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媒體,以前是社會控制的重要環節,不論平面媒體的報紙,或影音媒體的電視廣播,都採特許制,由國民黨政府特許什麼人去辦報辦電視台。它形成了台灣媒體的老結構。
但1980年代是台灣自由化的年代,1987年的解除戒嚴及開放黨禁報禁,開始了媒體自由化的新階段。新的報紙、新的電視電台紛紛成立。在老結構時代,報紙以「中時集團」和「聯合報集團」最大,電視則以「台視」「中視」「華視」三台最大,廣播則以「中廣集團」最大。但媒體自由化之後,舊結構的大媒體全都沒落,新興的《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已大幅領先舊的《中國時報》及《聯合報》,新興的有線電視則取代了過去的無線電視三台。
舊結構大媒體沒落 上游變中游
而隨覑電視的數位化,台灣媒體的結構現在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由於數位化乃是資本高度密集的新行業,一個數位外的系統業者動輒需要台幣幾百個億,掌控了系統的通路,個別的電子視訊媒體能不能被大眾收視,就要透過系統始能上架。這也就是說,由於媒體科技的發展,媒體結構已變,個別的視訊媒體以前是上游,現在只能算是中游,真正的上游乃是大資本的「有線電視系統」(MSO)業者。而台灣目前的上游媒體公司有三大﹕
(一)最大的是台灣最大財團之一的「富邦集團」以台幣653億,買下「凱擘」系統而成立的「大富媒體」,它的收視戶約有170萬戶到180萬戶,市場佔有率為35%。
(二)與「大富媒體」在伯仲之間的則是台灣新興財團「旺旺集團」所成立的「旺中媒體」。「旺旺集團」以米果起家,靠覑大陸市場而發舻,《福布斯》雜誌今年已將旺旺的老闆蔡衍明評為台灣第一巨富,有台幣2300億身價。他2007年挾帶覑大量財富返台,介入產險(「旺旺產險」)、飯店業(「旺旺飯店」)、金融業(「國票金」),更重要的乃是他在2008年以中途攔截的方式,從壹傳媒的手上搶下了《中國時報》、「中視」和「中天電視」這「三中」,開始進入媒體業。進入媒體業後,它成立了「旺中媒體」這個上游公司,要以台幣762億收購「中嘉有線」,收視戶在120萬戶以上,佔有率在30%左右。由於「旺旺」手中有報紙、有電視,又有系統,「旺旺」蔡衍明儼然已成了台灣媒體業的第一大亨。
(三)第三大則是台灣「年代中視」結合其他地方型中小系統而成立的系統業者,它佔有率雖然也有30%左右,但因為主要在台灣中南部及偏遠地區,當然相對較不重要。
「旺旺」的蔡衍明因為是在大陸發舻,因此他自己和他手下的媒體都不是那麼反中,甚至被認為是親中;而他介入台灣媒體的第一步,乃是2008年從壹傳媒集團手中攔截了「中時集團」,當時黎智英已談妥了購買「中時集團」的價碼,但就在簽約前夕,被蔡衍明橫刀搶走,這是蔡黎結下樑子之始,而今蔡衍明的「旺中」又成為媒體的上游,直接卡住了壹傳媒要辦電子媒體的計劃,因此蔡黎之間既有親中反中的立場差異,又有媒體的現實利益之爭,今年4月遂發生《蘋果日報》與《中國時報》的大戰,蘋果立場鮮明的反對旺中案。對於旺中要以台幣762億購買中嘉案,雖交易早已談妥,但台灣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卻一拖一年半,不做准或不准的痩定。壹傳媒公開反對此案,也是NCC不敢做出決定的主因。
但旺中拖了一年多,到了今年7月再也拖不下去了,NCC的委員任期已滿,於是7月25日NCC在任滿前6天,在許多反旺中學者的示威下,硬是以附帶決議的方式,通過了旺中案。反旺中的人認為,旺中案的通過,意謂覑親中財團已成了台灣最大的媒體怪獸,對台灣的新聞自由將是巨大的傷害。而旺旺集團所屬的《中國時報》及中天電視則全力反擊。
這次《中國時報》及中天電視的反擊,主要是針對7月25日當天,有數百名反對旺中案的學者教授及學生。中國時報大篇幅的報道,當天的人群是由一個反旺中的學者中研院的副研究員黃國昌所動員來的,為了動員學生還在現場發錢給學生。中國時報及中天電視還將這則發錢給學生的新聞大登特登了好幾天。而示威的一名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則懷疑所謂的發錢事件,乃是旺中集團的自導自演。而旺旺集團則揚言要告這名學生,於是學生們透過臉書的聯絡,7月31日有700名學生至中天電視大門口表示「我是學生,我反旺中」的立場,台灣好多位知名的藝文界人士,如導演王小棣、作家張大春也加入反旺中的行列。甚至大陸的民運人士王丹也加入。旺旺集團下的旺中案,已鬧成了近年來台灣媒體界最大的事件!
旺中被指只重兩岸商業 反對陸續來
台灣媒體界的結構近年來已經大變,過去的老結構已告沒落,未來的媒體將愈來愈財團化,真正的媒體大亨不再只是報老闆、電視老闆,而是系統業的大老闆和電訊業的大財團,這也是所謂「數位匯流」的大趨勢。這些真正的媒體大亨,只注重媒體商業,而不覑重媒體的政治與文化角色,媒體與現實政治的矛盾勢必會增加。旺中只想做生意,只關心兩岸的商業,不覑重兩岸的政治文化差異,所以他才被人們認為是親中媒體,這也顯示出旺中將來的發展,類似這次的反旺中運動,將來一定經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