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

明報社評: 巴人入聯美國吃悶棍 和平之路遙遠難觸及




聯合國大會在香港時間前天(1130日)凌晨,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巴勒斯坦成為觀察員國,從此巴勒斯坦可以參加會議但仍未有投票權。歐洲一些國家,例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及挪威等都投下贊成票,英國和德國這兩個美國盟友則以各自的理由棄權。這一堂皇的支持陣容,不但把巴勒斯坦人民扛在肩膀上抬進聯合國,更是對60年來美國的以巴政策摑了一記大大的耳光。

這是流離失所60年的巴勒斯坦人民值得喜慶並且是應該喜慶的日子,巴人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在聯合國的感慨之言,足可勾勒巴勒斯坦逾一甲子的歷史,「對侵略、殖民、佔領都受夠了」。從微弱的9張反對票,人們可以看到美國的失道寡助,除了美國和以色列兩票,餘下是加拿大、捷克、巴拿馬以及南太平洋的4個島國。加拿大與美國是鄰居,捷克是近年東歐最親美的國家,巴拿馬在中美、南太平洋4國更是與烽火連天的中東遙不可及,這9票應是美國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召集得到的;加上英德兩國踟躕不前,美國反對巴勒斯坦成為觀察員國的蠻橫做法,最後以大敗告終。

美國的中東政策思維不脫冷戰本質,說是支持以色列,表面維護以色列的生存權,按道理說,以色列的生存權沒有必要與巴勒斯坦人生存權起衝突,但美國從全球戰略出發,倚靠以色列作為中東戰略核心,舻近無限量的武器供應,是導致以色列變成地區霸王的主因。如今冷戰早已沒入歷史,美國卻死抱50年前的老皇曆不放,昧於天下大勢,在巴勒斯坦申請成為觀察員國一事上大加阻撓,最後不僅投票失利,更是由於美國態度強硬,日後如何與巴勒斯坦修好,就需要更大的智慧。

歐洲群起支持巴人  美國以巴政策失敗

巴勒斯坦的觀察員國資格,比起之前的觀察員實體更進一步,除了不能投票,巴勒斯坦代表可以參加會議,並可在聯合國國際法庭提出訴訟,包括可以起訴以色列在巴人土地上的違反國際法行為。儘管美國可以在國際法庭對判決結果投否決票,但始終都會令美、以兩國如坐針氈,擔心有朝一日成為被告,庭上出醜。

以後在聯合國這個舞台上,美國與巴勒斯坦之間的互動值得注意,因為巴勒斯坦這次成功晉身觀察員國,表面上是溫和派的阿巴斯的勝利,理性主義興起,有分析更聲稱這是主張武力的哈馬斯不受巴人支持。這種巴勒斯坦路線二元論,偏離了從巴勒斯坦人民命運的更恢宏角度的分析:巴勒斯坦人民不論是和平談判還是武裝鬥爭,追求的都是立國,兩者殊途同歸。早前以巴衝突,哈馬斯的火箭攻擊令以色列緊張了好一陣子,這說明若對溫和派巴人申請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橫加阻撓,極可能在另一條道路上推動哈馬斯強硬派抬頭,從此中東戰火頻仍,以色列永無寧日。歐洲一些國家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觀察員國,除了持有與美國不一樣的中東局勢觀,主觀上是希望抬溫和派而遏激進派。奧巴馬4年前上台後,奉行「東遏兩伊,西促談判」策略,對以色列的殖民政策亦曾有微詞,可是每逢牽涉到以色列的「生存問題」,往往跳不出冷戰框框,自動站到以色列的行列中去。

未來奧巴馬如何處理與巴勒斯坦關係,空間並不太多,畢竟中東能源是美國及其盟友命根,一旦失去以色列,美國面對的不光是戰略據點的失守,更是能源短缺甚或是另一次石油危機。美國在以巴問題的空間大小,實是與以色列究竟會往哪裏去的關係密切。以色列下月大選,若強硬派的內塔尼亞胡連任,人們難以看到中東有光明前景,但是以色列本土政治可以牽制強硬派的溫和派日少,佩雷斯有胸襟,可惜只是實權不大的總統,以色列總理來來去去都是強硬派,沒有最強硬,只有更強硬。所以,巴勒斯坦成為觀察員國後僅一天,以色列就馬上在西岸擴建殖民區作為報復,既然如是,奧巴馬和平之念更難有巨大空間。

缺乏政治能量巨人  中東無法達至和平

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悲觀的說,並不能夠立即解決以巴衝突,只是巴勒斯坦立國受到普世承認,往前走了一大步。解決以巴衝突需要巨大政治能量,回顧當年以巴和約簽署,是由於拉賓和阿拉法這兩位政治家的寬宏視野,如今以巴雙方都缺乏一言九鼎的氣魄,和平之路可望不可即,在巴勒斯坦人民上街慶祝的狂歡之夜,中東的未來仍然令人神傷。

陶傑: 虛擬場面




全城爆罵梁振英。身為「評論家」──我不會說「評論員」,中文的「員」,是貶稱,像明明是飛機師,形象有領袖尊嚴,一旦淪為「飛行員」,只是一件工具。中國人自甘做的工具太多了,在詞彙之上,越少越好──身為評論家,要客觀公正,梁振英百日也不是沒有進步,譬如,終於宣布不再設什麼「文化局長」。

這一步,走對了。香港本有真正的文化局,就是萬家爭看的TVB。無綫電視的文化影響力、語言滲透力、思維塑造力,勝過十個「文化局」。特區十五年來,香港人的打扮、談吐、呼吸,尤其八九十後、港女,都十分的TVB,因此香港的文化局長只有一位,就是TVB的方小姐。

除此之外,特區政府不要成立什麼「文化局」,即使香港的許多中國DNA的「文化人」,骨酥堪折,心癢難熬,很想有一個「文化局」來領導。

「文化局」一旦成立,手上有「資源」,有了錢,就萬能,就要有官方的「文化政策」。那時文化局長,找一個愛國的文藝大姐空降。這位女首長披一件紅色茄士咩毛衣,挽一隻LV手袋,坐一輛黑色平治,來到什麼文化論壇出席「諮詢」。車門打開,伸出來一隻蹬着深棕色的Prada高跟鞋的玉腿,一定有文化人蹲下來,給女首長蹬上背脊;她手一掂伸,又有另一位文化人伸出的手臂,扶持下車。

一路走紅地毯,她一路還在跟在英國讀寄宿學校的兒子通手機:「倫敦冷不冷?Christmas回香港的機票訂好了沒有?媽咪惦記着呢。Business Class滿座了呀!叫副局長Uncle給你訂First Class好了,不過不是國泰,是阿聯酋,經杜拜……唉吔,唔好扭計啦,乖,呵?」

手機啪的關上,走進會場,一百幾十個文化人早列隊鼓掌歡迎。局長登場,坐在正中,喝口蒸餾水,拿出一張紙頭,開始講話:

「政府現在有二十萬經費。特首和中策組的意見是:可不可以搞一個『廿三條立法』的新詩創作比賽。從國家經歷過這不平凡的六十年歷史出發,高瞻遠矚,着眼未來十年全球互動的大戰略、大格局、大機遇,參考我國詩人郭沫若先生的風格,做到以下三點:一、歌頌捍衛國家主權之必要,二、反擊外國勢力,三、提昇特首形象,從而達到教育廣大香港市民的效果,促進香港社會的團結和諧。」

「二十萬,對於你們在座百多位文化人,是不小的數目,特首辦希望,可以幫補一下各位的家用……」此時,全場鴉雀無聲。女局長的手機又響了,她看看來電顯示,打開:「喂,阿仔呀。什麼,連阿聯酋都爆滿了?那麼媽咪試試叫馬會的朋友,幫你看看有冇卡塔爾啦……媽咪在開Meeting,等陣call你,啊?」

洪清田: 周日話題 - 中策組﹕香港「植腦」工程




CPU首席顧問這位置最考膽識和膂力,「狹路相逢勇者勝」;公私大機構中,「能者居之」,有時候「自我強勢者」可以豁出去,鑽一下機構惰性的空子,主導於一時,「過把癮」,做「真主子」一陣子;但要真起「大腦」作用,還須「智/能力」,還要審時度勢,分清哪一個人文系統下和世界觀的識見、中西歷史感及現代性方向、坐標,看看大環境、大氣候。

香港百多年都在中西歷史湍流的「靜土」,不動聲息考驗人。顧汝德(Leo Goodstadt)和邵善波之別,不在個人膽識和膂力,而在中與西、傳統與現代之間宏觀的人文取向與取態。

(一)

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之設,是因為百多年香港「冇腦」又「無為」,竟因而不經意創出曠世souless奇蹟;二三十年前面對九七議程,英國派麥理浩治港十年佈「67-97」的局,發覺為香港設計的「冇腦」又「無為」的英式「西用中體」已過時,需要加腦和大作為,遂有中央政策組之設。

九七是中英港三方開埠以來的大變局,中國要洗脫國恥,英人要光榮撤退,港人要自由繁榮穩定民主人權法治多元開放活在「一國兩制」下,在在是歷史的前所未見的unknownsunknowns之間是系統性交叉碰撞(system clash),瞬息正反轉化分合萬變,港英十八、十九世紀的管治體制難以承受。怎樣過每一天,在在是強香港一眾頂尖高官所難;尤德猝逝,香港管治體制和衛奕信在四方八面壓力下如軟殼蟹,香港進入開放政治的新階段;不為治港高官和政府體制「植腦」、安裝一個坐標,英人不能有效管治和過渡到最後一天。

CPU是政府中百年沒有、唯一機構為港督、布政司及財政司提供intellectual input,專職統合及提升,常規化,集中到施政報告。草創時,個人特色有無限空間。顧汝德時期的中央政策組,橫向統合各政策科和政策,為操作性的政策垂直提升層次,賦予soul,和社會大眾及時代共呼吸。施政報告之外,還有服務承諾(九七後不久取消,取消可能是陳方安生和董建華罕見的一致)等新猶。他之於CPU,就如姬達之於ICAC

(二)

顧汝德和彭定康面對三方面﹕中國(北京黨政)、英國(倫敦執政黨)和香港;香港內部也面對三方面﹕政府內部官僚體制、親中勢力和民主派;親中勢力也面對三方面﹕傳統左派舊部、商界鄉事街坊保守派、漸向北望的專業界和漸靠向(中國特色)「民主」的「開明左派」。

這九重之中,顧汝德用功最深的是政府內部的官僚體制,在彭定康充分授權下抓住官僚體制這「工具」,用它面對其他八方面,有助英治到最後一天。兩人若合符節,管香港和面對中國舉重若輕,出神入化,他被稱「魔僧」。

百多年香港貼近中國又漂流於中西的歷史湍流,英人以「西用中體」產生(中國認為)的另一種中國人、政經體制、社會和文化。中國、中國人、中國社會、中國政經體制咸認為「香港」換了「腦」、換了「心」,甚而不自量力、不切實際妄想替中國換「腦」、換「心」。國民教育要替香港人「換心」,邵善波似要學顧汝德,替香港「換腦」。

(三)

古今中外的權力官僚體制都必然和必須是(不同程度)封閉體系,都有其共通的本色本質本性——以文功或武力進入權力圈,形成分科格序的「建制」,分工分科又統合,有效順暢運作又「無為而為」,維持內外的秩序、資源及權利分配,回應社會和時代的需要和變局,在各種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矛盾和未知中臻於一種均衡、正義及常態(EquilibriumJustice and Normalcy),令大部分人共尊共遵。

群族、社會、教會、王朝、國族、階級的組成,都在於進入人的生存的未知,以理性探索objectivity,配以主觀(subjectivity)的記憶和想像,建構社會和時代所需的均衡、正義及常態。官僚體制從事的和服膺的原理與原則、目的與標準,香港一般稱之為「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s),以之要求官員「天下為公、大公無私、公事公辦」。

從知識論、本體論和方法論而言,「公共利益」的定義與內涵、原理與原則、目的與標準,最終是「怎樣做、能不能趨近客觀性和客觀規律(objectivity),以及是不是開放問題和探索過程」。

一切文官體制的存在和完成任務,必須在box中自成「生命共同體」,上下各方緊密合作,跟足規章條文、政策及邏輯和程序,排除干優和劣質雜質。也一如一切「生命共同體」,文官體制也會把本身的生存放在第一位,官官相賴,排外斥異;規章條文、政策及邏輯和程序既是工作合理需要,又可公器私用於自保自肥,自我優越神聖,進而異化為貪污枉法瀆職徇私,劫持權力機構,把公產公器變私產私器。

中港之別,是貪污枉法瀆職徇私香港較少,但官僚體制(及專業界)box裏的封閉僵化、自保自肥和惰性,自我精英貴族、傲才忌才,排除異己另類,自覺不自覺也很普遍。

(四)

英人九七談判和九七後的餘熱餘光,必須整個香港政府官僚體制動起來,一改百多年一套,最大程度向社會及時代開放,以民主及民生爭取民意,把政府變成民意ipso facto授權和監督的「服務型」機構。英人撤退前這個部署,阻力除了來自香港親中人士及北京,更來自官僚體制的各層官員。二十多年前九七前後高官常對鏡頭講「你們不知政府怎做,你們不懂、胡亂批評」(現在不(敢)講)。據說不少高官到立法會備詢,給以前成績差得多的大學中學同學「質」得痛不欲生。

