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

林行止: 無人戰機成主流 無人客機無乘客



一、「網友」思想跳脫、天馬行空,令筆者歎服,引金聖歎的話:「讀之使人跳舞」,卻亦「因話提話」,寫成本文。二月八日本欄重提孟德威的「蜜蜂寓 言」,A1君竟由是引出「蜜蜂式直升機」(賓夕凡尼亞大學學生根據蜂群活動,應用於機械系統,結合人工智能、系統工程和生物學原理,製成此無人駕駛的迷你 直升機),此雖與當日拙文內容絕對無關,但既有人提此「新鮮出爐」的無人駕駛的直升機,撩起筆者的興趣,沿此路進,索性就此主題作一文。

無 人飛(行器)機(UAVsunmanned aerial vehicles〕或Drones亦稱Flying Robots)的原型早於一九一五年製成,但美國空軍直至一九六○年五月一日高空間諜機U-2在蘇聯Degtyarsk上空被擊落(機師跳傘就擒,判十年 徒刑〔其中七年勞改營〕惟囚二十一個月便被作為交換間諜獲釋),釀成重大外交事故,導致美蘇巴黎和會不歡而散(艾森豪威爾總統不肯就此向赫魯曉夫總理道 歉)……。自此之後,美國便銳意研發遙控無人飛機,並且取得重大突破;而UAV第一次正式投入戰爭為一九六四年八月越南的東京灣(Tonkin Gulf)戰役,立下奇功,此為「高度機密」的無人飛機首度亮相。

蘇聯上空U-2「遇難」刺激美軍開拓UAV,加以在越戰中陣亡及失蹤的美 國空軍高達六千餘名,令軍方大為震動;價值不菲的飛機損失猶其餘事,培訓空軍成本昂貴、人命無價,極難補償,軍方因而決定集中人力物力,提高UAV性能並 大事生產,最近的裁削國防預算中,無人飛機的生產與研究計劃並未受影響(軍方特別撥出四百億美元在未來十年製造七百架大小不一的無人飛機),因為在所謂 「新世界軍事計劃」(New World of Military Planning)中,像過去數年帶來重大傷亡的歐亞大陸地面戰爭將盡量避免,取而代之的是以海、空軍為主力的岸外(offshore)戰爭,而無人飛機 及其他高科技武器的普遍應用,可把投入戰爭的軍事人員降至最低,減少軍人傷亡,國內反戰情緒降溫……。

美國空軍、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均擁有相 當數量無人飛機,而近年屢建奇功(及偶爾失事)的無人飛機俱為中央情報局(中情局是美總統的「私人軍隊」)所控制,在反恐的藉口下,CIA的無人飛機負起 頻仍的越境襲擊、高空偵察及摧毀軍事目標(難免傷及無辜﹝僅巴基斯坦死於此的兒童便近二百﹞)的任務。在一般人認知中,無人飛機的遙控室俱設在美國本土的 軍事基地,事實不然,美國現有無人飛機基地(Drone Bases)共六十多個,它們因此能夠輕易「滲透」世界每一「角落」(巴基斯坦去年中迫使美國無人飛機撤出其空軍基地〔Sharmsi Air Base〕,但從阿富汗基地起飛的UAV「如常」在該國邊區掃蕩「恐怖分子」)。在無人飛機空中加油(無人載油機向無人飛機加油)及在航母升降的技術已近 完善的情形下,美國無人飛機無處不在(據二月八日《華盛頓時報》消息,至二○二○年美國將約有三萬架無人飛機,當然其中不少用於撒農藥撲山火救海難的非戰 機),成為未來戰爭主力的時代已來臨。自從一九九四年當年最先進的F18戰機可以自動(不必駕駛員操作)在航母甲板上降落後,無人飛機具此功能的研究便全 力進行,現已在最後試驗階段,一般相信在今明年竟全功,屆時美國現役十一艘航母(並未成為削軍費的「祭品」)便成為所謂「荷花池」(Lily Pads,字典解為「睡蓮的漂浮葉」),這等於形容無人飛機如池裏的青蛙,隨時躍出水面獵食。顯而易見,配備無人飛機的航母將成為海洋中的浮動基地,大有 助於發動近岸戰爭!

