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信報社評:內地金融亟需創新 南水北調勢將實行



昨日內地股市造好,連續三日低開高收,深圳股市表現尤佳,深圳成指大漲二百零五點,單日升幅高達百分之二點○九,為近期所罕見。主要的原因是,有媒 體報道,深圳市委常委會將會通過《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系列配套文件,實行重大金融創新,並已獲中央支持。內容包括將與香港試點開展雙向跨境貸 款、年內成立深圳前海股權交易所、擴大代辦股權轉讓系統試點,以及創新債券市場發展等。有關消息不單刺激深股大升,連帶獨家處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及其他 有關金融服務的中銀香港股價昨日亦大幅飆升,單日升幅高達百分之三點四六。

深圳着意將與本港邊界接壤的前海打造成為金融特區的構想提出多 年,一直只聞樓梯響,始終未見真章。深圳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紀念誌慶,國家主席胡錦濤親往深圳主禮,曾經單獨會見本港首富李嘉誠,要求後者為香港經濟繁榮、 內地經濟繁榮、深港經濟合作發展,以及中港經濟合作發展,作出個人積極貢獻,前海金融特區的發展,即時備受關注,以為會很快提上落實議程,但未幾也無疾而 終。昨天的傳聞能否成事,還須拭目以待。

不過,梁振英在中央欽定和中聯辦的大力扶助下成功當選,據報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梁振英承諾任內必定 會完成二十三條立法,目的旨在確保香港金融安全,為中港經濟和金融合作進一步創造有利條件,中央因而放心加快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步伐,由深圳先 行,以前海為試點,亦不無道理,合乎政治邏輯。

事實上,自從金管局與中央簽訂人民幣兌換協議後,本港的人民幣業務便發展迅速,人民幣存款與日俱增,最高數額一度超逾六千餘億元,直至近期內地經濟放緩,人民幣滙價轉弱,存款總額才回落至五千餘億元左右。

人民幣存款在港形成的資金池,一定要有回流機制,才可成為「活水」,促進中港兩地金融體制融合,推動兩地經濟合作發展,否則就是一池「死水」,作為不大。雖 然中央現時已落實RQFII,但首批額度只有二百億元人民幣,試驗性質多於實際效用;加上扣除基金手續費用後回報太低,根本難以吸引投資者,徒具虛名而 已。最近中央已宣布將QFIIRQFII的投資規模額度增加,鼓勵外來資金通過合資格基金投資內地股市,配合梁振英政綱提出的設立金融發展局構思,將滯 留在港的五千餘億元人民幣存款變成「活水」,回流至內地股市,便順理成章。由是觀之,深圳行將出台系列重大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也就空穴來風,並非無 因。

再者,內地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目前亦面對融資困難的問題。根據《中國經濟導報》的資料,去年全國各類金融機構的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的 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同期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佔比只有百分之十四,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構比例失衡的問題至為明顯。何況,有些表面上看似直接融資活 動,例如企業發行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實際上超過一半都是由商業銀行投資或持有,根本也是間接融資,反映內地金融體制創新不足,資本市場發展水平不高, 企業融資工具太少。

現時全國銀行體系的人民幣貸款總量約為五十五萬億元,但由於金融創新不足,缺乏貸款二級市場,加上金融海嘯後銀行資本充 足水平受到嚴格制約,即使每年不斷增加銀行貸款餘額,貸款總額增長也有極限,無法應付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必得另闢蹊徑。因此,充分利用境外資金,從 而使銀行的資產總量不再無限增長亦可具有可持續的信貸投放能力,便成為當前急務。

張鳴﹕撲朔迷離的重慶模式



今年大陸兩會結束,薄熙來不再擔任重慶市委書記,交班過程,新班子好似去敵佔區接受敵產。一度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重慶模式,壽終正寢。雖然餘波未消,各種風 聞還在民間流傳,一度風聲鶴唳,但是,種種舻象表明,薄熙來和他的所謂重慶模式的謝幕,應該已經成為定局。剛剛得到的消息,王立軍的定性雖在情理之中,薄 熙來得到的嚴厲對待,顯然出乎一些人的意料。

但是,所謂的重慶模式,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很多人心目中,卻依然是個謎。譽之者稱之為「社會主義3.0版」,眦之者罵它是文革複歸。很多人儘管對唱紅持有異議,但總覺得重慶打黑,總沒有錯。儘管薄熙來已經銷聲匿舻多日,坊間關於他的去向,有諸多的傳聞,甚至在重慶以外相當一部分人眼裏,薄熙來至少還是個失敗的英雄。

唱紅不過是一種象徵

唱紅打黑是重慶模式的標誌,但唱紅不僅僅是組織人們唱紅色歌曲,也不限於樹毛的雕像、組織人發紅段子之類的搞所謂紅色文化。打黑,也不是簡單地打擊黑社會,整頓社會秩序。實際上,唱紅不過是一種象徵,一種「跟着毛澤東走」, 「按毛主席的辦法辦」(薄熙來語)的象徵,或者說,是重拾毛時代意識形態的象徵。顯然,在當今的中國,至少在統治系統內,沒有人可以否定這樣的「紅色」象 徵,包括它所代表的意識形態。甚至在某些人看來,這樣的意識形態,具有中國革命原初本色,因而更加具有合法性。當然,所謂的唱紅,也是對那些對現實不滿的 底層民眾的一種回應,這些底層民眾,用以對抗現實壓迫的武器,就是回歸過去,尋找毛的價值。而打黑,則是一箭雙雕的好戲,一方面整頓社會秩序,贏得民眾的 好感,一方面借打黑整肅重慶官僚層,建立自己的高壓統治。唱紅和打黑,都是毛時代運動式的推進,憑藉黨政的行政槓桿,警察的暴力,以組織系統,利用權力動 員群眾展開。值得注意的是,薄熙來賴以在重慶推行唱紅打黑的幹將,是一個從遼寧帶來的、以「鐵腕」著稱的警察頭子,所以,重慶的唱紅打黑,從一開始,就有 了警察統治的色彩。唱紅打黑,都需要重建和擴張重慶的警察,建設一支屬於他們自己的隊伍。

「打黑」還是「黑打」?

所以,唱紅本身意識形態所包含的「打富濟貧」,落實到打黑過程中,就是一大批重慶的民營企業家在運動中變成了黑社會頭子或者涉黑骨幹,據參與刑辯的 律師講,重慶打黑的案子,幾乎沒有一個沒有問題的。很多案件,根本就是假案和錯案,大部分都是靠刑訊逼供落實的罪名。在沒進入司法程序,還未及定罪之時, 這些企業家的財產,就已經被沒收,成為警察擴張的資本。在王立軍治下,重慶的警察裝備好,待遇高,連服裝都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靠的就是打黑弄來的錢。從這 個意義上說,把重慶的打黑說成是黑打,一點都不過分。

當然,由於唱紅打黑原本就有迎合部分民眾的意思在,走的就是某種民粹路線,打黑過程中,雖然罔顧法律,但畢竟能夠暫時地改善社會治安。建立街道的多 警種混合的警察平台,系統的治安報警網絡,也許主要是對付「群體性事件」的,但對於社會治安,也有好處。中國多次嚴打的經歷告訴我們,儘管嚴打是對法制的 破壞,但只要社會治安得到了暫時的改善,民眾就一定擁護。應該說,在唱紅打黑過程中,重慶的民粹路線是得到了重慶民眾的部分回應的,同時也贏得了重慶以外 的人們的某種好感。雖然歷史告訴我們,在毛時代,這樣由當局出於政治目的策劃的「打黑」運動,比如鎮反運動,由於完全無視法律,最終會的代價是民眾基本生命安全被置於沒有保障的境地,在此後一個接一個的政治運動中,被傷害的人愈來愈多,直至到文革形成普遍的紅色恐怖,人人自危。但民眾都是健忘的,而且,即使當時經過這些事情的人,也未必能有這樣深刻的認識,畢竟,中國對於政治運動和文革,都沒能進行過反思。

不過,重慶模式並不僅僅有唱紅打黑,還有一系列的經濟動作。在一個號稱「經濟沙皇」的操盤下,重慶相當大幅度的經濟改革,有高調的招引外資,整合國 企,地產拉動的大幅度的國企擴張。當然,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的民生工程和城市面子工程,這樣的工程,跟唱紅打黑展覽一樣,一直都是重慶的招牌性的項目, 都是給人看的。只要外面來了人,必然會被拉去看這些工程。據說,不僅有安居工程,而且重慶還有對個體創業的無息貸款,所以,一時間,雖然大的民營企業被打 掉了很多,但小的企業卻也興起了不少。這就是某個著名學者講的,在重慶,不存在國進民退,而是國進民也進。只是,這樣的民生工程和城市面子工程,是很費錢 的,而且基本上很難收回成本。這樣的工程,現在看來,就是靠寅吃卯糧和高額借貸實現的。換言之,後面的事很麻煩。重慶人可能暫時得到了好處,但以後可能會 陷入高債務的困境。

對於重慶模式的始作俑者來說,這一切無非是一場豪賭的手段。用唱紅來給自己披上保護色,吸引對現實不滿的民眾的眼球,用打黑來安撫民心,再用民生舉 措來給民眾一點甜頭。只要把民生和民粹的旗幟舉起來了,重慶也就成了面吸引世界注目的旗幟,而薄熙來和王立軍們,也就成了具有個人魅力的新時代領袖。可以 名正言順地進到中共的更高層,只要民意足夠,官意足夠,即使有人想攔阻,也擋不住。一旦爬到了高層,重慶這邊即使出了經濟上的問題,留下的爛攤子,自然有 人會給他去消化。

薄熙來現象和重慶模式的出現,是基於兩個背景。首先,在一個後威權時代,由於權威的不再,中共領導層的選拔,不能再依賴權威指定,所以,就給像薄熙來這樣的具有野心的人,以非常手段競爭大位的機會。其次,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政改遲 遲不肯推動,造成了社會結構的嚴重失衡,官民矛盾異常尖銳,中國社會問題成山,改革的果實,民眾不僅得不到分享,反而有愈來愈大的被剝奪感,群體性事件, 愈出愈多。如果一個地方大員出來,打覑為民眾做事,解痩民眾疾苦的招牌,出民粹牌,馬上就會成為全國視線的焦點,不言而喻地可以爭取到相當多的民意支持。 即使中共的高層,在困擾於群體性事件的紛擾之際,如果有種模式可以在不改變政體的情下,把社會穩住,似乎也看到了某些希望。重慶模式一度甚囂塵上,其 實,從上層和下層,都有相當的呼應。

經濟上難以為繼政治上內部緊張

只是,重慶這種半個毛體制的再現,具有毛體制自身的致命弱點,經濟上難以為繼和政治上的內部緊張。在今天,中國已經走向開放30多年之後,這樣的弱 點就更加突顯。重慶模式自爆之後,中國社會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會愈來愈嚴重,野心家的土壤還在,野心家也還會有,這些,都是中共未來的新領導人所必須面 對的。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薛理泰:為何北韓堅持要發射衛星?