由「冇腦」又「無為」而「有腦」、「有靈魂」,是一個中外古今一切官僚(及專業)最害怕和痛恨的「無謂無聊」事。顧汝德要做、能做的其實極有限,「魔僧」其實有點名實不副,但百多年慣性官僚體制和官僚加入百多年沒有的要求,要這、要那,這個不成、那個不同,等於擾亂高速運作的系統,顛覆幾班人的金科玉律、政策及程序,破壞辛苦建立的、大部分人共尊共遵的脆弱均衡、正義及常態。這方面,邵善波和顧汝德是同道中人,可以「同病相憐」。

(五)

評鑑劉兆佳、邵善波和顧汝德的標準,以及判斷中央政策組的價值和功能,決定什麼應做、什麼不應做,以及和其他部門的關係,標準在於他們和中央政策組怎樣做、能不能趨近客觀性和客觀規律(objectivity),以及是不是開放問題和探索過程。

九七前我當了幾年CPU非全職顧問,講的都是香港管治精英和社會大眾百多年只做到「體」與「用」,沒有「魂」,中國是一個「文化魂」的古文明,九七後必然要在香港植入「魂」;香港需加「魂」、植「腦」,否則不但「香港」不必五十年便不保,連基本管治也難有效運作,但由中國官僚政體為香港加「魂」、植「腦」將是(另一種)勞思光講的「歷史的懲」;為香港、為中國,甚至為世界,香港必須從本身百多年融匯中西的基礎為自己加「魂」、植「腦」,我統稱之為「(人文)香港學」。

九七後我又當了幾年CPU非全職顧問,又講這些。有一次蕭硲柱給我半小時專題講解,我列出「落地操作到天外天的『魂』層」之間的十層面,以及政壇經界各人的表現。二十多年來,董建華、鄭維健和鄭汝樺、曾蔭權都大概都不知我講什麼。這可能仍要講一百年。

何雪瑩: 周日話題 - 台灣的覺醒﹕新聞自由是大家的事




台灣反旺旺收購台灣《蘋果日報》的運動沸沸揚揚,由野百合野草莓開始台灣學生都沒在怕,他們的文宣質素之高總是叫人掉淚。不同地方的台灣留學生紛紛舉起標語拍照﹕我在__ 守護台灣,空格上的地方屬於五湖四海。一切一切都令人禁不住想起香港的反國民教育運動,面對共產極權,台灣和香港命運早已緊扣在一起。

不止如此。除了本地新聞以外,我習慣讀台灣和英國報紙,不約而同三地的新聞自由正在風起雲湧﹕由免費電視台發牌到胡燕泳批評亞視後被辭退,台灣反媒體巨獸運動,到英國《世界新聞報》引起的一場竊聽風暴,聽證會報告終於出爐,建議加強監管報業。新聞自由真是個奇怪又混沌的概念。

肥佬黎與媒體巨獸

台灣人紛紛站出來守護壹傳媒這事實在吊詭。01年台灣《壹周刊》創刊,03年出版台灣《蘋果日報》,《台壹》對台灣媒體生態衝擊之大實在是難以想像(跟香港壹傳媒影響媒體生態程度大同小異),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台壹》登陸以前,台灣幾乎沒有狗仔隊這回事 。台灣人都喜歡嘲笑肥佬黎,笑他低俗無文化,收視率高企的政治模仿節目《全民最大黨》都喜歡醜化模仿肥佬黎。《台壹》成立時怎會想像到肥佬黎要賣仔離開台灣人竟會忍淚說goodbye?如果要將一直被指販賣「煽色腥」(煽情、色情、血腥)的黎智英說成良心商人恐怕說不過去,但擺明的是台灣人和香港人一樣對中共深痛惡絕,寧要蘋果化也堅拒中共化。

台灣人心水清,知道蔡衍明收購《台蘋》問題遠不止是親中資金入主如此簡單,蔡衍明也經常以一些沒人相信的lip service來證明自己是正當商人,跟中共沒有關係。這些機會極大的陰謀論以外,更重要的是蔡衍明已成為一隻媒體巨獸。自從今年夏天蔡衍明的旺旺收購中嘉集團後,旺旺掌控多達12條衛星電視頻道、11家有線電視系統台、三份報紙、兩份雜誌和一家網絡媒體。媒體巨獸的結果很可能是一言堂。今年7月,旺旺旗下的《中國時報》指反併購陣營出錢請臨記扮學生示威,矛頭直指其中一名示威發起人學者黃國昌,同是旺旺擁有的中天新聞台,加入每天對黃國昌窮追猛打,一個月後《中時》才承認自己沒有真憑實據。這種以媒體機器打壓異己的方式,很難讓台灣人信任蔡衍明收購台灣銷量數一數二的《台蘋》後,《台蘋》不會變質。(更何蔡衍明最近收購《台壹》時才口出狂言﹕「我出那麼多錢,幹嘛要低調?」)

媒體巨獸的問題在去年英國的竊聽風雲早已爆發出來。一直有人批評梅鐸操控英國三份報章和一個電視台(去年收購BSB電視台失敗),讓英國政壇上下對梅鐸集團必恭必敬,他本人和媒體高層跟唐寧街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關係,偶有政客批評梅鐸擁有的《太陽報》和《世界新聞報》的新聞和採訪手法,始終吹不皺一池春水,甚至《衛報》曾經報道不道德採訪手法,但被警方和報業投訴委員會(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敷衍了事。 直到去年7月,《衛報》揭發梅鐸擁有的英國小報《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竊聽一名被謀殺女童的電話留言信箱,並把信息刪除,讓女童父母誤以為女童仍然在生,一連串竊聽、傳媒跟警察和政客的不道德交易被連根拔起。這無疑是去年英國最大新聞,大家驚訝媒體自我約束已經明顯失效,甚至要求政府出手監管媒體,由法官萊韋森(Lord Leveson)領導的聽證會成立,經過超過一年的調查,上周四終於推出報告。

報告出爐前,英國媒體一直屏息以待這會否是英國新聞自由末日,大家都擔心報告會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提出由政府監管媒體。結果大部分媒體算是鬆一口氣﹕Leveson Report建議成立獨立於政府和媒體的法定組織,有權也有資源調查任何涉嫌違反新聞操守的個案,一旦發現有問題,罰款可達100萬英鎊。

卡梅倫﹕法例介入非常危險

報告出爐後,英國首相卡梅倫說,對以法定組織方法介入新聞自由的必要性存疑,認為政府或法例介入新聞自由是非常危險的事。原來這名首相也不是省油的燈。的確,當英國媒體公信力經歷重重打擊後(別忘了近來連公信力極高的BBC也因兒童節目主播被揭發曾多次性侵兒童、和誤指一名保守黨議員有戀童癖而身陷泥沼),此時提出由政府監管傳媒或者能贏得一時掌聲。媒體水平不論在台灣、香港還是英國總是令人不斷失望,但新聞自由從來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曾報道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Carl Bernstein,以「the best obtainable version of truth」形容記者在能力範圍以來追求真相的最高目標。這說法既有崇高理想,亦承認記者的問題﹕新聞也會出錯。為《華盛頓郵報》撰稿逾40年的記者兼專欄作家David Border如此定義報紙﹕

"a partial, hasty, incomplete, inevitably somewhat flawed and inaccurate rendering of some of the things we have heard about in the past 24 hours – distorted, despite our best efforts to eliminate gross bias – by the very process of compression that makes it possible for you to lift it from the doorstep and read it in about an hour. If we labelled the product accurately, then we could immediately add: 'But it's the best we could do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and we will be back tomorrow, with a corrected and updated version."

誠然我跟很多人一樣,對香港媒體非常不滿。市場運作邏輯下的傳媒有很多先天營養不良,政府權貴說的話才是新聞,普通人沒有發言權,開罪廣告商前必先猶豫,要突破這些先天畸形需要極大勇氣,但勇氣不是每次都有,所以傳媒總是叫我們失望。然而沒有人會因此說我們應放棄新聞自由。可是當香港尚算有新聞自由時,一些媒體自願放棄新聞自由帶來的空間,不再向權貴詰問,自我審查(猶記得數天前不少報章沒有以大話特首僭建為頭條,而選取了什麼青衣居屋呎價破6000等其他「要聞」),記者憑什麼要求香港人跟他們站在一起捍衛新聞自由?

朋友張嘉雯在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談及香港《蘋果日報》同事聲援《台蘋》,正因她們相信新聞自由不分國界。可是「像小朋友以為錢從櫃員機來,相信飯從飯煲來一樣,絕大部分香港人會以為新聞自由是由電視機和報紙檔而來的」。我想大概我們一直把新聞自由視為記者的事,將爭取新聞自由的責任全然委託給記者們,也將行使新聞自由的權利全然交到記者手上。

公眾記者榮辱與共

然而新聞自由絕非記者所擁有的東西。爭取新聞自由往往不會為記者帶來太多好處,反而處處得罪權貴惹上官非甚至危害人身安全。我無意說記者很偉大,在香港做記者不會像在敘利亞般被迫擊炮轟炸,也不會像在中國大陸被全世界最大的黑社會弄搞到一身蟻。但新聞自由其實並不屬於記者,他們行使和爭取新聞自由,除了掙到跟同屆同學相比少一截的月薪外,別無其他好處。因為新聞自由本來就是屬於公眾,是公眾及時和自由地接收社會上可靠資訊的自由。公眾和記者們榮辱與共,新聞自由行使得當時,利益屬於公眾,當新聞自由行使不當、新聞操守下滑時,損失的也是公眾。台灣學生大規模站出來反旺旺收購中嘉和《台蘋》,最令人振奮的是,台灣人不再將新聞自由責任交到記者手上,自己負上責任捍衛屬於自己而珍貴的東西。台灣人不再「聲援《台蘋》」記者,因為聲援好像是為不關自己的事出一口氣,他們到今天真正發現,新聞自由本來就是自己的事,應該由自己來捍衛。

民間力量

新聞自由既是崇高理想,但當新聞行業是一門生意,一門由會犯錯的人類運作的生意,再崇高的理想也會走偏。每當英國有聲音要求政府監管傳媒,一方面我為有人相信政府多於傳媒而感到可悲,另一方面我也不禁想,這場惡名昭彰的世紀竊聽風暴由報章而起,卻還不是由另一份報紙揭發。你猜如果沒有《衛報》及其特約資深調查記者Nick Davies兩年來鍥而不捨的堅持(包括當初徒勞無功的頭一年半),這場牽涉唐寧街蘇格蘭場和艦隊街(Fleet Street,英國報業代名詞)不法勾當的醜聞,難道會由政府揭發出來嗎?當Nick Davies正當行使其新聞自由時,結果就是新聞自由行使不當的陰暗面終究暴露於陽光之下。

曾在《明報》「星期日生活」撰文批評亞視的新聞主播胡燕泳,在近日的裁員名單中榜上有名。
新聞經常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以外的第四權,這個概念的重點為第四,它獨立於第一、二及三以外。1931年英國保守黨領袖Stanley Baldwin稱媒體擁有「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有人視這種「不需負責任」為新聞媒體在社會上獨特性的彰顯。我卻認為媒體怎會不需負責?如果公眾珍惜新聞自由,也應該為記者行使新聞自由情負上一點責任。與其讓政府打開監管媒體這個潘朵拉盒子,公眾更應自行監管媒體。除了以罷睇電視罷買報紙來懲罰外,也應監察它的水平內容。西方國家愈來愈多民間組成的media watchdog,雨後春筍般的獨立媒體和民間記者,不受一般政經利益牽制,不以市場邏輯運作,也是監察主流媒體報道,補足主流媒體不足的重要辦法。我們的新聞自由應該由我們來監察,而非政府越俎代庖,我們的新聞自由應該由我們來捍衛,而非由記者孤軍作戰。

新聞自由是打不贏的仗

英國《觀察家報》的媒體評論家Peter Preston說,新聞自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極度混亂,本質上它包含出錯的自由。這並非說媒體至高無上不應受任何監察,而是每個人都有責任捍衛和監察它,讓這個既崇高又脆弱的價值不會被祿山之爪繼續迫逼。即使胡燕泳沒有被炒,蔡衍明沒有收購《台蘋》,正如《衛報》總編Alan Rusbridger說,新聞自由本來就是一場永遠不會打贏的仗,新聞自由也不應就這樣交託到少數良心商人(我再講一次,以良心商人形容肥佬黎真是極奇怪)和良心記者手上。跟我們彷彿命運共同體的台灣人醒覺了,我期待香港的春天。


黎佩芬: 假面




【明報專訊】梁振英醜聞停不了,天天見,日日講,愈講愈醜,煩呀煩呀煩呀,煩到唔想聽到唔想睇到。每天每天的,梁振英為謊言注入更多的血肉,我們別無他途,只能夠瞠目結舌的﹕嘩呀,面皮厚,厚,再厚。記者KM跟阿果有一樣的觀察﹕梁振英已經分唔到真同假。是的,反正他信了。

無巧不成話,鏡頭一轉,見到彭定康,他因為BBC醜聞一身蟻。居英的李翠瑤看他被英國上下狂質(003),禁不住要替香港人感到自憐。這邊廂,近日中央政策組大換班,邵善波一派力拔山河,只要通通一個鼻孔出氣,看得人驚心動魄,洪清田心水清﹕這是新一波香港「植腦」工程。(005

何雪瑩則關注到台灣捍衛台蘋不要落入紅色商人手中的決心。(002)新聞自由到底是什麼呢?是記者和梁振英的飯碗?抑或是盛品儒或王征的個人頻道?與他人的存在無關嗎?何雪瑩發現,台灣人不再單單聲援記者,「因為聲援好像是為不關自己的事出一口氣,他們到今天真正發現,新聞自由本來是自己的事,應該由自己來捍衛。」


阿果: 說謊的人要吞一千根針喔 ——梁振英和盛品儒的謊言

這個星期的香港,非常鬱悶。凝視窗外,雨下過不停。翻開報章,來來去去,都是那些人、那些事——不是盛品儒王維基隔空開戰;便是梁振英與僭建相互糾纏。聽見盛品儒的「收視四六開」、「請王維基自首」,我鬱悶;再聽見梁特首的「開誠布公」、「僭建已不存在」,悶極欲吐。

Ralph Keyes曾在著作The Post-Truth Era直言,我們身處的,是一個沒有真話的年代。撒謊,早已成為社會常態,但教人鬱悶的是,在這個時代的香港,即便謊言被揭,撒謊者仍然面不改容,肆無忌憚。這種常態,有點陌生。因為社會曾經教導我們,說謊有罪。日本小孩子在勾手指做約定時,會唱一首歌﹕「說謊的人,要剁指頭、毆萬拳、吞千針。」香港的小孩子,仍然流傳一句說話﹕「講大話,甩大牙。」靠嚇,向來都是教導小孩的重要伎倆。童年時代,每個小孩都曾經被道德教育﹕說謊,對自己、別人、社會都有害,十惡不赦,可免則免。

說謊,對不對

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我不同意,於是還原基本,找本童書,看看這個世代,又是如何。黃巴士出版的《說謊,對不對》,色彩斑斕,內容吸引。翻揭內頁,方曉得原來這本童書不再滿足於單純灌輸「說謊就是不對」的概念,反之期望勾勒說謊行為的複雜性。閱讀德育故事,梁振英與盛品儒的面貌,突然浮現。撒謊行為,相當複雜。與其單純指摘,不如抽絲剝繭,仔細解構。書中給孩童設計的三道問題,同樣適合我們思考。

1. 你知道說謊背後有不同動機嗎?