無人飛機特別是隱形無人飛機在技術上當然有不少尚待改進的地方,此為這類飛機失事或被擊落的新聞時有所見的原因;加以中國這方面的發展神速,據趙景倫博士一月十九日的〈無人機改變了「遊戲規則?」 〉所說,中國無人飛機「擊毀戰車……擊中美國航母」的錄影,「令(西方)觀眾大吃一驚」。這意味美國無人飛機大量投入服務,即使會「改寫戰爭模式」,亦只有「大降開戰門檻」(二月一日本報國際時事頭條的題目)的作用而不等於美軍能予取予攜……。無論如何,無人飛機性能提高與大量生產,顯示遙控機械化(roboticize)研究已進入新紀元,而這種技術的應用將不限於軍用飛機,執行非戰爭危險任務的無人飛機和直升機甚至無人汽車(www.wired.com/autopia說之甚詳)將相繼面世。

在這種情形下,製造載人運貨的無人商業飛機在技術上已無問題,但它有市場需求嗎?
二、 從某一角度看,科學的進步等於機器代替人手,那即是說,科技愈進步操作機械機器的人愈少。電梯升降機從人手操作至「無人駕駛」,便是港人親身體會的例子。 奧的斯(E. G. Otis, 1811-1861)於一八五二年發明電梯,但直至一九二四年以他為名的公司才製成第一部自動電梯(automatic elevator),過了大約三十年,自動電梯在五十年代才慢慢普及(本港公共大廈電梯沒有「揸(車立)員」不過是十多二十年的事),火車等交通工具亦經 歷從「有人」到「無人」的過程,過去火車駕駛室必有機械員坐鎮,但現在別說機械員,連駕駛員可免則免(哥本哈根、底特律和東京都有沒有駕駛員的火 車)……;民用飛機亦朝此路向發展。曾幾何時,飛機駕駛室有正副機師、電報員、機械士和領航員(Navigator)共五人,十多年前已減至只有正、副機 師,若非保險公司不肯承保,在技術上副機師亦可取消;由於自動降落系統在約二十年前發明,飛機能夠全天候在移動中的航空母艦甲板降落及起飛,在機場降落當 然更無問題,事實上,當飛機起飛後,電腦軟件取代了駕駛員的全部工作……。

無人飛機可自動從固定(陸地)或浮動(航母)基地升降,意味製造 無人駕駛的民航商用飛機並無技術問題,何以腦筋靈活以裁減人手節約成本提升邊際利潤為標的的商人不作此圖?答案是,無人運輸機也許很快便投入服務,載人客 機的製成與投入服務,則遙遙無期(保險公司不肯承保為不可忽視因素),因為很少人願意乘坐沒有駕駛員的飛機。人們有病看醫生或有官非請律師打官司,醫不癒 病或打敗官司,醫生及律師不但置身事外、事不關己,且收費如儀,這即是說,醫生及律師與病人或客戶並無「命運與共」(Shared fate)的關係,這是請他們服務的人清楚知道的;但飛機駕駛員和乘客血脈相連,因為飛機萬一有意外,機師無法倖免,許多時且首當其衝,乘客知道機師和他 們有肚破腸危的牽連,因此坦然搭機;試想駕駛員若帶降落傘上機,等於要擺脫與乘客的「命運與共」的關係,乘客必會嚇破膽甚且要求退票落機……。沒有機師 (Pilotless)的客機,普通人即使有機票價格大降的誘因,亦只有極少數願意乘搭的。正因為如此,在無人偵察機無人轟炸機快成空軍主機及民用無人飛 機將普遍用於救災救難和農耕的情形下,沒有駕駛員的客機(稱此為「無人飛機」似有語病)才未被盈利至上的資本家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