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對機票價格影響甚大,航空公司更藉此徵收燃油附加費,但本報調查發現,今年5月經香港民航處審批的附加費,比2010年增加220%,遠遠高過同期進口燃油價上升52%的幅度。航空公司被質疑加幅過高,民航處亦被指監管不力,偏袒航空公司、犧牲消費者利益,當局有責任向公眾交代。
航空公司近年推出燃油附加費,但須經民航處批准。本報今日報道,附加費出現兩大問題:(1)絕大部分航空公司的附加費是一樣的,以今年7月為例,73家航空公司當中,有63家收費一樣,佔總數86%。(2)這個大部分公司都採用的附加費,加幅遠超同期入口價。
這些發現衍生眾多質疑。
首先,雖然航空公司面對同一個國際燃油市場,但各公司營運策略不一,營運效率及相關成本各異,理論上附加費可以不同,現實卻是86%航空公司收取劃一附加費,當中是否涉及合謀定價,有否其他反競爭行為存在,惹人懷疑。
其次,燃油附加費本來是因為國際燃油價格上升而附加的,如今附加費升幅遠超油價升幅,航空公司難免被質疑加多減少,從中取利。
最令人費解的是,附加費並非航空公司說了算,而是由民航處審批,而附加費加幅是否與國際油價♣合,理應是審批的重要理據,所以,燃油附加費加快減慢、加多減少的話,民航處難免被指未有盡責、監管不力,當局應該向公眾交代。
處理燃油附加費的一個有效途徑,是引用競爭法調查,但因香港競爭法剛通過,相關配套仍未落實,距離真正執行還有一段時間,因此,負責審批附加費的民航處必須為市民從嚴把關;肩負捍衛消費者權益重任的消費者委員會亦應介入,為消費者討回公道。
居屋新政未見其利 求過於供先見其弊
梁振英上周公布的一項新政,是准許月入3萬元或以下「白表」家庭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地價的居屋,每年名額5000個;這項措施,令準買家增加,但供應未見相應增加,致令市場預期二手居屋的樓價勢將茘升,政策極可能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樓價茘升和夾心階層上樓難的問題,是曾蔭權治港7年的後遺症;梁振英上周公布的新政,是政綱中房屋政策眾多項目之一,但在欠缺配套的情下推出,可能變成「好心做壞事」。
梁振英競選時已預告這項政策,因為可加快居屋流轉,亦可幫助合資格購買居屋的家庭,在居屋第二市場免補地價置業安居。但政策公布後,市場預期未來二手居屋交投將更趨活躍,有業主怕早賣未能賺盡,將軍澳、屯門區均出現居屋業主反價封盤,加上市場早已預計政府會推出相關政策,有買家偷步高價入市,將軍澳有居屋屋苑刷新兩房綠表呎價新高。
市場的反應和預期居屋二手價趨升,是有根據的,因為2003年至今,未補地價居屋第二市場的成交,每年約1600至2800宗,而新政策增加了5000個準買家,加上申請者必須在中籤後半年「上車」,令買家盡快入市,求過於供自然會推高樓價。
上周公布的政策是否需要微調、半年上車的期限是否需要放寬、應否加入新條款限制炒賣等等,都值得梁振英認真研究,然而,處理樓價茘升和夾心階層置業難的問題,最終離不開復建居屋、增撥土地增加樓宇供應等方向。梁振英政綱有關房屋的政策共20項,包括長遠規劃、土地供應、居屋公屋等範疇,如今割裂地推出兩項(上周公布的另一項新政是興建青年宿舍),更選擇在立法會的答問大會而非施政報告提出,予人不全面和急就章之感。
梁振英今後推出樓市新政策時,必須顧及對樓市短中長期及社會各階層的影響;他應該在今年10月施政報告全面交代有關政策,盡快落實復建居屋,以及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的計劃,才能釜底抽薪,為香港樓市健康發展帶來希望,為市民安居樂業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