撒謊行為,種類繁多。分類方式,在於動機。政評網站《Global Politician》主編Sam Vaknin按照撒謊者的動機,提出謊言的八大種類,梁振英與盛品儒的謊言,正好屬於其中兩種——前者營造煙幕(smokescreen),後者純為功利(utilitarian)。煙幕性謊言的目的,旨在掩飾,隱瞞真相,誤導他人。梁振英之所以以為玻璃棚是前任業主所建,以為自己第一次處理僭建問題,以為僭建密室只有200呎,為的,是在全體港人面前,隱藏真相——這個特首,知曉自己雖登首長之位,卻無民意支撐,僭建風波一旦揭發,威信勢必動搖,於是篡改事實,亂編藉口,諉過他人,開脫己過。上任數月,功績未見,煙幕四起。連番煙幕,既令市民看不清真相,更令政府看不見民心。官民之間,愈走愈遠。

盛品儒說謊動機,則是另一極端。他之所以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將「收視四六開」、「香港良心」等笑話,反覆運用,全為一個目的:忠心護主,謹守叔訓,阻止發牌。這種謊言,結構內容,純為功利。有別於梁振英以煙幕刪改鐵一般的真相,盛品儒的功利性謊言,嘗試難造不存在的事實,試圖說服他人,亞視有存在價值;王維基是魔鬼、壞人。這類功利謊言,最常見於銷售行業:銷售員、經紀虛構數據,編作理由,為的不過是「搵餐飯食」。要成功以謊言騙人,功能性說謊者通常都有同一特徵:連自己也相信這假話。只是編纂謊言與銷售技巧一樣,有高低之分:高手教人信服,低手令人噴飯。盛品儒,顯然是後者。

2. 你知道,說謊不為身邊人接受嗎?

「說謊的人,會被眾叛親離。」這是兒童德育故事的典型教訓。然而,在現實世界,說謊者反而會因謊言而被簇擁。故此,Ralph Keyes在著作指出,在現代社會,最常撒謊的,往往反而是治療師、律師、政客等廣受尊敬的職業。在這個「後真相年代」,適當的謊言會讓人贏得尊敬,落得群眾嫌棄下場的,通常不過因為謊言被揭穿。盛品儒跟亞視,正是當下例子。「收視四六開」被證實是純粹混淆視聽;「香港良心」被發現內裏染紅……一連串的謊言,一次次被揭穿。港人反應,如同《狼來了》故事裏的群眾一樣,起初心存希望,最終死心遠離。然後,盛品儒的誠信,跟亞視收視一樣,跌至冰點。仍然深信不疑的人,可能只剩下王征。

《狼來了》的故事,膾炙人口。它告訴天下小孩,謊話不能說多於一次,否則一旦被揭,便會被人唾棄。這個故事,放諸現今,似乎需要改寫。看看梁振英,不住撒謊,謊話不住被識穿,然而身邊家臣,不離不棄,連日以來,捨身護主﹕先有蔡涯棉解畫,說「事情不涉及誠信,市民對特首高官過分嚴苛」,後有羅范椒芬義正詞嚴指稱僭建「其實很平常」……護主之情,溢於言表。撒了謊被揭穿,不但毋須道歉,身邊人還會出言相助,呼喊大眾。這個現代《狼來了》故事,教壞細路。

梁寶山:何似在民間?




十月接到龍應台將以文化部長身分訪港消息,卻被囑保密,怕敏感的兩岸政治,令文化交流也好事多磨。直到上周初行程向傳媒全面公開後,我卻一直納悶。

由西九到火炭、由業界一手創立未曾受政策左右/支持的亞洲藝術文獻庫和ArtFair,還有不避尖銳記者答問和大學公開演講——如此貼近文化生產上上下下各環節及公共論域,大概只有是「非官方」才做得到。要是由香港官方接待龍應台,局長會帶她看康文署場地?遊一遊和昌大押?看一晚已成為世遺的廣東大戲?然後重複強調政府每年28億元的文化預算,把貴賓區隔在記者與公眾之外?

難怪被連番上門封舖的Hidden Agenda成員黃津瞹,也在面書上慨嘆:「香港的官避我,台灣的官倒想見我。我應該說什麼?叫他們接管香港?還是問移民資格?」

作為國策的文化外交

我不算是龍的十級粉絲,龍捲風的如斯魅力,除了識見與文章,還因為她深明文化得由民間主導。不是要你藝術家與文創工作者迎上來,而是我作為政策制定者走下去,構成平起平坐的協作關係。台灣的族群撕裂以至黨爭,絕不比香港的京港拉扯和階級矛盾容易解決。不同的是文化作為國策,從作為填補城鄉失衡的「地方營造」,到要與國際接軌的「文創產業」,從文建會到文化部,沒有政黨會選擇站到反文化的角度加以阻撓。就是20年內換了4任不同政黨總統的韓國,文化作為國策,一直保持繼往開來。而在藍綠搖擺不定的台灣,龍應台作為1949年以來首任文化部長,對策是「鐵打衙門與流水部長」,以建立穩定文官系統,確保文化政策的延續性。

周四沙龍上,剛探訪西九的龍局長羨慕香港的國際化,可以招聘國際人才為未來的文化藍圖專業規劃;台灣38年來戒嚴鎖國、長期被國際政治孤立,卻難以接軌。但聽罷整場對話,我覺得正因為台灣政治被長期孤立,文化外交遂能夠建立藉民間「走出去」的籝通渠道。且更是於國共對峙及冷戰格局下,以台灣作為自由世界和中華文化的正統承繼者為基礎,再以文創產業來重新包裝。相比起談論本土即被視為「港獨」的香港,香港政府推動文化發展的力度,當難與台灣的國策媲美。

文化沒有負資產

近日有投資雜誌指香港跟不上十二五規劃甚至十八大的文化國策,因而是文化負資產。沒有在經濟效益上為GDP添上百分點,頂多只是負增長。文化講求多元,產品講求差異;磨滅特色的被動回應,才是市場自殺。持這種想法的人,同時只把國家矮化成市場,審時度勢、準確投資,卻忘記文化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生意,正是因為文化不只是對營商環境的產品回應,而是創造市場、甚至模塑和凝聚人民的載體。上周文藝復興基金會的西九音樂會,正是既普及又獨立、既創造市場也重塑文化的「文創產業」,中港台音樂人衷誠合作,明哥於六四前後的經典金曲、周雲蓬無法在公開演唱的作品共冶一爐;台下則大學「陸生」、社運同志、劇場常客濟濟一堂,分享同一個自由的天空——此情此景,維港獨有!

葉蔭聰:強國背後




香港在中港族群矛盾中,創造了「強國人」一詞,流行於通俗報章及互聯網。這詞既方便又簡單,朗朗上口之餘,令人覺得好像不需對深圳河以北的大陸作更多的思考與認識。這個詞除了有港人酸溜溜的反諷之意,還有極豐富的社會學含義,卻少人深究。

強國者,若以地域來分,當屬急速膨脹的「城市中國」,至於中國其他地區被甩在後頭。每晚在香港播放的《心繫家國》短片,也以上海、北京等的巨型建設地標,展示國家強大的一面。至於人,則恐怕並不是「強國人」這一刻板印象所能承載,內有不少怎樣也不算強的弱勢群體。階級性質及利益相異的群體,他們如何活在房地產大開發的資本主義大潮中,吸引全世界對中國有興趣的人競相研究探討。這亦是今年中出版的《城市中國的邏輯》的主題,作者陳映芳教授及她的研究團隊,在上海做了超過十年以上的研究。

城市化速度驚人

根據今年出版的統計數字,中國城市人口已超過農村。無論因為流進城市的人口,還是城市行政區域的擴張,吃掉周邊城市,又或者是農村地區「村改居」的大工程,都使「城市中國」成為中國國力的空間表現。中國城市化的速度驚人,跟毛澤東時代城市化的停滯(維持在20%左右),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把城市化視為經濟「自然」結果,固然在理論上站不住腳,至於中國的城市化,更絕非自然。

被吞拆的農村

因此,陳映芳提出要研究城市中國的邏輯,從城市社會學角度看是合情合理的問題意識。陳指出,城市中國的「強邏輯」(大概指的是主導的力量與關係)。以國家政權為中心,無論是推動全國發展的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它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角色,既是城市變動及秩序的裁判者,又是推動及領導城市資本主義發展的先鋒,甚至它自己(無論是作為機構或當中的官員)也是既得利益者,甚至根本就是投資炒賣者。例如,不少區政府及國企直接在舊城重建房產開發中投資經營,並於其他開發商、動遷公司及建築公司等構成利益鏈。香港的地產霸權代表,回祖國投資也要跟國家資本合作,甚至要跟着它們尾巴走。

球證落場踢波徒嘆奈何

本書的研究主要在一線城市上海,這地方最能說明一切。2001年左右,我到上海見識過這股國家力量。當時,香港瑞安地產在盧灣區政府的全力推動下,以「公共工程」、「舊城改造」等理由,把一大片的石庫門平民住宅(戰前曾是法租界)拆卸或改造,成為「新天地」,頓成上海新地標及高級消費區域;諷刺的是,中共的「一大會址」便在附近。而我也在朋友的指引下,走訪過被拆遷的居民,我坐了一個半小時公交,轉了多次車,方到達他們的市郊社區。在那裏我可以買到全城最便宜卻愈來愈稀有的「大前門」香煙(一種沒有濾嘴味道極「重」的貧民香煙),只售一塊錢一包,由此可以想像居民的消費力之低下。城市巨變,國家資本力量與平民的懸殊地位,以至整個動遷規模,都令我震驚。

不少人視城市中國為特例,這有一定道理,因為,很少城市的政府會像中國地方政府那樣,在土地及房地產開發中涉足得那麼深。但是,正如陳在第五章〈城市開發的正當性危機與合理性空間〉指出,80年代以來,由於社會的強力反彈,城市開發模式已不能如此粗暴。換言之,中國在同一時間,把不少西方國家的開發模式接過來,發揮至極致。城市秩序竟然能不出大亂子,實在是一種奇蹟。

作者嘗試從多角度去解釋這個奇特現象。例如,過去的毛澤東式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或曰「全權國家」),例如國有土地制度,地方政府對城市土地發展的壟斷權力,以及消滅民間自主反抗活動空間,恰巧成為90年代以來地方政府榨取壟斷地租的政治經濟基礎。威權政府因此可把收入偏低的居民大型搬遷到市郊,實現級別地租,獲取龐大利潤。對居民採取「計磚頭」式的賠償,加上政府及拆遷公司的違法操作,用低廉的交換價值,換取了居民在城中心社區的使用價值,實現土地的潛在增值。

一視同仁的不公不義

中國城市早已成不公不義之地,地方政府及官員也陷入正當性危機之中,開發主義(developmentalism)的大計已日漸缺少認受性,否則也不會出現《蝸居》這一類電視劇。但是,城市中的棚戶、貧民、民工,甚至中產階級,仍然難以抵抗強大的國家力量,他們各自帶着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宿命論,浮沉在城市巨變的狂潮之中。曾一度期望資本主義帶來公民社會甚至民主的人,對城市中國過去二十年的歷史只會感到失望,這樣的期望畢竟只是虛幻。

陳映芳對城市中國的壓迫性一面分析得頗為詳盡,也對不同弱勢群體的狀態研究得相當入微,尤其是棚戶、農民工、下崗工人及返城知青,他們在城市動遷中與國家及資本的關係。不過,值得追問的是,城市中國的意識形態如何構成。受拆遷及房地產開發所害的居民,其反抗固然零碎與片段化,困在賠償安置的資源分配爭議之中,一籌莫展。但是,正如作者在書中也提出疑問,爭取城市公義的呼聲,何以無法串連起一個更廣泛的城市運動?