11日,北韓空間技術委員會衛星控制綜合指揮所所長白昌浩在回答外媒提問時透露,北韓正在西海衛星發射場為銀河3號運載火箭加注推進劑。他聲稱,其實我們並不在乎外界的意見。

北韓預告將於1216日這五天的上午7點至正午選擇合適的氣候視窗期,光明星3號地球觀測衛星將在金正恩同志下令後發射。看來北韓衛星運載火箭如箭在弦,必然發射了。最快可能將於12日發射。

北韓在遠端導彈問題上決不讓步

200945日,北韓發射了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星後,美國認為北韓是在發射衛星的藉口下試射遠端導彈,對北韓採取了強硬的立場。13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席發表了譴責北韓的聲明。北韓則宣稱以強硬對付強硬,當年5月,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子試驗。61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874號決議,認為北韓的行為對區域與全球和平與穩定構成了威脅,要求北韓不再進行任何核子試驗和使用導彈技術的一切發射活動,並從禁止武器出口、加強貨物檢查、控制國際資金流動等五個方面加強了對北韓的制裁。

平壤上月宣佈即將發射衛星,迅即激起國際社會強烈的反對聲浪。韓國、日本的反對姑且不說,美國迭次警告將擱置援助北韓24萬噸營養食品的承諾,並與日本共商如何向安理會提出追加對北韓制裁的方案,從而啟動新一輪的國際制裁。俄國外交部於10日指出,北韓發射衛星的行為違反了安理會決議,俄軍總參謀部則於同日表示航空航太防禦部隊準備好擊落其脫軌火箭。從朝方與國際社會互動的趨勢看來,圍繞北韓發射遠端火箭而觸發的國際博弈指日可待。

對於北韓發射衛星,中國政府一仍舊貫,要求各方冷靜對待,亦即通過外交途徑來緩解局勢。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羅照輝11日表示,沒有聽說有中國專家應邀前往北韓觀摩衛星發射。中國專家拒赴北韓觀摩,或許預示中國在安理會討論制裁北韓時的立場不會與其他相關國家有天淵之別。

《勞動新聞》曾經將核和衛星發射所需的遠端導彈技術列為已故領袖金正日留下的三大革命遺產的首條。11日,北韓勞動黨第四次代表會議遵照金正日的遺訓,推舉金正恩為北韓勞動黨第一書記,體現北韓軍隊和人民在金正恩領導下堅守金正日的革命業績。由此可見,平壤是不可能在遠端導彈問題上作出讓步的,而金正恩在北韓的地位在近期內也是無人可以挑戰的。

金正恩不足30歲,從亡父手中接班僅幾個月,就在東北亞放了這麼一把大火,映射其人的行事風格。此人確實不簡單。

2月底朝、美達成停核換糧的約定同北韓發射衛星的關聯上,疑點不少:

去年1215日,北韓即向美國通報了衛星發射計畫。朝方在雙邊會談中聲明,暫停遠端導彈試射不包括衛星發射。美方明瞭北韓拒絕接受美方的意見,卻仍然同朝方達成了約定。此其一。
過去美方堅持利用遠端導彈技術的任何種類的試射的說法。這次美方卻忽略了任何種類的字眼。此其二。

2月底朝、美會談剛結束,平壤又宣佈要發射衛星。國際社會認為平壤反復無常,不但24萬噸營養食品的美援成為夢幻泡影,反而面臨的新一輪的制裁。今後美方同朝方打交道時,自必引以為戒,更加嚴苛。平壤何苦枉作小人呢?此其三。

從平壤在朝核問題上的一貫做法的角度來衡量,向來平壤凡事謀定而動,這次在衛星發射問題上,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卻是平壤出爾反爾,重演故伎。玩味一下平壤的做法,其中必有若干不足為外人道的緣由。這確實耐人尋味。

平壤鐵了心要建設核導彈部隊

筆者認為,平壤研製戰略武器,是既定國策。幾十年以來,北韓國小民貧,卻孜孜矻矻,傾舉國之力,鍥而不捨,其核武器研製的進程呈現一貫性,有時可以表現為迂回曲折,宗旨卻始終不受干擾。既是國策所定,除非受到強大外力的抵制,不會輕易改變。強大外力體現為夠重的大棒和夠多的胡蘿蔔。當前,既然國際社會無力祭起夠重的大棒,又無從提供夠多的胡蘿蔔,則平壤只有按照慣性,沿著既定的路線走下去了。

質言之,平壤是鐵了心要建設一支核導彈部隊。如今核彈已經就手,要擁有核導彈,自然要擁有遠端導彈,而要突破遠端導彈的技術瓶頸,在當前國際環境下,自然以發射衛星的方式全面檢查衛星載具的性能為最佳方式。鑒於北韓發射衛星所用的運載火箭本身就是一枚遠端導彈,而發射衛星的單位也就是北韓軍方的導彈部隊,所以説北韓發射衛星與試射導彈在本質上是一回事,區別僅在於在不同時段的不同解釋而已。

如今北韓擁有了核彈,卻迄今還沒有研製成功核導彈。相對於核航彈的有限功能,核導彈至少有三項優勢:

一是核導彈速度快,彈頭體積小,不像轟炸機那樣速度慢,體積龐大。因此,核導彈的突防能力遠過於攜帶核航彈的轟炸機,兩者之間的差距,簡直不可以道裡計;

二是核導彈結構遠比轟炸機簡單,維修容易。核導彈部隊接獲命令,短期內即可發射。論戰備狀態之優劣,核導彈部隊遠比轟炸機中隊為佳;

三是建立一個能攜帶核航彈的轟炸機中隊,常年的維持費用很高,核導彈部隊則不然。論維持成本之高低,則核導彈部隊遠比轟炸機中隊為低。

就維持一個國家的軍事威懾力量而言,核導彈所能起到的作用遠非核航彈可比。據此,平壤堅持要以發射衛星為名,行試射遠端導彈之實,其動機就可以理解了。

作者是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李歐梵:香港文化定位:從國際大都市到世界主義




香港人不能只做「鄉人」而不做「國人」和「世界人」,必須三者俱備。目前最重要的是作為「世界人」的文化認同。


本刊編者請我展望香港今後35年的文化大勢,這個題目太大,很難說得清楚。簡單來說,我認為香港文化面臨兩大問題:一是香港本身的文化認同,即她到底要成為一個屬於中國又有中國特色的海港大都市和金融中心,還是成為一個和中國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廣州——不盡相同而的多元文化國際大都市?從 政治或民族主義的立場而言,當然應該是前者,(但可以享有特殊地位),然而從長遠的文化發展而言,如此則香港遲早會被邊緣化,被內地各大都市超越,而成為 一個毫無特色的沿海城市,最多只不過和廣州差不多,其前途端靠「大珠江三角洲」的國家重點計劃如何將之整合。(我對此一計劃的願景,曾在本刊發表過長文評 論。)

香港的另一個選擇,我認為是朝向更國際化的文化發展,作為一個真正的「亞洲國際大都市」(Asias World City)。至今「國際化」這個名詞早已變成香港各大學領導人的口頭禪,但語焉不詳,而且簡化為只用英語教學的功能主義。另一方面,國際化被視為全球化的代名詞,又被簡化為市場經濟和電訊科技的產物。我心目中的「國際大都市」絶非如此,而是更具有「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特色的多元文化都市。既然是多元,所以更應該多彩多姿。

目前香港的問題出於民族國家的認同和本土認同之間的矛盾,卻未顧到更多元的文化發展前景。我反而認為:過度的民族國家認同不見得對文化發展有好處,而過度的本土性(localism)也會造成一種狹義的鄉愿心態(provincial mentality)。民族主莪背後的文化支撐是「大一統」,對於文化的多元性,最多不過表面上包容,而不會實質上尊重。而目前流行的所謂「全球化」也只不過表面多元而已,實際上還是「異中求同」——「同」的關鍵就是資本主義的市場規律;市場推動的消費文化無孔不入,甚至也可以把把各民族國家和本土文化納入其活動範圍,所謂「全球本土」(glocal)就是這個意思。

我心目中的國際主義或「世界主義」,與以上所說的全球化或「全球性」(globalism)並不盡相同,想在此作一番略帶學術性的詮釋和辯解。至於香港文化發展的細節,可能所需篇幅太多,此處暫不討論,容後再議。

全球化大都市四條件

香港號稱是亞洲的Aisas World City,然而,所謂的World City,譯作「國際」也好,「世界」也罷,究竟指的是什麼?我猜可能又和所謂「全球化」有關。這個當今流行的名詞含義籠統,如從資本主義的觀點而論,有資格作全球大都市的城市必須是金融中心,因此北京並不合格;如果用瑞典人類學家漢納斯(Ulf Hannerz)的定義,王球化必然是超越國家的,它的基本要素是各種人群的流動和信息的交流,因此作為全球化的大都市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一、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二、世界遊客的勝地。三、如果是第一世界的大都市,它必須也是各種第三世界人口聚居的地方(例如洛杉磯),但以前或現在屬於第三世界的都市又如何?他卻沒有解答。四、它必須是大批「創意人才」的聚集點,所謂創意人才,至少包括下列數種有關領域:藝術、時裝、設計、攝影、電影、寫作、音樂、廚藝,當然還有其他範疇。他心目中的都市當然是紐約和倫敦,但書中討論的還有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並把南非約翰尼斯堡得一個效區——Sophiatown——也作為個案研究。(見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Culture, People, PlacesRoutledge,2000)第十一章”The Cultural Role of World Cities”)

我時常引用這四個條件來提醒香港的當權者,不要只顧前兩項而忘了後兩項,因為香港擁有不少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包括大量來自東南亞的傭工,這也應該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強項。然而他們的文化呢?香港的大多數華人對此毫無興趣,所知更是有限。

我認為該書最重要的論點是第四項「創意人才」,這就直接牽涉到文化問題。目前港府「創意產業」口號叫得很響,但實際上香港不少創意人才早已流向內地;上海和北京反而後來居上。為什麼?原因在於香港的官僚機制太大,層層關卡,一切以經濟效應為首要考慮,根本不尊重創意心本身的需求。

這四大基本元素沒有徹底實現,香港很難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

文化根源難完全揚棄

最近我重新反思,覺得漢納斯所提的這四大要件仍然不足,因為他沒有顧及城市居民的態和文化取向問題。換言之,並非所有國際大都市的居民都有國際觀瞻。

漢納斯在書中第二章中提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即所謂「國際人」 (Cosmopolitan),漢納斯對這個名詞的定義是「一種與他者交往的意願」和「在知識和審美層面對多元文化經驗的開闊心胸,求異的對比多過求同」。說來簡單,但實行起來卻頗困難,因為做得過份,就失去本來的文化或民族認同。他又提到「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的問題,認為對其他文化有能力掌握的人,可主動放棄自己原來的認同而向另一種文化「投降」。這種傾向,也許在第二代或第三代華人移民的子孫中見得到,聽說不少新加坡的年輕華人只說英語,不願意作中國人,但在香港絶無僅有。中國大陸的公民對這種取向會斥為「漢奸」。

那麼,在現今的情況下討論「國際人」或「世界人」的觀念是否大逆不道?這是否「大中華」文化的特色?其他國家的怎麼想?

