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擾民傷財,英國湧現了一批潮人,叫做Anti-Olympists──反奧運者。反奧運,成為「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最新有型生活。
如果你是資深的倫敦人,你不止抨擊奧運某項目某選手的表現,而是整場「盛事」,境界最高者,是對於這場舉世矚目的所謂人類「盛宴」,完全一字不提,以不識奧運選手、對哪一國的金牌領先毫無興趣、恍惚奧運從沒舉行過為高尚。
倫敦人如果有點知識,出身中產,在酒吧與朋友聚首,如果一開口就講奧運,正如香港的八九十後,其中一個一開口竟然講周璇和葉楓一樣,會被同儕嘲笑:哈哈,你Out了。
最多只評論幾句奧運開幕禮的觀感;因為奧運開幕禮與奧運比賽不是同一回事。開幕禮之後,就要閉嘴,可以講莫扎特,講英國經濟和歐元危機,也可以講蝙蝠俠電影最新一集反華爾街主題的哲學意義,但是絕不可以講奧運,這樣會令你與一般俗眾無異,即是自貶身價。
因為倫敦的知識份子很Cool地認定:正如聯合國早已墮落為獨裁政權操控的廢物機構,奧運會也淪為令自卑感深厚的弱小民族發洩自大狂的一場幼稚園遊戲。為什麼要陪這種人一起歡呼、垂淚、憤怒?與這種人共同「分享」情感,或者坐在同一屋簷下共餐,本身是很愚昧的行為。
做人如果要講點Class,要明白這一點點哲理。英國人不喜歡湊熱鬧,知識份子尤喜歡獨行。英國的記者,因職業需要,不得已被迫趁渾水,但找出來一九四八年倫敦奧運的一位傳炬手,他叫巴尼斯,一九四八年,他剛進牛津,年方十七,那一年,倫敦舉辦奧運的經費不足一百萬鎊,而且利潤三萬鎊,而今年的主辦費是兩百億鎊,巴尼斯今年八十三歲,對於今年的奧運,他不予置評。「不予置評」四個字,少有地,在此場合,份量有千鈞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