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林行止:當權者皆短視 美國仍是首選



一、和香港一樣,除了內地、北韓及古巴,全世界均有政客(politicians)太多而政治家(statesmen)罕見甚且不見的「政治危 機」;多年前曾就政客與政治家的分野作過論述,不贅,這裏以讀者較易理解的文字作簡單說明。政客有若非主要股東的上市公司負責人,他們追求的目標僅在季度 報表,即「做靚盤數」以討好股東;當然,前者的最終目的在爭取當選、連任,後者則在賺取最大利益(以謀加薪加花紅或從股價上升中受惠)。政治家可以公司老 闆(大股東)作比擬,其追求的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利益。換句話說,有時為此得犧牲短期利益。非常明顯,放眼當今之世,主導世界經濟和政治的人,幾乎毫無例外 短期掛帥。

美國也許是個典型例子。以代表民意的國會看,佔總數約一半的共和黨議員不主張加稅,要削減開支;另一半左右的民主黨議員則強調應 加稅以避免收緊開支。「政見」雖然有異,但他們一致贊成把財赤上限提升至十七萬一千億(美元.下同),約合現年度GDP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早已超過危險邊 緣);他們如此同心協力,不惜讓美國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目的無非在十一月大選中取得好成績。與此同時,不分黨派的政客都同意目前未知哪一黨組成的新政 府(二○一三年一月一日)要削公共開支,但現實是,對經濟衰退的憂懼形成的社會壓力,將令政府支出有增無減,意味赤字愈滾愈大,即使因此令全球經濟愈不穩 定,短視的政客亦不會理會!

歐盟的情形與美國不相伯仲。德國力圖壓低歐羅滙價以利其出口,卻又力逼歐盟諸國採取財政緊縮政策,顯而易見,這 種做法財政正確,卻無可避免會令那些經濟困難的國家,墮進美國經濟學家費沙(I. Fisher, 1867-1947)所說的「債務—通縮循環」(Debt-Deflationary Spiral);另一個在歐盟中舉足輕重的國家法國,則與德國相反,主張發行歐盟債券,同時繼續採取寬鬆財政政策而非削減公共開銷;法國奧朗德政府這種做 法絕非沒有道理,因為窮國為削減財赤而行勒緊褲帶政策,必然導致社會騷亂,結果會釀成更大災難。

毫無疑問,美歐諸國今後仍會行印鈔票解燃眉 之急的治標政策,這種不但無法治本且會令病情不可救藥的政策,最後必闖大禍。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H.T. Minsky, 1919-1996)八十年代中期寫了一本似乎沒太多人注意的書《保持穩定和經濟不穩定》(Stabilising and Unstable Economy),「預言」銀行不斷推出新產品(即後之所謂衍生工具),讓銀行持續增長,最終必會因為無法駕馭導致連鎖性銀行倒閉釀成財經危機,一九三一 年五月奧地利Credit-Anstalt銀行倒閉觸發全球銀行風潮最終導致世界經濟蕭條,便是一個人人援引的例子。

當然,「歷史不會重 複」(歷史事件不會重演),何況各國央行特別是美國聯儲局已做好了多種防範措施,因此必有人說筆者杞人憂天。事實上,老美早已就金融危機作出種種機制上無 懈可擊的設計,因此才會有「大得不會倒」之說。不過,這種預防金融危機「特效藥」,同樣只有治標藥效!聯邦儲備局(FED)於一九一三年成立後,經濟學家 和政客不是異口同聲說「商業循環」不會再臨嗎?而其後二十年實施聯邦儲蓄保險(FDIC),銀行不會被擠提(因此不可能倒閉)之說不是眾口一詞嗎?可是, 在聯儲局成立近百年後,美元的購買力貶值幅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強;而如今儲蓄無利息,儲蓄「凋零」,相關保險名存實亡……。「歐豬」金融危機突顯這種現象 的環球化。如果歐美英日銀行繼續採取短視的印鈔票印債券救急策略,世界金融情勢不知將伊於胡底?

二、面對這種「無可為」的經濟局勢,有餘資的香港人最關心的,相信還是應該如何保值和增值。筆者對此並無有益有建設性的答案,不過,下述這些事實,也許可幫助大家達成最適合本身條件的投資決策。

眾所周知,世界主要股市迄今仍未攀升至二○○七年的高峰(其中納斯特指數僅及高峰時約六成),惟與二○○九年三月九日聯儲局實施第一次「量化寬鬆」時比較, 迄本周一(八月六日)的數據,美國「反彈」能量最強—納斯特升百分之一百三十五、標普五百百分之一百零六、道瓊斯百分之一百強、德國DAX百分之八十六、 恒指百分之七十四、倫敦百分之六十四、悉尼百分之三十六點五、東京百分之二十一及上海百分之零點八。

股市中人都知道,指數挫百分之五十,要 升百分之百才「收復失地」,而全球只有美國三種主要指數有此能耐。至於黃金,○九年三月九日紐約現貨金盎斯價收九百二十一點二元,八月六日收一千六百零七 元,升幅百分之七十四點六。比較之下,金價升幅落後於美股(而且還未把期內股息加進,亦未考慮持金的成本),但你如果不是只購進指數合約而買賣個別股票, 輸贏的情況便可能大為不同—可能虧蝕亦可能有所得;由於揀股不易,風險不小,因此,期內持有黃金的收成不算差。

值得注意的是,期內升幅「可 人」的股市如美國、德國、英國和香港,都位於這些國家(香港當然不在此例)的金融中心;而悉尼、東京及上海,均不是旺盛的金融中心(日本經濟衰疲三十年大 大削弱東京成為金融中心的實力)。無獨有偶的是,這三個較弱股市所屬的國家,皆以生產或出產「實物」賺外滙—澳洲有豐富天然資源,日本以出口高科技產品稱 雄市場(她們的農礦工產品均大大超逾本國所需),而中國雖仍肩負世界經濟復蘇重任,可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上海股市這些年來可說毫無寸進,僅在原地踏步。這種 現象,令股市有引導閒資於生產性用途進而令經濟興旺的說法,具諷刺性。

美國經濟如斯頹疲、美元滙價如斯不穩定以至美國財赤高得如斯驚人,在 在不利股市,可是,事實卻剛相反……;不但如此,泛濫的美元仍是世上主要外滙儲備,世界各地資金仍不斷湧進美國,而更令人側目的是,迄今為止,美國仍是世 界最大的「金融專才出口國」,世上重要央行、財政部及交易所的主腦,大部分都是「美國製造(訓練)」……。

美國制度—政治及經濟—比起那些領導人有「一言而為天下法」的國家,非常缺乏效率,卻有自我完善、精益求精及不斷去蕪存菁汰弱留強的公平合理機制,加上其國力一時無兩,因此仍環球稱霸—就算她死而未僵吧,能與她比肩的國家依然未見。

目前最令投資者忐忑不安的是中東和南海(及東海)的相關國家戰意甚濃、戰雲密布,擦槍走火隨時會出大禍,這許是事實,卻是不論大小的投資者都控制不了的事。 筆者知道的僅是,戰爭有對投資者一視同仁的效果,而即使不投資坐擁現金(和黃金),財富亦無法不受戰爭的摧殘。因此,投資者應把可能爆發戰爭的想法拋諸腦後,如此才能安心放心地擇肥而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