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顯示包含「陳陽明」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陳陽明」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5月24日星期四

陳陽明:賴昌星判無期與十八大懸念




廈門中級法院判決由加拿大引渡回國的賴昌星無期徒刑,沒收全部財產。北京目前面對政治困境,不希望賴案引起動盪,影響十八大人事及維穩局面。涉案高官及軍方高層名單不公布,引發各種猜測。

被引渡回國十個月後,賴昌星等來了對他的審判。五月十八日,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賴昌星案一審判決,以走私普通貨物罪判處無期徒刑,以行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兩罪並罰,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法院認定,從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九九年五月,賴昌星犯罪集團走私香煙、汽車、成品油等普通貨物案值人民幣約二百七十四億元(合四十四億美元),偷逃應繳稅額約一百四十億元,並向六十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

「遠華案」案發已近十三年,在受賄的六十四人名單中,目前已知與賴案有直接關係的科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共五十二名(另附名單),其中最高級別官員為原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在此名單之外,更多科級以下國家工作人員也牽扯其中,據官方統計,僅廈門海關一個機構,涉案人員就達一百六十多人,佔當時全海關總人數的百分之十三。

但了解內情的廈門媒體人士表示,目前已知的六十四人名單以及科級以下工作人員人數,「還沒有包括軍方」,以及部分高層官員及家屬、親信,「而這正是本案的尷尬之處」。中國民間輿論在談到賴案時,總會強調賴的「高層背景」。在廈門湖裏華光路,知名的「紅樓」七樓,賴昌星的辦公室裏曾張揚地掛著他與時任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他們包括:劉華清、李嵐清、王漢斌、阿沛阿旺晉美、李鐵映等。

而最令民間津津樂道的,莫過於籠罩在現任全國政協主席、時任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與賴昌星之間的關係迷霧。賈被視為江澤民一手提拔的中共高官,過去的十幾年中,賴昌星案的細微進展,都令外界對案情與中共高層人事變動有頗多猜測。過去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賴昌星多次強調,自己與賈慶林只是相識而已。「他們(四二零專案組)看到賈慶林在我公司也拍過照片什的,那肯定就是跟我有關了」、「林幼芳(賈慶林夫人)不是我公司的董事,什也不是。我跟她三分錢的關係也沒有」、「我跟她根本不熟」,只是打過一次高爾夫球等。對於為何輿論盛傳他與賈慶林的關係,賴昌星認為這是中共高層的權力鬥爭使然,而當時指揮辦案的中共官員是何勇。賴昌星多次公開否認與賈慶林的關係,是否所說屬實?抑或對賈抱有期待,另有隱情?曾多次採訪賴昌星的資深記者、作家、《「遠華案」黑幕》作者盛雪表示,她願意相信賴昌星的說法。「雖然圍繞他的官員包括黨政軍,包括文藝界,但是並非每個人都對他感興趣」,她說,「他若隱瞞與賈慶林的關係,也看不出來非常直接或非常有要害性」。

副軍之子敲詐一億

《「遠華案」黑幕》一書披露了大量與賴昌星有關的中國高層官員,「點到名的確實非常多,當時從江澤民、朱鎔基、李鵬、李紀周,後來軍情部門的姬勝德(姬鵬飛之子),全都說到過」。了解內情的廈門人士證實:「賴昌星的生意做得這大,多少要跟官員搞好關係。最後寫信舉報賴昌星的當時三十一軍副軍長的兒子,就是因為跟他(賴)要錢,一億,賴不給,才被激怒了。」

盛雪表示,涉案高官及官員的秘書非常多,她只舉了一個例子說明賴與這些人的關係。「當時的國防部長是遲浩田,找他要錢。他在廈門的海邊建了一批別墅,找人讓遲浩田去題詞。遲浩田給他題詞好像當時每一個字要了五十萬。沒有幾個字」(「天泉」二字,盛雪書中介紹賴共付遲浩田五十萬元人民幣)。

身處加拿大時,賴昌星曾計劃出版自傳《賴昌星說賴昌星》,「他要寫他自己的發家史,怎從小奮鬥,怎做生意賺錢,出人頭地」。盛雪曾幫他提出過備選書名,《成敗皆風流》,但被賴昌星否決,「 他不喜歡,覺得風流是不正經。他的教育程度比較低」。

