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1日星期四

信報社評: 選舉泥漿角逐 管治前路維艱



特首提名期昨天結束。目前有資格參與角逐的候選人,有同樣來自建制派的唐英年和梁振英,以及泛民成員何俊仁,後者在現行選舉委員會的制度下只能「陪跑」,當屬意料中事。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與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基於不同原因而最終沒有參與角逐,使這場遭受「抹黑污損」的選舉,由兩名捲入誠信危機的「熱門」候選人爭奪行政長 官的權杖,在不存在「流選」的設定下,無論誰人當選,首先要做的工作,不是落實政綱的承諾和施政理念,而是重建市民對個人誠信和政府權望的信心,以作為執 政基礎,充分暴露了今次的選舉充滿「破壞性」。

過去三屆行政長官選舉,首任特首董建華在連任中途去職,現屆特首曾蔭權在離任前夕則捲入涉嫌 利益衝突漩渦,迄今風波未了。如今第四屆選舉工程未到中途,於提名期內,唐、梁參選人先後被揭露「大宅僭建」和「西九事件」所涉嫌的誠信缺失,不僅令社會 譁然、對香港的所謂管治精英失去信心,也令行政長官選舉安排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在今次「劣質化」的選舉文化中進一步受挫,更令關心香港前途和熱愛香 港的人感到十分難過。

今屆特首選舉「抹黑文化」泛濫,折射出權力爭奪的激烈性,也反映了香港最高權力產生的來源和認受性基礎,脫離了普選制度規範的政治過程所充滿的權謀詭詐。

很明顯,香港自九七回歸後,港英留下來的管治權力進行結構重組,迄今仍無法穩定,因為排除普選產生的權力分配機制,無法取得穩定均衡,連建制派內部都出現撕裂式的爭奪,今次唐梁陣營的對壘和廝殺,不留餘地,即看得十分清楚。

可以說,香港政治民主化進程,邁向普選是理性的選擇和出路。事到如今,設定三月下旬的投票日不會「流選」,北京不想看到「流選」帶來更多不確定性變化;也不 容忍泛民手上的二百張選委選票成為選舉結果的決定力量,強化泛民的氣勢,在這個棋局下,如今淪為梁唐之間的選擇,但無論誰人當選,對未來五年的管治都會困 難重重。

與前三屆選舉相比,今屆的權力爭奪尚未分出勝負,已出現了建制派內部嚴重分裂的後果,使未來管治班子的權力重組更難取得結構均衡, 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更難妥協。面對社會公眾,熱門選舉候選人在「醜聞」纏身之下,得勝的結果也無法為權杖樹立權威,最終要靠利益派發來維繫權力的「正當 性」;以公共資源慷慨轉移,來換取社會秩序的穩定,使香港發展民主的基礎受到扭曲,在利益派發「常態化」與泛濫之下,更易把自由民主制度引入歧途,值得警 惕。

落實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席普選,把參選人勝敗建立在選民意志和合理利益基礎之上、構建理性的選舉文化,對政府行政權加以約束,鞏固司法獨立,保障個人合法權利不容侵犯,顯然是香港社會和民主政制發展的關鍵。

今次被社會輿論譏為「泥漿摔角」的選舉,提名期所暴露出來的「醜陋選情」,更突顯了香港需要一個真正選賢任能的普選制度,作為「一國兩制」發展的根基。

一個運作穩定的政治體系,維持政治領袖對公眾的有效領導,以體現政治本身的權威關係與公眾對領袖的權力約束之間取得平衡十分重要。今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 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的確令選舉蒙上了污垢。唐梁之爭,無論誰人當選,在缺乏廣泛認受性的現實下,如何重建政府的有效管治威信,取信於民,領導群體,是一個 極其重要也無法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