我在美國居住了30多年,遇到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個個都成了美國永久居民或公民,但沒有一個人願意完全揚棄源自本國的文化認同,最多只不過在表面上美國化了一點。也許這些人的後代會徹底美國化了,變成貨真價實的美國人。然而,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即使是美國人,還是要堅持多元文化,不能大一統。

所以,紐約和洛杉磯等大都市很自然的變成國際大都市,非白人的居民人數比例也愈來愈高。前身是殖民地的香港——這裡絶大多數居民都是從大陸移民過來——是否有此能耐?當然,從民族主義的立場看來,回歸祖國是天經地義的事,認同祖國文化(包括各種愛國符號如國歌、國旗和普通話)勢在必行。如此則一切國際化可以免談,只剩下經濟和金融一項。文化也只能服從這個「大趨勢」。

我認為文化和政治/經濟不能劃等號;必須有所區別。而全球化的勢力更不可擋,在這兩大趨勢之間,探尋多元的文化空間並不容易。

求同存異尊重多元性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書,是一位哲學家寫的,阿丕亞(Kwane Anthony Appiah)生於非洲的加納,在英國受教育,學成後到美國名校哈佛及普林斯頓任教,他的一本著作CosmopolitanismEthics in a World of Strangers2006)。副標題特別值得注意:這本書不只是描述當今全球化的文化現象,而是討論一個道德倫理問題,那就是我們對於「陌生人」(或「他者」)是否有責任。他認為cosmopolitanism的觀念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對於不屬於自己的國家、文化和種族的他人應該有責任或義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心。換言之,這是一種屬於全球化影響下的「普世價值「問題」:另一個取向是「世界主義」必須對於其他人種和文化有真正興趣,因此要尊重差異。即是說,「世界人」必是多元主義者,不相信世界只有一種真理,更不唯我獨尊。阿丕亞也承認這兩者之間有時會發生衝突,但顯然他的關注點在於前者,該書最後一章的標題是「對陌生人的慈善」(Kindness to Strangers),可見其端倪,他認為只談「包容」和「諒解」已經不夠。妙的是法國哲學家德里達(Jacques Derrida)在一本同名的小書(Cosmopolitanism and Forgiveness)中討論的也是一個類似的問題。

梁啓超認同做世界人

這兩本書似乎在華人界並沒有引起廣泛的討論,為什麼?在此不必細究。值得一談的反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全球化和「世界主義」是否有必然的關聯?通訊科技和交通發達以後,世界各地的人民交往也頻繁起來,這是全球化的好處,但衝突也必會增多,如何解決文化上的衝突?於是「世界主義」的倫理應運而生,我覺得這是當務之急,如果說在今天的世界有所謂「國際公民社會」發展的可能,這個問題就必須討論,否則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僅徒有虛名,只有硬件而沒有足夠的軟件支撐,甚至漢納斯所提出的四個條件也做不到。

就我自己而言,我反而更關心「世界主義」的另一面;那就是對非華人的他種文化的態度和了解。如果我們重演梁啓超1899年初遊夏威夷時寫的《汗漫錄》的序言,就可以發現他的志願是從「鄉人」變成「國人」而後更要成為「世界人」,他說此乃大勢所趨,使他不得不如此,至少他並不覺得做一個「國人」和做一個「世界人」有何牴觸或矛盾之處。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效法梁啓超,採取「雙重認同」的態度,同時做國人和世界人?

目前香港的創意文化,從創意的層次來看,尚未發展出雙重文化認同的特色和優勢,而似乎落於兩難的局面,教育的危機更嚴重,香港學生的中文和英文都退步,反而一廂情願地朝向浮面和狹義的本土心態——只說粵語,只關心生活、就業和消費;甚至以這種自保式的「鴕鳥」心態來對抗外來的大陸「蝗蟲」文化。這和罵港人都是英國殖民地的走狗在層次上又有何區別?

香港人不能只做「鄉人」而不做「國人」和「世界人」,必須三者俱備,我們要效法梁啓超。就目前的情況看來,最重要的反而是「世界人」的文化認同。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榮譽教授

周保松:為平等辯護



平等是現代政治的基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憲法保障的平等的公民權利,一人一票的民主參與,社會生活中的性別平等種族平等及經濟生活中的機會平等,以及在最廣泛意義上的平等尊重,是現代政治努力追求的目標,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

但我們都知道,平等尊重的政治,仍然離我們很遠。我們活著的世界,充滿形形色色既深且闊的不平等。在政治決策上,我們無權置喙;在公民權利上,我們限制重重;在財富分配上,貧富懸殊已到危險邊緣;在教育機會上,農村和城市的孩子一出生就註定相差萬里;在工作競爭上,有關係有家境的人占盡優勢;在社會地位上,有財有勢的人擁有無數特權;在生活態度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日漸成為共識。我們都是人,活在同一國度,卻彼此愈來愈陌生,鴻溝愈來愈大,因為權力金錢和地位,將人分成不同等級,幷由此帶來無數宰製壓迫屈從。任何稍有正義感的人都會同意,這樣的社會極不公正。中國要有明天,就必須求變。

但怎麼變呢?回到前三十年公有制和全盤計劃經濟的道路,既不可行也不可取。歷史已證明,那樣的模式不僅沒有帶來經濟發展,同時導致極大的專制。今天的中國,早已成為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重要成員,過程中雖然付出不少代價,包括環境破壞、分配不公及官員腐敗等,但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確實普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幷為市場經濟取得相當大的正當性。但我們也知道,如果任由目前的權貴資本主義發展下去而不加約束,社會不平等必然日益加劇。更糟糕的是,政治權力壟斷和經濟財富壟斷一旦結盟,以平等為理念的社會改革就會難上加難。

平等曾經是社會主義最大的許諾。但面對今天殘酷的現實,這個許諾早已煙消雲散。更教人擔憂的,是許多人以為平等只是依附在社會主義身上的價值,既然後者不再值得追求,前者也就失去它的道德吸引力。於是大家漸漸相信,社會達爾文主義不僅是實然,也是應然。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追求平等,是違反“自然”,是政治不成熟,是弱者妒忌強者的藉口。但我們要知道,“人生而平等”絕對不是某種意識形態的專利,而是法國大革命以降植根於人類社會最深的道德信念。任何政治理論如果不能以某種方式體現和實踐這個信念,都很難有說服力。

但為什麼人生而平等?它的道德基礎和政治意涵是什麼?在我們對正義社會的想像中,平等具有怎樣的位置?這是今天中國思想界必須思考的問題。

平等的辯護

所有對平等的辯護,都必須論證人在某種道德意義上,具有平等價值,幷因此應該受到某種平等對待。

這裡要先厘清兩個概念。一,平等是個比較性的概念。只有當兩個或以上的人,相應於某個標準,彼此相同或等價,我們才會用“平等”一詞來形容。例如相應於智商此一標準,甲和乙同樣地聰明,但這幷不表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樣。二,平等對待不是指在所有方面所有人得到同樣的物品,而總是指在某個特定領域,公民享有相同待遇,例如在民主選舉中享有平等投票權,在工作中享有平等機會等。也就是說,平等幷不要求將所有人變成千篇一律,而是保證在某些重要領域,公民不會因為某些道德上不相干的差異而受到差別對待。

有人說,“人生而平等”是個不證自明的命題。其實幷非如此。在我們的生活世界,人生而不平等,往往更接近常態。這從幾方面可見。第一,每個人一生下來,稟賦能力性格樣貌就不一樣,這些不同從一開始就影響我們的人生前景。第二,每個人的家庭出身不一樣。有的生於富貴之室,擁有最好的成長環境;有的生於貧窮之家,往往三餐不繼。第三,或許是出於對名利的渴求,或許是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或許是盼望展現自己的獨特性,人總有很強的欲望,努力在社會生活中活出差異。第四,在正常情況下,只要給人自由,人們自然會作出不同選擇,而不同選擇則自然導致不一樣的結果。這些因素一旦結合起來,必然會形成龐大力量,加劇社會的種種不平等。而不平等會不斷累積──無論那是權力金錢還是地位。所以,平等待人是一種需要很努力才能培養的德性,尤其對於那些已經擁有許多先天和後天優勢的人──因為平等往往要求他們和別人分享或讓渡一些既有的好處。

問題是如果人事實在這些方面幷不平等,為什麼我們要如此重視平等,幷將它當作規範社會最根本的政治原則?人們又如何能有足夠的道德動力,在一個不平等的世界努力踐行平等?這是一個大難題。它要求這樣的論證:必須為人人平等找到合理的道德基礎,同時這個基礎要有足夠的道德吸引力,令人們願意成為該種意義下的平等主義者。這是雙重的道德要求。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平等辯護的論證

在眾多為平等辯護的論證中,最普遍的一種,是指出人作為人,都擁有一些共用的能力。例如自主規劃人生的能力,理性計算和後設反思的能力,使用語言及製造工具的能力,當然還有價值判斷和道德實踐的能力。這些能力都很重要,而且也彰顯了人的獨特性,但馬上會有人質疑,實際上不同人擁有這些能力的程度是不同的。人是理性的動物,但有效使用理性的能力卻可以千差萬別,憑什麼說大家因此具有平等的價值呢?

