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4月4日星期三

洪清田:「大和解」前先補補課



中國治港一直要學英人治港的「行政主導」,卻沒有進入「英人治港」的背境和內容裏觀照和理解,沒有客觀抽離的跨文化比較,只是從「中國世界觀」的 「前現代」主觀認知體系粗放式看,看到的是「行政專權君臨天下、操控整個政府運作、由上而下安排社會的繁榮穩定」。這樣看法和「指導思相」的每個組成概念 都是「中國化」,「行政主導」變為橘越淮而枳。

二三十年中國由內地到香港上上下下這樣「想」,十五年來這樣「做」,不得要領,梁振英五年以 新方式再試一次。糾正中國源遠流長、根深柢固的「指導思相」的盲點和誤區似是不可能的,只能期望較少犯錯或犯較輕的毛病。梁唐政綱都提「行政學院」和「文 化部」,如進入這層面,正確取向、認真規劃和落實,或許有所裨益。

香港成果 貢獻世界

香港對中國(及世界)的 一大價值是,在二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衝突和融化過程中,混合中英的政經、法治行政、社會和生活方式、文化情理和身份認同,以較低的代價、較順遂處理人類 文化交流、衝突和融化常見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形成獨特的「第三種文化」,成績斐然,不但成就自己,也貢獻中國和世界。

人類歷史上罕見 香港這樣長期穩定活在中西方這麼大文化差距和矛盾之中,而又產生這麼大的、完整的奇迹。眾多成因之一是,英人殖民秉承文藝復興(尤其是蘇格蘭文藝復興)以 來的理性、多元、開放、自由、科學和民主精神,在世俗實利私慾和倫理道德驅使下,一方面發揮人(個體和群體)的主觀能動和意識形態,一方面自覺人(個體和 群體)的魔性獸性、不足和局限,自覺分權制約和自制(這就是科學民主法治體制、文化和精神),相對維持均衡和公正。

英人文化較善於抽離事態 的進程,在歷史中順應大勢找尋內外各個階段的接駁和契合,追趕落後和避免過激過分、走向反面,較少長期積壓問題和危機總爆發、自造危機和自我折騰(這就是 科學民主開放體制、文化和精神);又較不容由一時一地一人的成功者和建制精英,以「優勢壟斷優勢」(這就是科學民主自由法治多元體制、文化和精神)。

香港百多年成為世界級的自由港,得益於英國文化的科學民主自由法治多元開放體制、文化和精神,「(化外)中國人」和「香港人」和中國文化和各地文化的優點在 這體制、文化和精神中發揮中國幾千年沒有的燦爛成果。中英無意間讓雙方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人、事、物和情理在香港「務實」接駁,由實踐檢驗成果是非優劣。

香港自由港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英式殖民的產物,為英國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而開埠,為自由經濟和商業服務輔以法治,在「相對(不)公平」下自由競爭。英人「行政主導」專注政治、管治和行政的專權壟斷,經濟和商業則(相對)放開,政府較少理,但要理也無(大)難度。

和解之前 須有自知

九七前的「行政主導」有二重性,一是英人的專權壟斷,一是社會大眾的自由空間、多元開放。兩者之間是法治、秩序和有效管治的紐帶。港人到七八十年代的黃金 期,也沒有政治、管治和行政的參政自由和自治權,三權分立不清晰。香港百多年本地培育的管治和行政精英(AO和工商和專業界的從政者)都算不上「政治人 才」。

「行政主導」包括:一、操作政府(行政機構)的日常社會運作、施政和政策;二、行政和廣義政府(立法司法)的關係;三、政治、管治和 行政人才的培育和人員的選罷和管理;四、行政機構與官員、社會和媒介的關係、公共行政和政策溝通;五、政治、管治體制和人員、公共決策和政策制定;六、政 治和管治、決策和政策的理念原理和人文價值;七、中西文化比較和中英關係;八、歷史湍流中的大環境、大氣候,向世界開放,接受全球的危機和風險的實踐檢 驗。這些層面之間有機聯繫,並「與時俱進」。

中國口講要「行政主導」,其實「政治主導」,又在「主權」保護下拒絕接受實踐的檢驗,結果一塌 糊塗,「行政」、「政治」和「管治」三失,強董建華和曾蔭權所難。現在治港的幾重概念、原理和實務系統交叉衝突下已亂了套,須從最根本處撥亂反正,系統化 理順關係和規律、遊戲規則。曾鈺成講的那種「大和解」是「最低消費」,但之前要補補課,坦然誠意務實面對時代和社會的認識和自覺的不足未知,開放一起學習 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