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

信報社評: 中歐合作解圍 難治歐豬頑疾



國家總理溫家寶在中歐峰會上就歐債問題表態,強調對歐羅抱有信心,並支持歐盟加強財政紀律。昨天,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再清楚表明,中國將以安全性、 保值性和增值性的原則繼續投資歐債,並通過國基會和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在化解危機中發揮更大作用。但即使中國加大力度購置歐債,卻非根治危機 之藥,也難以治癒負債國的沉疴。

兩周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溫家寶也曾表示,中國不僅考慮通過國基會的援助方式,也可能直接加入歐洲金融 穩定機制參與援助。事實上,去年六月溫家寶訪歐時也曾多次表示支持歐羅,但連番表態卻被歐洲媒體揶揄為「口惠而實不至」。由於外滙儲備很大部分是勞動力生 產的積累成果,確實不能草率變成血本無歸的投資。

今次中歐峰會,外界多聚焦於中國對歐債危機的應對。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不諱言,歐盟會設法爭取外界的信任,相信歐洲有能力解決自身的危機,但同時希望中國可以某種方式參與解決歐債危機。言下之意,當然是冀望中國採取實質性的支援行動。

事實上,在資金使用效率考量下,中國在什麼時機、以什麼形式支援歐盟解決危機,不僅是一個外滙儲備資產配置問題,也是一個在經貿與政治上都難以迴避的政策選擇。

基於中歐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雙邊貿易額每天高達十億(歐羅.下同)。據統計資料,去年歐洲對中國出口貿易額達一千二百四十億;中國對歐洲的全年貿易額高達 二千四百四十億。歐中之間出現巨額貿易逆差,難免使歐洲國家覺得,歐洲陷入水深火熱之際,順差國家應「義不容辭」替它解圍出一分力,隱隱然演化為一種外交 潛在壓力。

歐盟與中國定位為「戰略夥伴關係」。本月初,歐盟外交事務官員便曾高調表示,希望金磚國家將她們的「經濟力量轉化為政治力量」, 通過「自信和抱負」,在多方面扮演好歐盟夥伴的角色。可以看到,中國對歐債危機如何出一分援手之力,這個「經濟問題」正考驗中國的政治和外交智慧。

周小川昨天清楚表示,中國會通過央行外滙儲備投資、國家主權基金和國家開發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在內的銀行系統施加「援手」。但考慮到中國外滙儲備資產的配置 組合迄今仍以美元資產為主,歐羅資產佔三萬二千億美元外儲的比例不足四分一。雖然二○一○年七月中國宣布購買十億歐羅西班牙國債,但其後歐洲國債的購置, 以德國等健康經濟體為主,而非病入膏肓的歐豬各國。

可以說,中國對歐洲的「投資」興趣着眼於有利可圖的資產多於國債。維持美元穩定,同時希望歐羅能夠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制衡美元「獨霸」,並逐步採取措施加快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這條發展路線如今也十分清晰。

由於雙邊協議所施予的援助難以形成制度性安排,因此,相信中國會傾向通過參與國基會或歐盟援助機制,從多邊所形成的組織或制度安排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以提升國際影響力,這條路徑也許是中國援歐的主要軌道。

從這個角度看,今次中歐峰會上,中國政府對歐盟解決危機所作出的支持,充其量只能對市場起短期的穩定預期效應。很明顯,歐洲債務危機發展至今,治本的藥方是 負債纍纍的國家必須設法修復國家的資產負債表,進行經濟與財政改革,恢復經濟成長。因此,即使中國答應增購歐洲國家債券,也只能對市場的神經末梢起短暫性 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