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蘇鑰機、蕭諭禧﹕勝選因素:中央為先政綱包尾



踏入3月,特首選舉提名結束,候選人確定為唐英年、梁振英、何俊仁3人。在過去兩周,城中關注焦點是假冒的唐英年私生女照片,及會否出現很多白票而引致流選。涉及梁營的「社團飯局」事件,更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兩個建制派陣營之爭愈演愈烈,大家不談政綱只看醜聞,想知道的是中央傾向讓哪一位候選人勝出。在多種負面消息的籠罩下,令人聯想到今次特首選舉充滿了德國和比利時國旗的三種顏色:黑、紅、黃。

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受無铫電視新聞部委託,進行連串的特首選舉追蹤調查,最新的調查在3813日進行,除比較各參選人的分數及勝算外,也希望知道市民對出現「流選」可能性的評估,及他們覺得哪些因素會對選舉結果有較大影響。

這次採用的方法和之前的完全一樣,均是以隨機抽樣方式,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由訪問員作電話訪問,對象是18歲或以上能操粵語的香港市民。這次調查的成功個案是1146人,回應率是55%,所得數據按照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人口的性別及年齡作加權處理。

梁分數降但機會增

過去數周的主要選戰新聞是確定了曾鈺成和葉劉淑儀不參選,和「社團飯局」發酵成為「黑金政治」的羅生門。唐英年和何俊仁近來未有什麼新動向,圍繞梁營的新聞則較多。

在「飯局事件」的影響下,梁振英的「出任特首適合程度」和市民「比較想哪位出任特首」的數字均較上月的為低。如表一所示,前者下跌了6分,後者更急降10點。再比較今次調查中每天所得的數據,我們看到4天的趨勢明顯向下,本周初的分數低於上周末的。有趣的是,市民估計在現實中誰會勝出,梁振英的百分比卻上升了5點,大家似乎預期僭建事件令唐英年失分,所以梁的機會就增加了。

唐英年的「出任特首適合程度」在最新一輪調查中沒太大變化,但他在市民「比較想哪位出任特首」的百分比就上升了,似乎梁振英的失分部分轉化為唐英年的得分,不過唐英年最後是否會出任特首的百分比則稍為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次調查中,唐英年首次在這條問題(最後誰會勝出)輸給梁振英。

在今次調查中,唐、梁、何的「0分比率」分別為22%9%18%。在二月份的調查,相應的比率是27%5%17%。基本的格局似乎未變,但唐的「0分比率」有些改善,而梁的則稍為變差。另一樣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較想哪位出任特首」一題中,回答「三個都唔想」的市民上升了6點,而且過去數月的趨勢一直向上。

可能流選 中央意向關鍵

我們在這輪調查加添了兩條新問題,其一是詢問市民有關流選的可能性。表示「機會非常大」的被訪者佔5%,「機會大」的佔8%,覺得「一半半」的佔41%,「機會細」的佔17%,「機會非常細」的佔24%。四成人認為有一半機會出現流選,這不單顯示了市民對目前選情的評估,或許是間接反映了市民對這次選舉的無奈。

細看被訪者的人口特徵,相對其他組別而言,發現較多年輕人和屬於激進民主派者認為流選的機會較大,女性和中三以下學歷人士認為流選機會一半半,而認為流選機會細的人有下列特點:男性、年長、大學教育程度、政治取向親中。

另一條新問題是詢問市民覺得哪些因素對特首選舉結果有較大影響。他們可從6個因素中選擇最多兩個。表二列出他們的首個選擇及兩個選擇總和的比例。我們清楚看到,市民認為中央意向最有影響力。以兩項選擇總和來看,接下來的四項因素(誠信、財團意向、民意、能力經驗)的重要性相差不遠,而政綱就被認為最沒有影響。

能力經驗、誠信和政綱是候選人的個人特質,但這些因素未及一些「外在」因素來得重要。財團意向反映商家巨賈的看法,民意是普羅大眾的意願,兩者相加才可以接近中央意向所佔的比例。

近期的選舉報道集中於醜聞揭秘,或在猜度選委及中央的意向,但就很少提及候選人的理念政綱。市民認為中央的意向才是關鍵,候選人的個人誠信和他們代表的社會集團利益為次,市民的意願居於第四位,候選人的能力經驗只排第五,而最不被重視的是候選人的政綱。這個奇怪的排序,某程度反映了特首選舉制度上的特點和缺陷。這些因素之間也可能互有影響,例如中央意向應會考慮候選人的能力經驗、誠信及民意等因素。

從人口特徵分析,相對其他組別而言,我們發現女性受訪者認為誠信和政綱較有影響力。年長者強調能力經驗及政綱,年輕者則認為民意、財團意向和中央意向的比重較大。教育程度低者也覑重誠信和政綱,而有大學程度的人多強調中央意向及財團意向的重要性。建制派和親中派人士強調能力和政綱,但認為民意和中央意向的作用未如想像中大。激進民主派覑眼誠信和財團意向,但認為能力經驗較沒有影響力。溫和民主派則認為中央意向是最重要因素。

小結:未到最後不知結局

離開特首選舉投票日只有10天,大家從不同角度觀察及評估3位候選人的勝算,加上眾多民意調查所得的各種數據,似乎仍未有較清晰的結論。是梁、是唐還是會流選?各種相關因素已放在分析框架內,唯獨是關鍵的中央意向仍未明朗。

在未來10天,中央會否對其屬意的人選有較明確的暗示?各選委如何解讀形勢並轉化為投票行動?特首選舉會否因流選而推倒重來?下一輪的民意調查更接近投票日,或許可以從民意走向中找到一些啟示。

作者蘇鑰機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蕭諭禧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