四散的群眾力量

作者似乎寄望於一個遍及近年華人城市的保衛家園運動,香港讀者不會感到陌生。不過,相對污染性工業激起幾年前的廈門PX事件,以及今年十月寧波市同樣的大規模反抗,城市居民家園被毀,以至帶來的空間及階級不平等,卻少有帶來全城抗議。這種對比,的確不是中共的威權主義足以解釋的。

與虎謀皮的癡心妄想

我自己曾在廣州研究一些年輕白領階層,他們對城市拆遷、房價高企、貧民無立錐之地等等,不是沒有認識,不是沒有批判,卻蘊藏着一種無動於中的麻木感覺。而更有趣的是,他們又反過來對城市中國作為一個持續增長的機器,卻有強烈認同感。他們未必認同政府的「宜居城市」等鬼話,不過卻想像自身能跟從資本向上流動。因此,我想,城市中國的邏輯,恐怕不單在城市改造過程中,它也在更廣泛而日益膨脹的城市人口中,產生一種有點宿命主義,亦有點癡心妄想的社會服從關係。我相信,隨着過去社會主義遺產合法性已破敗不堪(誰還相信政府為了人民而拆你家房子?),新出現的城市主導意識形態與日常實踐變得愈來愈重要,而我們還未能好好地分析,作理論解釋。

強國之「強」的邏輯,不止於官方的大言不慚,還在城市居民充滿矛盾與弔詭的生活處境與想像之中。

蔡登山: 張之洞起居無節

晚清李伯元在其名著《官場現形記》的第四十三回〈八座荒唐,起居無節〉,寫的是張之洞(香濤)在做湖廣總督的趣事。據說張之洞有怪癖,可以一連兩天辦事不 睡覺,一睡又是一兩天,有時召集下屬開會議事,他老人家忽然坐着呼呼睡去,眾官不敢驚動他,只得宣佈散會。柴萼在《梵天廬叢錄》載:「某道以機要進謁,略 談數語,南皮(案:張之洞河北南皮人)已執卷眠下,亦不呼茶送客。」來者發現他已睡去,「坐則不耐,行又不敢」。待他醒來,已是滿壁燈火。陳恒慶在《歸里 清潭》則說,張之洞宴客時,不等飯菜上齊,就會在座位上睡去,睡醒之後,飯菜已凉,而僚屬又不敢先嚐,「故一饌重溫者數次」。

陳巨來在《安持人物瑣憶》中提到他聽聞已八十二歲的張之洞老友清末郵傳部尚書吳郁生(蔚若)說:「香濤有怪疾,好色,人所共知,終年不睡床,倦即伏案假 睡,至多一二小時即醒,雖在會客,亦恒如是,凡其下屬司官,亦無不知也。某年因招商局公事,特至湖北督署,與張相談。張以老友也,故不拘常禮,一面剃髮, 一面暢談,不料尚未及談正經公事,而張已昏昏睡着了,那時只能坐待其醒了。」

因此當時曾有人擬對聯嘲諷他:「起居無節,號令不行;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後來此聯語為張之洞得悉,他笑對親信道:「外間謂余號令不時,起居不節,事誠 有之。面目可憎,則余亦不自知。至於余之語言,何嘗無味,餘人特未嘗與余談耳。」是下聯取其渾成,良非實錄,而「起居無節」則真實而不妄也。而後來,大理 寺卿徐致祥參劾張之洞辜恩負職,其中一條即為「興居不節,號令無時」。清廷諭令粵督李瀚章查明具奏。李瀚章因張之洞督粵時理財有方,自己繼任時應用裕如, 心存感激,遂奏覆:「譽之則曰夙夜在公,勤勞罔懈。毀之者則曰興居不節,號令無時。既未誤事,此等小節無足深論」。將此事以「查無實據」不了了之。

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九月間兩江總督劉坤一在任病歿,朝廷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乃以湖廣總督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十月初九日接印視事。其時袁世凱正 回籍葬母,十月二十一日取道信陽到漢口,代理湖廣總督的端方接袁世凱到武昌看鐵廠、看槍炮廠,禮數周至。袁世凱卻藐之,而對張之洞的「總文案」鄭孝胥稱讚 張之洞在湖北「規畫之宏達」,揚言「當今唯吾與南皮兩人,差能擔當大事」。十月二十八日乘輪由漢口到南京拜訪張之洞,張之洞設宴款待。酒喝到一半,張之洞 已經趴在桌上進入夢鄉。袁世凱等了一會兒,起席不辭而別。清制,凡總督進出轅門,照例鳴炮,俗名「放銃」,袁身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自當鳴炮禮送。炮聲 一響,將張之洞驚醒,他自知失禮,急忙趕到下關,相見各致歉忱,申約後期而別。

在許同莘的《張文襄公年譜》中對此事隱約其詞云:「袁世凱督部回籍營葬,事畢,由汴過漢,赴滬北上。二十八日,道出下關,登岸,公(指張之洞)請稍留,不 得。設筵款待,不終席而行,至江干,挽留不及。」何以「不終席而行」,何以到岸邊又挽留不及,其中必有緣故,許同莘後來在張之洞幕府充文案,或知其詳而不 欲筆之於書,為已故府主諱耶?而由袁世凱授意門客沈祖憲、吳闓生所寫的欽定傳記《容庵弟子記》(袁世凱字慰庭,號容庵)則隻字不提此事,當是可以理解的。 而李伯元的《南亭筆記》雖言之鑿鑿,但與事實不盡相符,只能以小說視之。

梁啟超在光緒二十九年的《新民叢報》對此事有文評論道:「……夫張之待袁,為敬乎?為慢乎?以南洋大臣款北洋大臣之重客,而居然睡熟,則其慢之意可知也。 張何為而慢袁?張任粵督時,袁僅一同知,袁以後輩突居上游,張自負老輩,或隱然示之以老督撫之氣派,旋繼之以優禮,其玩弄袁之狀,袁其能終忍之乎?……」 梁任公認為張之洞光緒十年就已當到兩廣總督,那時袁世凱還只是一個五品同知,在朝鮮吳長慶軍中「會辦營務處」。連個「學」都沒有「進」過的乳臭小兒,現在 居然成了疆臣領袖!最可氣的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是實授,而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張之洞反是暫局!這豈不是笑話?但以張的齒德俱尊,與後生小子爭功 名,說出去會叫人看不起,因此暗中給袁世凱「示威」一下。

但光緒二十九年五六月間,張之洞過保定,據徐樹錚給馬通伯信云:「……親見項城(袁世凱)率將吏以百數,飭儀肅對,萬態竦約,滿坐屏息,無敢稍解,而公欹 案垂首,若寐若寤,呼吸之際,似衋衋然隱齁動矣。……」世人泰半又疑張之洞偃蹇作態,徐樹錚甚至說:「項城每與僚佐憶之,猶為耿耿也。」但說張之洞是故慢 以取嫌,則必不如此。實在是張之洞的日常生活,與眾不同,他自以為一天當兩天用。他這一天當兩天,即以午未之交為分界。大致每天黃昏是他的早晨,起床就看 公事,見賓客,到午夜進餐,食畢歸寢,往往只是和衣打盹,冬夏都用藤椅,不過冬天加個火爐,這樣睡到凌晨五六點鐘又醒了,辦事見客,直到日中歇手吃飯,飯 罷復睡,終年如是。而南京保定兩次宴會,都是在午未之交,是他精神格外不濟之時,頹而不能興矣,並非是有心輕慢,更不是梁任公所說的以倨傲鮮腆之老態凌折 同僚。何況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以後,張之洞與袁世凱同入軍機,張之洞極心折袁世凱,一時號為廉(頗)藺(相如)也。黃秋岳亦云這是南皮的生活習慣,「以名士 而為達官,既為達官,而仍不脫名士習氣,律己簡慢,待物宏獎」。可謂知言。

趙武平: 翻譯與復活

一、「死翻譯成活」
關於翻譯,蘇珊.桑塔格有過一個闡釋。她說:

本質上(至少在英語中)翻譯是最大的差異:活着與死去之間的差異。在詞源學的意義上,翻譯是轉換,消除,移位。為了甚麼?為了被拯救,免於死亡或滅絕。

請聽由威克里夫譯成英語的希伯來語《聖經》的《以諾書》:

「以諾因忠信而被翻譯,這樣他就看不見死亡,而他沒有被找到,因為神翻譯他。」

最終,「被翻譯」確實意味着「死亡」。死亡即是翻譯——人從地上被翻譯到天堂——於是復活,復活即是(再次用威克里夫的英語)「死翻譯成活」。

按照希伯來聖經的說法,義人和先知以諾,是亞當的七世孫,諾亞的曾祖父;六十五歲得子後,又活了三百年;因為對上帝的忠和信,他沒有經歷死亡,直接進入天 堂。《以諾書》裏的「神翻譯他」,God translated him,也有人譯作God took him。桑塔格這篇文章〈論被翻譯〉(On Being Translated)的譯者黃燦然,在注釋裏用的,就是通行聖經譯文,即上帝「把他接走了」——「以諾因着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着他,因為 神已經把他接去了」。

在桑塔格看來,所謂的「被翻譯」,首先是「死亡」,然後是「復活」,是「死而後生」,有點「鳳凰涅槃」的意思。

然而,以諾死過嗎?沒有,因為他沒有「嘗過死的滋味」,就被神提去了(創世記第四章)。但桑塔格認定,他的「被翻譯」就是宣告,他在塵世上的死,和在天堂裏的活。

按常理,「死亡」無法和「復活」並存。但就一個文本而言,「死亡」和「復活」卻又是可以並立的:特定語言的文本,進入別種語言國度,沒有了直接的讀者,就 失去了「生命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死亡」了;要「復活」,只能借助翻譯。文本「被翻譯」後,譯作的出現,就意味着死的原作的復活。

如果《莊子.知北游》裏的話,「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是說死與生不可分;那麼,一個文本完整的生命,也可以說一半在原作,一半在譯本——原作和譯本相合,才構成「永生」。

換句話說,桑塔格的意思,是指翻譯家,或曰上帝,握着原作的生死大權。

上帝這個翻譯家真是閑——語言不是他變亂的嗎?

可笑。

二、為文學語言復活翻譯
桑塔格的「被翻譯」和「復活」,僅就單個文本而言;而在昆德拉的概念裏,「復活」,不單指一個文本,更針對一種有意抹殺了的特定語言。他說:

拉伯雷的作品是一群傑出的羅曼語言學家翻譯的,這個小團體叫做「波希米亞的特來美」。第一部《高康大》的譯本在一九一一年出版。全書五部在一九三一年出 齊。說到這裏,我補充一點,在「三十年戰爭」之後,作為文學語言的捷克文幾乎消失了。這個國家在十九世紀開始重生(如同中歐的其他國家),當時它的一大賭 注是讓捷克文成為一種和其他語言平起平坐的歐洲語言。而翻譯拉伯雷的成功,對一個語言的成熟來說,是多麼輝煌的明證!事實上,《巨人傳》是歷來以捷克文書 寫的最美麗作品之一。對現代捷克文學而言,拉伯雷的啟發是相當有份量的。(《完全傳承之夢》)

昆德拉說的翻譯,在捷克民族獨立運動中,起過大作用。

一六二○年,捷克失去獨立,淪為哈布斯堡王朝一個行省。捷克文圖書遭到焚燒,官方語言被德語取代,捷克語只以方言形式留存各地;作為文學語言,捷克語逐漸 萎縮,直至消亡。兩百年後,民族復興運動掀起,愛國的語言學家、詩人和小說家紛紛參與。據記載,當時出現許多傑出的文藝作品,而詩歌更是達到很高的水平。 詩人約瑟夫.瓦茨拉夫.斯拉戴克和雅羅斯拉夫.弗爾赫利茨基,也是出色的翻譯家,「他們把好幾國文字的作品翻譯成捷克文,因此大大促進了捷克文學和世界文 學的接觸」。到一九一八年,奧匈帝國瓦解,捷克和斯洛伐克成立共和國,捷克語終於再度成為官方語言。

再一次,「死翻譯成活」;只是這一次復活的,是維繫民族思想情感統一的文學語言。

詩人,翻譯,語言復興,民族獨立——這一組激動和振奮人心的詞彙,不能不引人想起詩人艾青抗戰期間的宣言「祖國的獨立,人民的自由,和革命的新文學的進步,革命的新詩的繁榮,是不能分開的」,和西南聯大年輕的詩人穆旦的吶喊:


在大路上人們演說,叫囂,歡快,

然而他沒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鋤頭,

再一次相信名詞,溶進了大眾的愛,

堅定地,他看着自己溶進死亡裏,

而這樣的路是無限的悠長的

而他是不能夠流淚的,


他沒有流淚,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三、為「創造中國語言」翻譯
聯想到詩人穆旦,也是因為王小波的《青 銅時代》。那本小說集的序言〈我的師承〉,是他對翻譯家的致敬之作。他認為,作為翻譯家的穆旦,也就是查良錚,和他們那一代翻譯家,「都曾是才華橫溢的詩 人,後來,因為他們傑出的文學素質和自尊,都不能寫作,只能當翻譯家」,但卻為發展中國現代文學語言出了大力。他說:

