召集足夠的追隨 者,用似是而非的邏輯和口號無孔不入地把對手污名化和矮化(網絡俗語為「膠化」),破壞其形象和感召力便能成事。這種即使沒有建制陰謀,卻比有陰謀更有效 的打法,往往比親建制媒體攻擊更令人心寒。

這場輿論戰山雨欲來,各位關心時事的網民,不能不打醒十二分精神,更不能再袖手旁觀,在關鍵時刻由得你認為值得保護的人淪為炮灰。

* “Why most Facebook users get more than they give: The effect of Facebook ‘power users’ on everybody else”: http://pewinternet.org/~/media//Files/Reports/2012/PIP_Facebook%20users_2.3.12.pdf
原文刊於:http://www.kurskhk.net
(原題為〈山雨欲來〉,現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