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經過審慎考慮,聆聽多方意見,決定不參與2月29日截止提名的特首選舉。不過,他又表示,如果出現流選而需要重新啟動競選程序,他會積極考慮。這種形勢,我姑且稱為「三分二棄選」,換言之,還有「三分一不棄選」。
目前難以駕馭的兩大因素
出現「三分二棄選」,主要因為有兩大因素是曾鈺成目前難以駕馭的。
其一,正如他所說,時間不在他這一邊,試問怎能在短短幾天裏做好競選的所有準備?即使能夠,也會給人彈藥未足、空槍上陣的感覺,還會間接承認背後有龐大的力量支持他在倉卒中成功入閘甚至當選。這股力量肯定來自北方,那麼,北京希望建立「不干預香港特首選舉」的形象將眦於一旦。
上述兩個因素,促使他暫時放棄參選,是有道理和策略的。即使北京希望他此刻入局,但也要尊重他的個人意願和判斷。
不過,如果形勢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例如流選),而這種形勢又需要他披甲上陣,他表示將積極考慮;且,屆時他已有較充足的時候作好準備,競選條件也比較成熟。有人說他是以退為進,但也可以理解為:是歷史的使命感推動他保留這三分一的參選機會。他大方地說出這個可能性,沒有閃縮,在某程度上可以增加說服力。
事實上,在使命感這一環節上,無論你是否認同曾鈺成的政治取向,也不會質疑他對國家的忠誠。有時候,他還有忍辱負重(在體制內抱負難抒展,在外間不獲理解)的味道。例如,他在宣布棄選的記者會上指出現時選舉制度的弊病,令普選訴求更強烈了,這是其他候選人無法演繹的感情。
還要處理兩個問題
此外,他還要處理兩個問題。
一,如何在普羅大眾叢中爭取更大的認同。按民意調查顯示,如唐英年退選,支持他參選的人少於范徐麗泰、葉劉淑儀和林鄭月娥的支持者,這或多或少反映出他的背景(尤其是左派背景)仍令到不少市民有所保留。外界一直追問他是否中共黨員,也是必須審慎處理的,否則也會出現誠信問題。這不是他的錯,而是有關方面的政策長期給人神秘和保守的感覺,形成揮之不去的「恐共病」。
二,如何說服普羅大眾,他有能力執政和治好香港?他雖然曾是一校之長(培僑中學校長)、一黨之首(民建聯創黨主席),也曾是行政會議成員,擁有較豐富經驗,但這畢竟與全面執政的特首角色有頗大距離。
所以,要處理好上述兩點,曾鈺成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耐心、持久和真摯的對話和解說,同時吸引人才在他身邊,形成團隊。其實,辦法是有的,據聞其中一些更已在有心人的研究之中,如能妥善運用,還可以成為曾鈺成的優勢。
舉例說,曾鈺成日後如果參選,可以在政綱中寫入其他候選人不會(或不敢)採用的內容。例如,他提出的大和解,不單是建制派之間的大和解,修補建制派的裂痕,還可以把大和解擴大到全社會,包括建制派和民主派之間的大和解、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大和解、商界和市民之間的大和解(減少層層剝削和仇富心理)等等。這些都是做成深層次矛盾的原因,曾鈺成在這些方面多點著墨,身體力行,悉力以赴,他的條件絕對優於其他候選人。
此外,他的政綱可以多一點政治改革的實質內容,因為民建聯的政綱也曾經寫入普選的訴求,後來被要求淡化,他們也感無奈。如今,北京說2017年可以有普選,那麼政綱中的政改部分就大有發揮的空間了。
還有,他日後競選時可以「被動地」(例如記者提問)談及「六四」的評價,因為他過去對「六四」的看法也有跟中央不同之處,這是已經公開的言論,也沒有引起北京的反彈。
凡此種種,須講求表述的方法和力度。其實,如果北京懂得因勢利導,大可放手一點,讓曾鈺成有較大的空間,既可以提升他的認受性,也可以趁機逐步解開政制和歷史的結。
必須觀察兩大因素
上面各點,都要視乎曾鈺成「三分一參選」的可能性會否實現?也就是說,要看3月25日的特首選舉會不會流選?按目前形勢,必須觀察兩大因素:
一是唐英年和梁振英的負面新聞如何發展?會不會發酵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實,北京對唐英年的醜聞也心中無數,不知還有什麼尚未揭出來的東西,尤其是有沒有一些醜聞掌握在外國人手裏,待他當選後才爆出來,屆時只會令北京更為尷尬。特首選戰發展至今,本來外國不大關注,因為他們無法影響戰果,但後來醜聞傳遍天下,可以成為取笑、抹黑甚至插手的機會,據聞美國關注了,台灣也有人來港了解情。所以,北京更注意事態的發展,看看有否需要採取適當行動(包括流選),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是北京與主要的「造王者」(大財團、大富豪等)之間如何協調?如果唐英年真的不能扶上寶座,「造王者」能否接受其他人?不過,由於唐、梁均有負面新聞纏身,即使北京跟「造王者」能夠協調,但無論誰當選,也會引起社會的反彈,北京不能置若罔聞。
上述兩點如果沒有不良效果,流選的機會則較小;相信北京也是這樣希望,不想夜長夢多,平添不穩定因素。相反,如果上述兩點的結果不佳,流選的機會則較大。尤其是唐、梁兩陣營經過連番摩擦後,已經勢成水火,雙方都認為自己的醜聞是對手放料給傳媒的,在投票時更會爭持不下;北京如不協調,仍有可能導致沒有候選人取得過半票數。且,在北京也有意見認為,可以「用選票懲罰不忠誠的人」,那就不會直接跟大財團「擘面」了。可見,流選的機會仍然存在。
總之,事到如今,已無人能獨力控制戰果,連北京也要作多手準備。所以,曾鈺成如今先退一步,觀測形勢,順其自然,做好準備,進退有度,也是聰明和理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