到了將近四十歲時,我讀到了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說可以達到甚麼樣的文字境界。道乾先生曾是詩人,後來做了翻譯家,文字功夫爐火純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譯筆沉痛之極。請聽聽《情人》開頭的一段: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裏,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 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這也是王先生一生的寫照。杜拉斯的文章好,但王先生譯筆也好,無限滄桑盡在其中。查先生和王先生對我的幫助,比中國近代一切著作家對我幫助的總和還要大。現代文學的其他知識,可以很容易地學到。但假如沒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這樣的人,最好的中國文學語言就無處去學。

他還提到傅雷和汝龍,說這兩個「也用最好的文學語言寫作的」翻譯家,「留下了黃鐘大呂似的文字」;而他們的成就,在某種程度上講,高於同時代的文學成績。 他說:「我覺得我們國家的文學次序是徹底顛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聲,一流的作家卻默默無聞。最讓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品並沒有寫出來。」

也許言人人殊,但不能不承認,新文學運動以來,阻礙優秀作品誕生的因素之一,是現代中國語言的不成熟。比如,瞿秋白就認為五四以後的所謂白話文,就是文言 文之中加入一些白話的成份,是一種非驢非馬的「騾子話」,是假的白話文。他進而主張,「一切種種用漢字寫得舊式中國文——從古文的文言文起直到夾雜着文言 的假白話文為止」都應該是文學繼續革命的對象。他於是寫信給魯迅說:

翻譯——除了能夠介紹原本的內容給中國讀者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創造出新的中國的現代言語。……我們對於翻譯,就不能夠不要求:絕對的正確和絕對的中國白話文。

也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和翻譯的使命,傅雷會在瞿秋白之後說:

我們現在所用的,即是一種非南非北、亦南亦北的雜種語言。凡是南北語言中的特點統統要拿掉,所剩的僅僅是一些輪廓,只能達意,不能傳情。故生動、靈秀、雋 永等等,一概談不上。……你想這種語言有甚麼文藝價值?不幸我們寫的正是這一種語言。我覺得譯文風格的搞不好,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語言是「假」語言。

無論「假白話文」,「非驢非馬的騾子話」,還是「假」語言,都不僅使得「譯文風格搞不好」,更使得現代文學前進緩慢。所以,傅雷也希望「翻譯的人」,努力「創造中國語言」:

……我以上的主張不光是為傳達原作的神韻,而是為創造中國語言,加多句法變化等等,必要在這一方面去試驗。我一向認為這個工作尤其是翻譯的人的工作。

(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五日,致宋奇)


誠然,漢語,無論是有兩千多年傳統的文言文,還是年資尚淺的現代漢語,自翻譯中所得到的好處,從來都不曾間斷。只不過使用現代漢語的翻譯家,有「創造中國 語言」的決心,是主動的語言改造力量;而古代的譯者,尤其是佛教經典的翻譯者,對文言文漢譯的幫助,卻是一種無意的饋贈,他們沒有要革新漢語的明確理想。

梁啟超借助日本人的《佛教大辭典》,研究了佛經新詞和漢語的關係。他說:「此諸語者非他,是漢晉迄唐八百年間諸師所創造,加入吾國語系統中而變為新成分者 也。夫語也者所以表觀念也;增加三萬五千語,即增加三萬五千個觀念也。由此觀之,則自譯業勃興後,我國語實質之擴大,其程度為何如者?」

語言和文學的發展,都離不開翻譯,尤其是周作人所說的「事業的翻譯」:

……事業的翻譯是以譯書為其畢生的事業,大概定有一種範圍,或是所信仰的宗教,或是所研究的學術,或是某一國某一時代的文藝,在這一定的範圍內廣泛的從事譯述紹介。……這是翻譯事業的正宗,其事業之發達與否,與一國文化之盛衰大有關係。

把「一國文化之盛衰」,與翻譯事業的發達與否並舉,的確是很高明的見識。如果國家和個體,都有這個共識,做翻譯的人會多高興,多自豪。

董橋: 瑰寶

蕊秋說巴黎這幾天冬陽似酒,寒裏飄暖,她家後園池塘蘆葦比夏天還綠,幾朵睡蓮不忍凋零,午後艷陽下慵粧嫵麗,不輸普魯斯特書中寫的情景:「是《追憶逝水年 華》嗎?也許記錯了,是另一本書。」她說看書看多了都看亂了。韓素音謝世她重讀她的幾本書,真好看,小說非小說都像小說,文字練出爐邊瑣談的功力,清清白 白蕩着情致,挑不出一根雜草。她說《生死戀》和《青山青》還是我幾十年前寄給她的。我不記得。我初讀韓素音是六十年代。在香港看到她也是那個時候。五官亦 中亦西,眼神柔亮,嘴角剛毅,一個轉身一襲孤傲,輕輕回頭一笑又是淡淡一分調侃半分嫵媚。徐訏先生說韓素音政治幼稚。林太乙先生說英文還是好的,小說也好 看。傅建中先生寫韓素音說她五十年代初接到葉公超的信,信上說:「我現在服侍我所鄙視的人,和我痛恨的人一起吃飯。」韓素音調侃了一下葉公超說,你要追隨 蔣介石,我能怎麼樣:"You have decided to follow Chiang Kai-shek, what can I do?"一九四九年不到台灣葉公超留在大陸老早批鬥批死了。葉先生頂撞蔣先生丟了駐美大使官職幽居二十年,心靈創傷肌膚起碼無恙。傅先生請教過喬志高先 生,問他這封信是不是他的朋友葉公超真迹。高先生看了看行文語氣斷定是真的:"That sounds like vintage George Yeh"。那些年我們都讀韓素音,後來韓素音捧共捧毛捧周,討厭得很,不讀她了。飯局上曾恩波先生說起韓素音的《周恩來傳》,高先生坐在我身邊悄聲說: 「韓小姐糾糾纏纏,太麻煩!」歐亞混血,身份尷尬,生性多疑,人又聰明又大膽,花前月下是蜀鳥,周旋廟堂是蜀犬,早年一位英國漢學家知道她祖籍四川說她寫 非小說倒是蜀錦了,蕭老夫子嘆為「輕籠蜀錦把頭低,偷揭香簾認是誰」。魏景蒙應傅建中之請評論葉公超的遭遇說:「公超的線裝書讀得不夠多」。蕊秋說葉先生 是洋派才子,跟韓素音也許很談得來:「才女境遇大半不同常人,古今中外都一樣,不奇怪。」她說上兩個月旅居美國一位台灣故交遇見顧太清一頁扇頁,說是老華 僑遺物,畫杏花,題識也好,想買,人家不賣。顧太清作品傳世不多。她是清代鼎鼎大名女詞人,傳說滿洲詞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拿她和納蘭作比,名 聲造詣都不凡。籍貫一說是鐵嶺人,一說是吳人。慧遠夏緯明考證太清是西林氏之後,幼年養在顧家,隨顧氏入了榮王府,所以太清詞《東海漁歌》署「西林顧春太 清著」。夏先生說顧太清有一首詞說「好是江南二月,者般滋味香清」,幼年生活在江南無疑。顧太清生於一七九九年嘉慶年間,歸貝勒奕繪選為側福晉,又有才學 又漂亮,《棲霞閣野乘》說她與奕繪雪中遊西山,馬上撥鐵琵琶,手白如玉,見者都說是王嬙重生。太清喜歡海棠,詞中詠作甚多,最有名一闕臨江仙上片寫得真 好:「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逈出凡塵。移來古寺種朱門。明朝寒食過,又是一年春」。太清命運悲切,得了奕繪專房寵愛,王府家眷嫉妬排擠。龔定庵是王府文酒 之會的常客,和太清時有唱和,盛傳兩人關係曖昧,其實沒事,况蕙風替《東海漁歌》寫序文剖辯了。太清四十歲奕繪死了,家中擯斥更甚,寒冬逼出王府帶了四個 小兒女賃屋暫居,一闕踏莎行題〈老境〉極佳:「老境蹉跎,寄情湘素。閒身拌作書蟲蠹。年來多病故人疏,生涯賴有山中兔。 夢去慵尋,曲成自顧。唾壺擊缺愁 難賦。敢將淪謫怨靈修,虛名早被文章誤。」慧遠先生說他早年見過太清畫杏花一幀,是道光丁酉八月追憶山南野渡杏花之作,題詞一闕。蕊秋說美國那幀題的不是 慧遠說的燕歸梁,杏花豐艷,設色很好,她也想要,告訴那位朋友說萬一到手千萬轉讓給她。但願她的朋友懂畫,會看,不然我說還是找高人看真了才下手不遲。市 道輝煌,贋品極多,不可不慎。幾十年前我和沈葦窗先生在坊間看到顧太清題在扇子上兩闕詞,背面蘭花兩枝也署太清,沈先生說顧太清字畫他看得不多,不敢判 斷,只好放棄。沈茵舊藏太清畫海棠一件扇頁倒是真迹,鈐張大千大風堂藏印,還有葉遐翁題跋。沈茵說是她舅舅勝利後在上海收進來,同一個貨源還收進董其昌手 卷,清末民初名家題詠題得滿滿的,美國一家美術館想找董其昌,買走了。蕊秋說沈茵去年在巴黎買的德累斯頓糖果盒確是精品,十八世紀古董圓盒,鑲寶石,蕊秋 一位法國收藏家朋友讓給沈茵的。歐洲古董鼻烟盒糖果盒從前不貴,名家名店製作多得很。近年王孫貴族藏過的都炒得很熱,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舊藏寶石糖果盒拍 賣會底價八萬到十二萬英鎊。法魯克國王腐敗平庸,爭當阿拉伯國家聯盟盟主,埃以戰爭中大敗,一九五二年遭納塞爾領導的埃及自由軍官組織推翻。蕊秋說沈茵這 件糖果盒不算系出名門,沒有著錄,尺寸也小,手工卻精緻得不得了,成交價低極了:「沈茵一眼愛上盒蓋中央那枚紅寶石,說簡直通靈!」沈茵說這幾年中國字畫 中國古董價格讓大陸人推上青天,她沒興趣沾手,轉而收進一些歐洲藝術品,古的新的好的價格都合理,往往只合齊百石一片紅葉傅抱石一丸赤壁張大千一角裙襬。 那是實情。玩收藏玩的是情趣,是學問,是風雅,成了鬥簽支票的遊戲難免惡俗了。沈茵說她去年在巴黎替蕊秋整理蕊秋父親留下的一些明清顧綉,生氣迴動,五色 爛發,沒想到老先生從大陸遷台灣遷法國一路護持這十多件工藝精品。顧綉源於明代上海人顧名世家族。顧名世是一五五九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官至尚寶司丞,晚年 築露香園,死後家道中落,顧家倚靠女眷刺綉維生,幾代人繼承宋綉優良傳統打響露香園顧綉聲望,四方風動,影響深廣。沈茵說顧家明末名手顧姬繆氏的作品她沒 見過,清初顧蘭玉的綉品也難遇,顧壽潛妻子韓希孟的精品蕊秋家裏倒有,署「武陵綉史」,是真是仿要專家斷定,反正精美驚人。顧壽潛是顧名世的孫子,能詩善 畫,韓希孟在他督導下覃精運巧,寢寐經營,窮數年之力刺成精品,聽說上海博物館珍藏了一批,故宮博物館還有關瑞梧捐贈的八幅,每開下角綉朱文「韓氏女紅」 小印,對幅都有董其昌題辭,末幅綉「韓氏希孟」,冊尾顧壽潛題跋。蕊秋說她家這些彩綉年代久遠色澤稍微黯淡了,幾位法國收藏家頻頻求讓父親一再回絕,說是 「祖傳瑰寶,豈忍割捨」。《瑰寶》是韓素音《生死戀》另一種中文譯名,呼應小說原名《A Many-Splendoured Thing》的彩光熠熠,英國詩人湯普森Francis Thompson〈天國〉詩句。「顧綉倒真是彩光熠熠,我父親文縐縐遣辭措意從來精確,」蕊秋說。她父親長年一身外交官風采,衣着整齊樸素,言談風趣典 雅,有一回陪他喝咖啡他告訴我說章回小說他喜歡《紅樓夢》,一座大觀園一場宦海夢,法國作家他喜歡大仲馬,歷史故事寫得離奇,英國小說他喜歡司考特《撒克 遜劫後英雄傳》,大氣磅礡:「現代人都不看小說了,」他說,「人情世故都單薄了!」

囚14年 崩牙駒:遲咗出嚟

【濠江詭變】
【本報訊】結束14年鐵窗生涯的澳門風雲人物尹國駒(綽號崩牙駒),昨天清晨踏出路環監獄,這名曾令回歸前的澳門暗無天日、腥風 血雨的江湖梟雄,雖然身形明顯消瘦,兩頰深陷,但眼神依然銳利,十多年牢獄似未能磨掉其囂張氣燄,除了以「遲咗出嚟」顯露不滿外,更以「冇必要」,和「冇 人搞事點會有事」來回應外界對澳門未來治安的擔憂。據悉,崩牙駒有可能短期離開澳門,原因是當局勸他「去旅遊」。
澳門回歸前被控參與黑社會及擁有軍火等罪名,判監13年零10個月的崩牙駒(57歲)昨天刑滿出獄,連同判監之前已被羈押的日子計算,他度過了約14年零7個月鐵窗生涯。


■結束14年鐵窗生涯的崩牙駒(白衣者),昨早離開監獄時,眼神依然銳利。 何柏佳攝
胞弟妹夫接載出獄

澳門當局對於這頭出柙猛虎深存戒心,過去一年透過各方人馬勸他出獄後要自重。昨天清晨6時,大批治安警察在路環監獄「細屋」外荷槍實彈高度戒備, 扼守多個出入口,氣氛緊張,警方高層着記者讓開一條通道,讓一輛白色房車駛入監獄,房車內坐着兩名男子,包括崩牙駒的妹夫,以及胞弟尹國雄。


