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梁啟智﹕當公職招聘變成選美會




梁振英政府以公開招聘的方式組織政治任命團隊,報稱引來數以百計的應聘者。這次輪選政治任命公職的過程中,無論是司局長層面,還是副局長與政治助理,都不時有許多名字的流傳報道,最近更引發個別的應聘者要退出泛民政黨。明明是應聘政治工作卻在還未獲聘便已經得罪了原屬的政黨,這些應聘者的政治智慧固然值得質疑,但梁振英政府在這招聘過程中的政治計算更為值得注意。

在一個正常的政黨政治體制當中,行政首長理應一直在政黨當中打滾,就算沒有影子內閣也會有其核心班底。香港政治的其中一個重大缺陷,在於擴張了政治任命團隊,卻既沒有政黨政治扶持,又毋須要立法機關監察。今天的公開招聘,北京的影響暫且不提,原則上是梁振英一人說了算。

如果有成熟的政黨政治,梁振英所屬的政黨會對任命提出要求;如果任命要由立法機關通過,則應聘者的資歷可以靠制度公開審視。當兩者都不存在,這場政治任命便可隨政治需要而變質,甚至成為一個政治操作的手段。當各界一廂情願以為梁振英政府可以通過政治任命而造就「大和解」,結果卻只加速了香港政治倫理的大崩壞。

政府非正式透露可能被委任的人選,以測試社會的接受程度,本來並不一定惹人反感,但過去兩個月來媒體中不斷地出現一個又一個名字,而他們要不是中途落馬,就是本來便沒有多少被委任的機會。這種泄漏風聲已經不再和委任本身直接相連,而變成了梁振英政府打擊不同政治勢力的伎倆。問題來了:當一個政府可以為了一時的政治得失而漠視政治人物之間的基本互信,整個社會的政治倫理也會隨之而斷送。

互信的崩壞

試想想,如果某家企業要招聘管理人員,人事部門居然公布各個積極考慮「跳槽」人士的名單,甚至讓應聘者如選美會面試一樣任由媒體點評,試問當這家企業對於應聘者還講不講道義?日後的管理隊伍還可以說什麼團結精神?原來所有潛在的合作對象在最高領袖的眼中都並非要共同進退的隊友,而只是政治計算中可被隨時犧牲的棋子,那麼到了真的要齊心抗敵的時候,恐怕只會大難臨頭各自飛。

政治競爭或者只爭朝夕,政治倫理卻從來不止一日長短。當梁振英政府可以隨意泄漏應聘者的身分,日後在其他場合還有誰會願意與其合作?筆者對曾蔭權政府縱有諸多不滿,但在於整體社會利益的問題面前仍會願意相助,但求對事不對人。對梁振英政府,卻怕只是同桌吃飯也要擔心被隨時抹黑,寧願斷絕日後一切往來。

選舉前,不少朋友都擔心梁振英的「奸」。這次公開招聘政治任命團隊,梁振英政府果然沒有放過任何機會為潛在政治對手製造麻煩。長此下去,香港大多數的政治人物、意見領袖和知識分子都會因為擔心其工於心計而避免再向政府獻言。這種對互信的崩壞公眾不易看見,卻會動搖香港政治穩定的根本。

 
吳志森: 一場耍猴子的招聘大騷

候任特首梁振英推出徵求賢能的大騷,公開招聘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吸引了千人蜂擁申請。副局有上十多廿萬月薪,不少人視為筍工,政助一拆四,月薪二萬多三萬,未必有很大吸引力,但可以晉身官場,視為千載難逢的上位機會,對一般坊間民眾來說,當然趨之若鶩。但一些背後看似有理念有原則的泛民中人,對加入梁振英班子如蟻附羶,吃相難看,香港政治沉淪墮落到如斯田地,真的叫人無話可說。
這批應徵副局政助的泛民中人,他們的政治理念與梁振英團隊南轅北轍,如何共事已是一大難題,坊間盛傳梁振英任內要推行四大政治任務,如二十三條立法、整治香港電台等,這些違反人權自由的政策如果真的實行,他們會如何反應?只當一份工來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把頭別過去扮作視而不見,還是忠言直諫,甚至憤而辭職。如果真的受到梁振英這新貴的青睞,有沒有想過這一天來臨,可以如何自處?

我把泛民的應徵者想得太偉大了,他們可能只把副局政助視為一份筍工而已。即使如此,他們有沒有想過,整個招聘過程是如何的詭異?如何的違反常理?被人當猴子耍了也不自知,到最後,更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麼也沒有得到。

任何人事顧問獵頭公司都會告訴你,招聘的第一法則,就是保密。原因很簡單,搵工跳槽不想被舊老闆知道,更不希望通天給外界知曉,一來是怕見光死,二來是避免應聘失敗而引起不必要的尷尬,寫花了個人紀錄,更會影響前途。

但副局政助的所謂公開招聘,篩選到這個階段有三十多人入圍,就開始有消息傳出,泛民中人有遞交申請。然後越傳越具體,連名字和職位都一一透露出來。掌握這些資料的人,只能是遴選委員會和候任辦人員,他們向外界放料,目的也很明顯:抹黑泛民政黨,看!他們只是對梁振英表面口硬,私下卻猛送秋波,渴望掌握權力……雖然泛民政黨已與有關人士劃清界線,但傷害已經造成。說一套做一套,政治道德水平下賤的形象,已無法消除。

更甚者,遴選委員會第一次面試,時間、地點竟然向外公佈得如此具體,大批記者湧至,守在候任特首辦門口,拍攝進出者的尷尬面孔。而遴選委員會的成員,竟對傳媒說這是特意安排,考驗應徵者面對傳媒的能力和技巧。人家只是來見工,你把他們暴露於陽光下,眾目睽睽刻意要令人難堪,好了,工見成聘請了,總算是付出代價有所收穫,如果被踢出局,全世界都知道他技不如人,應聘失敗,還有面目見他的老闆同事嗎?遴選委員說是對應徵者的考驗。招聘廣告一開始就說清楚了嗎?擺了人家上台還說風凉話,不是很可恥嗎?

不過,禍都是自己招來的,越接近權力,越令人亢奮,泛民中人,又有多少人能抵受得住權力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