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陳雲: 反「英」抗暴,不可亂用




四月一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反對中聯辦治港、反對梁振英當選大遊行,口號為「豺狼當選,港人憤怒,抗議中聯辦亂港」。然而二十六日報載,行動的主事者卻玩弄文字戲謔,玩「食字」爛gag,將行動命名為「反英抗暴」,難免令人驚訝(見《蘋果日報》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新聞標題「不要 23條重臨 不要西環治港 市民 4.1上街「『反英抗暴』」 )。

反英抗暴是一九六七年土共發起的工人階級暴動,反對英國統治及資本家剝削,行動有工人階級受到剝削的怨氣,也有中共的幕後支持。「反英」就是反對英國統治,今日某些民間抗爭者挪用此詞,用來反梁振英,絕不恰當。首先,假若民眾堅持梁振英是共產黨地下成員,反對的是共產黨,應該名正言順說反共,也可說反梁、倒梁,不應借用香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反英抗暴」來戲謔。政治名稱、歷史運動有其莊嚴不可侵犯之名,正如民主國家有時執政黨不能取得大多數民意支持,而延攬反對黨入閣,組成兩黨聯合政府,稱為「兩黨共治」,我們絕不會挪用「共治」來描述共產黨的統治一樣。這種玩笑是開不得的,勉強戲謔,也絕無幽默可言。

再者,假如抗議者認為梁振英是剷除香港的既有文化價值,而這些文化價值正正是香港在英治時期培養出來的,抗議者自己說「反英」,豈不是自挖墳墓,自取滅亡?世上豈有這麼蠢的抗議者?我們香港人不至於這麼蠢吧?簡直被共產黨笑死了!

自從梁振英當選特首之後,《蘋果日報》採用「英治八卦」之專欄名稱來戲謔梁振英即將採用的統治方法,也是混淆視聽,包藏禍心,只有不明事理的傳媒總管,才不會察覺此名詞之蠱惑人心,破壞香港歷史正統。英治,或英治時期,一向是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簡稱,英治時期奠定香港城邦的制度及文明,絕不能挪用到梁振英的統治,否則魚目混珠,以訛傳訛,香港的一百七十年英治歷史便成為下一代戲謔的對象了。

《蘋果日報》二一二年四月一日《英治八卦》新聞專欄,記述民間團體向英國及美國駐港領事館抗議《中英聯合聲明》受到中方踐踏,要求英國以締約國身份介入,新聞標題是「求助英美:一國兩制彌留」。且不說該專欄用「八卦」來記述嚴重的外交議題了,既然該專欄以「英治八卦」為名,而「英」是戲謔梁振英,那麼「求助英美」豈不是向「梁振英的美人」之類求助麼?開玩笑,也不要開到自己的頭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