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徐天任: 美國的1:99危機




去年917日開始、歷時兩個月的「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OWS)行動大本營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在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的清場令下雖已暫告一段落,然而,OWS提出的嚴重不平等控訴不但引起全國廣泛共鳴(抗議行動差不多在一夜之間取得三十萬人簽名支 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更著書指出,社會不平等的代價高昂而且影響深遠,絕不可等閒視之。

榮獲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哥倫比亞大學教 授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經常在網上雜誌Vanity Fair撰文,他在剛出版的新書《不平等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撮錄2010年底北非國家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數周後在Vanity Fair的文章:「當我們目睹街頭情緒熾熱(要求改革)的民眾,不期然想到這種群眾運動幾時會在美國發生?……特別是差不多由最富有的1%少數人口操縱一 切話事權。」「茉莉花革命」反政府示威浪潮迅速蔓延至埃及等多個北非國家和中東地區;大約9個月後,有人在紐約曼哈頓的祖科蒂公園作為根據地,發起「佔領 華爾街」行動,代表全國99%人口抗議其他1%的金融機構高層貪瀆造成社會嚴重不平等。

斯蒂格利茨今年6月初接受網上電視 Democracy Now!訪問指出,美國社會的不平等程度已升至全球先進工業國的最高水平,社會(階層)流動機會渺茫,美國再也不是尋找機會的樂土,而經濟結構之所以變得 如此不平等的第一個轉折點,約在1980年發生,當時企業CEO發現政府原來沒有法例管制他們的薪酬,即使股東對CEO的薪金也無權過問,他們於是利用這 個監管漏洞不斷為自己加薪,企業利潤愈來愈大的比例落入CEO的荷包。

美國證交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一份報告揭露,2010CEO為自己大幅加薪26%;彭博通訊根據證交會的報告調查發現,華爾街CEO去年薪金上漲20%

財富向銀行板塊傾斜

第二個影響更大的轉變是實施了六十六年、規管銀行及商業銀行須劃分業務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又名《1933年銀行法》Banking Act of 1933)於1999年取消,變相鼓勵銀行進行投機活動,傳統的借貸業務、經濟增長的基礎不再是銀行的重心業務,投資銀行爭相利用富裕客戶的金錢投入迹近 賭博(如槓桿化的次按衍生工具)的業務,並逐漸製造了多個「大到不能倒閉」(too big to fail)的金融機構,美國的經濟結構及財富亦由此向金融機構板塊(斯蒂格利茨概稱之為銀行)傾斜,而銀行高層天文數字的花紅更成為各方交相責難的對象。

《不平等的代價》列舉多個具體數字突顯美國的1%(斯蒂格利茨泛指代表經濟及政治權力頂層人士)與99%不平等現象:屬於1%階層的Wal-Mart王國的六 位繼承人,他們合共擁有財產達697億美元,相當於整個底下階層社會30%的財富;最富裕的1%的財富是普通美國人的225倍。而200708年金融危 機的主要受害者亦是99%階層:六分之一的工作人口沒法找到一份全職工作,到了20123月,約2400萬人希望找一份全職但無法如願,很多人已感絕望 而放棄找工作,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18%(數字與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2月發表的報告頗為脗合,皮尤調查結果顯示,1824歲年齡組別的失業率為16.3%,詳見信研2012221日「最可怕的結構性問題」);接近800萬個家庭在房市泡沫後失去家園,另有數以百萬計的家庭由於財政困難而面對銀行收樓威脅,更多人眼看自己一生積蓄蒸發無存。最新統計顯示,全國約半數人口或1.5億人口跌入貧窮線或成為低收入人士。

個人收入的分布也極不平等,斯蒂格利茨引述股神畢非德的說法:「持續二十年的階級戰事,我的階級終於打勝仗(There's been class warfare going on for the last 20 years and my class has won)」。《不平等的代價》指出,即使在金融危機和「大衰退」之前的2007年,絕大部分美國人經通脹調整收入較十年前其實已有所不如,換言之,美國人 生活水準一直下降,收入增長都集中在1%人的一群。

總部設於西雅圖的創投公司Second Avenue Partners合夥人哈諾爾(Nick Hanauer),今年5月在TED University演講引用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資料亦證實,由197907年,三組最低層家庭的收入在三十年間毫無增長;美國社會(財 富分布)一如OWS聲稱呈現1%99%的嚴重分裂。

斯蒂格利茨認為,美國不平等現象雖然並非單純由金融危機導致,但金融危機卻將1%利益集團壟斷經濟的現實徹底揭開,並且令不平等情況惡化,而OWS就是不滿情緒達到極致所折射的行動反應。

社會病態叢生

英國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社會流行病學(Social Epidemiology)榮譽教授威爾金森(Richard Wilkinson)指出,貧富懸殊會形成包括酗酒和吸毒的精神病患者增加、罪案率上升、互信下降等病態叢生的社會(請參閱20111220日信研「美國另一枚定時炸彈」)。
斯 蒂格利茨亦表示,不平等區間的擴闊(現已達1%99%極限)將導致民眾與民眾、以至民眾與政府之間失去互信,社會流動停頓,低下以至中等階層永無機會爬 升到1%領域,根深柢固的人人機會平等的美國價值觀蕩然無存,國人將面臨失去身份認同的茫然;更深層的問題是,現今的1%似乎從未想過有助經濟發展和增加 就業的「涓滴理論」(trickling down,又稱利益均沾論,例如美國老牌車廠福特,老闆理所當然佔去企業利潤的絕大部分,但老福特不忘給予工人優厚福利和較高薪金),斯蒂格利茨形容唯利 是圖不擇手段尋租的銀行簡直是「道德剝奪」(moral deprivation)。

斯蒂格利茨認為,釜底抽薪糾正不平等的措施是針對財閥 進行稅制改革和立法加強規管銀行,然而,權力衍生財富,財富亦會衍生權力,富可敵國的1%勢力已足以左右法案的通過,他坦言對美國改善不平等的前景不感樂 觀。看來,2011年秋天維時兩個月的OWS行動也許只是「初試啼聲」,99%的猛烈怒吼危機始終潛伏待時爆發。


Joseph E. Stiglitz: The Price of Ine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