另一個問題,是當我們平常說“人作為人,因此理應具有平等價值,幷受到平等對待”時,背後似乎隱含了一種整體觀:每一個體是因為“人”這一身份而獲得某種道德肯定,而不是因為某種特定能力。這些能力或許都重要,但其重要性必須放在一個“完整的活著的人”身上才得以彰顯。這似乎是個對的思考方向。

讓我們試試先從第一身的“我”來想:我是人;我活著;這個完整的生命是我的,不是別人的;我只能活一次;我在乎自己,在乎自己活得好不好。所以,我的生命對於我,十分重要。別人可能不在乎我的生命,但我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現在讓我們繼續想下去:當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對我十分重要時,我望向周圍,我見到其他人,一個個具體的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貧或富。我進一步意識到,這些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都在各自的生命軌跡中,努力活出屬於他們的完整的人生。他們的生命,對於他們自己,和我的生命對於我一樣,同樣無比重要。也就是說,當我完成這個反思過程時,我明白:如果我的生命對我重要,我就必須同意別人的生命對他們也同樣重要。而既然我們都是人,從一客觀普遍的觀點來看,我們的生命遂同樣重要。

換種更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如果我珍惜自己的生命,渴望自己的生命得到別人尊重,推己及人,別人的生命也同樣值得珍惜和尊重。當然,推己及人幷沒有邏輯上的必然性。我們完全可以想像有人會說:我的生命較其他人重要,因為我較其他人更理性更能能幹對社會貢獻更大。但這裡得小心,當我們一旦以這樣的方式來評價人時,就已經改為從一種“外在的”觀點來看人,而不是從一種內在於每個個體生命的角度來看。

我相信,當我們平時說人生而平等時,幷非在描述一個自然事實,而是隱含了上述的道德觀點:當我們放下種種用以間隔人疏離人的外在標準時,我們將見到每個生命本身,都有不可量化的內在價值。這個“放下”,絕不容易,所以平等待人是很難很難才能培養的德性,裡面有很深很深的對人的關愛。

尊重每個公民生而平等

如果接受了這樣的平等觀,那麼會有什麼政治含意?我想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既然我們都是政治社群中的平等成員,政府就有責任給予每個公民平等的尊重。尊重人的什麼呢?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目的,都渴望活好自己的人生。真正重視平等的政治,必須在社會每個重要環節,充份保障公民平等的權利,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活得好和活得有尊嚴。

但怎樣才叫活得好?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對人的生存狀態的理解:人會受苦;人有基本需要;人渴望自由規劃自己的人生幷賦予一己人生意義;人希望肯定自己同時得到他人認同;人期望有權參與公共生活幷有份決定社群的未來。有了這些理解,我們才能知道實實在在的人是怎樣,然後就可以思考,到底怎樣的制度,才能好好實現這些價值。這就回到我在文初提及的那一系列的平等的政治。

最後,或許有人會問,我的這種對平等的辯護,真的有道德上的吸引力嗎?在一個充斥著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及人宰人的社會,還會有人相信平等是個值得追求同時有機會實現的理想嗎?我相信,在理念上,沒有人可以為今天這樣極度的不平等辯護。我也相信,活在一個平等尊重的社會,對我們每個人的福祉至關重要。但在實踐上,要改變今天的狀態,首要的一步,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穿過人世間無數的差異,認識到感受到,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價值。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中國時報社論: 北韓發射衛星失敗 不代表危機解除



北韓昨天清晨發射上載有光明星三號衛星的銀河三號火箭,僅升空一分多鐘,三節火箭沒按照計畫分離,分解成四塊落入黃海,北韓官方媒體隨後宣布衛星未進入軌道,承認失敗。這讓幾周來,密切注意此事的國際社會鬆了口氣。

美國認為北韓不是發射衛星,就是在試射洲際彈道飛彈,銀河三號火箭實為大浦洞二號火箭,按照事先公布的軌跡圖,再加上彈體重回大氣層,射程可達一萬公里,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美國過去一直沒把北韓的核武力放在眼裡,主要因為北韓缺乏投射的系統,既沒有長程轟炸機,也沒有足以發射核彈的潛艦,但是美方對北韓近來在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卻感到意外。國防部長蓋茲在去年初訪問中國時就表示北韓的長程飛彈計畫,五年內將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近日衛星偵照發現了比大埔洞二號還要大的三節火箭,而且是道路機動的,雖然這次飛彈試射失敗,但是北韓戰略導彈部隊的成軍,已是早晚的問題。

這次試射方向與過去不同,北韓選擇在西海岸的東倉里發射場,往南方發射,避免過去往東發射,跨越日本領空的問題,而且據說為避免中國不快,方向還往東略偏;但無論如何,南韓、日本、台灣與菲律賓等國仍會被影響到。換言之,如火箭逸出軌道,將直接造成傷亡,所以周邊各國除民航機航道繞開演習區,還預備了愛國者飛彈,出動神盾級巡洋艦,鎖定北韓火箭,如發現臨時有狀況,可以打下來。

飛彈的航跡距離台灣東海岸不到兩百公里,日本把兩座愛國者飛彈發射台,部署在石垣島,據說我國也將新升級的愛國者三型飛彈,運送到東部,以防萬一,雖然專家們都說,這對實際狀況沒有效益,但在安定人心的作用上卻有助益。

這次試射北韓也有不得不做的理由。目前正是權力繼承的最後階段,金正恩將接任父親金正日的三個職位: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勞動黨第一書記、以及國防委員會委員長。但他尚不能自作主張,還是要秉持遺訓,才能獲擁戴。而且金正日須服喪三年才能即位,如今在祖父金日成百歲誕辰發射衛星慶祝,是父親金正日生前定下的政策,沒有人敢違反,尤其是他的兒子,以孝治天下。

原本西方期待曾在瑞士受教育的金正恩,可能有改革想法,但他的權力基礎顯然並不穩,國際社會惟有循更強力的合作,以迫使北韓放棄恫嚇的對外政策。況且,短期間北韓還會有新的問題,據情報顯示,北韓正在挖掘核試爆使用的坑道,證諸二○○六年與二○○九年,都是在發射導彈後的一、二個月後進行核試爆的,這次恐怕也不例外。美國專家擔心,如果這次核試爆成功,北韓將會進一步縮小核裝置,如果可以把核彈頭縮小到裝在火箭的頂端,就會對美國構成直接的威脅,也會對中國與俄羅斯的威脅。

北韓已不是東北亞地區的問題,更是全球性問題,這是第二屆核武安全高峰會選在首爾舉行的原因。然各國在因應北韓方面,並沒有合作採一致策略。美國埋怨中國沒更進一步對北韓施壓,南韓內部因年底大選,導致對北韓政策發生歧異,日本則要求要把被綁架日人的問題納入討論,而六方會談中,美國與北韓的雙邊談判往往優先於六國集體談判。

因而北韓也在利用這個情勢,採取軟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利用外界對金正恩的期待,放低身段,凍結濃縮鈾計畫,同意國際原子能總署派員查核等;但是另一方面則先試射衛星,再試爆核彈,讓國際難以保持一致步調。

北韓問題不會因為飛彈試射失敗,而就自然消失。只要各國不團結合作,北韓一定重操故計,問題始終還會持續。各國政府都應在此時對內加強演練防空反飛彈能力,對外加強區域國家間的合作。我國國安與國防相關部門也應再做作全面檢討,包括與美國的合作有無再加強空間,未來長程預警雷達完工啟用後,對於預防類似飛彈來襲的能力能夠增強多少等。台灣畢竟不能夠自外於亞太安全環境,務必審慎關注北韓飛彈危機的後續效應。

古德明: 不同動詞,不同用法




問:公司有西人同事給我們改英文。他把 She spent three years to write the book改為 She spent three years writing the book(她花了三年寫這本書),又把 I was overjoyed seeing him winning the award改為 I was overjoyed to see him winning the award(我見他獲勝得獎,十分高興),但不能解釋為什麼一句要用 ing動詞,另一句卻不可以,是不是隨意亂改?

答:英文動詞使用的格式叫做 verb pattern。動詞格式有多少種,恐怕沒有人數得清。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出版的 Guide to Patterns and Usage in English歸納為二十五種,但這只是最常見的二十五種格式,絕對不能算是包攬無遺。而不同動詞只能用一種或幾種格式,約定俗成,無理可循。讀者那位同事「不能解釋」不同的動詞格式,就是這個道理,不可說他「隨意亂改」。

要說「用了多少時間做某事」, spend(使用)之後常接「 in ing動詞」,而那 in字通常會略去,這一點,拙欄二月十八日才說過,不必贅言。
Overjoy(使欣喜萬分)也是動詞,但今天多見的是其過去分詞( past participle overjoyed,作形容詞用,其後可用「 to+原形動詞( infinitive)」、 that子句( clause)或「 at+名詞/動名詞( gerund)」,例如: I was overjoyed to hear/ at hearing that he was safe(聽到他安全的消息,我高興極了)。讀者示下那一句,改為 I was overjoyed at seeing him win the award也可以。

陶傑: 溫家寶用正體字



香港人用正體字、說粵語,是香港人基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非你自己活得毛躁,由「知識份子」帶頭,把正體字也當做「英國殖民地罪孽」之一種,自己刪除掉。

正體和簡體,本來不是問題。一九四九年之前,清朝和民國,都有簡體,像「欄桿」與「欄杆」,「讎寇」與「仇寇」,「姦黨」與「奸黨」,都正簡相通,和平共處,民間自然流行,那時的中國有點文化邏輯,即使簡體,簡得顧及美學。
反智的問題,出在一九四九年之後。簡體字強制推行,滅取正體,變成「國策」。毛×東推行簡體,動機是對中國精緻文化天生的仇恨。中國的正體字不但有美感,也有結構上的道理,但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把象形中文字體的理性和感性蓄意摧殘,因為要遷就不識字的「工農兵」。簡體成為政治霸權,與「無產階級專政」一樣。

當代的簡體字,第一個特徵,就是醜陋。工廠簡成「工厂」,那個「厂」字,裏面的東西掏空,以中國的毛筆書法,「厂」字不可以平正均衡,「廣州」的「 广」字也一樣。

「特區政府」變成「特政府」,特「區」字裏明明有個「品」,現在「品」沒有了,變成一個叉叉。中國古代斬首時死囚木籤上的名字,就打叉叉,難怪「特政府」的高官董建華、曾蔭權、許仕仁,一個個下場都很不愉快。
簡體字,令人數典忘祖的改了姓。譬如明明姓蕭,以後都改姓「肖」,明明姓傅,改了付鈔的那個「付」。中國的工農兵,既然是文盲,就是賤民,摧殺文化,為了遷就賤民,難怪一代比一代反智。