45分鐘後,穿白色長袖T恤的崩牙駒,挽着一黑色袋步出監獄玻璃門,只見矮個子的他身形瘦了一圈,眼袋浮腫,髮線向上,額頭露出深坑皺紋,與入獄前兩頰飽滿,身形壯實的他判若兩人。


崩牙駒步出玻璃門後,在近百相機鎂光燈閃個不停下,沒正眼望向大批門外守候的記者,只一支箭般飆上車;胞弟尹國雄立即開車,前往氹仔海明灣畔寓所。坐在車 廂內的崩牙駒突然霸氣重現,一時向車外微笑揮手,一時又很享受地摸着下巴,與面對記者驅車追趕而一臉緊張、惱怒的尹國雄形成強烈對比。

獲自由前整夜無眠

當車駛至海明灣畔後,記者走近車窗表示想做訪問,尹國雄阻止,但崩牙駒卻搖下車窗,讓記者將錄音咪伸入車內。記者還未提問,他已開口說:「你哋有 乜講?」「坐咗十幾年,仲有得搞(採訪)?」話音洪亮的崩牙駒,指自己現時精神不錯,但上了年紀,身體始終有點小毛病,大問題卻沒有,又指一夜無眠﹕「遲 咗出嚟,等到家冇瞓覺,我都唔知點解搞咁耐!」記者再問是否原定凌晨出獄,他語帶不滿地說:「總之遲咗出嚟,我一直等,等到家。」


當被問到盛傳他出獄後影響到澳門治安,尹提高聲線說﹕「絕對唔會影響治安,向前看。」「絕對唔會有咁嘅事,冇乜點解,冇人搞事點會有事!」記者問﹕「係唔係想平安搵錢?」尹即說﹕「唔係搵唔搵錢嘅問題,係冇必要。」


記者稍後再問他,稍後會否離開澳門出外旅行,他即說:「乜嘢機會都有。」


崩牙駒回家兩個多小時後,尹母陳麗萍及尹的女兒,先後來到海明灣畔與他見面,眾人到銀河酒店品茗。其間他與母親聲東擊西,自己從後門離去躲開追訪。


據稱,對於崩牙駒出獄後的動向,北京及澳門當局都很關注。據了解,當局向他傳話,建議他離開澳門旅遊一段日子,既可散心,亦可避開傳媒追訪。

警持衝鋒槍 百記者追訪

【特稿】
崩牙駒刑滿出獄,吸引中外傳媒關注,由前晚深夜開始,近百名港澳、內地及海外記者在路環監獄門口通宵守候,監獄方面除出動鐵馬擋住記者外,各處通道都出動了手持MP5衝鋒槍的獄警戒備。大批警員最後再築起人鏈,掩護崩牙駒的座駕離開。
前晚11時起,路環監獄聚集大批記者,當局也嚴陣以待,架設過百鐵馬,大批警員在場戒備,不斷驅趕記者車輛,其間有手持MP5衝鋒槍的獄警站在監獄內外各處路口,氣氛緊張。警員命令記者必須站在髹上粗黃黑色的界線等候,界線內有一道鋼造伸縮路障。


從凌晨時分至清晨6時期間,一輛黑色平治房車,先後八次駛至監獄對開,然後駛離。其後,一名葡籍司警高層向記者表示,稍後會有車輛接走崩牙駒。


■監獄內外各處路口都有持槍獄警戒備,氣氛緊張。 黎樹雄攝
採訪車與警車公路追逐

半小時後,尹國雄駕車前來,記者湧向鐵馬,現場異常混亂,15分鐘後,崩牙駒離開監獄上車,記者已將鐵馬陣衝散,將其座駕重重圍住,獄警衝前築起人鏈隔開記者,兩分鐘後,始讓崩牙駒的座駕突圍駛去。


隨後,崩牙駒的座駕、十多輛採訪車,以及警車在公路上展開追逐,其間先後有八輛採訪車,被警方電單車截停,《蘋果》及另外兩家傳媒的記者追至海明灣畔,成功訪問到崩牙駒。負責駕車的尹國雄最後要通知保安報警,始能將車駛入屋苑。


《蘋果》記者

■近百中外記者將鐵馬陣衝散,包圍載着崩牙駒的私家車。 易仰民攝



曾鈺成邀梁振英立會解畫   梁﹕適當時候適當方式集中解答

【明報專訊】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昨證實,已透過內會主席梁君彥去信邀請梁振英到立法會,就其大宅僭建問題接受質詢,但梁尚未回覆,曾鈺成指梁出席與否屬個人決定。梁振英昨再被追問何時再交代僭建及屋宇署處理手法時,只說「會在適當時候用一個適當的方式再集中解答」,但不肯回應具體時間及方式。

梁振英僭建風波並未因他發表聲明而平息,反而屋宇署被揭發6月進入梁宅視察,曾發現不符圖則的牆壁,事後卻無公布;另外梁在聲明中指被封在牆後的工人房面積約200平方呎,屋宇署後來破牆入內量度,發現實為320平方呎,令外界質疑梁再涉隱瞞,屋宇署則被指涉嫌包庇。

梁振英昨日在海南出席泛珠三角論壇前,被大批記者在會場走廊追問他大宅的僭建,但他不肯回應,有記者高聲質問他「點解唔答僭建問題」,他亦沒有停步。

梁未答何謂「適當時候」

梁振英至論壇完結後主動走到記者區,指1123日刊登聲明已澄清大家部分疑問,過去幾天亦書面回覆傳媒提出的新問題,「剩餘下來的問題我會在適當時候用一個適當的方式來再集中解答」。

在場記者隨即反問梁所指的「適當時間」是何時,梁無直接回應,只說「會盡快,有些問題我的專業人士會在這個周末之後與屋宇署繼續商談」,然後便轉身離開。

另一邊廂,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內會主席梁君彥已去信要求梁振英到立法會接受質詢,梁尚未回覆,他是否到立法會亦是其個人決定。

曾鈺成又說,留意到有議員提出不信任議案、開專責小組調查和嘗試啟動彈劾程序,他作為立法會主席,會按議事程序去做。

10議員傾向支持啟動彈劾

社民連梁國雄正準備對梁振英提出彈劾動議,按《基本法》彈劾程序須立會三分之一議員、即18人聯署啟動。雖然各黨仍要討論字眼,但初步工黨、新民主同盟及人民力量都支持,傾向支持的議員已有10名。

民主黨和公民黨早前對彈劾有保留,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昨日立場軟化,重申公民黨希望在發展事務委員會推動用《權力及特權法》先調查,但說「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若日後證據確鑿和民情升至沸點,不排除考慮其他做法。

林鄭﹕公職人員「承擔」最重要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出席港台節目時,被問到特首為過去的行為說「似是而非」的話,會否嚇怕有志者加入政府,她回應說,並無感到有出現該情,但認為誠信是每個人待人處事的重要價值,必須秉持,「承擔」是每名公職人員最重要的元素

特首梁振英昨乘專機由海南返港,步出機場時未有理會在場等候的傳媒便離去。他早前在海南會見傳媒時表示,「會在適當時候用一個適當的方式再集中解答」其山頂大宅的僭建問題。(葉家豪攝)

論公共研究審批  葉劉﹕中策組未夠專業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報道,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去信研究資助局,表示明年取回每年2000萬元公共政策研究資助的審批權,大學學者提交的研究將由中策組管理。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質疑中策組的決定,指學術研究計劃應交給有資歷的架構組織審批,「無咁鮋專業就唔好插手」。多名泛民議員都要求中策組解釋此決定是否干預學術自主,並表明不會讓財政預算案通過有關撥款。

泛民表明反對有關撥款

葉劉淑儀表示,若政府擴大預算以推動政策研究,是無可厚非,但大前提是不能影響獨立性。她說,現由研資局主席錢大康領導不同小組作研究項目審批,有其專業性,「以往中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來自中大,學術背景不錯,都可能會懂得審批項目,但無咁鮋專業就唔好插手,應交回給研資局做」。她強調,言論不是針對邵善波。

劉慧卿擬提廢除中策組

民主黨劉慧卿和公民黨郭家麒都質疑中策組權力過大,由顧問高靜芝的任命爭議,到現在擴權掌研資局的研究計劃審批,都是「攬權上身」。郭家麒指出,中策組這次是箝制學術界,屬政治審查,必定會在立法會跟進。劉慧卿明言會在討論財政預算案時,要求廢除整個中策組,認為中策組已沒有存在價值,只是不斷亂政。民建聯李慧垰表示,會先研究才會考慮是否需要跟進。

對於中策組聘請高靜芝介入政府公職任命,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表示,高靜芝在中策組的功能,可幫助他委任社會人士參與委員會的工作。他指出,若只靠他自己和局內同事,接觸的人脈可能不夠廣,最後決定權仍在局長。

除了高靜芝,立法會人事編制委員會本周三(5日)將決定是否通過撥款,讓中策組加開一個全職顧問職位,以加強監察網上輿論及協助撰寫施政報告,關永圻將出任該職位。

學者料審批有傾向 勢失學術自主

【明報專訊】過去公共政策研究計劃都由研究資助局的專家小組負責審批,曾獲撥款展開教學語言研究的中大教育學院教授曾榮光指出,研資局計劃的最大特性,在於學者可獨立自主地設定研究議題、方法及自行分析結果,全由海外和本地學者組成的小組獨立審批。他質疑若中策組日後負責審批,或會有政策傾向,令學者難自由發揮做研究。

曾榮光接受訪問時強調,由研資局和中策組審批,效果十分不同。他解釋,目前學者參與公帑資助的公共政策研究,主要分兩類,包括由個別部門招標以跟進政策成效,如他早年曾兩次參與教育局招標,研究母語教學政策對初、高中生的影響。他指出,此類研究計劃由個別問責局訂出題目和審批標書,研究議題有方向性,學者則決定研究方式、負責分析結果並作結論。

曾榮光﹕漠視同儕評審

另一類由研資局撥出的資助全權由學者決定,可根據個人興趣訂下研究題目,如他獲批54.3萬元的申請,便是研究中六、中七學生在母語教學政策下的升學影響。曾榮光說,此類研究審批權由獨立學者負責,屬同儕評審,主要是為了做獨立學術研究。

他直言,目前架構已有完善分類,質疑若中策組代替研資局審批政策研究,既是「架疊屋」,亦漠視同儕評審的重要性,令研資局的學術自主研究被侵蝕。

馬嶽恐明年再申請會被拒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數年前成功向研資局申請33萬元,研究如何培訓政治人才,但他估計若明年才申請將不會成功。他解釋,由於現時中策組不少高層並非學術界出身,或只會贊助為政府護航的一些研究。

中大教育學院教授曾榮光質疑若中策組日後負責審批公共政策研究撥款,或會有政策傾向,令學者難自由發揮。(資料圖片)


龍應台籲年輕人關心政治  需深入學習了解慎思明辨

【明報專訊】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昨日在港大演講,寄語年輕人要關心政治,但不等於上街鬧事,而是須懂慎思明辨,她又形容爭取民主多年的台灣,現恍如「啤酒上的泡沫」,因不同政治陣營的衝突及不信任,掩蓋了民主的好處,期望華人社會能「分辨什麼是泡沫」,期望社會能把這個台灣爭取多年的首任文化部長,看成民主實踐的「標本」。

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上周三起訪港,展開為期六日行程。她昨日下午先出席藝術展開幕禮,晚上到香港大學陸佑堂演講,以「我的香港,我的台灣」為題,大談兩地政治與文化發展,吸引逾500名市民、學生,多名文化界及學術界名人出席。

願當民主實踐「標本」

在演講期間,有學生問龍應台如何看待香港年輕人的「政治潔癖」,龍應台表示,年輕人一定要關心政治,因為政治是由「一群人決定人民的未來」,但她強調,關心政治不等於鬧事,「不是每天在街上喊喊叫叫」,她解釋,對抗權威總是較易,因其體制「雖可惡,但面目清晰」,但當人民作主後,在自由的社會要面對自己的醜惡則更難,寄語年輕人接受更大的挑戰,要有充夠的知識深度及了解,懂得慎思明辨,才算是真正關心政治。

對於台灣近年的傳媒生態與政治關係,龍應台感嘆,選舉讓台政治變成了「行為藝術」,政治人物經常互相攻擊,整個生態「很吵很鬧」,台灣獨特的文化氣息、自在生活「都被電視的新聞推翻了」,笑言真實的台灣不止是電視框框裏的情。

指台政治生態如啤酒泡沫

她又以「啤酒上的泡沫」形容台灣政治生態,雖兩營對立,但「不代表啤酒不好」,寄望華人世界有「更敏銳的判斷力,分辦什麼是泡沫」;台爭取民主多年,「如何跌倒、再站起來」的經歷是向華人社會的貢獻。她又指出,台灣也是至今才成立文化部,故可以把她這個台灣爭取多年的首任文化部長,當成是民主實踐的「標本」。

「香港需要多一點自信」

對於本港常被視作「文化沙漠」,在港生活多年的龍應台認為,香港隱藏不同的文化故事,但被收在多個「未打開過的抽屜」,被視作沙漠只因「打開抽屜」的力量不夠,她認為,台灣跟香港都有邊陲地區的優勢,有更大自由度發展。她又寄語香港需要多一點自信。

