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被視為確立「洗腦」教育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日前公布大幅修訂,並把實施時間推遲最多三年,小學最遲在2014/15學年,以及中學可在
2015/16學年才開始把德育及國民教育列為獨立必修科。正如老紀以前所論,新一屆政府須推展「四大任務」,推行國民教育正是其中一。
如果以為國民教育只是普通科目,未免小看這科目威力。30年代的軍國主義日本、納粹德國,其洗腦工程都是源於「國民教育」,可見科目一旦肩負政治責任,隨時 禍延數代、後患無窮。至於當現的例子,首推北韓,其國民教育洗腦之成功,令國家年輕知識分子,以為美國遍地乞丐和露宿者。
教育及政治學者不約而同認為,教育局貌似妥協,實質以退為進,確立開辦國民教育科,再有機會及後修正。而假若老師、校長把關不嚴、自我審查,香港的國民教育「成果」,即使不及北韓,也能「媲美」內地。
外間消息一直指,教育局會在5月初才公布修訂版科目指引,但結果未到5月,在本周一已率先公布。這公布日期非常「有心」,皆因上周日和周二勞動節假期只有一
個周一工作天,市民一則還在回味上周六太平清醮搶包山的激烈,二則期待勞動節假期。而在勞動節假期還未完結的時刻,更已傳出下屆政府班子三司的人選。讀者 可以認為老紀太敏感,但事實可見的是,由於政府看似已有讓步,包括撥款5.3億元支援學校及容許押後落實課程,加上其他大新聞滾至,這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在 難以吸引公眾眼球下,勢必最終無聲無色地在下學年開始,陸續殺入中小學。
港台收歸行政 前車可鑑
當然,德育及 國民教育科的重點在於「國民教育」,皆因不少學校早已有和「德育」相關的科目,若是宗教背景學校,固然有聖經課、倫理課、佛理課等等,即使無宗教背景學
校,也會有德育教育,所以可見「國民教育」才是新課程重中之重部分。今天教育局把科目指引作出不少修訂,令人看上去認為當局已妥協,以為毋須「妖魔化」這 科目。
但如果大家耐心一想,同是「四大任務」之一整頓香港電台,「有關方面」足足用了五年時間,由2006年中委派政務官傅小慧入港台,擔
任副廣播處長,然後不斷更替政務官,主管電台行政及財政大權,然後又在廣播處長招聘問題上迂迴曲折地排除傳媒人選,最終在去年9月正正式式委任一名仕途光 明的政務官出任廣播處長,擔任港台總編輯,把港台獨立編輯及言論自由,收歸行政當局。由此可見,放在頭上一把刀,毋須即時鍘下,皆因溫水可以煮蛙。
所以,要談國民教育科對社會的影響,不能也不可只由今天課程指引出發,而要想想國民教育科設立後,可以對下一代造成什麼傷害。
論及國民教育科的極端例子,必須引用19世紀末的日本國民教育。早在明治維新後的1872年,日本已建立西式民主教育制度,但隨着國家向外征討的擴張需要,以及軍國主義冒起,日本也提倡起國民教育。
起初,國民教育理念源自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所提倡的價值和今天的德育、國民教育也相當類似,例如有不少篇幅,提及一些德行要求:「我臣民克忠克孝,億
兆一心……望爾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律己、博愛及眾,修學問,習職業……」然後到後半部,就指「……常遵國憲、時守國法、一旦 危機,則義務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以奉公守法、保護天皇為名,最終要求莘莘學子成長後,遵行天皇命令。
不可小覷這《教育敕語》 的影響,由此而產生日後必須向校內天皇皇后畫像鞠躬、在學校典禮上唱國歌《君之代》,以至由校長莊嚴地向同學頌讀《教育敕語》。由此可見,日本在二次大戰
前的國民教育,大肆提倡民族意識,最終演變為軍國主義,以至及後出現人盡皆知軍國主義教育典範,即日本教師給學生吃中國甜梨,然後問學生甜梨可好吃?學生 答好吃後,老師便道:「這些梨來自中國,你們長大後去中國拿吧!」
同樣是二戰時窮兵黷武的納粹德國,統治班子中被認為是「宣傳天才」的戈培爾,正正是擔任「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而他正正是執行反猶政策的幕後黑手。這時期的德國國民教育,就是提倡歧視猶太人是合理,德國中的阿利安人是最純種的種族,是世界將來的統治者。
北韓女大學生 以為美國是地獄
如果,以為這樣誇張和極端的例子已走入歷史,其實,在離香港不遠的朝鮮,其國民教育也相當「荒誕」。朝鮮(港人通稱北韓)的教育,就是服從執政人民勞動黨的
指示,視金日成三爺孫為國家精神領袖,唱的是《將軍,您不能走,不能走》。「將軍」就是指金正日。學生會在鏡頭前說「由於思念慈父將軍,我不禁流下了眼 淚。」說罷果然淚如泉湧。最厲害的是,不但在朝鮮境內的學校如是,連在日本的朝鮮人學校,也把這套「國民教育」照行如儀。
網絡上就流傳一段 短片,一名就讀平壤教育大學的女生自白,指由於家裏人數眾多,政府免費分配了另一間房子給她們一家。對此她十分感謝國家,又指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如美國,
應是遍地露宿者,而南方的韓國,房子價格十分貴,更有人因買不起房子而自殺,因此她十分感謝國家,「錢能支配一切的資本主義根本是個地獄,而我們生活的社 會主義則是個幸福的天堂」。
至於和香港毗鄰的內地,國民教育的轉變和重點,可從一小事例看到。老紀在上世紀90年代回鄉探親時,就發現表弟的鄉村小學生手冊,首頁寫滿不同規則,其中之一便是「熱愛祖國,熱愛黨」。踏入2000年後,老紀發現老表的校規,已變成「愛黨愛國」。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副主任吳迅榮直言,擔心本港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在現時「一國兩制」漸漸模糊下,最終成為政府推銷親建制價值的科目。他指,雖然
教育局現時有所妥協,但由於科目必須上馬,而課程最終目標仍有操縱性文句,根據政府需要而推銷其價值觀。他期望前線老師嚴格把關,「必須維護核心價值,令 香港的教育和強權教育有所不同」。
政治學者也認為,科目的政治任務色彩依然不滅。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解釋,教育局官員日前向公眾 一再強調教師不可能太強調自己主觀意見,要兼收並蓄,但這種「相對主義」正正模糊一些核心價值的判斷,「經歷那麼長世紀,有些人類文明價值,如民主、自
由、人權、法治,如果都不提倡,那就令社會價值難以維持。」
事實上,更由於香港沒有民主制度,令政府一旦在國民教育中推銷政治主張,民間難以用民主方式改正。
成名亦認同,現時科目先採用較寬鬆的標準,造成既定事實後收窄空間。他又指現時不少校長、老師在暑假都會到內地上「國情班」,無形中被內地價值同化,「若加上一個高民望、鷹派的特首,老師、校長為息事寧人,恐怕會自我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