中國總理溫家寶,就知道殘體字會導致腦殘。溫家寶簽署的特首委任狀,毛筆,正體,寫明「溫家寶」──香港的護殘奴才,睜大眼睛看清楚:你們的主人,不希罕你們主動用簡體來靠攏擦鞋,溫總理比你們有品味和見識,比你們有尊嚴。

古德明: 選舉觀止



香港下一任行政長官選舉已告曲終人散。這場大戲,突出了新中國政治三大特色,足以教天下歎為觀止。

首先,中共特務原來如水瀉地,無孔不入。前政務司長唐英年不知進退,誓與中共嫡系的梁振英角逐行政長官職位,於是他拈花惹草的故事,甚至跟別人嬌妻我我卿卿的秘密情書,相繼傳出;他府第之內違法建築的地庫,更一夜之間大白人前。暗助唐英年的曾蔭權都不能幸免:他貪利瀆職的新聞,一時累牘連篇,直到選舉之後,才戛然而止。

唐朝開元年間,玄宗皇帝有一次在樓閣複道上,窺見宮中衞士把吃剩的餅丟進水道,認為他們暴殄天物,震怒之餘,下令重刑懲罰。他兄長李憲在旁,勸止說:「從複道上窺人之私,恐士不自安,且失大體。」玄宗一想,自己所為的確有欠光明正大,連忙收回成命(《新唐書》卷八十一)。

但中共字典裏沒有「正大光明」四字。而他們窺探唐英年、曾蔭權的劣行,也不是要秉公處理,只是留為把柄,待權力鬥爭才用。這就是新中國政治一大特色。
然後,我們看見《信報》有不利梁振英的報道,遭中共駐港宣傳部長郝鐵川打電話訓斥;看見《成報》新聞評論員劉銳紹「唐、梁都不值得支持,兩人也都不能磨煉成器」這句話,發表時,變成「唐英年不值得支持,梁振英則可磨煉成器」。我們還看見中共駐港研究部長曹二寶召見曾蔭權助手梁卓偉,警告他不得再披露梁振英不可告人事迹。同時,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舉辦的行政長官全民試選,網上投票系統遭黑客大舉入侵,以致全日癱瘓。總之,中共要扶植梁振英,民間就不得異議。

這使人想起李憲另一個故事。李憲是睿宗嫡長子,本應立為皇儲,但睿宗第三子李隆基誅殺亂政的韋后和安樂公主,對社稷有大功,天下歸心,李憲於是請睿宗以民意為重,立李隆基為皇太子:「儲副,天下公器……使付授非宜(假使傳授不當),海內失望,臣以死請。」結果李隆基獲立為皇儲,即日後的唐玄宗。

但中共字典裏,也沒有「天下公器」一詞。所以梁振英雖然只得香港百分之三十市民支持,香港大學的全民試選雖然也表明大多數市民唐、梁兩人都不取,中共還是把行政長官名器付授梁振英。這是新中國政治第二大特色。

至於第三大特色是什麼,請看看選舉之後當局的評論,就可知道:「選舉公平公正公開,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大原則,也表達了大多數港人的期望。」

古德明  專欄作家

吳志森: 港人對梁振英的恐懼



梁振英上京從溫總手裏接過委任狀。溫總諭梁「從政要廉潔」,明顯是衝着曾蔭權而來。溫總再說:「班子要團結」,也顯然是針對建制派的撕裂。

胡錦濤主席讚譽梁振英:「得到香港社會的廣泛認可、贏得多數選舉委員支持」,就顯得有點諷刺,因為梁「民望低」、「得票低」、「認受低」,「三低」當選,比前兩任上台之初,風光相差甚遠。

梁振英始終不承認「三低」,三番四次辯解,「低得票」是因為建制派兩名候選人參選,拉低得票率,還暗示到二○一七普選特首,會提高提名門檻。

不認不認還需認,市民的眼睛還是雪亮的,港大民調顯示,梁振英最新的支持度,只有五十一點五分,僅僅及格,超過一半市民反對梁出任特首。更有接近三成市民,因梁當選而對香港前途信心減少。與同類調查比較,當年董建華和曾蔭權上任,分別只有百分之四和百分之一。梁振英當然,信心減少的香港市民,比前兩任特首大增,情況不可謂不嚴重。

梁振英重複又重複他的競選名句:「不斷努力,繼續努力」爭取市民支持。當選後,又「重新競選」,頻頻落區,與居民握手,抱小孩,塑造親和形象,希望拉抬民望。今天看來,梁振英的策略未必成功,因為民望低,信心減,不是表面形象,做表面功夫就可以解決,而是港人心中,對梁振英的陰影未除,深層次的恐懼無法消退。

陰影和恐懼是甚麼呢?中大最新的民調顯示,「促進香港民主發展」、「保障香港自由人權」、「可以包容各方政治勢力」,這三方面,香港市民對梁振英的評分最低,只有不及格的四十多分。而對梁不信任的,最多是年輕人、教育程度和收入都較高的香港市民。這類別的港人,對香港的核心價值,包括民主、人權、自由、多元和包容,都比較捍衞和堅持。他們對梁振英有所懷疑,不是憑空臆測,也非空穴來風。

梁振英的智囊文膽,在不知多少年前開始,一直沒有停止過公開發表極左言論,對港人珍視的核心價值視如敝屣,早已叫人心寒,例如以文革語言點名批評學者,甚至明示暗示大學炒之,又對香港電台打壓,帽子之大,看得令人膽戰心驚。
梁振英當然可以說他們不代表我,與之切割,也不是頭一遭了。但是,政界盛傳梁上台身負的四大政治任務:二十三條立法、整頓港台、國民教育、政制發展,再對照梁的智囊曾公開發表的極左文章,很多都不謀而合。

梁振英多次否認有「四大政治任務」,但以他咬文嚼字的語言技巧,否認只是技術性的,沒有「四大」,可能是「五大」或「八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認識一個人,最好看他交甚麼朋友,過去幾十年的慣性思維,當然會影響他將來做甚麼。港人對梁振英的恐懼,會否化為現實,要看我們的警覺性有多高。

李怡: 權力私有制之下的醜陋權爭



溫家寶會見梁振英,要求梁做到「為政者要清廉,做人要清廉」。他講這些話時,不知有沒有想到中共政法委書記、九常委之一的周永康正涉嫌巨大貪腐,號稱「百雞王」,其子又憑貪腐積聚了 200億人民幣財富?且不說溫總自己妻子、兒子有關斂財的傳聞,就以薄熙來、周永康涉貪來說,溫總還好意思說甚麼「為政者要清廉」的話嗎?

胡錦濤會見梁振英,只是敷衍地講了幾句話,他說梁「得到香港社會廣泛認可」,這句話既不符合梁在港的「低認受性」,而且也讓人想到胡本人及中共黨在大陸又得到多少「認可」呢?若得到廣泛認可,還需要發動全國去叫喊「堅決擁護黨中央」嗎?傳媒對這次會見的關注點是權爭:怎麼廖暉不見了?


胡溫見梁振英都顯然心不在焉,對他們來說,香港特首任命是顧不及的小事了。他們都忙於處理黨內鬥爭大事,也就是這幾天傳媒熱爆的薄熙來以至很可能觸動周永康的事件。事件之嚴重,大概是四人幫事件以來所僅見。它涉及對中共 18大權力佈局的衝擊,極可能是粉碎一次政變陰謀,因而連續幾天,官媒報道「各地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堅決擁護黨中央」、「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聽胡主席指揮」這些文革動亂時常見的語言。內地網頁有艾未未的話:「薄被清理,不是司法的勝利,不是公正的實現,而是黨凌駕於司法的明證」。實屬至理名言。薄的處理,不是通過司法程序,而是黨內經過鬥爭作了決定,然後全國表態「擁護」。這充分說明,無論中共黨還是中國政府,它的公權力不是來自公眾授權,而是黨內的私自授權。任何人有罪無罪不是由法庭決定,而是黨內鬥爭的結果。這種權力私有的格局不改變,就會在每逢最高權力轉移時,都發生讓人捏一把汗的宮廷鬥爭。

中共自建政以來,已發生過無數次因最高權力轉移而引起的鬥爭。江澤民和胡錦濤接班之所以相對平穩,是經六四鎮壓後鄧小平指定由江、胡陸續接班。胡錦濤之後沒有權威指定,就引起不同派系和擁有一定勢力者對最高權力的覬覦。先前傳聞在總理接班問題上有王岐山與李克強之爭,現在則爆出薄周聯手要扳倒習近平的陰謀。中共高層的這種權爭,過去往往以發動群眾的方式進行,或造成鎮壓群眾的流血事件,或製造許多無辜的寃獄。至於搞搞群眾「堅決擁護」的擾民把戲,則是常事了。

筆者年輕時曾相信社會主義,認同它追求平等的理想,但其後發現社會主義的實踐建立在權力私有制的基礎上,因為國家、政府各級行使公權力的權力來源,並非由公眾投票授權,而是打江山掌權後的政黨私自等級授權。因此雖號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但這種公有制是假的,分配平等也是騙人的。社會主義的財物分配不是本質,權力私有才是本質。社會主義的實踐,印證了奧威爾在《動物農莊》的話:「所有的動物都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更平等的有些動物,就是特權階層。

除了享有特權的有些動物之外,實行分配平等的社會主義不是帶來百姓的均富而是均貧,是「乞丐的平等」。這種實踐失敗後,鄧小平改走自由市場的路向,也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雖實行自由經濟而本質仍是權力私有,於是滋生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是「權貴資本主義」,社會上的貧富懸殊和不公義現象越趨嚴重。缺乏法治,權貴在自由經濟中恣意妄為,社會道德蕩然無存。

人類社會的真正平等不是分配的平等,而應該是機會的平等。機會平等就是要實行「法的統治」,在法律保障下人人有自由發揮的平等機會。而法治、自由又要由權力公有的制度去保障。權力公有,就是由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授予執政者公權力。一切政治改革,包括大陸與香港,都應以建立權力公有的制度為目標。否則,在人為操控下的最高權力轉移,都會是一場惡形惡相的醜陋權爭。

 
顧鴻飛: 薄熙來下台非關路線鬥爭

薄熙來自掘墳墓,海外傳媒解讀是胡溫與薄之間路線鬥爭的結果,這種說法值得探討。

薄熙來在重慶搞公租房、農村低保制度、戶籍改革、積極引進外資等政策,與中央都是同一條路線行事,唯一區別是,他搞得比別的省更「眾聲喧嘩」。

如果說「唱紅」是文革回潮,那「學雷鋒」莫非不是嗎?「唱紅」只在重慶大搞,學雷鋒卻全國推行。學雷鋒運動正是在文革中登峯造極,文革後揭發出來的材料,證明所謂雷鋒的先進事迹大多是編造出來的。學雷鋒的要害是聽黨的話,這種意識形態洗腦的伎倆,豈不是文革流毒?