龍應台(站立者)出席港大演講,吸引逾500名市民及學生出席,工業家蔣震、資深傳媒人錢綱、程翔等皆有參與。龍應台寄語年輕人要關心政治,但不等於鬧事,更須懂慎思明辨。(李紹昌攝)

龍應台(左)昨在港大演講,其好友林青霞(前中)亦專程到場支持,二人見面即擁抱。(李紹昌攝)


調查:房呎價急升住戶三餐不繼

【明報專訊】本港數以萬計人口居於板間房及房等狹窄居住環境,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調查發現,有五成受訪房戶指過去兩年遇過加租,深水埗房呎價由年半前28元急升至34元;五成住戶為省錢交租而吃不足三餐。

家住40呎天台屋板間房的羅婆婆表示,為省錢交租,每日就算膝痛也要走半小時路上班,節省交通費,晚上買菜要「執平貨」,平日多只吃下午茶和晚餐。

婆婆為交租忍膝痛走路省車資

聯盟在今年711月期間以問卷訪問180名板間房、房和天台屋住戶。受訪者主要居住香港區、九龍西和新界西。結果顯示,九成受訪者居於90200呎房間,租金平均35004000元。調查發現,深水90房平均呎價高達34元,較年半前上升逾一成,有五成受訪住戶指兩年內經歷加租,幅度為100至至500元。

為省錢交租,五成受訪者三餐不繼。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幹事李大成表示,近來不少業主買樓投資,再裝修成房,使其租金更高,為應付昂貴租金,住戶多只吃下午茶和晚飯。

現年66歲羅婆婆和丈夫居於深水9樓一間約40呎天台屋,月租1500元,屋內時有老鼠橫行,下雨時天花滲水。她的家人亦居於同層另外兩間天台屋,一家九口共用一個廚房和洗手間。

老鼠橫行 天花滲水

現於荔景碼頭任職清潔工的羅婆婆,月入6000元,為節省8元巴士交通費,她忍受膝痛由荔景地鐵站走半小時路上班。飲食方面,近年多只吃下午茶和晚飯,亦會挑夜晚買平價菜,「十幾元一斤菜怎買得起呀?」聯盟促請政府尋找合適土地增建公屋,達成3年上樓承諾,疏導住屋需求。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幹事李大成(右一)表示,房租金和物價上漲,令一眾ṃ房戶要力省交通費和飲食費,平日生活開支如「獱頸就命」。(莫凱琳攝)


無綫撤時薪上限 員工毋須再蝕底加班

【記者盧文烈報道】雖然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被指刻薄成家,但在城市電訊加入競爭和工會多番爭取下,最近開始「良心發現」,除了事先張揚今年派發 1.75個月花紅,早前又與工會達成共識,明年1月1日元旦起,將員工的加班補水由時薪上限100元,提高至員工正常的時薪,不設上限,部份資深員工從此 不用「蝕住加班」。工會下一步爭取來年加薪8%。
TVB職員協會總幹事吳冠君表示,TVB員工大致可分為兩類,一屬月薪制,如編劇、導演等,無論每月加班多少,都沒有額外補水;另一類為底薪制員工,員工每月工時約190小時,超時工作可獲補水,這類員工來自燈光、攝影、外景和音響組,最少數百人。


工會年中調查發現,這類員工每月平均加班50小時,但公司計算超時補水方法非常刻薄,最初時薪上限只得80元,即較高薪員工要減薪加班,加得越多,蝕得越 多。直到今年中,工會醞釀以工業行動反擊,TVB才答應加班補水調升至上限100元,但仍不合理,力爭下公司近月承諾將超時補水調升至員工正常的時薪,取 消封頂,明年1月1日生效。

■TVB證實,由明年1月1日起將員工加班時薪調升。資料圖片
工會擬提出加薪8%
TVB 近日以良心僱主姿態現身,表明會發花紅和來年加薪,身兼電視製作和廣播業職工會幹事的吳冠君說,TVB願意改善員工待遇,原因之一相信是城電加入戰團,公 司為免人才流失,故要施銀彈攻勢,加上工會連月多番爭取,TVB腹背受敵下須正視員工福利。他透露,現時TVB工會有約300名會員,近月多了50人入 會。工會隸屬的職工盟今日會發起爭取集體談判權遊行。


吳冠君指,工會長遠會爭取加班補水以時薪1.2至1.5倍計,工會早前進行調查,大部份員工要求明年加薪10%,工會已降低要求,向資方提出加薪8%和發放兩個月花紅,他呼籲員工加入工會,爭取合理待遇。


TVB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證實,明年1月1日起將員工超時補水調升至正常時薪水平,表示改善員工福利旨在凝聚力量。

豁免770呎樓面面積 屋署明益梁振英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及屋宇署都繼續封口不答山頂大宅的僭建問題,但其大宅再有新爭議。梁振英在聲明中,強調自己在買入物業後,主動申請在4、5號屋之間 露天通道加建面積約770呎的玻璃篷,但有建築測量界人士指,該玻璃篷建於其私人擁有的土地內,不應獲豁免計算樓面面積,質疑屋宇署當年已優待時為行政會 議召集人的梁。
記者:張岳弢 林偉聰
梁振英早前發表聲明,多番強調購入山頂大宅後,於2000年主動向屋宇署申請在大宅進行幾個加建及改建工程,當中包括在4、5號屋之間露天通道加建玻璃篷,並獲屋宇署批准有關工程。

■從三亞回港的梁振英繼續拒答山頂大宅僭建事件,而其大宅再惹起新爭議。馬泉崇攝
私人擁有不應獲豁免
不過,有建築測量界人士向本報表示,質疑該項工程按理不應獲豁免計算樓面面積。他解釋,一般這類建築須設於公共地方,方可獲得豁免計算入樓面面積,但梁早前亦同時聲明,該通道屬其獨自擁有,按行內作業備考,該玻璃篷不應獲豁免。


根據梁在聲明中的附件資料,戴德梁行於2000年向屋宇署的申請,包括將4、5號屋之間的車位改為露天庭園(courtyard),並同時申請在4、5號 屋之間加建玻璃篷,指可方便住客及訪客在雨天時於該露天庭園走動,提高生活質素,並指該建築不會增加樓面面積,要求獲豁免,但他申請時,未有說清楚住客及 訪客是指誰人。

■梁振英大宅2000年獲屋宇署准許加建約770呎玻璃篷(虛線示),更獲豁免計算樓面面積。
裕熙園地積比早用盡
規 劃師吳永輝指出,雖然該篷是玻璃,但只要屬永久性建築,並非「朝桁晚拆」的臨時設施,一般亦應計入樓面面積。根據屋宇署核准的玻璃篷圖則,玻璃篷的地腳深 逾1米,而部份玻璃篷更是與4及5號屋的外牆連接,儼如大宅外的無縫延伸,梁振英入住後,亦將該處用作擺放雜物。根據資料,裕熙園的地積比已用盡,而按圖 則計算,該個玻璃篷面積約770平方呎,如不獲批准豁免,便要補地價,涉款至少以千萬元計。


房產研究中心研究員、理工大學客席講師姚松炎說,法例賦予建築事務監督的權力很大,只要屋宇署接納業主的理由,便可酌情批准。


本報曾向屋宇署查詢,當年批准梁宅有關工程豁免計算樓面面積的原因,但至今未獲回覆。


埃及解放廣場 強姦黨橫行

開羅解放廣場是「阿拉伯之春」的聖地,去年推翻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今日要阻止總統穆爾西(Mohamed Morsi)變成「新法老」,埃及民眾都以廣場集會為撒手鐧。載滿希望的廣場,現在卻變了女性勿近危險地帶,幾十名暴徒集體性侵犯廣場婦女的案件越來越 多,人權組織指摘現在掌權的穆斯林兄弟會,學了穆巴拉克的一套,僱用強姦黨來恫嚇敢於發聲的女示威者,而且變本加厲。
亞斯敏(Yasmine)今年夏天領教過廣場強姦黨魔掌,當時她在解放廣場拍攝示威狀況,拍了幾句鐘後赫然發現身旁群眾有異動,約50男子把矛頭指向她,一哄而上抓她的胸部,撕爛她的衣衫。幾個男人嘗試救她,但被暴徒打走,暴徒用手強暴她近一小時。


到附近一班居民從窗戶看見暴行,把她救走到一對年長夫婦的家時,亞斯敏赤裸的身軀已佈滿瘀傷,還受了內傷,之後一星期都走不了路。當日她四個女性朋友亦在廣場遭受性侵犯。
執政黨仿效穆巴拉克手段
解放廣場的性侵犯數字沒有正式統計,但民間人士都肯定過去一年多了很多,單是過去10日就有近20宗,多數在廣場近馬哈茂德街的一角發生,更差不多都在傍晚同一時間發生,每次都是一班男人組成人鏈包圍目標女子,表面是保護她們,其實是圍着她們上下其手。


「我差不多肯定襲擊是有預謀的。」亞斯敏說她出事當日及時將鏡頭拋給朋友,事後看回襲擊前片段,發現「那些男人看似各自就位,有所企圖,並非普通示威者」。


在開羅舊城龍蛇混雜的橫街,30來歲的維克托和杜圖直認是職業強姦黨徒,說整班人為數65人,甚麼年齡都有,已做了幾年,每次每人收約125到250港 元,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對付女示威者。維克托說:「他們叫我們去性侵犯女人,要她們離開示威行列。」他說有時群眾中有人為嘗獸慾加入,他們則是收錢辦事,過 去是收穆巴拉克政權的錢,現在是誰給錢,恕不公開。


活躍於群眾運動的女記者阿法夫(Afaf el-Sayed)很肯定地說:「他們是穆斯林兄弟會的打手,照抄穆巴拉克的做法。」納迪姆人權中心總監阿茲利(Magda Adly)指這種做法在2005年前已出現,每逢有示威,政府都出錢請人對付示威者,男的打,女的性侵。


阿法夫一個多月前在解放廣場參加示威,連她在內至少有六名女子遭性侵犯,她將襲擊者打走逃脫,卻親眼見到另一女子慘遭「剝光豬」。穆斯林兄弟會否認暴徒是他們的人,稱暴徒穿上兄弟會的T恤嫁禍他們,他們有些支持者亦受到針對。


阿法夫說這些侵犯越來越多,亦越來越殘暴,「這是有目標的襲擊,目的是想嚇怕我們,要我們收聲。但沒用的,我們會繼續戰鬥,沒有東西可阻止我們到解放廣場」。


英國《泰晤士報》

美日安保條約適用釣島參院過關

美國參議院通過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修正案,將釣魚台納入美國對日防衞義務的《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範圍,如果再獲眾議院通過,意味一旦中日在 釣魚台發生衝突,美國將干預甚至直接武力介入。軍事專家黃東認為事態發展中方早有心理準備,但軍力懸殊,既打不起,也不會因此與美反面:「北京必然強硬表 態。但如果說它深受侮辱,毫無心理準備,那是很天真很儍!」
美國參議院在當地時間11月29日通過在2013財政年度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加入補充條款,明確規定釣魚台是 美國對日防衞義務的《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對象,強調美國對釣魚台最終主權歸屬不持特定立場,但認為它實際處於日本管轄;又提醒「第三方的單方面行動 不會影響美國的這一立場」。條款反對以武力解決東海主權問題,並「重申對日本政府的承諾」。提案人之一民主黨參議員韋伯聲明強調美日同盟重要性,稱這將是 美國支持亞太地區重要盟國的強有力的表態。

■中國海監船最近頻頻在釣魚台巡邏,並曾與日本船隻對峙。新華社
北京官媒:美國火上澆油
日 媒解讀美方此舉意在和奧巴馬政府的立場保持一致,對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的中國加以牽制。美國國防授權法案過去也曾多次寫入與外交熱點問題相關的條款,但該 法案要生效仍需經眾議院審議通過。前日(30日)美國國務院發佈會上,發言人紐蘭拒絕對該修正案作出回應,但重申美國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的一貫中立立場。 中國外交部暫未有回應。昨日官方媒體新華社國際時評則稱美參院在釣魚台問題上火上澆油只會害人害己。


「美國口頭中立,但實際上一直撐日本。」澳門軍事專家黃東昨接受《蘋果》記者採訪時認為,相關修正案最終通過是意料之中的事:「美國介入是必然的。現在只是正式法制化,表示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希望中方知所進退。
黃東:中國沒能力對抗
黃東分析中方早有心理準備,9月美軍F22隱形戰機降落日本等舉動,都是低調向中方發出訊號:「起碼軍方不可能收不到。但也只能外交上抗議,根本沒有能力對抗。中國對美國也不會去到此前和日本的針鋒相對。」


中美兩軍11月29日至30日還在成都模擬地震救援減災聯合演練,中方形容為增進軍事互信,提高務實合作水準。而雙方月中將舉行第13次中美國防部防務磋商,就中美兩國兩軍關係、海上軍事安全、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另外,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前天(30日)演講提到釣魚台問題,指對立無益,期待對話解決;他又解釋中國艦隊此前通過日本附近海峽駛入西太平洋不是向日本示威,而是正常訓練的一部份。而四艘中國海監船也於前日下午駛離日本毗連區,遠離釣魚台。


日本《共同社》/《蘋果》記者



王岐山取反腐經 專家倡學星港  新班子高調倡廉 學者憂屬虛火

【明報專訊】新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前日在北京召開座談會,聽取8名專家關於廉政和反腐的建議。與會專家建議,反腐可學習香港設立獨立廉政機構。北京學者指出,官場流行「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一屆領導人關於反腐的言論的確調子較高,但尚未看到根本措施出台的徵兆。