在幾年前接受採訪時,賴昌星曾多次表示該書會在亞洲出版,可供選擇的出版發行地區包括香港、越南等地。盛雪說,此書最後夭折的原因是受到壓力。賴昌星不願向盛雪透露過多細節,只表示壓力來自中國方面。

曾與賴昌星聯絡出版事宜的明鏡出版社負責人何頻表示,賴昌星要寫自己創業的經歷,但讀者更關心的是他能不能揭露中共高層的問題,「但是賴昌星似乎是想和中共高層進行某種交易。所以某些事情他總是有些保留」。

何頻說,賴昌星希望通過出版獲得大的資金回報,但在海外中文出版市場不大可能實現,「後來另外一些人想幫助他出版,顯然那也是一些對出版市場不了解的人。所以儘管他自己出面聲稱要出版但最終就沒有成功」。

對於當年聲震海內外的「遠華案」,盛雪評價的是,在今天的政治格局下,反腐敗無非是在政治上打擊對手的戲碼。中國不可能真正用司法的精神和司法的手段來處理腐敗案件。「到頭來還是一些人戰勝敵人」。到今天,不但沒變,程度上要更深,更變本加厲。盛雪認為,賴昌星案的最後結果不會對中共十八大形成太大影響:賴昌星案是一九九九年爆發的,賴零一年在加拿大申請難民身份、面臨開庭時被輿論炒熱。今天整個中國利益核心面對的執政困境比那個時候要大得多。「這個執政核心不會希望讓賴昌星重新攪起任何的政治動盪,也不會希望是由賴給今天的政權的維穩添亂。」同時,一九九九年中國的政治、人事格局與今天也有很大不同。「當年遠華走私案,牽扯的官員有五六百之多。那個時候,對中共,特別是在福建的官場,是一次很大的清洗」,盛雪說,「我強調今天的執政當局,會拿這個案子作為今天的執政武器,來整治今天的對手。但是不會在這個案子上做大的動作」。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陳陽明:江澤民現身埋下薄案新變數




中國前國家主席、八十五歲高齡的江澤民在北京現身,被視為薄案新變數。政法委書記周永康高調發聲,表明江澤民仍有影響力,至少在中共十八大前,若周永康不再有大動作,可保全自身,薄案或以刑事及經濟問題定罪。

四月十七日,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前國家主席、八十五歲高齡的江澤民在北京會見了前來中國參觀的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連鎖集團總裁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彭博社消息稱,長期居住在中國的美國人、獨立分析師利明璋(Bill Bishop)在其微博上透露,知情人士告訴他,江澤民會見了舒爾茨,但由於他未獲授權,因此不能透露會見的詳情。

與二零一一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期間朱鎔基的高調現身不同,江澤民此次會見外賓並沒有見諸國內各媒體,而是由外媒報道,再「出口轉內銷」到達國內受眾。這一消息傳播渠道是否刻意而為,值得玩味。

年逾八旬的江澤民去年七月一日缺席中共建黨九十週年慶祝大會,不久後被謠傳去世,在十月的中共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大會上現身闢謠。伴隨著中共十八大臨近,江澤民的健康狀況也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而江澤民的此番現身引起諸多猜測。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史宗瀚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江澤民要向外界宣示他仍然健康良好,能夠視事,勢必對中共十八大的人事安排帶來不明朗因素。史宗瀚說,他的目的是要告訴全世界,他有健康和能力,十八大的安排,仍然有他置啄的餘地,「這樣一來,任何一方如想主宰一切將更為吃力」。

海外爆料網站博訊曾指,江澤民近期向軍方表示,要求軍隊力挺習近平。但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其他消息源證實。周永康被普遍認為是江澤民的人馬。江澤民早年與薄一波的交情,也使得薄熙來一度被看作獲得江澤民的蔭庇。

在國內民間輿論圍繞薄熙來事件猜測不休時,中國對外行動又有新動向。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中俄兩國海軍艦艇編隊在青島附近黃海海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二零一二」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與以往歷次中俄聯合軍演相比,此次軍演的規模可觀。