再說,目前內地政府對傳媒的摧殘,對民間異端思想的圍剿,對民眾維權運動的殘酷打壓,其理據之蠻橫、手段之暴烈,比起文革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文革真的那樣不可饒恕,如果文革的政治文化回潮真的對改革開放有那麼大的危害性,那為甚麼有那麼多文革的專政手段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重演?

說薄與中央的鬥爭是路線鬥爭,顯然太牽強一點,不過用文革回潮的口實來打倒薄熙來,倒是最方便又最具殺傷力的手段。

權力鬥爭的煙幕

近日揭發出來的新材料,證實薄熙來犯的大忌不是「唱紅打黑」,而是功高震主、擁兵謀反。「唱紅打黑」如算是路線鬥爭,擁兵謀反就是權力鬥爭。路線鬥爭在黨內永遠都在發生,只要不涉權力鬥爭,路線鬥爭是尋常事而已,但一涉及權力鬥爭,即使沒有路線鬥爭,也是可以「搞」一點路線鬥爭出來的。

六四期間陳希同做了千古罪人,事變後不但沒有厚賞,居然讓遠在上海的江澤民騎到他頭上,陳希同大不服氣。胡錦濤上台後,上海的陳良宇仗着有上海幫撐腰也不服氣,據說在中央開會當面頂撞胡主席,二陳因此下台,他們與中央之間又有甚麼路線鬥爭?

薄熙來出身高幹,與習近平「咁高咁大」,論政績,薄在大連和重慶,都搞得「有聲有色」,百姓有好評(真假不知道),而習近平默默幹活,不求聞達。薄出風頭,習得實利,本來倒沒甚麼,但到政治局常委這個層次,出風頭就大不如得實利了。薄心裏不服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都知了,中央豈會不知?

與二陳不同的是,薄熙來倒台來得早了,二陳都是江胡上台後才下台,薄卻未等到習上台,就先敗下陣來,這是因為比起江與胡,習的地位可能更脆弱。江上台時有鄧壓陣,胡上台也是鄧小平隔代指定,二人的權威性在黨內不容置疑,習雖是江指定,但江的權威比起鄧又短了一截。據報道薄熙來在黨政軍內廣結善緣,到軍隊視察居然被將領們「眾星拱月」,那不是犯了大忌嗎?

薄陰鷙狂妄,手段毒辣,有梟雄作派,如不趁早引爆這顆定時炸彈,莫非要等到他羽翼豐滿被更多黨政軍高幹「擁戴」後才大動干戈?因此路線鬥爭云云,都是權力鬥爭的煙幕而已。

顧鴻飛 自由撰稿人

傳掌薄家殺人證據 王立軍手握英商頭髮血液



薄熙來妻子谷開來等人涉嫌殺害英國人海伍德( Neil Heywood)案爆新內幕。重慶前副市長王立軍據稱不但揭發谷等人涉及故意殺害海伍德,更保留了他的頭髮或血液等重要證據。而重慶公安局副局長郭維國也被指涉案受調查。此外,谷還被指與前大連市副市長女兒命案等有關。

據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昨日報道稱,海伍德在去年 11 15日在重慶的酒店被殺後,由當時身為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的王立軍、副局長郭維國及重慶刑警總隊總隊長李陽負責調查案件,而王雖覺案件可疑,但傾向將案件不了了之,但後來重慶的國家安全局局長王勇介入到該案,王立軍不得不向市委書記薄熙來滙報,事件引發薄與王反面。


重慶前副市長王立軍私闖美領館時,傳手握薄家殺英國商人的證據。
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

重慶市公安局副局長郭維國

副局長郭維國疑毀證據

報道指,海伍德之死並非之前所傳的遭氰化鉀毒殺,因為氰化鉀致死特徵極其明顯,普通刑偵人員輕易就可判定。而王立軍可能保留了海伍德的頭髮或血液等重要證據,將可追查他的真實死因。據報,今年 3月在北京召開人大會議期間,王曾在重慶一個軍用機場被人見到,估計他是被押返重慶,取出他收藏的有關物證及其他重要資料。

新華社周二( 10日)晚報道指,薄谷開來和張曉軍(薄家勤務人員)對海伍德之死有重大作案嫌疑,二人涉嫌故意殺人犯罪,已經移送司法機關。而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報道指,郭維國或也捲入該命案,他涉嫌夥同張銷毀證據,但目前不清楚郭是否直接參與謀殺。報道引述重慶市公安局秘書處的工作人員證實,郭已許久沒上班,外界如果有任何舉報郭的材料,可直接寄新上任的公安局長何挺。而市公安局值班人員昨接受《蘋果》記者電話查詢郭是否上班或被調查時,她只回應說:「這個問題沒法回答你。」


重慶刑警總隊總隊長李陽

谷涉副市長女兒命案

此外,香港《亞洲周刊》報道,谷開來還可能涉及前大連市副市長袁憲千女兒的死亡,以及大連電視台女主持人張偉傑失蹤的案件。據說,袁女生前工作的公司,曾長期聘請谷為法律顧問,但袁女有日「殺死」公司另一主要領導後「跳樓自殺」,轟動一時,但一直沒有破案,也沒有下結論,據報是時任大連市長薄熙來強壓消息,不許媒體報道。

來自北京的消息指,薄熙來案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查處,薄妻谷開來由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調查,王立軍則仍由國安部門拘禁;但整個案件協調由中央專責小組負責。

消息稱,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均未直接介入薄熙來案的調查,而是由中共中央書記處組成的專責小組負責,小組直接向總書記胡錦濤和政治局常委會負責。這個小組成員據稱由五人組成,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李源潮、令計畫,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樂泉、國務委員孟建柱。

北京至今未披露英國商人海伍德遭他殺的詳情

海伍德遺孀開腔  「感非常悲痛」

懷疑被薄熙來夫婦殺死的英國人海伍德,他在北京的遺孀王露露昨首度開腔,指自己萬分悲痛。王不願再公開談及丈夫的遭遇,她身邊的好友則指,王現在非常痛苦,還要自己養育兩個孩子。

帶大兩孩子很艱難

英國人海伍德在重慶被謀殺,是導致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及薄妻谷開來被調查的關鍵因素。海伍德的中國籍妻子王露露說,她不願意談這件在中國政壇引起巨大震盪的事件。王昨在居所外表示,她對不能公開談論丈夫的遭遇表示「歉意」,並指自己感到非常「悲痛」。王的一名好友則說:「露露現在非常不容易,因為她要帶大兩個孩子。」

海伍德夫婦此前與薄家交往甚密,據悉,王露露在薄妻谷開來的介紹下與丈夫認識。海伍德在中國居住十年,二人婚後育有一子一女,現於北京一所國際學校就讀。王與兩名子女現居於京區一個綠樹成蔭的豪華別墅區內。海伍德生前用的那輛貼着英國米字旗的積架( Jaguar)私家車還停放在別墅院子裏。由於海伍德案件敏感,區內保安要求記者立即離開。

核武部隊主任  表態擁護黨中央

解放軍將領紛紛表態效忠黨中央,繼海軍政委劉曉江後,解放軍核武部隊二炮部隊政治部主任殷方龍,昨亦在《人民日報》刊登文章,強調更加堅定自覺地聽黨指揮、維護大局及嚴守紀律。

薄事件比想像中嚴重

殷方龍在文章指,要學習總書記胡錦濤同志的講話,在新的形勢下保持黨的純潔性,要更加堅定自覺地聽從黨的指揮,把聽黨指揮作為不變的軍魂,作為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內容。要更加堅定自覺地嚴守紀律,遇事首先要想到政治紀律和政治影響,不亂猜測、亂打聽,不聽、不信、不傳小道消息,不對組織決定說三道四、妄加評論。而《人民日報》昨亦連續第三天在頭版發表評論文章,強調依法治國,用權不謀一己之私,要求黨員自覺遵守黨紀國法。此前各地黨政官員也紛紛表態,指要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和中央保持一致。

有北京的學者表示,以往只有 1971年的林彪事件和 1989年六四事件後,中央才有這種動員各界表態支持,今次做法顯示薄熙來事件比想像中嚴重。

官位高 周永康料可軟着陸

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被傳捲入薄熙來案、將成中共十八大前被查處的另一大老虎。但周前日在薄熙來被當局宣佈立案調查後再度現身,在北京會見外賓,顯示其地位暫未受影響。

前日會見外賓

內地學者分析指,按中共過往慣例,究責只會查到政治局委員一級為止,位居九常委之一的周或可軟着陸。據官方新華社報道,周永康前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前來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安全會議秘書第七次會議的多國代表。
而就在同日,境外的博訊網一度傳周因捲入與薄熙來密謀在 2014年向已接任中共總書記者的習近平篡權奪位,以及周的妻兒捲入重大貪腐案,令周可能在中共十八大前被查處。不過有分析認為,中共過往辦案只會查到政治局委員一級為止,例如同樣是政治局委員的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案,也傳身居政治局常委的黃菊涉案,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動到黃一根毫毛。

點滴: 免受薄拖累 趙本山移民

網易博主「長春國貿」發博客稱,有網友爆料著名小品王趙本山一家,已急赴新加坡辦理移民手續。此前有傳媒指趙與薄熙來早年在遼寧省時關係密切,趙曾借薄的勢力在礦山取得巨額利潤,使他有能力以兩億元人民幣購買私人飛機。

北韓射火箭失敗爆炸解體 南韓憂核試挽回面子




北韓不理國際社會反對,昨日(周五)早上發射衞星,但搭載火箭引擎因未能分離,升空 135秒後就在高空爆炸解體,碎片散落黃海。今次失敗不但重創了北韓的強國夢,更成了新領袖金正恩掌權後首次面對重大危機,國際社會都擔心北韓可能進行核試或進行軍事挑釁來挽回面子。

北韓官方朝中社罕有地在發射後四小時,證實發射衞星失敗的消息,但只是簡短地報道「地球觀測衞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專家正調查失敗原因」。
搭載「光明星三號」衞星的北韓「銀河三號」火箭,於昨晨 7 38 55秒在西部東倉里西海衞星發射場升空。美軍追蹤到火箭,在升空 81秒就偵測到一個比預期大的火光點,相信火箭第一節和第二節未能正常分離所致。