王岐山周五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專家學者馬懷德、任建明、何增科、辛鳴、周淑真、姜明安、黃葦町、程文浩關於廉政的意見,8人均是法律或黨建的專家。2000年來,尉健行、吳官正、賀國強等中紀委書記多次與專家座談,成為慣例。明年初,中央將召開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部署明年乃至未來5年的反腐工作。《南方都市報》引述紀委系統人士認為,前日召開的座談會即是為明年的中紀委全會做準備。

報道指,王岐山親自主持座談會,首先講了大約2分鐘的開場白,告訴學者們都不要念稿子,放開來談,沒有禁區,也不要有顧慮。現場專家稱,文字材料基本用不上,整個會議的會風「很活潑」。

訂反腐法 公開領導資產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認為,反腐機構應該學習香港和新加坡的例子。他說,在廉政公署設立之前有一個警察系統的反腐敗機構,但很長時間裏越反越腐,直到成立高度獨立、充分授權的廉政公署,才能有效反腐。他建議,省以下的反腐機構都實行垂直化,即從地方政府剝離,直接向中央報告,橫向上則整合多個反腐機構,改變資源分散、交叉、重疊的狀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在會上建議,制定三部法律,包括《重大決策程序條例》、《政務公開法》和《行政組織法》,用法律來監督公共決策、規範政府信息和公開官員財產、政府權力界限。

多名中共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在十八大前後,分別就民眾關心的腐敗問題高調表態。習近平在1115日的常委見面會上,就用「打鐵還需自身硬」,來向貪污腐敗和官僚主義宣戰。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在十八大會議期間表示,只要中央同意即可公開財產,另一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則稱,若有人打他的親朋旗號辦事,不要給情面。

章立凡:新班子多紅二代 具資本

獨立歷史學家章立凡向本報表示,新班子反腐的調子較高,可能比起前任會更有力度,但目前沒有看到他們對腐敗源頭的政治體制有什揦改革,若還是停留在「做些樣板,捉些貪官」,還是不能解決問題,而要求官員財產公開的「陽光法案」目前仍無下文,依舊是閉門清理門戶,老百姓看看就行,不能參與監督過程。章立凡說,新一代領導人中「紅二代」更多,與像職業經理人的「團派」相比,更像創業大股東的合理繼承人,政治資本雄厚,可能有更大力度反腐。但他說,醫生也很難對自己下刀做手術,若沒有政治體制變革,只靠支離破碎的措施,增加機構和條款,仍無助根本解決貪腐。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左二)前日在北京主持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建議。(新華社)


八專家獻計反腐

【明報專訊】‧馬懷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政務公開法》、《行政組織法》;盡快建立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制度

‧任建明(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學習香港、新加坡,成立高度獨立、充分授權的反腐機構

‧何增科(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化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促進政務公開,增強公眾參與

‧辛鳴(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處長)﹕反腐不要指望一夜解決,但應再加大力度;大膽、自信運用網絡

‧周淑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統戰部長)﹕充分發揮現有制度的作用,使權力受到監督

‧姜明安(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制定出明確的《反腐敗中長期規劃》,啟動《反腐敗法》立法工作

‧黃葦町(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研究員)﹕把匡正選人用人的風氣作為反腐敗工作的重要任務

‧程文浩(清華大學廉政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專職教師)﹕廉政教育應從兒童做起;高薪養廉應是努力的方向,但目前還沒有條件實施

深圳原副市長涉貪 粵64官落馬

【明報專訊】中共政治局新班子上台半個月,內地民間與官方接連曝光、調查和處置了多名腐敗官員,網上最近一周幾乎每天都有人舉報懷疑貪腐的官員,廣東則有4名高官因此受查,最新的落馬者是深圳原副市長梁道行。

廣東紀委昨日證實,梁道行因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現年63歲的梁道行是深圳本地人,2002年起擔任副市長,2009年因年齡原因請辭後,擔任2011年深圳大運會執行局局長,今年6月傳出其秘書被雙規時,坊間已有消息稱梁在大運會經費等問題上亦存在違紀問題。

網民日日捉貪 紀委「露頭就打」

前日則有網友發帖稱佛山市順德區副公安局長周錫開擁有價值上億元的住宅及商舖,疑涉貪污。當地紀委昨日通報,周擁有兩套房產,一處購價800多萬元,另一處為自建。紀委又證實周妻已移民菲律賓,但周有向組織通報。

上月2628日,廣東接連有3名高官因涉嫌嚴重違紀問題受查,一系列反腐動作引起關注。其中英德市原副市長長鄭北泉是被自己的下屬在網上實名舉報後落馬。網友近日還陸續曝光了重慶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廣州番禺「房叔」等貪官,多地紀委對這些舉報迅速反應,力行「露頭就打」,引人注目。


以報復巴人「建國」 撕裂西岸  禁忌地段殖民 美罕有轟損和平

【明報專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獲得聯合國升格為非成員觀察員國翌日,以色列馬上重推在歐美反對下擱置數年、於耶路撒冷以東被視為禁忌的E1地段建設猶太殖民區的計劃,阻撓巴勒斯坦人結聚立國。美國罕有高調抨擊以色列的決定,直斥此舉損害以巴和平。

增建殖民區 阻隔巴人城市

以色列高層官員表示,政府已授權於耶路撒冷以東,包括馬阿勒阿杜明(Maale Adumim)和E1地段,合共興建3000間房屋,並為此手「初步劃地和籌劃工作」。這系列殖民發展倘上馬,勢令耶路撒冷難以與拉姆安拉和伯利恆等主要巴人西岸城市連繫,令巴勒斯坦即使真正立國,也無從建立一個完整國家。雖然以方提出的方案內容含糊不清,但《紐約時報》指,由於涉及建築,在外交層面上便等同以軍地面部隊上月於加沙地帶外圍集結一樣。以色列《國土報》、《耶路撒冷郵報》等媒體指出,政府是藉此抗議聯合國大會的決定。

E1這幅現時幾近荒廢的廣减土地,位處以色列大型殖民城鎮馬阿勒阿杜明和耶路撒冷之間。巴人一直強烈反對以方開發該地,指那將把西岸一分為二,歐美官員也特別警告以色列不能開發E1,否則形同挑釁。

歐美警告以國勿挑釁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官員艾希拉維(Hanan Ashrawi)說,這是以色列對一個國家的侵犯行為。巴自治政府之前曾表明,除非以色列凍結興建殖民區,否則不會重啟和談。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Saeb Erekat)的發言人拒絕透露巴人自治政府有否討論利用獲賦予的新地位,請國際刑事法庭研究以色列的殖民區擴張。

華府也迅即譴責以色列。國務卿希拉里抨擊這等做法打擊和談磋商。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重申,美國反對在殖民區及東耶路撒冷大興土木﹕「我們認為這些行動只會適得其反,使以巴雙方更難恢復直接談判,或落實兩國和解方案。」有華府高官稱,以色列為此方案只提前數小時知會美國,奧巴馬並無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

美國前駐以色列大使庫爾策(Daniel Kurtzer)說﹕「假如這項聲明是真的,而非純粹為了內部政治原因故作宣傳,應該會促使華府有所行動,因為美國包括布殊政府多年來一直堅持,以色列不得在E1興建。」

以色列在第3次中東戰爭中,佔領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此後開始在這些地區修建猶太人殖民區。目前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地區有50萬猶太人定居者。國際社會將以色列修建的所有殖民區視為非法。

開發計劃如「以巴和解心臟病發」

耶路撒冷律師塞德曼(Dani Seidemann)指,以方抬出E1開發案,形同以巴和解方案「心臟病發」、內塔尼亞胡揮舞「末日武器」。不過他和其他觀察家皆指出,以國只是批准「劃區和規劃」,是漫長發展過程中的初階,連動工都談不上,故可能有「戲劇性發展」。

另外,巴人自治政府自周四獲准升格後,已開始在其官方文件、網站等,轉稱「Palestine」(巴勒斯坦)而非「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部分國家亦正考慮給予巴勒斯坦代表「大使」的銜頭。

(紐約時報)


升格投票德轉以國失歐洲支持

【明報專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聯國升格」投票中失去歐洲支持,其中德國突改立場最令以國震怒,總理內塔尼亞胡隨即宣布本周訪問德國與默克爾會晤。今次表決亦同時反映歐盟與北約成員國的以色列政策分歧。

德國因納粹屠殺歷史,自二戰後與以色列建立「特殊關係」,而今次投棄權票的德國、英國及澳洲,在過往在聯合國有關以巴衝突的討論上,都被視為採取較親以立場,故今次德國突改立場,最令以色列失望。不過,德國不反對巴勒斯坦「聯國升格」,其實並非空穴來風。

斥以未為和平行動 德感失望

去年2月,有15名成員的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殖民區為非法,並促請以色列停止所有殖民行動,德國就罕有支持決議,是多年來德國首次在聯合國有關以巴衝突在的討論中,站在巴人一方。事後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披露,德國投票後,內塔尼亞胡立即致電默克爾表示失望,但默克爾當時回應稱「你才是令我們感到失望,你從來沒有為和平進程踏出一步」,有關報道後來獲德以官員證實。

德官員:需顧全歐盟團結

今次德國不反對巴勒斯坦成為「觀察員國」,進一步確認「轉」。德方官員稱,原本一直嘗試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幫助以色列,但以國遲遲未能遵守承諾,在和平進程上作進一步行動,指「以色列沒有我們就殖民區的要求表態」,加上英國轉投棄權票,為顧全歐盟團結,故決定「跟大隊」,與歐盟多國支持或不反對巴勒斯坦「聯國升格」。今次投票顯示,德國過往因「特殊關係」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外交方針,很可能已經成為歷史,亦不難明白為何內塔尼亞胡在今次投票後,要立即出訪德國,希望能夠挽回德以關係。

以色列與德國友好,但在今次聯合國大會表決應否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升格一事上,德國卻投沒有投反對票,惹以色列不滿。圖為以國總理內塔尼亞胡(右)去年設宴招待德國總理默克爾(左)。(歐新社)

E1大如赤鱲角 荒蕪一片

【明報專訊】以色列幾屆政府一直想在E1擴建殖民區,但礙於美國強烈反對而長期擱置計劃。分析指,倘以色列真的開發該處,隨時可能自招國際孤立。曾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的庫爾策說:「這不止是在耶路撒冷的幾間屋或西岸的另外一個山崗(以色列西岸殖民區多建於山頭),這是一處極敏感地帶,我希望美國加以駕馭。」

E1位於耶路撒冷和第三大猶太人定居點馬阿勒阿杜明之間,是一幅面積12平方公里、跟香港赤鱲角大小相若的廣闊丘陵地。資料顯示,那兒除了一些貝都因人(Bedouins)營地和2008年啟用的一個警署,幾乎荒蕪一片。以國多年前已擬在E1拓建3910間住宅、2192間酒店客房和一個工業區,但自克林頓至今美國幾位總統全都反對。


朝鮮月中射衛星 鄰國震動  韓:實為射導彈 日聯中美俄韓磋商

【明報專訊】朝鮮(北韓)昨宣布將於本月中旬發射衛星,並稱已汲取年初發射失敗經驗。韓國(南韓)指朝鮮其實是試射長程導彈,是「嚴重挑釁行為」,日本則表示會與中國、美國、韓國和俄羅斯磋商應對方法。朝鮮今次發射衛星時間接近韓國本月19日總統大選,及有指以發射衛星紀念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正日逝世1周年(1217日)有關。

「已汲取年初失敗經驗」

朝鮮《宇宙空間技術委員會》發言人昨日表示,朝鮮將在本月10日至22日以「銀河3」號(Unha-3)運載火箭從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的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光明3」號2期實用衛星。發言人稱,朝鮮在今年4月發射「光明3」號應用衛星失敗後,已提高了衛星發射的可靠度和精準度,發射準備工作已準備就緒。他還表示,朝鮮已經設定了安全飛行軌道,向南發射,運載火箭的殘骸不會對周邊國家造成影響。朝鮮又指,今次的衛星發射與4月的發射,同為純粹「和平和科學化」下發射實用衛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院韓美研究所上周一曾從朝鮮西海導彈發射基地衛星圖像分析指,朝鮮預計可在下周末完成長程火箭發射準備工作。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表示,朝鮮的做法高度挑釁性,威脅區內和平穩定,亦只會令自己更加孤立。

美警告挑釁行為 威脅穩定

韓國外交部昨日譴責朝鮮的發射計劃,形容是「嚴重挑釁行為」,促朝方取消計劃。外交部的聲明稱:「我們嚴正警告若朝鮮繼續按計劃發射火箭,會面對國際社會的強烈回應。」當局已啟動了24小時全天候「緊急勤務體制」,以應對朝鮮的發射行動。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則下令對發射保持警覺,並會與中美俄韓商討如何應對,又宣布會中斷與朝鮮的會談。

朝官媒:發現「獨角獸」穴遺跡

美韓指出,北韓4月發射的銀河3火箭其實是3節式「大浦洞2」型(Taepodong-2)洲際彈道導彈。朝鮮以往曾在1998年、2006年、2009年和今年進行了4次衛星或運載火箭發射活動,但西方指這都是以衛星發射為掩蓋試射彈道導彈。

另外,朝鮮官方中央通訊社報道,考古學家在平壤市永明寺200米外發現「獨角獸」巢穴遺,相信是高句麗王朝開國君主東明王的「坐騎」。報告續指出,「由於獨角獸巢穴的發現與東明王的傳奇相若,那證明平壤曾為古高麗及東明王朝的古都」,藉此宣示朝鮮是朝鮮半島的中心。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