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事前如何解釋如何演繹,都會被視作陰謀論。惟獨當後果一步步揭盅,你終於相信,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政改方案把立法會議員的數目由六十增至七十,還有一人一票的超級區議會選舉。橫看豎看,香港都像向民主走前了一小步,有賺無蝕。所以,任何對政改方案的質疑,都被視作阻住地球轉。
然而,明眼人都應該看得出,分組點票下,功能組別增加區區五席,完全起不了作用。更何況,其實超級區選並非真的全民投票,因為它並不包括傳統功能組別的選民。
傳統功能組別的選民,是什麼人?大多不是建制派的選民。因為建制派根本不需要選民,只需要少量「公司票」,就能確保大部分議員低票當選或自動當選。消耗選票最多的,就是「個人票」的界別如法律界、教育界、社福界等。
泛民的選民要在這些界別力保不失必須傾巢而出,他們絕不會「轉會」至超級區選投票,所以超級區選的泛民選民基礎亦難以增加。換言之,政改方案實質上擴闊了戰場,令泛民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分頭消耗彈藥,分分鐘兩頭不到岸。
9月的結果,唯一告慰的,是泛民辛苦守住關鍵的三分一,在地區直選中也保住過半數。上屆60席裏有23;今屆70席裏有27。比例差不多,別以為就是無賺蝕打個和。其實,早已輸了很遠。
此話怎說?保皇與泛民的比例雖然不變,但保皇勢力的實質人數就多了好多。當建制派在70席中坐擁43席,曾鈺成不費吹灰之力,就可連任主席。剪布,或更多莫須有的規則,想必陸續有來。各大委員會,一樣可以蟻多摟死象。以前一個事務委員會頂多十來人參與,現在一個「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就有超過三十個議員加入,為什麼?難道他們都忽然熱中法治?抑或,任重道遠的是,務必以人海攻勢保送梁美芬當上主席?
反觀泛民人腳少,調兵遣將的空間自然小。所以,究竟當天政改的最終得益者,是民主的力量,抑或阻撓民主的力量?咱們也終該清楚了吧。政治,就像下棋。但政改這鋪棋,當對手突然讓你雙車雙馬,只因他們打算飛象過河。下一次,通過方案前,咱們真的要向前多想好多步。別忘了,棋局多變,惟獨投票撳掣那刻,是真真正正的舉手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