北韓「銀河三號」火箭昨天升空後135秒,就在空中爆炸解體。

升空 135秒爆炸 斷成兩截

南韓國防部發言人其後說,在北韓火箭升空 135秒,以音速 5.6倍高速爬升至 70.5公里高空後爆炸,斷成兩截。兩截火箭仍繼續向上升,最高升至 151.4公里高空,飛越南韓白翎島時,其中一截再爆炸解體成 10多塊,散落在泰安半島對開海域;另一截之後亦解體成三塊,墜落群山港對開海域。

南韓軍方已鎖定碎片墜海位置,隨即派遣 10多艘海軍船隻到該海域打撈火箭殘骸,部份較大的殘骸可能跌落海床。該海域水深 70-100米,中國、美國、俄羅斯都有艦隻在附近搜索,到夜晚,已發現了幾件漂浮物。


衞星拍攝到的東倉里西海衞星發射場的情形

北韓一直堅稱今次只是發射衞星,但北美航空司令部偵測到,北韓發射的其實是「大浦洞二型」洲際導彈,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禁令。

南韓總統李明博隨即在青瓦台跟國安部官員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如何應對、各部門將採取的措施,跟美日中俄等國家合作方案等問題,並討論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的可能性。南韓軍方就指北韓軍隊在發射火箭失敗後提高了警戒,但沒有透露北韓軍隊是否有不尋常調動。

國際社會正密切注視北韓短期內會否再射火箭,甚至核試以挽回面子。南韓情報官員早前指,衞星拍到北韓正在東北部的豐溪里挖新隧道,似乎正在為第三次核試作準備。北韓在 2006年和 2009年試射洲際導彈失敗後一至三個月內進行核試。



66億夠買 250萬噸粟米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諾蘭在網誌表示,「發射火箭前,北韓已可能進行第三次核試,但現在可以肯定會核試。今次失敗,核試日期勢將盡量推前」。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亦認為北韓會再核試,因為上次核試已是兩年前,獲得的數據已消化,進行新一次核試的條件基本成熟。

北韓今次發射衞星估計花了 8.5億美元( 66.3億港元),足夠購買 250萬噸粟米或 140萬噸白米,如意算盤是在明天金日成百歲冥壽前,營造北韓已躋身「強盛大國」新年代,也力圖為剛一把抓黨政軍大權的 28歲新領導人金正恩樹立威信,沒料到射火箭變成射煙花,令金正恩政權非常尷尬。

不過,發射失敗似乎沒影響到金正恩在國內的領導地位。北韓昨天召開最高人民會議,選舉金正恩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這是他繼周三當選執政勞動黨第一書記、中央委員會委員和中央軍委會委員長後,再接掌政府權力。他昨日亦在平壤出席了大型活動,悼念祖父金日成和父親金正日。

金正恩(左)和金永南昨出席金日成和金正日雕像開幕禮

北韓試射導彈及核試事件簿

31/08/1998
試射「大浦洞一型」導彈,但第三節火箭掉進太平洋,令日本震驚

04/07/2006
試射射程更遠的「大浦洞二型」導彈,但升空不久就爆炸

09/10/2006
進行首次核試

05/04/2009
發射「銀河二號」火箭,但第三節火箭未能分離

25/05/2009
進行第二次核試

13/04/2012
發射「銀河三號」火箭,第一節火箭跟第二節火箭未能分離,在半空爆炸

北韓導彈技術膠着倒退

這是北韓自 1998年來第四度試射長程導彈,但四次都失敗告終,暫時不知今次試射失敗原因,但凸顯北韓仍未掌握洲際導彈技術。今次北韓廣邀外國記者參觀造勢,卻當眾出醜,肯定有導彈科學家要被處決。

日本 NHK電視台引述火箭工程學專家八坂哲雄說:「火箭飛行一分鐘後墜海,表明第一節火箭引擎附近發生某種故障,結果是引擎爆炸,或有可能是因脫離預定軌道,北韓自行引爆。」南韓專家認為與燃料和氧化劑洩漏有關。

美國火箭專家指出,過去 14年北韓試射四次長程導彈,不是第三節火箭引擎未能分離外,就是一升空就爆炸,顯示北韓尚未掌握洲際導彈技術。導彈升空後越早解體,就越難蒐集數據,美國和盟友肯定在北韓這次失敗發射中,比北韓收集了更多導彈數據,但美國絕不會跟北韓分享有關數據。美國一名高層官員難掩喜悅之情說:「北韓導彈技術沒有向前邁進,反而是膠着甚至倒退。」

科學家面臨被處決

北韓問題專家諾蘭( Marcus Noland)指,北韓原先想在明天(周日)金日成百歲冥壽前成功射衞星,向國內外證明北韓進入「強盛大國」年代,還邀請百名外國記者見證,結果是在全世界面前出醜,剛接掌黨政軍大權的金正恩誓難嚥下這次重大羞辱,相信「有科學家和工程師可能成代罪羔羊,面臨被處決或放逐到勞改營的命運」。

民企引爆 垃圾股災



過去一個月,金融市場異常「熱鬧」,相繼有民企在業績期爆煲,或停牌,或遭洗倉,連帶不少去年才上市的本地「雜牌軍」,亦迅速「露底」,演變成垃圾股災,規模之大近年罕見。這堆垃圾股,「搭棚」方式層出不窮,但幾乎清一色是半新股,有些更今年才上市,「走樣」之快令人嘖嘖稱奇。本刊從中抽出七隻「表表者」,逐一拆解其泵水招數,當中包括燒 燶乳豬、黑夜太陽能、「荷包」減肥茶、傷心按摩椅等,全部打回原形,股價大插水。

妖股橫行,港交所難以撇清干係。為谷數、保集資一哥之位,原負責把關的港交所卻不惜降低門檻,放生一眾垃圾股,將「燙手山芋」交到散戶手上。新股變成無底洞,民企爆煲潮陸續有來,散戶走得快好世界。

燒 燶豬 急散水

喜尚( 8179) 高位插水幅度↓ 87%

去年七月以招股價一元創業板上市的酒樓股喜尚,挾着米芝蓮推介燒豬之名,兼有鄉紳撐場,由元朗、屯門殺入港交所,氣勢如虹。今年一月,喜尚股價升到$3.8時,將股份一拆十,變成「毫子」股,搏其「細細隻更易炒」。果然,今年二月發盈喜後,股價一度由約三毫爆升至八毫半,股民睇到「嘩嘩」聲。但升得愈高跌得愈痛,上月底,喜尚猶如食瀉藥,連續三日急插八成五,一度跌穿招股價,至本週二股價約一毫。上週六晚,記者到喜尚去年底新開的旗艦店紅爵御宴吃飯,號稱可擺設一百二十圍酒席的大廳,連記者在內只有八枱客,空曠得嚇人。
事實上,用配售形式上市的喜尚,一早已預告是一場「小圈子」遊戲。甫上市,證監會已警告散戶,喜尚股權過度集中。大股東黃君武夫婦持股達七成五,另外兩成多就由九個股東持有,只要一、兩個股東「唔玩」套現,股價就會大幅波動。貨源歸邊,電影《竊聽風雲 2》都有教,股價好易被「舞上舞落」,如今可謂噩夢成真。

大股東向公司度水

根據港交所的記錄,喜尚插水前,凱基證券及滙豐分別代客持有 9.19% 9.09%的股權,直至本週一已跌至 1.78% 1.43%。據了解,之前持有喜尚的,大多是主席黃君武的新界鄉紳好友,包括「新界王」劉皇發太太吳妹姝,但最近元朗鄉紳間傳出黃君武欠下不少「街數」的是非,巧合地,喜尚股份亦被洗倉。
黃君武夫婦手緊並非空穴來風,今年一月,他們以開日式拉麵店的名義,向公司伸手,借走九百九十萬。由於貸款「剛剛」低於一千萬,毋須經獨立小股東批准。拉麵店至今「無影」,但今年三月,黃君武又「撲水」,將○九年以五百多萬買入,私人持有的元朗西菁街富達廣場一樓物業,抵押予恒生銀行做「三按」,「度得幾多得幾多」。黃君武有幾多斤兩,其他股東明顯心知肚明,「嗱嗱臨」散水,走為上着。

只見黑夜 不見太陽

創益太陽能( 2468) 高位插水幅度↓ 87.8%

上市年半的創益太陽能,掛牌後兩個月觸及$5.96高位後,股價失去動力,直線下滑。今年二月公布業績,成為公司死線。一○年仍賺二億六千多萬的創益,去年突然大幅虧損達六億人民幣,更出現二千三百多萬的呆壞賬撥備,翌日股價即急瀉。

管理層相繼跳船

業績不堪入目,有跡可尋。去年十一月中,首席財務官朱賀華突然辭任。業績公布一個月後,上任僅四個月的聯席執行總裁李黑虎亦「起身」。不但管理層「跳船」,創益上市時的聯席牽頭經辦人、甫上市已持有逾一成五創益股份的工銀國際,亦逐步減持,於三月底以每股$0.748減持逾三百萬股,相比創益$4.5的招股價,勁蝕八成三。

幫你「荷包」瘦身

碧生源( 926) 高位插水幅度↓ 82%

減肥茶生產商碧生源成立於○○年,十多年來只靠「常潤茶」及「減肥茶」兩種保健茶「走天涯」,佔集團總收入達九成九。產品單一,但公司一○年九月公開招股時仍反應熱烈,錄得十九倍超額認購,凍資約二十七億元。上市後一個月股價曾升穿四元,高出招股價三成,成為民企新星。不過去年公司業績卻如坐過山車,先發盈喜再發盈警,玩殘散戶。

半年蝕億五

去年上半年業績前發盈喜的碧生源,半年盈利急增四點四倍,至超過一億元人民幣。公司大賺,但半月不到首席財務官錢崑卻宣布離職,由前中國動向財務總監王志強接任。換了財務官,下半年業績即大逆轉,公司發盈警,全年計,不但上半年的盈利清袋,更要倒蝕四千萬元人民幣。財務官王志強解釋指︰「經濟突然轉差,訂單減少。」另外,期內廣告開支大幅增加三成七至三億四千萬元,佔總營業額四成。事實上,去年下半年,非執行董事王兵已多次沽貨離場,套現二千八百萬元。今年初碧生源發盈警後,王兵再「加碼」沽貨,套現七百六十萬,走得快好世界。

