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29日星期日

李德成: 何以沒有親共而有信譽的民調




中聯辦大嘴巴郝鐵川經常對港事指指點點,但又經常地劣評如潮,中聯辦的反應是說要維護他們的官員的言論自由,《大公報》有社評以〈中聯辦在港言論自由不容剝奪〉為題,指「回歸已十四年的今天,難道『中聯辦』還要噤若寒蟬,連批評意見都不可以說?

官員言論經常自相矛盾

批評意見當然可以說,而且郝也的確經常地說,可見郝的言論自由從無被剝奪。但言論自由並不等於不被批評的權利。既然批評意見可以說,那別人也可以就郝的批評言論進行批評了,別人的批評又怎麼會損害了郝的言論自由呢?尤其是無權無勢人士的批評,更加不能上綱上線為打壓官員的言論自由了。共產黨的言論之所以經常被批評,就是因為充滿了這些自相矛盾的言論。我們批評郝的言論,並不是要打壓郝的言論自由,實際也無從打壓,我們的批評是因為郝的言論的荒謬。

這次民調風波,中聯辦的觀點就是回歸以後,香港人就是中國人,不能在民調中提出這兩個選項。但若以中聯辦的觀點,很多民調都不應做,例如回歸後香港人必須愛國,不能在民調上有不愛國的選項;回歸後香港人都應該視內地人為手足兄弟,所以民調不能有敵視內地人的選項;回歸後香港人都應該歡迎中央政府的統治,所以不能有不滿中央政府的選項。

若果以上的民調都不能做,有甚麼後果?我們只能從新聞中的中港人士衝突,看到中港人士的矛盾,我們只能從到中聯辦示威的新聞看到有多少人不滿中央政府。不調查並不表示矛盾不存在,只不過是不知道矛盾的存在罷了。

鍾的民調中對身份認同有四個選項:中國人、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很明顯,無論愛國或不愛國,都能在上述四項中找到答案。民建聯的周浩鼎說他是中國人,那他如魚得水的選第一個不就成了嗎?討厭自稱中國人的也找到香港人這個選項,不是能令我們知道有多少人不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嗎?知道這個數字難道不會令中國政府檢討為甚麼有人會不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嗎?不調查難道就能令這些不以身為中國人為榮的人改變主意嗎?

用錢買不到機構的信譽

郝最近又再為文,指部份民調是為特定政團服務的。矛頭當然也是指向鍾庭耀。但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沒有聽到為祖國服務的民調?這些親共的民調機構當然存在,而且往往在選舉期間以調查為名掌握投票形勢,方便配票。但為甚麼都不大出名?共產黨現在窮得只剩下錢,所以錢絕對不是問題,但就是不能打造一個為祖國服務而又為人信賴的民調機構,主要原因就是親共。親共而又有信譽,和駱駝進入針孔一樣的難。共產黨官員不能打造一個有信譽的親共民調機構,就只能攻擊有信譽而不親共的民調機構了。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