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軍機上周五被敍利亞軍方擊落,兩名機師失蹤,飛機殘骸在地中海尋回。雖然敍國迅速向土國致歉,但土國外長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glu)揚言採取必要措施,或去信聯合國,北約今天將討論事件。
一旦明確顯示敍國在知情下,在國際空域擊落土國軍機,足以構成戰爭行為。按北約的協定,任何成員國受其他國家攻擊,可視為對整個北約的攻擊,北約便可以聯合防衞的形式使用武力,理論上毋須聯合國授權。
即使使用武力,也有多個層次,戰爭從來是最後的手段。但這次事件令敍國局勢起了微妙變化。
首先,事件令西方有多一手準備,可向敍國採取進一步行動。雖然敍國的人道問題比利比亞更嚴重,但在中國及俄國力阻下,聯合國框架不易發揮作用,中俄亦不希望利比亞模式成為慣例。
不過,假如土國是次以受襲的名義要求聯合國介入,在情在理中俄很難反對。中俄否決土國申請的成本大增,或不再為上述敍國行為背書,變相為北約軍事行動開了綠燈。
一如前述,軍事行動不一定是戰爭,最常見及現時最可行的包括封殺敍國的海岸線,以及設立禁飛區等。這些措施有助封鎖敍利亞的補給,甚至協助敍國的反對派補充物資。
事實上,一直有傳言指俄國透過港口運輸向敍國售武,一旦封殺港口,將對敍國政權構成重大打擊。此外,從利比亞的經驗表明,所謂禁飛區是變相的空襲區,打擊目標自然是敍國的重型武器,這有助反對派挑戰敍國總統巴沙爾(Bashar al-Assad)政權。
最後,敍國是次攻擊亦反映國內指揮出問題。以常人的角度分析,即使土敍兩國多年來問題糾纏不清,包括敍國政府認為土國曾向其敍國反對派提供武器,但此刻亦不應多生事端,以免招人口實。
敍國不理慣例擊落土國戰機,可見軍方或已草木皆兵,對政權的穩定不是好事。
因此,日後北約會議能否有新措施出台,或將決定敍國問題會走向全面戰爭,還是和平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