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北京向本港傳媒透露,為慶祝香港回歸十五周年,國家領導人將會訪港,並會「送大禮」後,昨日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宋 湘燕在接受本港媒體訪問時,又明確表示國務院正按照香港的實際情況,研究一些助港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新措施。與此同時,人行官員證實七一訪港的將會是國家主
席胡錦濤。宋湘燕沒有透露有關利港措施的具體細節,相信會由胡錦濤訪港時親自宣布,但金管局隨即已有配合行動,傍晚時便公布,除為銀行提供人民幣拆借資 金、又決定以人民幣流動資產比率來取代風險限額,以監察認可機構的人民幣流動資金情況。
根據最新的規定,認可機構的人民幣流動資產比率須維 持在不低於百分之二十五水平。運用人民幣流動資產比率,較諸風險限額,將賦予認可機構更大彈性以計入更多人民幣流動資產,以及讓認可機構更能準確配對人民
幣流動資產與短期負債的期限。很明顯,有關措施要為本港進一步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作好準備,而宋湘燕表明,雖然海外其他地區如倫敦亦有發展人民幣離岸業 務,但香港有中央優惠政策支持,加上「一國兩制」不可取代,香港未來發展的人民幣業務,只會愈做愈大。
事實上,去年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李克強 訪港時,已帶來不少挺港的金融措施。自去年八月起,中央先後落實港股ETF在內地交易所掛牌、啟動RQFII、容許港資企業以人民幣到內地作直接投資(人 民幣FDI)、支持內地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今年額度五百億元,以及在港設立定期機制,發行國債。如果中央有意繼續向港送禮,市場預料將會推出A股 ETF,以及設立專項QFII,為境外個人投資者,主要是高資產值人士,提供配額直接投資內地資本市場,而毋須購買QFII的基金產品,便利在港的人民幣 回流內地。同時,又設立專項QFII,將配額授予內地高資產值投資者,直接投資境外。換言之,內地資金自由行或直通車變相得以落實,肯定有利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初內地保監會已就十三項保險投資新政策向保險公司相關人員徵集意見,刺激內地保險股大漲,其中一項就是醞釀已近三年的准許保險資金境外投
資,餘額不超過上年底總資產的百分之十五。以二○一一年底全國保險資產總額六萬億元人民幣計,額度將會高達九千億元人民幣。
人民幣離岸業務 在港進一步發展,意味着人民幣與港幣的關係日趨密切,但礙於聯繫滙率制度關係,港元與美元掛鈎,後者的長期弱勢,嚴重扭曲港元和人民幣的合理兌換價,為本
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拓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是觀之,前任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日前發表呼籲檢討聯繫滙率制度的文章《香港貨幣體制的未來》,顯然並非無的 放矢,而是有所配合,與中央推行的人民幣國際化措施,互相呼應,一脈相承。
事實上,隨着中港經濟關係緊密發展,港元與人民幣的關係只會愈來愈密切,終有一天,人民幣在實際上(de-facto)可以替代港元成為香港市民在日常交易中作為交易媒介的流通貨幣,而在法律上,香港目前並無法律禁止其他外幣的使用和流通。
在聯滙的改革上,任志剛提出了三個方向性選擇,其中以滙率走廊擴寬目前可兌換範圍,用一籃子貨幣作港元的「貨幣籃」,甚至與人民幣掛鈎的一籃子貨幣相同,不時檢討,實施爬行釘住的滙率制。長遠而言,可配合人民幣滙改,既有利改善本港民生,亦可為人民幣最終自由兌換和國際流通,充當實驗的先鋒。
說任志剛的論文沒有新意或用政治陰謀理論解讀,要不是無知,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黃元山:考慮中國因素 決定聯滙前途
退休三年,前金管局總裁,現任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任志剛突然高調式施展一招「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以一篇「香港貨幣體制的未來」為題的「論文」,直指本港有需要檢討現時貨幣制度,更提出「港元脫鈎美元」論。
任志剛轉軚明智 勿閉門造車
筆者是歡迎任志剛「轉軚」,因為筆者認為,本港滙率改革是一件大事,應該公開討論和研究。有說,討論研究只應該是閉門而做,免招國際金融大鱷追擊。筆者認
為這個看法低估了本身機制的穩定性,也高估的大鱷的持久力。當年,國內討論人民幣滙率改革,國內的金融機制不比香港完善,雖然能躲在封閉的資本帳後面,但 官方、半官方、學者、民間等,皆有不少的方案討論。任志剛和官方一貫的立場是,不能說、不改談、不能公開任何研究報告,這個思維是否過時呢?
