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才寫了一篇《紐約時報》中東首席特派員安東尼.夏迪秘密採訪敘利亞亂局因氣喘病突發而辭世的專欄。四十三歲的夏迪死後六天,又傳出五十六歲的《倫敦星期泰晤士報》女戰地記者瑪麗.柯文(Marie Colvin)在敘利亞荷姆斯城(Homs)遭敘國政府軍蓄意炸死的消息。
柯文生於紐約長島老羅斯福總統的故鄉。近三十年來,她已成為英文文字媒體的傳奇人物,她在全球烽火地區出生入死地採訪,有人把她和二戰及冷戰時代的著名戰地記者,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瑪莎.葛爾紅(Martha Gellhorn)相提並論。也有人說她是「葛爾紅第二」,因這兩位女性,年輕時漂亮、浪漫、大方、勇敢、煙酒俱佳、文筆又好。而柯文亦頗崇拜葛爾紅,在葛爾紅一九九八年因眼瞎多病而自殺前,柯文和她已成為忘年之交。葛爾紅死時已八十九歲,柯文那時才四十二歲。
柯文於二○○一年到斯里蘭卡採訪內戰,上半身遭到政府軍刻意攻擊,即使已向政府軍大喊她是記者,軍隊仍向她開火,而使她左眼變瞎,腦袋和胸部裡仍留著彈片,她從此在左眼戴著黑色眼罩。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這位獨眼記者照樣在戰火中採訪,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從「阿拉伯之春」到利比亞和敘利亞戰亂,她都在第一時間出現於第一線。一九八六年她第一次訪問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這位狂人開始迷戀她,甚至半夜派御醫敲其旅館房門要抽她的血看看是什麼血型,柯文把他罵走。但格達費仍不死心,二十多年來只要柯文提出採訪要求,狂人一定答應。
柯文能在戰地記者行列中出人頭地,跟她的個性、家庭環境、教育和人生觀有很大關係。她出生於一個自由派家庭,父母都是中學教員,柯文在中學時代即參與反對越戰示威。她在高中時曾跑到巴西借讀一年,目的是要學葡萄牙文。她曾一個人開車到耶魯大學要求接受她入學,幸好她的成績出眾,而能成為耶魯學生,主修人類學。但她的最愛是為學生報紙《耶魯每日新聞》寫報導,她立志將來要當記者,特別是海外特派員。一九七八年自耶魯畢業後,先在紐約、紐澤西、西維吉尼亞和華府跑地方新聞。一九八六年,《倫敦星期泰晤士報》把她從合眾國際社巴黎分社挖角過來,她才正式開始以海外特派員身分轉戰各地。
一九九一年老布希總統發動伊拉克戰爭以解救科威特,柯文當時已是中東地區的知名記者,西方同業都要向她請教一些問題。一九九九年,解體後的南斯拉夫烽火遍地,柯文伴隨科索沃反抗軍越界攻擊塞爾維亞軍隊。二○○○年,柯文採訪車臣對抗俄羅斯之役,她所搭乘的一部車子遭俄國飛機掃射,她僅受輕傷,並翻山越嶺逃至喬治亞。她在二○○○年獲得英國海外記者協會年度傑出記者獎、國際婦女媒體基金會的勇氣獎。二○○一年得英國年度傑出海外記者獎,十年後又再獲殊榮。
敘利亞總統巴夏.阿塞德正在師法他的屠夫父親海菲茲.阿塞德,大肆屠戮反對他的人民,據保守估計,迄今至少有六千多人喪生。阿拉伯聯盟和西方強權根本沒有辦法有效制裁他,俄羅斯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為他護航,使他有恃無恐,每天大殺特殺,尤以荷姆斯城死傷最為慘重。
柯文偷偷入境,敘利亞政府早已知道,就像紐時的夏迪一到敘境即被偵知一樣。敘利亞的特務在中東地區是有名的厲害,《紐約客》雜誌說,敘國首都大馬士革唯一的一座現代化旅館是「四季大飯店」,這個旅館的大廳和停車場上布滿了特務。敘國情報機構每天用機器探測柯文和幾個西方記者的衛星電話訊號,很快地查到柯文等人所居住的一棟建築。敘利亞軍方下令摧毀這棟建築,目的是要把柯文等人置於死地。敘利亞軍隊在二月二十二日發射了二百五十多枚火箭,柯文和一個二十八歲的德國攝影記者被炸死,八十多名敘利亞平民喪生,另有三名記者負傷。柯文的七十九歲母親在長島家裡聽到女兒的死訊,不禁老淚縱橫,但也為女兒能夠在過去三十多年追求她所熱愛的新聞事業,並在最後犧牲於工作崗位上為榮。柯文的同事和她的兄弟都說,她一向有化險為夷的九條命,但這次卻未能逢凶化吉,而死於敘利亞屠夫之手,世界從此失去一個傑出的女戰地記者。
六十年前的韓戰,亦曾出現勇敢、美貌的女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Marguerite
Higgins)。韓戰爆發時她是《紐約前鋒論壇報》東京分社主任,美軍指揮官華克將軍拒絕女性採訪戰事,她直接向麥克阿瑟統帥抗議。麥帥立即撤銷禁令,而使她成為一個優秀的韓戰戰地記者,並於一九五一年和另外五位男記者同獲普立茲獎。南韓政府遲至前年九月才公開表揚希金斯對韓戰報導的貢獻。希金斯於一九六五年年底採訪越戰時得熱帶病,翌年初辭世,得年四十五歲。
柯文、葛爾紅和希金斯都在近代戰地新聞史上留下永恆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