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以前的天時,地利,人和,全都沒了。香港現在只剩下一個合作者︰國內。香港人可能很不能認同或接受國內那套辦事方法。但如果香港持之以恒地採用本文所提議的方法來與國內合作,香港的經濟就很可能就有一條好的出路。
在提解決方案前,我們要先弄明白為何香港不可以再走老路來謀生。有人說香港成也地產,敗也地產。地產的價格其實是剩餘價值(residual value)。人賺了錢後,要先得溫飽,後才會想着買房子住。往日香港人開工廠,做進出口,賺了錢,溫飽後就買房子。香港地少人多,基於供求關係,房價就 往上漲。今日買家再加上一大幫有很多現金的國內買家。但房價的增漲卻沒有增加香港人的賺錢能力。香港人如果賺不了錢,哪怎買進口的食物和付高昂的能源和醫
療費用呢?哪還說甚麼買房子呢!所以首要問題是香港日後怎賺錢?
人幣全開放 港金融地位難保
香港已經沒有農業和工業了。所以香港政府也只說香港四大支柱︰(一)貿易及物流,(二)旅遊,(三)金融,(四)專業服務。中國和外國已愈發直接運輸。所以香港的貿易和物流業會漸漸式微。那(一)就去掉了。
至於旅遊業,國內富人一般都來過香港很多次。他們現在去歐洲和其他國家也很容易。再加上中國海關愈來愈嚴,來香港購物已不再吸引了。所以香港的旅遊業日後也不會太好過了。那(二)也去掉了。
香港的金融業最主要是倚賴私人銀行服務和國內企業在香港上巿。在人民幣資本帳戶還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香港在中國的金融地位還是可以保得住的。那專業服務
還是需要的。但人民幣資本帳戶完全開放,中、外機構都可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深圳等城市得到在香港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那香港的金融地位就會 給代替了。到時候,(三)也會沒了。
未來競爭力成疑 前景陰霾多
讀者可能會問有關香港和國內法律上的差異。其實,要在國內做生意,國企基本上只按中國法律簽合同。如果有一家外企不願意,哪國企就不跟它做生意。雖然國企還會簽一些引用《普通法》的國際慣例文件。但引用國內法律已成大趨勢。民企情況也如是。鑑此,(四)到時候也會沒了。
讀者可能會想到珠江三角。但看完前一段分析,讀者應該已經明白到,深圳、廣州和珠海等城市以後將會都可以提供香港可以提供的。相反,香港卻不可以提供這些城市可以提供的服務。
說完香港日後謀生能力的陰霾,我們要說說香港日後的財政負擔。港元和美元是掛鈎的。香港基本上甚麼都是進口的。尤其從國內進口。所以香港是跑不掉通脹的。香港稅基窄。國內還有低下層的新移民來港。香港人口愈趨老化。那香港政府的財政負擔是很難會減輕的。
香港人才加內地人口 「1+1=3」
說到這裏,讀者們應該相信香港這局棋已經是一個死局︰賺錢愈發困難,但財政負擔有增無減。哪這局可破否?可。
香港要集中做1+1=3的行業;就是把香港的優點和中國的優點加起來。擧個例子︰香港可以發展西藥業。要成功成為一家前衞的西藥廠,所需的是研發人才,嚴 謹的製造過程,和大量的臨床實驗(clinical
trial)。臨床實驗是指當藥已經在動物身上試用過後,而已經證明對動物沒害和有藥用之後,再讓病人試服。
香港的醫學和化學研究和醫療系統是嚴謹和相當廉潔的。香港政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引入外國的科研人員。國內有大量的窮病人。他們沒錢看病。如果國家給香港一
些特別的條件,讓香港可以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情況下,在中國做大量的臨床醫藥實驗(clinical trial),哪說不準日後世界最先進,最大的藥廠就在中、港。其他行業,只要可以把香港的嚴謹態度和國內的人口配合起來,都有可能成功。試想想,你不會
把國內的辦事態度和香港的人口配合起來吧!
本文結論就是,香港經濟不可以再吃金融行業這老本了。只要香港政府決心發展1+1=3的行業,那香港經濟還是有希望的。先決條件是香港政府要從國內和國外吸引科學和工程人才。同時,向國家取得政策上的支援,方成大事。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