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

鄭培凱:江湖滿地




香港中學生畢業,除了想到歐美留學,現在也考慮到內地升學,希望能進一所知名的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之類。內地大學向香港招生,今年開始施行「免試招生計劃」,有六十三間大專院校接受香港學生申請,毋須另行筆試,只要香港的文憑試或高考成績達到一定水平,通過口試,表現優異,就可錄取。不久前,北京大學來香港進行面試甄選,問香港考生如何英譯「江湖」一詞。考生不知所措,教授只好提示,讓學生從《水滸傳》的書名來思考,並且要讓外國人了解其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意義,考生們才提出「brotherhood world」及 「heroic places」 的譯法。事後的新聞報道,強調考題刁鑽古怪,並且把學生的譯法當作標準答案,大肆炒作了一番,好像大家經過北大教授的耳提面命,都懂了「江湖」的中國文化意義,就是呼保義宋江手下那些江湖好漢的世界。

「江湖」如何英譯?譯成brotherhood world或者heroic places恰當嗎?
其實,繙譯一個詞,就跟解詩一樣。詩無達詁,文化蘊含量越高,就越難定於一尊,就有各種解釋的可能,而且都算通達。同理類推,一個中文詞語的文化蘊意豐富,就可以出現各種不同的英譯。香港報章討論「江湖」一詞,翻來覆去,其實只講了一層意義,就是「江湖人物」的江湖,讓人感到,現代中國人生活在香港,潛意識裏十分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說起中國文化傳統,「江湖」一詞出現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裏的「江湖」怎麼講?怎麼繙譯?陳鼓應的《莊子今注今譯》是這麼譯成白話的:「泉水乾了,魚就一同困在陸地上,用濕氣互相噓吸,用口沫互相濕潤,倒不如在江湖裏彼此相忘。」企鵝叢書近年出了Martin Palmer等人英譯的《莊子》,譯文如下:「When the springs dry out, the fish are found stranded on the earth. They keep each other damp with their own moisture, and wet each other with their slime. But it would be better if they could just forget about each other in rivers and lakes.」「江湖」在莊子筆下,就是「江河湖泊」,繙成英文就是「rivers and lakes」,原意如此,沒錯的。你總不能說《莊子》不算中國文化,只有《水滸傳》才是要讓外國人都了解的中國文化吧?你打開字典瞧瞧,比如陸谷孫的《漢英大辭典》,「江湖」的第一義,即是原意,就譯成rivers and lakes,其次所列的引申義,才是帶點秘密會社或黑社會涵義的brotherhood

近來北京大學為了推廣國學,開創了付費的「國學短信」,每天提供一條經典古文,效顰于丹解經,說些現代中國人容易入耳的人生哲理。其中就有《莊子.大宗師》的這一段:「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接着跟了一大段心靈雞湯式的愛情哲學:「莊子說: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如果相濡以沫表現的是親密無間的熱愛,後者就是給對方空間、各適其適的冷愛。距離產生美,這對愛也適用。」 看來北大學者已經走出了象牙塔,走到江湖上,成了鐵嘴神算式的江湖人物,給人解說愛情的糾結,解憂舒煩了。也難怪到了香港,入境隨俗,考起「江湖」的英譯,滿腦子就是港片裏的江湖,給學生的提示,也是《水滸傳》裏的江湖可以代表中國文化精神。

說到中國文化傳統,在精英階層的心目中,「江湖」一詞,是與「廟堂」相對的。范仲淹《岳陽樓記》講到古代「仁人之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士大夫楷模的仁人君子,處世有道,更有永不息止的社會關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以「廟堂」與「江湖」作為對仗,十分清楚顯示:身居廟堂,是當官的,大權在握,是國家的政治領導,要關心民瘼;而身處江湖,是身無權柄的士大夫文化精英,也要關心國家大事,不能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轉為現代話語,身處江湖,就是民間的公共知識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范仲淹的「江湖」,絕對不是《水滸傳》中聚義梁山的江湖,也不是杜月笙控制上海黑社會的江湖。真要讓外國人了解范仲淹的「江湖」,也許可以說,很像現代西方媒體監督政府,時刻不忘為民請命。或者說,很像當今中國的維權律師,永遠堅持真理與正義。請問,怎麼英譯?可以翻成brotherhood world?繙成heroic places嗎?

我們都熟悉杜甫的《秋興八首》,第七首是:「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這裏說到「江湖滿地」,「江湖」一詞怎麼解?金聖嘆《杜詩解》說:「況時方戰伐,蜀山鳥道,為關塞之至險,乃自上皇回鑾以後,僭亂相仍,極天之險,竟無足恃。顧此江湖,滔滔皆是,將何底止邪?然而抱江湖之憂者,只一個漁翁,雖憂亦安所用之?其必在當事慮患於未然哉!漁翁,蓋先生自謂也。」且不管那個漁翁是不是杜甫自己,他說的江湖,就是廟堂之外的山河大地,既有山川河流的原意,也有國家疆土的引申義,是讓有志之士憂心的天下,卻絕對沒有綠林豪傑、英雄好漢的江湖意氣。有人英譯詩中的「江湖」,就譯成「rivers and lakes」,看來也還貼切。

晚唐的杜牧有首《遣懷》,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落拓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在揚州幕府十年,鬱鬱不得志,「落拓江湖」,指的也是與廟堂相對的江湖,而不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江湖。就算杜牧整天醇酒美人,是個薄倖郎,他的江湖卻與豪氣干雲無關,也不可能英譯成brotherhood worldheroic places

「江湖」一詞,的確蘊含中國文化傳統的深意,在古典文學中俯拾皆是,只是與北大教授的提示不盡相同。不過,假如香港的考生能夠在口試的時候,也提起杜甫詩中的「江湖滿地」,講講「江湖」一詞在不同文化層次的各種蘊意,一定能讓教授們刮目相看,錄取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