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劉銳紹﹕自然分娩比強行開刀好 ——北京解難和香港免死的方法



特首選戰發展於今,唐梁兩陣營互相攻伐,奇招百出,令雙方髒水滿身,任何一方勝也不武。如此形勢,也令北京陷入兩難困局。有人甚至認為,即使北京高層放話,但雙方仍不懂收掣,情已經失控,中央也難駕馭了。

我倒不會用「失控」的字眼,因為雖然有些事情的確超出了北京的預期(例如唐梁兩營廝殺的激烈程度),但事實上北京仍有很多方法控制事態的發展,從習近平和王光亞最近在北京「兩會」期間的發言,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好言相勸vs.勸戒

習近平發言的重點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呼籲建制派要以大局為重。習近平是在接見港澳政協委員的公開場合中講話的,其後,王光亞承接習的精神,也作了發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王的發言是在不公開的場合中作出的,跟覑就通過一位傳媒信得過的人士放出來。王光亞的話比較明顯和到位,直言現在已不是君子之爭,超出了中央的預期。

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裏,習近平的明話屬於好言相勸、話說在前的性質;王光亞的暗話則是屬於勸戒的性質,程度較為嚴厲。所謂勸戒,即是儘管中央沒有直接說明,但如果好言相勸沒有效果,就可能使用懲戒的方法了。換言之,這暗示北京也作了其他部署,以應付不同的可能性。外界必須了解中國的政治文化,才能較準確地掌握情。

北京不想流選的憂慮 都是虛的

跟覑,大家不妨評估,北京有哪些他們認為可以駕馭形勢的方法?我最擔心的,就是北京在最後關頭感到拖無可拖,就按最後一剎那的形勢作出決定,在唐梁之中二裏挑一,而不去想想其他可能性(包括流選)。這是中國政治決策的鐘擺效應,最後的決策往往視乎拍板前的鐘擺擺到哪裏而定。北京不想流選,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有三大憂慮。

一,流選將衝擊政治氣氛和未來特區的管治;

二,流選將導致夜長夢多,日後不知還會出現什麼醜聞;

三,流選可能令民主派成為「造王者」。

所以,北京傾向在萬不得已的情下,在唐梁之間二中挑一,其他事情以後再說吧。北京經常有一種思維,就是他們不相信不能控制建制派的行為。

但是,我倒認為這三種憂慮都是虛的。

一,流選衝擊政治氣氛,只是北京擔心「中央權威受損」的一種感覺,但事實卻剛剛相反,流選可以令人感到北京真的沒有在背後操縱,政治氣氛更好。

二,從參賽者的策略而言,大殺傷力的醜聞應該在325日之前都揭出來了。北京可能擔心流選後加入戰團的新人(例如曾鈺成)也會被揭「醜聞」,但這種擔心只是對真正的自己人也不放心的表現而已。

三,泛民雖有大約200票在手,但這些票源必須綑綁起來,才能與兩位建制派候選人討價還價。可是,泛民沒有強而不散的凝聚力,誰能像北京那樣號令群雄?泛民初選時投向何俊仁,多是一種道義式的支持,至於何俊仁被淘汰後的泛民票源流向,何俊仁也未必控制得了。

即使他們現在就開始作好準備,互相協調第二輪的票源投向,但這有三大操作困難:

1)泛民提出的多是政治性的要求,唐梁二人均不會輕易答應。

2)操作過程和協議肯定要事先曝光,否則日後對方不認帳,泛民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3)如果事先曝光,那麼泛民就會被激進民主派指摘「參與小圈子交易」,不利他們在下屆立法會競選。

所以,泛民能成為「造王者」的機會不大。如果北京因為上述三種虛的憂慮而強行在唐梁之中「二裏挑一」,那麼帶來的傷害就是實質的了,對北京和香港都沒有好處。

「二裏挑一」的傷害

實質的傷害包括:

其一,如果北京強行「二裏挑一」,然後用或明或暗的方法號令天下,只會即時打破長期建立「不干預特首選舉」的形象。

其二,如果選唐,則顯示北京也要向大財團妥協,甚至叩頭,日後大財團的氣焰將會更盛;如果選梁,則預示唐營將會口服心不服,日後特區管治同樣困難。

其三,建制派基於本身的利益,撕裂的機會遠比「兄弟同心」的機會大,預示北京將要更深入地介入香港事務,「一國兩制」更受到挑戰。

面對眼前形勢,北京應該選擇自然分娩的方法,比強行開刀好得多。所謂自然分娩,即中央在投票日之前也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就讓選票決定結果,那麼任何一個陣營也不能埋怨北京,中央還可以保持「不干預選舉」的美名;即使流選,屆時各路英雄就要憑自己的實力再戰一場,效果也比強行「二裏挑一」好得多。筆者不想偏向哪一位現在或可能還會出現的候選人,只是事到如今,北京「不干預」就不干預到底,把傷害減到最低,香港才不會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