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知道,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全名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如就世界各國面積排名,是第十名最大的國家。在所有阿拉伯國家中間,或就所有非洲國家而言,它都雄居第一位。
阿爾及利亞全國面積達二百卅八萬一千七百四十一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三千七百十萬人。為何這麼大的地方,只有這麼點人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除沿海一條狹長綠地外,南邊都是薩哈拉沙漠。
就是這個國家,上星期舉行總統選舉。已經做了兩任的布特符里卡總統(Abdelaziz Buteflika)照例大獲全勝。他贏了多少票?依照非洲標準而言,他的得票率是參加投票人總數的百分之九十點二四。這樣的比率,在其它地區已經難以想像了。但與非洲其它大獨裁者相比,仍然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布特符里卡(圖左一,美聯社照片)和其餘非洲領袖相似之處,是同屬軍人出身。不同之處,則是他和阿爾及利亞其餘主管軍政的人員,真的是從法國遷來的移民,且把法國視為祖國。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以「自由、平等、博愛(Liberty, Equality,
Fraternity)」為口號,引發了美國革命。十九世紀後,法國雖然在非洲、中南美、和亞洲實行帝國主義,至少在民權這點上,比英國或美國(別忘記菲律賓也曾是美國屬地)都強。
法國承襲了革命傳統,對非洲屬國一視同仁。在戴高樂時代,祖籍非洲的黑人照樣可做部長。五○年代中葉,法國的懷柔政策敵不過獨立自由的召喚了。一九五四年,阿爾及利亞首先掀起「爭自由,要獨立」的大纛,領導鬥爭的是「祖國解放陣線(Frente de Liberacion
Nacional,簡稱FLN),領導人就是布特符里卡。
無論在人數或火力上,法軍都占據壓倒優勢。布特符里卡只好採取打了就跑的游擊戰法,前後奮鬥了四年。到一九五八年,戴高樂終於說:「我懂你們的意思了(法語原文:Je vous ai compris.)。他下令阿爾及利亞全境在一九五八年六月四日舉行公民投票,結果不問可知。FLN贏了,阿爾及利亞在一九六二年獨立,至今恰滿五十年。
阿爾及利亞全國現在人口中,有投票權者約二千萬人。內政部長澤爾荷尼(Noureddine Yazid Zerhouni)說,其中約一千三百萬人,在這次總統選舉中,投下了他們神聖的一票。他沒有說明的是,儘管全國嚴密戒備,反政府人士仍然活躍,他所指的「恐怖份子」成功突襲了若干軍警單位,造成一名警官死亡,若干投票所被焚毀。
非洲其它爭取獨立的國家一旦得勝,旅外僑民通常都回國弄個職務,過一下官癮。唯獨在阿爾及利亞,反而是早已習慣於法國生活的人,紛紛出走。迄今已有八萬一千人搬到法國去住。這是什麼道理呢?要從兩方面來分析。
其一是歷史的:阿爾及利亞從紀元前一萬年左右就有人類居住,比起中國來也不算太短。居住在北部的柏柏族(Berbers)人,全盛時期曾建立迦太基(Carthage)帝國,成為西洋古代史輝煌的一頁。今天阿爾及利亞仍有古希臘式的遺跡,可供後人憑弔。柏柏族人那時是當傭兵;公元前二四一年,因為接連三年沒發薪餉,傭兵群起造反,佔領了迦太基在非洲北部的領土。此後數起數落,直到公元廿四年,才被羅馬帝國併吞。留在阿爾及利亞的大都是柏柏人,至今猶然。
其二是宗教的:非洲北部原為西班牙屬地。一五一六年土耳其派了一千三百名官兵,分乘十六艘戰船,佔領阿爾及爾港(Algiers,今日阿爾及利亞的首都),趕走了西班牙人。從此阿爾及利亞變成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在北非的重要據點。柏柏人中,信仰伊斯蘭教的反成為少數。他們的生活習慣均已法國化,相信上帝才是天主,蔑視其它信仰。這些人寧願做法國人,不願留在阿爾及利亞,可以理解。
阿爾及利亞的生活水準不低,人均所得高達七千三百三十美元。FLN的號召力雖不如前,布特符里卡仍能第三度當選。儘管反對派指責選舉有弊,他仍能「笑罵任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