張海陽外訪破除謠言

中國軍方的重要行動選在此時,也被解讀為胡錦濤彰顯其對軍隊的控制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破除此前有關軍隊異動的傳言。早在薄熙來被免職前後,海外媒體曾一度傳出劉源、張海陽等軍方將領支持薄熙來。對此,中國軍方並沒有給出正面回應,而是通過《解放軍報》多日來連續發表社論的形式強調軍隊要聽黨指揮,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時安排張海陽訪問匈牙利,以顯示高層對張海陽「放心」。

儘管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是兩國軍方交流多年慣例,但今年的軍演仍被視為中央軍委顯示其控制力的表演,而縱觀中共歷史,對外行動也常與國內政治形勢密切相關。一九六二年,在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後,毛澤東在黨內受到指責,一九六二年一月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毛被迫作出檢討,承認此前發展經濟的路線失誤,被毛視為政敵的劉少奇的黨內威信上升。同年六月,中印在邊境地區開戰,為服從戰局,毛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得到擁護。一九七九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另一例,時值打倒「四人幫」後,鄧小平復出,對越戰爭有助鄧快速在黨內軍內樹立威信。

中央工作組追查謠言

上週亞洲週刊曾報道,中央已派工作組赴港調查薄案,四月二十三日,《南華早報》報道稱,工作組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調查薄熙來家族和谷開來家族據稱在香港擁有的巨額財產,以及財產的來源和財產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境外的途徑。此外,工作組還會追查香港多家媒體報道的有關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謠言的消息來源。一些報道說,周永康是薄熙來在中央高層的主要盟友,並因此受到牽連。亞洲週刊獲悉,工作組包括中紀委、公安部、國安系統、財政部門有關人員。

在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後,海外網站曾傳周永康發動政變,並稱三月十九日北京城內響槍與此有關。但此說後被官方澄清。今年兩會期間周永康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對重慶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經濟社會建設取得新成績,『五個重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被視為挺薄訊號。

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報》發表周永康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全國政法委書記首期培訓班上的講話,文中稱「堅決抵制敵對勢力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的攻擊,堅決抵制西方錯誤政治觀點、法學觀點的影響」。

周永康的高調發聲、江澤民現身、中央工作組徹查有關周永康的「謠言」,以及早前中央九常委集體亮相植樹節,都說明中共高層在努力營造一個團結一致的對外形象,破除一些對周永康、對中共團結不利的傳聞。據博訊網的文章稱,周永康已就薄熙來事件向中共做出內部檢討,檢討已下達至省部級。博訊同時稱,周系對博訊等海外爆料網站進行攻擊。從目前對外公開信息分析,至少在中共十八大前,周永康不再有大動作,可保全自身,這也符合中共六四以來「刑不上常委」的不成文規則。十八大後周永康的去向,仍是謎團。

從目前已有消息看來,薄案涉案金額龐大。薄案由海伍德命案牽出,又涉及腐敗,中共高層借機再出嚴打腐敗重拳,從高層講話中可看出對薄熙來嚴肅處理的決心。而薄的「軟著陸」模式猜想也將隨之終結。三月十六日,也就是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次日,中共黨刊《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扎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強調中共反腐敗鬥爭的決心,被解讀為指向薄熙來事件。

溫家寶反腐針對裸官

三月二十六日,中國國務院召開廉政工作會議,溫家寶強調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裸官加強監督。四月十五日,溫家寶也在《求是》發文《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強調要把反腐倡廉落到實處。四月二十三日,中紀委書記賀國強表示,在繼續加大力度查辦大案、要案,特別是「高中級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的同時,今後要在基層著力查處十類腐敗問題。同日,中央黨校旗下的媒體——《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方工的文章《監督力度不能為官員級別所限》。直指中國目前對高官監督不到位,導致腐敗橫行。文章引用列寧的 「用制度約束監督權力,才能『把權力關在籠子裏』」,強調從制度上對高官監督的必要性。

反腐敗一直是胡錦濤、溫家寶執政近十年的一貫政策,從中共高層近期表態來看,薄熙來最終被以經濟問題及刑事罪等定性判刑的可能性較大,而薄熙來之妻谷開來,則被指涉及經濟問題及海伍德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