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咀鮮魚行學校,今日上第一課「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參考了被擱置的官方指引。有約30名家長觀課,校方準備了評估表格,讓家長表達對這一科的意見。
大角咀鮮魚行學校舉行首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老師在堂上教學生升旗的禮儀,又以保釣事件、李旺陽事件及奧運頒獎禮升旗解釋舉行升旗禮時,不同人會有不同感受。
校長梁紀昌表示,學校的課程參考了被擱置的官方課程指引,再加入教師根據校情設計的內容,而六年級首節國教科,上課會教中國國歌及對國旗的認識。
部份學生的家長到場觀課,了解國教科教學,有家長支持學校開辦課程,讚揚校方事前準備充足,亦有以多角度教學生辦別升旗禮儀。
(香港電台報道)
鮮魚行學校是香港少數仍堅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學校之一,校長梁紀昌早前曾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學校有教導學生認識的責任,不應該因為對共產黨恐懼,就將國民教育全盤放棄,會試行一學年再檢討。
余錦賢: 國教《手冊》推手早認國教不應成科
國教風波暫告一段落,立法會開鑼之後,泛民議員把炮口對準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要求他引咎辭職,最終不得要領;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總結發言時,指吳局長在7月上台後,多次跟不同持份者溝通,亦與她一起分析形勢,希望平息事件……;言下之意,是吳局長已盡全力,不應對他苛責。
實情是否如此?吳局長是否真的盡了力平息風波?《文匯報》10月11日刊出了一篇訪問,提供了另一個答案。
受訪者是這場國教風波的關鍵人物之一、負責出版《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的薛鳳旋教授。據教授所言,編製《手冊》目的是為了讓教師參考當代中國發
展,絕非學生課本,也不是參考書及教材,更跟國民教育科及《指引》完全無關;換句話說,《手冊》不是拿入課堂給學生使用的教科書,也不是國民教育科「教材」。
更重要的是,薛鳳旋這位愛國陣營的老將在訪問中表白,他本人並不贊成國民教育獨立成科:「社會條件未成熟的前提下,政府根本不應強行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提升國民認知,不等於國教科。」
薛鳳旋還特別強調,由他主持的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今年6月,即國教風波轉熱前出版了一本《香港藍皮書——香港發展報告(2012)》,其中列明「與其勉強推行令社會人士、教師和家長反對……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倒不如撤去這些科目,並盡可能在其他相關學科……加入與中國有關的內容。」
如此說來,吳克儉或其他教育局高層是否真的已經跟各持份者充分溝通?如果連編製《手冊》的主事人都認為「國教」成科時機未成熟,為何吳局長不當機立斷,毅然決定凍結有關政策?按理薛鳳旋和梁振英同屬「深紅」人物,薛公在九七回歸前的中英新機場談判中衝鋒陷陣,成為對抗英方的急先鋒,而CY當時則在基本法諮委會內與港英周旋,如果薛公也認為國教獨立成科不可行,為何吳局長一直對此無知無聞,還拖拖拉拉,結果令風波愈鬧愈大。說到底,這是政治敏感度低,不懂得及時化解危機,如此水平的局長,可以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