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盧峯: 梁振英要把香港帶進死胡同




早已預期特首梁振英在新一屆立法會的第一次發言不會涉及甚麼實質的政策建議,只是沒有想到他居然借機會否定幾十年來行之有效的管治方針,只是沒有想到他會乘機教訓議員及市民甚麼叫高度自治!

為甚麼說梁振英否定過去幾十年的管治方針呢?他在昨天的發言中有一個段落提到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他說:「香港過去奉行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是含糊和矛盾的概念,自始至終沒有人能夠用當時政府的政策措施印證說明這概念的內涵。」他又說,幾年前取代「積極不干預」理念的「大市場,小政府」理念也不能夠滿足香港今日的需要。他認為政府要適度有為。

也許因為梁振英一直只在政治圈打滾,專業也局限在地產測量方面,對宏觀經濟沒有多少認識,對歷屆政府的公共財政政策及理財哲學沒有多少了解,以致對「積極不干預」政策作出這樣那樣失實及無理的攻擊。首先,「積極不干預」並不是一套巨細無遺的政策方案,而是一種施政理念及態度,是制訂、決定公共政策時的準則。其中最根本就是明白到政府的有限與局限,了解市場比政府更能有效調配社會資源及減少浪費,知道無形之手更能促進經濟發展及人民福祉,避免政府頭腦發熱走在市場前面。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近幾十年來歷任港英政府的財政司都嚴限政府的體積,不讓政府介入具體經濟運作,不用公帑直接支持、扶持某些具體產業,讓自由市場發揮最大作用,令香港企業在自由競爭環境下不斷改進升級,最終令香港創造經濟奇蹟。可以說,「積極不干預」的精要在於不干預,在於政府不做甚麼而不是做甚麼。梁振英卻偏偏想在一些具體政策如開拓工業邨找「積極不干預」的痕迹,這實在是捉錯用神,也反映他的無知。

更可怕的是,這位對「積極不干預」概念及重大作用毫不理解的特首二話不說就要否定它,就要引入他的所謂「適度有為」做法,就要把過去幾十年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拆毀。還記得前特首董建華不過稍稍偏離積極不干預政策,想以政府之力推動高新科技發展,結果得到的不是甚麼高科技產業,而是貝沙灣這個豪宅項目;發展商因此賺大錢,整體經濟卻沒有甚麼好處。現在梁振英公然揚棄「積極不干預」政策,要搞「適度有為」,要讓政府做經濟的領頭羊;這意味政府大力介入經濟運作,甚至可能拿公帑支援某些重點產業、亮點產業以彰顯政績。可惜政府官員總是落後於市場的,由他們指點經濟發展只會帶來巨大的浪費,只會導致利益輸送及官商勾結。

此外,梁振英始終不明白中港矛盾為何不斷升溫,他認為自己採取措施限制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打擊水貨客及暫停深圳非戶籍居民一簽多行安排等已成功捍衛香港的高度自治,已足以顯示他自己敢於處理中港間的棘手問題。然而,市民之所以對中港融合有這樣那樣的憂慮及反感並不僅是因為具體政策的失誤,也不僅是因為內地的人流錢流不斷上升,而是因為對梁振英的不信任,而是因為梁振英容讓中聯辦高調插手香港事務。當市民看到他當選後第一時間到中聯辦謝票,當市民看到中聯辦如何操控特首及立法會選舉,當市民看到中聯辦官員形同太上皇時,大家都禁不住擔心香港將失去高度自治地位,大家都禁不住擔心中聯辦及北京當局正加速將香港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若果梁振英不能了解市民這份深層次憂慮,繼續大搞中港加快融合的話,市民的反感與反彈只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