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明報社評: 鐵路改為全天候 港鐵應研可行性



強颱風「韋森特」超乎預期地突然加強襲港,天文台13年來首次掛起10號風球,顯示本港要經歷最高級別的暴風洗禮;颱風過後,社會迅速有序地恢復正常運轉,顯示本港的硬體建設和軟實力雖非完美,但經得起考驗,也反映香港社會的成熟程度,值得欣慰。不過,塌樹壓電纜令東鐵服務暫停數小時的事故,值得年年賺大錢的港鐵認真研究將鐵路改為全天候的可行性。

塌樹激增  植樹策略須改進

韋森特進入本港視角之初,是一個普通的熱帶低氣壓,然而,天文台透過先進儀器和專業判斷,由前日上午開始,察覺韋森特並非善類,已經預告考慮黃昏改掛8號風球;到深夜韋森特持續加強和更接近本港,天文台掛起9號和昨日零時45分掛起10號風球,說明韋森特的動向盡在天文台掌握,並及早發出預告,使整體社會因應配合,例如,數以百萬計打工仔有機會錯落下班,避免公共交通出現混亂情。

天文台這次表現,固然與硬體建設、人員專業熟練有關,而近年來,天文台人員於風暴預報,專業判斷之外,還顧及社會接受信息的應對之道,這次韋森特來襲前後的預報處理,顯示科學、專業與社會關懷,在天文台運作中有機地結合起來,已經成為守護氣象安全的寶貴資產。

韋森特這次襲港,導致約140人受傷,除了1人情較嚴重,其他都傷勢輕微,韋森特中心風力一度高達155公里,帶來不少雨量,大部分地區約100200毫米,其中荃灣、元朗、大嶼山北部等區則多達200300毫米,漫天風雨,對硬體建設是嚴峻考驗,從市民受傷情看來,沒有因為硬體出事而導致傷亡情事,例如並無山泥傾瀉、並無嚴重水浸等;過去打風落雨的日子,上環「海味街」經常海水倒灌,水淹入舖,給商號造成嚴重損失,經過整治之後,今次顯示海味街水患已經消除。

當然,硬體建設並無絕對完善,隨覑時日推移,設施老化需要維修更新,例如護土牆要加固、下水道要保持暢通;另外,需要增建設施以應付人口增加或遷徙轉移等,都是政府要時刻關注和履行的建設責任。

這次韋森特襲港,吹出了兩個情,一個是大廈搖晃,一個是樹木倒塌數量較多。韋森特吹得大廈搖晃,不少市民都感受得到,專業人士認為大廈受風搖晃,原設計已計算在內,毋須擔心。專業人士所言屬實,市民缺乏有關知識而驚恐,可以理解。不過,近年本港新建大廈,除了國金中心等大型商廈,連住宅也動輒六七十層高,特別是一些單幢住宅大廈,在颱風吹襲時,四周並無遮擋,搖晃情狀可以想像出來。即使建築師的力學計算可以信賴,不過,箇中還有監管問題,政府發揮應有角色和職能,確保高插入雲的大廈受風搖晃無礙,是韋森特吹出來的議題。

韋森特吹倒接近1400株樹木,相對於13年前10號颱風「約克」襲港時,只有282林樹木倒塌,顯示塌樹數量之多,是韋森特襲港的特殊之處,情或與政府近年積極植樹、綠化香港有關,不過,有樹木專家發現塌樹原因,一是路邊樹木基座太細,樹根無法抓實泥土,二是多年來較多種植脆弱的鐵刀木、黃槐及台灣雙思,較易倒塌。樹木辦人員應該總結今次塌樹情,因應調整,種植較堅強樹種,使樹木綠化香港之餘,在颱風的日子,不會對社會帶來太大負面影響。

天文台預報恰當  僱主若配合效果更佳

今次韋森特吹塌大量樹木,成為昨日恢復正常運作過程中的障礙,因為許多塌樹阻塞路面,使交通未能即時全面恢復,所以,改善植樹,不但涉及硬體建設,也關乎厚植軟實力,值得樹木辦多花心思。

韋森特襲港,暴露一些事態仍有微調空間,若改善則本港在應對颱風就更顯成熟了。例如天文台的預報,若更多僱主約定俗成地讓僱員有序分批上班、下班,則更可方便僱員,也可減輕公共交通壓力;另外,巴士公司更靈活地調動車長和巴士,在颱風襲港前後發揮更大疏導作用,則颱風最容易引致的交通混亂,在各方配合下就不會出現。至於在極短時間內清理阻塞交通的各方公職人員,他們的努力,也是軟實力的體現,值得肯定。

這次颱風襲港,較有爭議是鐵路交通,其中東鐵列車因為塌樹壓電纜,暫停服務,以百計乘客被迫在列車和車站過夜。對於受影響乘客,一夜勞累,值得同情,在當時的情,東鐵也難有其他選擇,因為9號、10號風球之下,路面交通停頓;不過,鐵路系統年年賺大錢,靠的就是乘客支持,港鐵管理層若能易地而處,站在乘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便應研議今後若遇同樣情況,是否有較佳做法?另一改善空間是,港鐵架空路段和整條東鐵加建上蓋是否可行?若非全線加建上蓋,至少應研議在電纜會受破壞的路段加建,讓港鐵成為全天候的集體運輸系統,乘客便毋須再受不測的風雨所困。