盈利去如風

金風科技( 2208) 高位插水幅度↓ 79%

打着「新能源」旗號上市的風電設備生產商金風科技,上市時獲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入股成為基礎投資者,半年未夠已發盈警,堪稱「走樣股」中的佼佼者。去年金風盈利急挫七成三至六億元,期內應收賬大升三成九至九十六億元。不過金風上市不到兩星期即「搶錢」,宣布以招股價配售約六千萬股,其中一成無償轉讓予社保基金,共套取九億六千萬元。股價同月升上二十一元高位後,即掉頭向下,本週二收市約四元四角。

公司撲水 董事跳船

去年四月,金風宣布發行總額不超過五十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券,首批三年期的三十億元債券於今年二月發行,用作償還銀行貸款及經營上的短期資金。公司一方面「度水」,另一邊廂卻走去炒新股,去年合共斥資約六千萬美元,認購新股國電科環( 1296)、京能清潔能源( 579)及華能新能源( 958)。
公司寧願拿錢去炒股,不務正業皆因本業的高速增長神話不再。去年中央出招限制新風電項目增長,內地去年上半年的風電審批基本暫停。前景不濟,管理層反應最快。去年七月,執董兼副總裁魏紅亮請辭,同年底,首席財務官孫亮亦「跳船」,公司 燶味十足。

OTO傷心椅 一坐即散

豪特保健( 6880) 高位插水幅度↓ 68%

去年十二月中上市的按摩產品製造商豪特保健( OTO),找來明星陳法拉做代言人,因品牌為港人熟悉,加上三成盈利增長預測,吸引大量散戶入飛,超額認購二百四十二倍,終以接近招股上限$1.58定價。怎知公司上市不到兩星期即「變臉」,宣布中期盈利按年比倒退三成至一千二百萬元,僅是招股書預期全年盈利的四分之一, OTO股價隨即大跌近一成。之後,「驚嚇」陸續有來。今年三月, OTO發盈警,將盈利預測大削六至七成,預計只能實現招股書對今年三月底止年度盈利預測的三至四成,原因是主要競爭對手「出乎意料降價」,以及歐、美債務危機導致營商環境惡化。出爾反爾卻「賴地硬」,買了 OTO散戶不但沒有舒筋活絡,簡直周身傷。

藏水吹水唔抹嘴

西藏 5100 1115) 高位插水幅度↓ 61%

上市時已要將集資額縮減兩成的西藏 5100,賣點是來自西藏海拔五千一百米高的雪山水。去年六月上市時,管理層大事宣揚有「大客仔」中鐵快運做靠山,一○年上市前雙方再簽新協議,西藏 5100向中鐵快運提供七點五萬噸水,兼買一送一優惠,佔公司全年營業額超過六成。怎知上市後一個月,即修改協定,改為每年買五萬噸水,並撤銷買一送一,惹來為上市谷數的非議。管理層「死拗」指改協議後無須買一送一,反有助提升毛利率。

九成五盈利未入袋

去年西藏 5100的盈利爆升兩倍多至三億七千三百萬人民幣(下同),但所謂盈利只是「紙上富貴」。包括政府資助的一億元,更惡劣的是,公司的應收款(即責數)激增近四倍,高達盈利的九成五。水賣了但原來錢未入袋,一旦被賴賬,盈利就只剩二千多萬,認真「牙煙」。

餅卡谷數「超群」翻版

克莉絲汀( 1210) 高位插水幅度↓ 16.5%

克克莉絲汀名字改得洋味十足,其實是內地麵包西餅連鎖店。今年二月底剛上市,在內地擁有逾九百間分店。公司野心勃勃,計劃今明兩年再開多三百二十間分店,數數手指,即平均每兩至三日便要開一間。現實是否「咁好景」?看真公司盤數,上市公司一般都「做靚」先上市,但克莉絲汀上市前三年的業績卻愈做愈差。原來一○年,公司乘世博之勢,在上海大事擴張,卻因銷售開支過大,令該年盈利下跌逾兩成四,去年力挽狂瀾,盈利仍低於○八及○九年。

狂開鋪這目標成疑,盈利更藏「炸彈」。去年,克莉絲汀超過一半的收益來自銷售提貨券(即餅卡),而截至去年九月,「未兌餅」的餅卡總值達八億人民幣,足足是該公司去年盈利的八倍。以公司每個蛋糕約一百元人民幣計,要整八百萬個蛋糕才夠填數。讓人想起本港老牌餅店超群,九七年便因爆出周轉不靈,大批持有餅卡的顧客湧至攞餅,餅店「擠提」,最終清盤收場。

民企股神輪住仆 劉央 輸爆廠

以民企「女股神」自居的劉央,○八年金融海嘯後,自稱「逢低掃貨先鋒」,大手買入多隻民企股,更樂於認購新股,經常高調現身新股推介會「撐場」。有「牛央」之稱的劉央,經典語錄包括︰「跟我買,必贏」、「賺不夠三倍就不出貨。」言猶在耳,這位新進「女股神」卻在新一輪民企風暴中「輸爆廠」,股神變「明燈」。

港交所資料顯示,劉央現持股逾百分之五以上的股票幾乎清一色為民企,當中包括今年累跌超過五成的中網教育( 8055)及昊天能源( 474),而被劉央稱為「中國未來的微軟」的高陽科技( 818)亦跌近四成。其中,「最傷」要數經營地下商場的人和商業( 1387)。上月底,人和商業因業績受質疑被「洗倉」,至今累跌近四成,短短一星期,單是人和商業,劉央賬面損失達五億元。

四十七歲的劉央,父親是北大經濟學家,母親是醫師。一九八八年於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畢業後,隨即加入北京中信集團計劃財務部,九三年更被派駐澳洲,管理中信於當地一隻三千五百萬澳元的基金,九年間淨賺三倍。○一年,劉央來港加盟首域投資,不到一年轉投英資的西京,擔任基金經理,管理西京中國基金。○三年「沙士」後,她以大好友身份狂掃貨,一夜成名。○八年,她買下西京在香港的分部,押注於民企股。怎料,民企連環爆煲,亦令劉央自拆「招牌」。

赫赫有名的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 Anthony Bolton),在七九至○七年間主理富達特殊情況基金,每年平均有兩成回報,成為基金界神話。一度宣布退休的波頓,眼見中國近來經濟起飛,欲捕捉大升浪,於是在○九年復出,轉戰中國,主理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 FCSS)。怎知一入中國,股神即「水土不服」,多隻愛股如蒙牛( 2319)、霸王( 1338)、李寧( 2331)相繼插水,基金去年勁蝕 37.9%。今年一月,股神無奈「認低威」,承認自己在管理上出錯。
可惜,今年股神要翻身恐怕難過登天。民企風暴愈爆愈大鑊,基金內多隻民企繼續被洗倉,包括霸王、碧生源、金蝶國際( 0268)等,以及今年初被本刊踢爆賬目有問題的農業股亞洲果業( 73)。看來這位歐洲股神仍未看清中國民企的「特殊情況」。

港交所引垃圾股餵散戶

近年上市的半新股連環爆煲,負責上市把關的港交所難辭其咎。金融海嘯後港交所業績走樣,全年盈利下跌一成七。為谷數,港交所不斷吸納民企來港上市,單○八年計,就在全國逾五十個城市進行了八十多次的市場推廣。為此,不惜降低上市門檻。○九年六月,港交所表示會因應個別情況,如盈利或會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以此豁免主板首次公開招股申請人的「盈利測試」。翌年,更接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採用內地的會計及審計準則,並聘用內地會計師事務所擔任核數師,現時已有二十七家內地在港上市公司改聘內地核數師。

○八年,新上市公司只有四十九家,但經過港交所一番「努力」,一○年及一一年的新上市公司分別達一百一十三家及一百零一家。上市收費佔總收入比例亦由百分之九點四升至一成二,約九點五億元。不過,問題亦漸浮面。港交所資料顯示,今年頭三個月,共有四十八間公司,出現核數師具保留意見或修訂其核數師報告的情況,相比一○年同期高出一倍。

上市平過買殼

不但港交所「鬆手」,近年各會計師行及投行亦為上市生意爭崩頭,大小通吃,收費亦被搶低。有資深會計師透露,一個上市全包宴,收費大約只需二千萬,如果找內地會計師,就更加便宜,「依家喺市場買殼,閒閒哋要一億,所以你見近年少聽到借殼上市嘅新聞,因為自己搞上市又快又平。」該會計師透露。現時,本港一千五百一十間上市公司中,內地企業佔六百四十間,其中三百六十五間是民企。○七年,負責監管上市公司會計事宜的財匯局投入運作,不過,去年「抽選作審閱的財務報表」只得七十份,數量少得可憐。

雖然民企頻頻出事,但今年一月,中國證監會表示將在年內修訂境外上市法規,降低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來港上市門檻,簡化審核程序。民企「爛橙」陸續有來。

民企照妖鏡

專家: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

問:部分民企上市後會有一段短暫「蜜月期」,股價先升後跌,如何把握「蜜月期」賺錢?
答:現時上市企業普遍質素差劣,絕不建議散戶為搏「蜜月期」入貨。行內人稱現階段為「投行的核子冬天」,市況差,好公司暫時不敢上市,散戶亦不敢認購,市場上做交易的只剩下庄家及部分規模較細的對沖基金,散戶絕對難以匹敵,搏唔過。

問:萬一散戶已坐貨,股票插水後,應忍痛止蝕或等翻身?
答:近年有心搞大盤生意的半新股少之又少,散戶最好捕捉「逃生門」離場。通常細價股經歷一段極低潮後,會出現短暫的小陽春。以去年為例,八月至十二月期間,細股一直跌,踏入今年一月,市況回暖,恒指升逾一成,不少買大股賺了錢的人,走去搏細價股,於是二月頭便掀起細價股的升浪,但只有兩星期,要快手捕捉機會離場。

問:如何分辨新股是否有潛力?
答:過去五年上市的新股,七成潛水,只有三成會升。如果要買,就要仔細研究業務,以及應收賬情況。現時中國信貸緊張,於是企業間作交易時便互相賒數,令好多公司的應收款上升。只有極少數半新股如合生元( 1112)不設賒賬,可避免壞賬問題。

問:哪些行業不要碰?
答:我不看好體育用品股,太多競爭對手互相廝殺,不會有大增長。太陽能類的股票則毋須太悲觀,此行業之前主要受累於歐洲經濟差,相信中國的需求會增加,令太陽能產品價格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