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趙義: 政企關系的陰影



這些年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是社會各界的共識。在產業升級和發展新興產業上,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屢有作為。但事態發展並非完全是“鶯歌燕舞”。尤其是當經濟增速開始下滑,“落葉滿長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一些做法,逐漸投射出政企關系的巨大陰影。
  
我們可以先看兩個事例。
  
其一是,隨著曾經長期主政山東德州的原山東省副省長黃勝被中紀委立案檢查,皇明股份也很快宣布終止第三次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皇明集團創始人黃鳴面對全國媒體,並不諱言自己與黃勝的關系:黃勝在任德州市委市政府負責人期間,“一直支持企業”,“我與他家的感情一直很深”。由於這種關系,籠罩在皇明集團身上的流言蜚語也就格外多。
  
皇明股份光熱項目的實力本來是很強的,根據公開的報道,IPO終止的原因是“非經營性資產比重過大”,即太陽城的投資性房地產。黃鳴自曝耗資10幾億興建太陽谷、吐血舉辦太陽城大會差點導致資金鏈斷裂。可以肯定的是,正是過於緊密的政企關系,才帶來了如此冒險的動作,是皇明集團“低價圈地”流言四起的原因,也由此獲得了政府6000多萬元的補貼。
  
其二是,隨著國內外市場形勢的變化,國內光伏企業已有八成陷入停產境地,其龍頭江西民企賽維LDK更是首當其沖,四期生產線擴建項目陷入停頓。據媒體報道,政府專門成立了“新余市駐江西賽維公司幫扶組”,賽維目前總共20.2億元的可用資金中,有20億來源於“發展穩定基金”,而該基金經媒體報道出自江西省財政。
  
這個企業可謂是新余乃至江西省的明星企業,20064月份投產,7月份產能100兆瓦,到10月份就翻了一番,被稱為“LDK速度奇跡”。200761日,賽維LDK成功在美國紐約証交所上市,是江西省企業有史以來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也是中國新能源領域最大的一次IPO
  
當年為了讓賽維項目落地,新余政府開出了優厚的條件:生產線投資的資金短缺2億元,新余市政府想盡辦法,用兩個月時間,通過信托公司獲得了1.2億元的信托產品支持,同時省財政支持了3000萬以及城市經營節餘的5000萬資金,配套給了賽維。不僅如此,賽維還享受到了優惠電價,據媒體報道,每年電力補貼估計達上億元,在行業內亦不多見。面對反對聲音,地方主政者曾說:“也有反對的聲音,有些人認為我做好自己的市長就行了,何必冒這個風險,有些人則並不同意。但是我說通了他們。”
  
也許正是在當地政府高強度的支持下,最初隻是生產和銷售硅片的賽維也開始向全產業鏈延伸,迅速擴張多晶硅產能。由於多晶硅制造耗費大量煤電電力,不僅“光伏產業屬於清潔能源”的說法打了折扣,也為地方政府給予賽維電價優惠提供了注腳。現在隨著美國、韓國的低價光伏太陽能多晶硅產品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產能擴張中的賽維不得不停下腳步,然後危機爆發,甚至傳出要求國有化的說法。
  
通過這兩個事例,人們可以看出,在新興產業的外衣下,仍舊是久已存在的政企關系的裡子。在種種優惠和扶持的誘惑下,企業容易喪失市場經濟下的“理性”,最後不能不與政府的追求產值總量、追求政績工程等偏好,捆綁在一起。走到極端,就是和某個主政官員結合得過於緊密,任何政治上的風吹草動,也成了企業爆發的導火索。
  
這種現象,在產業升級和發展新興產業的各個領域中都存在,隻是程度不同。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以來有63A股上市公司累計獲得39.01億元政府補貼,佔這些公司全年預計利潤約63%。從財政補貼的行業分布來看,政策對於新興產業的傾斜比較明顯。
  
更有甚者,政府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採取的措施,有時候會催生企業的投機行為。比如節能減排補貼,審計署曾經對河北、山西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鋼鐵和水泥等行業2007年至2009年節能減排情況進行審計調查。結果發現,40家企業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不夠規範,涉及資金達2.05億元,其中屬於被套取的有8600萬元。窺一斑而知全豹。業界關於借用發展新興產業圈地、套取補貼等聲音,一直是不絕於耳。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政府掌握的資源已經很豐厚,用“看得見的手”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本也無可厚非。但現實告訴人們,如果處置不當,會扭曲企業行為,哪怕新興產業的帽子擦得再亮,也掩蓋不了官商不分的實質。企業“拐大彎”,不能拐到不健康的政企關系的軌道上去。一旦企業不再按照市場經濟法則辦事,在經濟形勢有變的情況下,留給地方政府的也許就是一顆顆“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