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15日星期五

陶傑: 文化心理學




從來沒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二百年來,為什麼香港新加坡做了英國的殖民地,而不是倒過來,英國的利物浦和萊特島(Isle of Wight)做了中國的殖民地?

在學校裏,學生在課堂提出這樣的問題,教師怎樣答?他多半會呆一陣,想一想,說:因為工業革命先發生在英國,他們「船堅炮利」,出外侵略,佔了便宜,憑先進的武器,侵略了亞洲和非洲。

以中國式的思維,問他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的答案到此為止。學生答卷,以這一點為「標準答案」,得到滿分。「船堅炮利」是物質的、工器的、形而下的,當一個民族的思考力,特別涉及自己的歷史之際,只到此一層次,其文明的成就,略帶偏見地,我會認為十分有限。

我時時問中國朋友這個問題,看他們的反應和思想方式,也暗中了解他們的文化心理。發覺中國人對這個問題,「船堅炮利」的答案,高達百分之百。

有一次,一個香港人問我: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我答:我的看法完全不同,說出來,你會認為文不對題,但是我覺得這是「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而利物浦從沒成為過中國殖民地很重要的原因。

莎士比亞的戲劇,傳到中國民間,劇名的翻譯,「哈姆雷特」(Hamlet)通稱「王子復仇記」;「馬克白」(Macbeth),譯為「浴血金鑾殿」,為什麼呢?因為在市場上,一齣戲講什麼,名字最好先講清楚。「阿拉伯的羅倫斯」(Lawrence of Arabia),叫做「沙漠梟雄」,電影發行商一定會另取一個「通俗」的名字,他不知道為什麼,但憑市場的觸覺,他知道如果一齣戲,直稱「羅蜜歐與朱麗葉」而不是「殉情記」,在香港,票房會少收許多。

但是這些產品,在英語國家,五百年來,一樣是給大眾看的,HamletMacbeth,在莎士比亞時代,街市上的海報,都是這樣寫,為什麼那時的市井大眾會掏腰包進場?如果我說:這一點,決定了其後殖民主義由西至東的方向,我覺得這才是一條有趣的通識題。


陶傑:重判保釣愛國志士後遺症多

保釣勇士古思堯焚燒五星旗,重判入獄九月。司法部門總算聽取了習近平「三權配合」之指示,以迎合新形勢。但不知何故,下手略嫌太狠,況且同時梁特又揚言狀告報紙,一片高壓氣氛,反激起港人網絡侮辱惡搞五星旗,大起反效果。
所謂焚燒或損壞國旗罪,本身就有大量漏洞。

譬如按中國國情與習俗,農曆七月十四是盂蘭節、有的高齡香港人終生愛國,愛到生哀死恨,去世之後,其孝子聲稱接獲亡父報夢,聲稱在閻王地獄,需要幾面國旗來一慰愛國心靈,於是該孝子在這一天將五星紙旗,連同一架紙紮勞斯萊斯、一部紙製iPad、一名紙紮二奶,連同兩包「偉哥」,一起焚燒贈與先人,請問這樣是否犯法?被控上庭,是否用測謊機證實先人報夢是真實,即可無罪,而且國情至上,為了在地府宣示主權,一年一度,七月十四可大燒特燒?

梁特告練乙錚,已導致「誹謗」擴散,重判將五星旗插上釣島、勇抗日本自衞廳船隻之保釣愛國志士入獄,導致公民爭燒五星旗,或自製疑似紙品,走法律罅,必得不償失。

古思堯因侵犯尖閣列島,是日本之公敵,安倍晉三政府更會感激香港法庭替天皇行道,將此獠收監。香港法官如果學會借刀殺人之政治技巧,無疑是香港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