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明報社評: 評估政策對內地影響 須堅持香港利益優先




政府要求各個政策局提交討論的政策文件,須評估內地政府及民泷的反應和觀感,新規定引發爭議,有意見擔心會損害香港的高度自治。我們認為,只要政府在決策時,以香港利益、香港優先為首要考慮,則新規定可以接受。另外,香港是國際都會,若新規定不單面向內地,同時適用於處理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可以進一步淡化邀請內地干預、甚至所謂出賣香港的猜疑。

評估內地反應觀感   香港仍自主制訂政策

政府去月底向各個政策局發出備忘錄,通報由61日起,所有提交政策委員會和行政會議討論的政策建議,文件必須加入評估內地對政策的反應。近年,本港內部事務經常為「被干預」所籠罩,新規定連政策討論醞釀期間,都要評估內地的反應和觀感,有意見認為這是開放香港內政給內地干預,更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獻媚,出賣香港人。這些評論和批評可以理解,不過,從限奶令風波,新規定有合理性。

首先,就評估方法而言,香港並未失去自主性。據知,文件規定各政策局及部門應以常識評估內地政府、民泷、傳媒及相關團體對政策建議的觀感,以及對香港一般觀感的影響。這裏所說「常識評估」很重要。設若政策局在評估前,要諮詢內地有關當局、或在內地以民調等方式收集意見,這樣或可理解為邀請內地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現在政府只要求官員以常識評估,過程中,各個政策局毋須聽命於內地有關方面,依然主導制訂政策。

另外,政府還要求政策文件須提出在內地採取什麼「公關措施」,包括是否需要聯繫內地相關人士和傳媒,向他們解釋政策建議。按對文件描述的理解,若評估認為政策在內地會引起反應和觀感問題,解釋工作也是由特區政府主導和負責,而且性質是公關,即是把公關工作做到內地去,讓內地當局和民泷增加對政策的了解,若這樣可以達至積極效果,看不到有何不妥之處。

政府這項新規定,相信與限奶令有關。政府限制配方奶粉離境,目的為確保港媽港爸買到奶粉,使本港嬰幼兒不致有斷糧之苦,只是內地民泷對內地奶粉信心盡失,確實有不少內地嬰幼兒食用由本港帶入的奶粉,限奶令對他們大大不利,內地官方有微詞、民間和輿論則反應強烈,使得本已尖銳的內地與香港關係更形激化。政府其後高調善後,包括由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接受內地傳媒訪問,詳細解釋限奶令的目的,事態才稍為平息。

設若當日決定實施限奶令政策時,警覺到內地的反應和觀感,及早透過公關操作對內地各方面進行解說,而非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則事態或許不致上升到成為內地與本港矛盾的焦點。現在政府要求政策局就政策做常識評估,並提出相應公關措施,從限奶令所引發風波和應對,可以看到評估的作用,而本港制訂政策的自主性、公關應對的主導性,並未因而折損。因此,我們認為新規定恰當而合理。

港英與特區處境不同   評估意涵不能相提並論

港英管治時候,政府制訂政策毋須評估英國的反應和觀感,或許切合事實,不過,就地緣因素而言,英國與香港距離之遙遠、與香港與內地僅一道深圳河之隔,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另外,本港與內地之間人民往來之頻繁,與英國、香港之間更是天壤之別;當年一項民生政策,無法想像會對個別英國民泷帶來不便,但是限奶令確切說明本港一項政策,會「殃及」內地一些民泷。政策建議加入評估內地反應的必要,於此可見一斑。

值得指出的是,港英政府當年有一項基本方針,要顧及與鄰近地區的關係,主要是指與大陸的關係而言。當時就一些事情,港英評估北京反應,若認為會引起北京不滿,港英都會退讓,例如當年有幾齣台灣攝製的電影,內容涉及內地的陰暗面,港英政府就以影響與鄰近地區關係為由禁映。當時,大多數港人認同港英的做法,港英政府承受的政治壓力有限;現在特區政府要做的政策建議評估,表面上與此類似,但是從已知情看來有本質不同。港英的評估,主要在政治敏感領域,特區政府的評估,目的爭取內地了解香港的政策。

只要政府制訂政策,堅持香港利益、香港優先,不會因為評估內地的反應而畏縮,則新規定其實是與時俱進的做法。政府會否囿於內地的反應而損害香港利益,政策本身是最好答案,若有問題,相信逃不過香港社會的泷多監察機制。

不過,新規定還有不足之處,就是政府未回應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實際情和需要。以壓制樓市需求的買家印花稅為例,香港樓市,並非只有內地人士來港置業投資,對來港工作、生活的外國人士也有影響,政府的評估範圍,若擴及外國人士,同時對外國駐港領館採取「公關措施」,適時、適度地向他們通報政策,事態就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