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一九六二年,葉門發生內戰,埃及支持北葉門,沙烏地和約旦則支持南葉門;斷斷續續打了廿八年才結束。今天的葉門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從一九七八年起,就是北葉門總統。國雖富而民貧,地下埋藏原油估計超過十億桶,老百姓卻窮得三餐不繼,每年人均所得僅約三百美元左右,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費不滿兩美元,或新台幣六十元;中國古諺所云「拿著金飯碗討飯」,恰是這個國家的寫照。

今日大家所稱的「茉莉花革命」,從突尼西亞吹起後,最先被推翻的是埃及的穆巴拉克。另一位風雲人物則是異軍突起、在阿拉伯世界闖出名號、突尼西亞籍的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茉莉花革命使兩人名字變得家喻戶曉,結局卻又如此不同,令人感嘆。
葉門鬧革命,幾乎與埃及同時開始。埃及早已恢復安定了,葉門以及中東其餘地區的動亂,卻毫無停息之像,鬧了一兩年,反而愈演愈烈。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薩利赫把持權位,堅不退讓。這也不是新聞,早在去年元月廿七日,一萬六千餘群眾在葉門首都沙那(Sana’a)遊行示威,就開了頭。當時情形雖然混亂,軍警還勉強可以控制局面。
問題在原本僅為抗議物價飛漲,官吏貪汙,造成大批失業,因而產生的群眾運動,一夜之間,轉變成了反對薩利赫壟斷政權的民主革命。去年二月二日,薩利赫眼看全國大亂,宣稱他不會傳位給兒子,他本人也不參加預定在二○一三年舉辦的總統大選。然而時間已經太晚了,二月三日,沙那又有兩萬人上街,高呼「薩利赫下台!」

波斯灣各國原有合作評議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屢次居中調解,薩利赫口頭上都接受,到應該實施時卻又藉詞拖延或反悔。去年五月廿二日,波斯灣合作評議會受夠了氣,宣布不再介入斡旋。第二天,部分軍警倒戈,參加反對陣營,沙那城內砲聲隆隆,薩利赫才藉詞治病,逃到沙烏地去避難。
他走後,副總統哈迪(Abdurrabbuh M. Hadi)暫時代理總統職務。局勢混亂中,政客們都想乘機討便宜,薩利赫本人雖在國外,仍然不肯放手,透過效忠他的官員們,遙控葉門瞬息萬變的情勢。到去年十一月廿三日,他終於簽署了一份同意書,經由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德(Riyadh)集議的「波斯灣合作評議會」調停,同意在今年二月廿一日舉辦大選,由哈迪(美聯社照片)副總統出來競選繼任。他在廿一日的總統選舉中勝出。廿五日在首都沙那的國會內宣誓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