今年正值中央政府換屆,任志剛選擇在這敏感時刻發表如此內容的「論文」,令市場懷疑他是否存在政治或其他動機?記得當年身為金管局管理層的任志剛向來堅持
聯繫滙率制度無礙通脹,更聲言它能為本港經濟帶來穩定。不過,三年後他搖身一變成為學者,從前心堅如石的看法卻改變了。撇開動機論,今次任志剛提出檢討現 時本港貨幣制度,此題目存在探討價值,值得政府及市場嚴肅正視。
不過,坦白說,稱任志剛發表的為「論文」,是貶低了其他的學術論文。從形式來說,一般的學術論文有其規格和程序,包括peers review等。從內容來說,任志剛文章,重點是探討香港滙率改革,在現有的法規上和結構上的可行性(當然也包括聯滙的前世今生,和一些前高官的牢騷 等)。不過,無論是量化聯滙的經濟成本,和滙率改革後對香港經濟的實際影響和衝擊,這些方面都是交了白卷。
當中,筆者比較關心的是,假設本港貨幣制度真的修改了,而港元與美元脫鈎,此舉將對本港經濟活動帶來甚麼範圍及程度的影響?樓市會出現跌勢嗎?港人財富便
會隨港元滙價上升而升值,港人購買外地貨品或到外地旅遊自然更化算;但筆者相信,物業資產的帳面價格上升速度會放緩,甚至出現向下調節的情況。
除了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外,香港滙率改革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國內的滙率改革速度。
香港滙率改革不是一個獨立的議題,也需要和國內的滙率改革時間表銜接。簡單來說,長遠而言,當中國的資本帳打開,人民幣能夠自由兌換及流通後,其最終結果
就是與港元掛鈎。若然,人民幣滙改將在未來5至10年達成(中期),那麼現時本港聯繫滙率最好一動不如一靜,皆因牽一髮動全身。相反,若人民幣滙改過程需
長達20至30年(長期),那麼港元便有較大的空間考慮可以做點甚麼了。
倘內地滙改快速 港宜靜制動
不過,假設港元中短期跟人民幣掛鈎機會很大,港元現在是否應該改掛其他貨幣(或是一籃子貨幣)呢?
筆者認為不應該,因為貨幣應該有一個錨,而這個錨應該是一個比較固定的錨,不應該時常「起錨」;隨意更改掛鈎對象,就是不時起錨,影響貨幣和經濟長遠的穩定性。
事實上,所有政策皆有利弊,現在起錨,弊多於利。流動性過高,資產價格高漲,是全球現象。就算香港鄰近國家的貨幣有大幅升值,資產價格的升幅比起香港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台灣、新加坡、泰國、澳洲等。
有建議說,既然人民幣是和一籃子的貨幣掛鈎,而港元暫時不能掛鈎人民幣,為甚麼不把港元轉釘和人民幣所掛鈎的一籃子的貨幣呢?這樣,港元跟人民幣所掛鈎的一籃子貨幣便會一模一樣,而港元便可變相掛鈎人民幣了。
我認為這個辦法有兩個問題。第一,是人民銀行會否向金管局公開它們所掛的一籃子貨幣?第二,如果這樣做,在全球的炒家眼中,港元是變相的(de-facto)人民幣,由於沒有機會炒人民幣,便會在香港興波作浪,大炒這個變相的人民幣,使香港熱錢問題更嚴重。
掛鈎一籃子貨幣 易引炒家興浪
筆者要重申,「做點甚麼」的前提是,本港聯繫滙率改革必須與人民幣滙率改革進程相提並論,無論港元是否與美元脫鈎,又是否改為與人民幣掛鈎,這些都必須從中國經濟層面去研究,從中探討港元滙率改革的可能性及可行性,而非單從本港經濟狀況去決定改革。
總結而言,任志剛此文一出,隨即引來政府多方人士立即回應。其實筆者覺得政府官員先不用緊張,反應抱開放態度面對,甚至提供方法鼓勵市場去討論現時貨幣制度的利與弊,汲取多方意見後,作出適時適合的金融改革,以協助長遠維持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維護金融穩定性。
備註:筆者剛出版新書《金融黑洞》,探討經濟大勢和其他社會經濟問題。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商學院客席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