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到港,出席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活動及第四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此行相信是他任內最後一次踏足香港訪問。今年底「十八大」後,中央將完成政府權力移交,無論香港或內地都同告「換代」,轉入歷史發展新一頁。
胡 錦濤二○○二年起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繼後出掌國家主席和軍委主席職務,十年來,在他領導下中國取得可觀的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大增,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外
交上的話語權、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的確與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北京公布一個較為重要的經濟數據,已足夠震動環球金融市場;而美國之所以更易軍事部署,要 「重返亞洲」實施「圍堵」,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正是反映今天的中國,在國際上已是不能忽視的力量。
從大局變化觀察,在胡錦濤掌政的十年,中 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且一度引起「中國模式」壓倒「華盛頓共識」的國內外熱烈討論。二○一○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巨大
的外滙儲備。近日神舟九號飛船與蛟龍號潛水器分別在太空和深海取得的技術突破,顯示出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也為現屆政府臨別秋波增添可喜成績。
在台灣問題上,在胡錦濤任內,兩岸關係顯著緩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李侃如(K. Lieberthal)便對胡錦濤處理台灣問題給予高度評價;北京通過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把台灣融入中國經濟體系中,以這種和平方式化解台灣分裂出中國,還有待未來發展的考驗。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總量規模不斷擴大,但這段期間,建基於資本和勞動力積累的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也走到了盡頭,需要朝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發展方向轉型。然
而,在目前體制下,官吏政策失職,只有上級官員才有權力加以懲處,而非受罰於權力合法性來源的人民。在缺乏對下負責的政治體系下,面對經濟轉型、糾正社會 不公正的利益傾斜分配,中國能否長期保持一個有效政府,以確保治理政策的質素,是一個值得擔心的問題。
胡錦濤強調憲法的不可侵犯性,贊同人民有知情權,他在二○○三年非典疫情爆發後免去衞生部長和北京市長官職,嘗試建立一個問責政府。然而,這種問責性顯然缺乏人民從下而上對政府權力的監督,
下級官吏的濫權和政策失誤,只能由上級予以懲處,亦即下級官員只須向上級黨官負責,而人民無從置喙,這無疑有很大的制度缺陷。
可以看到,中國當前的威權統治體制,官僚管治的問責性,隨時可以超越人民意志,不受人民的共意約束,暴露出地方官員濫權和蔑視法律的制度缺失。可以說,在民主、法制和人權等善治價值上,中國要改善的地方仍多。
胡錦濤今次踏足香港訪問三天,見證第四屆特區政府就職。彈指之間,香港已回歸十五年,這個歷史性的政權過渡,一國兩制的實驗,總體來看是平穩而成功的,中間
雖然有過多次經濟風潮,有過沙士疫災,更有無數的政治紛擾,深層次的矛盾,特別是最近幾年,社會因分配不均導致民怨高漲而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低落。但是平 情而論,香港最核心的價值:自由、法治、人權、公義社會,迄今為止,尚幸能保不失。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尤其經過最近一次特首選舉「被干預」 之後,港人對「五十年不變」心存疑慮,我們期望中央領導人來港出席慶典,不僅是來「送大禮」,給香港帶來各種各類的經濟優惠,而是親來彰顯一國兩制的成
就,重申《基本法》賦予特區「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如是則政權回歸之後,人心回歸可期。
阮紀宏﹕胡錦濤講話不會有新意
胡錦濤訪港,除了到民居等以示親民,到軍營以示主權,到中資機構以示一國統領等等以外,最矚目的應該是發表一篇講話,為回歸15周年定調,但觀乎15年來香港的政經格局未變,恐怕他的講話也只能多講成績,少講失誤,淡化矛盾。
所謂格局未變,經濟方面是工業凋零,只剩下服務業,當中又只有金融服務業的附加值較高,近年雖有旅遊業畄喜,最後還是要依靠地產業支撐大局。政治方面雖然解痩了雙普選(應該是格局變化),但最快要等5年後才能實施,目前還是立法會有權無責,政府有責無權,立法會內建制派微弱多數,行政無法主導,梁振英試圖直抵基層爭取民意反逼立法會,但仍然缺乏政治任命官員協助。而反對派目標明確,就是要抹黑特首來說明選舉制度不民主,為5年後普選鋪路;抹黑中共突顯其不能領導香港,並配合國際反華大合唱。
政經格局痩定社會狀態,大學畢業生要去做地產代理或者在銀行推銷高風險金融產品,但收入微薄,底層缺乏上升階梯,都存在現實與期望相差太遠。社會日變,不可能沒有改革,但任何改革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一石無論多大也會激起千層浪。
即將卸任的胡錦濤既不能鼓吹大力改革,也不會開出更多的空頭支票,在中共換屆與香港格局的限制之下,只能輕描淡寫的講一講香港15年來成績取得不易,歷任特首有駕馭複雜形勢的能力,離不開市民支持政府等等,中央將一如既往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然後再送點大禮以示中央關懷,讓胡錦濤在任上10年的成績不會被香港拖累,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