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鍾劍華﹕從反國民教育科 看政府管治困局



作為家長,我對政府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下稱國民教育科」)不無意見,作為長期研究社會政策問題的學術工作者,我也很想走進民眾中間,理解一下盤縈在家長心中的疑慮和情緒,作為一個普通香港人,我也想知道反國民教育的情緒和行動,是否真如吳康民先生所判斷,是少數港英餘孽與反動派在背後操縱的結果。於是,我參加了729日由「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發起的「反對洗腦」大遊行。

加深分化管治難

當日午後陽光猛烈,天氣酷熱。我猜想,人數也應不會太少吧!到了維園,才發現仍要出來遊行的比大部分人想像都多。其中不少是年輕的父母,也有一家老少帶覑襁褓中的嬰兒。在台上持咪領唱口號的都是新面孔;維園一帶以至整個遊行路線所見,大部分所謂「反對派政黨」都比較低調,明顯不是主導行動的角色;途中所聽所聞,這一次行出來的有不少都是遊行初哥。這些表象已說明了很多問題。說反對派政黨可以動員這麼大量的年輕父母推覑孩子走上街頭,無疑是抬舉了他們,也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沿途倒偶爾聽到參與者痛罵教協反應太慢太溫和。

很明顯,帶覑年幼子女在酷熱天氣下走上街頭的父母,對國民教育科的懷疑和對孩子被洗腦的憂慮,沒有被一個多星期下來政府高層及其盟友的多角度澄清所掃除。就連一向民望較高的林鄭月娥或公眾形象較好的林煥光也幫不上忙。政府應該小心評估一下,個別官員、幕僚及支持者的民望還能讓政府透支到幾時?政府的公信力可能已經到了臨界點,這也會是未來5年能否有效管治的一個關鍵因素。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務是要與社會重建互信,「大和解」不應只是口號。可惜的是經此一役,政府可能因不想示人以弱或因要完成政治任務而硬推國民教育科,換來的代價是另一大班人,包括今天和明天的家長及他們最覑緊的小腳板,將走向與政府對立一方。

除了憂慮之外,家長心中的不忿也十分明顯。官員意圖說些貼心的話來釋除疑慮,倒反過來成為其中一個推動父母上街的催化力量。高官說:「我自己作為家長……也不會讓孩子受洗腦。」今天說這番話的政務司長幾年前不就以要陪兒子海外升學的理由而申請外調嗎?說這些話之前不應假定市民都忘記了,或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子女大多就讀國際學校或已被送往外國留學,否則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公眾往往不如當權者希望般善忘,因此,說這些話的效果是令一眾家長更不甘心眼巴巴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成就政治任務的政治祭品。

無從疏解的疑慮 難以排遣的不忿

遊行也搞了,下一步可以怎樣?這問題的答案大抵也會是政府評估如何回應的重要考慮點。9萬人也好,3.2萬也好,過了這一關,只要未來4個星期不再有更大型的抗爭,9月開課以後,國民教育科就米已成炊了。就算真的有人搞罷課罷教,也已是9月開課後的事了,而且,一旦罷課,最直接受到影響的還是家長,出來遊行的9萬人也不一定全會支持,且,罷課也總不能天天搞吧?

政務司長在遊行過後即時提出成立一個「具廣泛代表性」的委員會就國教科提供意見。特首梁振英也打破沉默繼續玩弄語言魔障說政府不會硬推,又說會把教材放上網讓公眾監察。這些明顯都是早已為遊行過後定下來的緩和策略。教材上網不可能減輕課程指引帶來的疑慮,「不硬推」是個虛話,頂多3年之後,中小學生要接受國民教育便會成為鐵一般的事實,不是硬推是什麼?

這些策略顯然不大管用。首先是因為來得太遲。在主辦團體聲稱有9萬人上街之後才推出這些小動作,吸引力明顯是不成比例的小。以「搞個委員會」這一老掉了牙的「統戰」或「行政吸納」策略來處理政治紛爭,其光環已被回歸後這15年的幾屆特區政府消磨殆盡。一則固然是時勢之不同,但特區政府自己「做壞」了這一策略也難辭其咎。試回想一下,每次要委任什麼委員會之類的組織,總是政府自己「以我為主」,來來去都只是那小撮人選,每一次都是要保證「親建制」力量擁有最大的安全系數。如是下來,還能管用嗎?學民思潮、家長組織、教協等即時表示不接受梁振英的說法,更斬釘截鐵表示不會加入委員會,也不會妥協。其實這些都是自然不過的一種反應,「你以為我是傻子嗎?」雖說不管用,但從政府的反應看來,國民教育科似乎還是會堅定不移地搞下去的。

「你以為我是傻子嗎?」

「你以為我是傻子嗎?」這話是近日我問一個初中學生會否害怕被國民教育洗腦時得到的反應。官員也許是說得對的,要對小孩子進行洗腦,不是如所想像般容易,只要香港還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和資訊自由,要成功為孩子洗腦確有一定的難度。那一份政府贊助了數千萬搞出來的《中國模式手冊》曝光之後引起的強烈反應,正好說明了這一點。網上的維基百科中文版說該手冊是「由親北京政權思想進步的作者編寫」。在很多香港人心目中,「親北京政權」與「思想進步」是兩個不可能共融的概念。由「親北京政權」的組織或個人編寫的國民教育科教材,只會挑動港人神經,偏偏這一份手冊還寫的那樣不堪!奇怪的是為何有人當初會以為這一份今天連自己人也視作「次貨」的東西可以蒙混過關。「左毒入腦」的那些人有此僥倖之想不難理解,這是水平的問題,但政府竟然會擲了數千萬押注下去卻有點令人費解。為何一向被視作高效的行政官僚層竟評估不到這無異於捧起大石頭來砸自己的腳?這是「官僚理性」的淪落?還是回歸15年後「劣幣驅逐良幣」這一宿命的浮現?這是另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此下去,香港的明天會變成怎樣?

「中國模式」手冊的作用適得其反,挑動了難以疏解的反國民教育科情緒。林煥光先生講的甚是,這一事件會大大提升港人對洗腦的免疫力。以後,就算國民教育科如期上馬,各界都會拿覑顯微鏡監視覑其每一細節。要洗腦?政府說「沒有這個意圖」,樂觀一點的人說「不會吧」,信念悤烈的也會說「休想了」。家長們,你們有必要這麼憂慮嗎?這一點,下次再談。

作者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