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到深圳跟建制派人士會面,澄清中央並無中途更換特首的意思,同時呼籲大家要團結在特區領導的左右,不應在政府受到批評時便與之劃清界線,更不應在選舉期間以攻擊政府作為爭取選票的手段。
王光亞的一番非公開講話,既反映中央對目前特區政府處境的認知,亦顯示這種政治管理手法的局限。當然,既然「畫公仔畫出腸」,相信局面是可以穩住的。但長此下去,特區管治如何繼續操作,這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建制各派 只看私利
首先,明顯地,中央認為有需要以具體行動來統一建制派的意志。這也就是說,在中央眼中,建制派內部存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一、他們對形勢缺乏一致理解,以致未能認清主要矛盾,統一對外;
二、個別單位以自身利益為重,缺乏顧全大局的觀念,思想容易動搖,以致「中途更換特首」(如試用百日之說)的傳言竟可在圈內產生政治作用,跟特區領導劃清界線,削弱特首的權威;
三、他們把個體的、短線的利益放在首位,隨時會因為須要討好選民,而站在特區政府的對立面,這不利於團結。
如今港澳辦以面談形式統一思想和步伐,客觀上是承認問題的存在;而且明白假如不及早作出明確指示,建制派內部並不能認識問題和形勢,以自我協調的方式,把問題矯正過來。這次深圳會議的出現,反映出建制派的弱點,同時也顯示出中央對此的關注。
選民壓力 影響取向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是新一屆特區政府既無政治能量,亦無道德力量爭取建制派的支持,以及統一他們的意志。在選舉過程中,新領導層未能跟建制派中多個小山頭建立信任是問題之一。
至於第二個問題是,在這個儘管未完全民主化的政治制度之中,建制派也須考慮選民的投票取向,不可能完全為了完成政治任務而不顧對選舉的影響。這又連繫到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實政治不可能不考慮政治利益的分配。
建制派內的不同政治單位,總不能在完全分不到政治報酬的情況下,無條件力挺特區政府。在民情洶湧的時候,他們劃清界線,裝作與事無涉,其實已算是一種幫忙了。
當要面對巨大的民意壓力時,他們如果不作出批評、不略為靠近對立的位置,日後便難以在選舉活動中爭取支持。換句話說,議會選舉有其政治運作的邏輯,這對建制派一樣起着制約的作用;所謂內部協調或建立最起碼共識,基本上已變得不太可能。
當然,我相信曾經有人以為只要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領導層強勢出擊,直接面向市民大眾,回應他們的民生訴求,便可以在群眾之中建立威望,取得所需要的民意支持,而毋須向議會內的小山頭妥協或低頭。
可是,在選舉過程中突顯個人誠信作為政治武器的勝方,反而在當選後連番在這方面嚴重失分,以致難以鞏固一種有民意基礎的強勢領導。此外,在國民教育問題上,特區政府進退失據,根本無法面向市民作出解釋,或有另一種新的說法。
新一屆政府不單沒有之前特區政府享受過的「蜜月期」,並於上任兩個星期已陷於被包圍的弱勢之中。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利用紓困措施作為減輕來自市民的壓力的手段,或者可避免民意支持度迅速「插水」,但卻肯定不能扭轉劣勢,起死回生。
政治籌碼 愈多愈好
所以,就算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領導層如何不情願,他們最終必須回到議會,跟各個政黨、個別議員討價還價。對各個政黨和個別議員來說,他們的談判籌碼不在於港澳辦有無示好,而是究竟在議會裏有多少議席;因為能否在議會對特區政府領導層施加壓力,決定了他們的議價條件。
至於他們與領導層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那要視乎後者能否提供令人滿意的政治報酬了。簡單直接地說,選舉政治才是關鍵所在。
由港澳辦舉行一次座談會,或可令建制派的不同山頭「檢點」一下,但不可能阻止他們各自為自己打算。上一回在特首選舉中出現的建制派內部分裂和失去信任,只會令他們更自覺要為自己手上添一點政治籌碼,將來才有多一些議價本錢或「被利用的價值」。
港澳辦也許清楚看到這一點,知道在難以阻止的情況下,也須要把其主觀意願傳達一下,令建制派有點分寸。可是,現實是當建制派也要投入選舉的時候,單靠一些呼籲或指示,很難擋得住選舉政治的支配作用。
對香港政治發展而言,發展至此,就算是建制派也須好好總結一下,認真為自己打算,單是只懂為政府(特區和中央)護航,慢慢變得連要自保也有困難。新形式的建制派政治,是登上政治議程的時候了。
作者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